感覺自己都要抑鬱了,該怎麼調節?

你啊你啊你1


一、分清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瞭解自己到底是哪種情況,不要“病急亂投醫”

關於抑鬱症的科普太多,有的人會錯把一時的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畫上了等號,不是小看抑鬱症的威力,就是高估了自己的“病情”,然後把自己嚇得不輕。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有啥不同,怎麼判斷自己是一時情緒低落,還是患上了抑鬱症?

分清楚自己是哪一種,才能對症下藥。

二、知道自己的情況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1.如果你是抑鬱情緒的問題,那麼就簡單很多,因為這就好像心情不好,過陣子會有所改善。

2.如果你是抑鬱症,那麼你就要從這些方面去改善了:

(1)多曬曬陽光,例如白天常開窗戶,讓更多陽光照射進來;到戶外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地方散步;

(2)堅持健康飲食,適當多吃一些高熱量、有健腦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

(3)養成規律的生活方式,按時作息,提高睡眠質量;

(4)尋求醫生的幫助,不要有病恥感,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你只是精神上有了小感冒而已。



用戶102343798573


通常情況下,當現實的結果和我們預期的結果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負面情緒,比如失望,悲傷,憤怒,絕望等等。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1,接受。2,釋放。3,客觀分析。


第一件事兒,允許情緒的發生。情緒來的時候,你越掙扎,情緒就把你包裹的越緊。親人去世了,戀人分手了,我們非常難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要象個聖人一樣告誡自己想開點,那是給自己施加更大的壓力。接受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接受哭泣,接受遺憾,接受這世上總有一些事不如人願。

第二件事,是學會釋放情緒。事情發生的時候,可以找個善於傾聽的朋友傾述,不管是憤怒、恐懼還是痛苦。很多時候,僅僅是陪伴,就已經給了自己非常多的力量。短時間內充分的宣洩,對於情緒的恢復,是有好處的。

第三件事,客觀地分析事情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沉浸在情緒中,是因為高估了這件事對自己實際的影響程度。當恢復理性,就會發現,事情的結果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暫時失業了,可財務狀況還不錯。戀人離開了,其實他只是個渣男。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ABC法則,指的是事情的結果和情緒的產生往往是由我們的認知決定的,所以調整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就會大大的緩解負面情緒反應。

【我是欣然,情感諮詢師,為大家解答問題,記錄隨感,如果某些話題引起您的思考和共鳴,請關注我,歡迎留言討論】

諮詢師欣然


感覺自己都要抑鬱了,該如何調節,人之所以會產生抑鬱,是因為生活中遇到困難,受到負面情緒影響,造成情緒低落,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導致的心理壓抑的表現。如何調節和改善抑鬱狀況,我提供一些個人的建議。

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抑鬱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表現,幾乎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有過心情低落抑鬱的時候,就像現在人的亞健康一樣,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不僅僅是中國,包括英國,美國,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在內,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佔有人數高達3.5億人次,當感覺自己心情低落要抑鬱的時候,要學會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

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時候,也會收到其他負面情緒影響,為什麼大多數人不會壓抑自己變得抑鬱,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轉移注意力,不要沉浸在不良情緒當中,你越是投入注意力在負面情緒當中,負面情緒對你的影響越是嚴重,“不要和傻子吵架,否則不知道誰是傻子”,當你和負面情緒對抗時,情緒越是壓抑,所以我的建議是轉移你的注意力。

你可以去公園或者湖邊走走,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漫無目的的走一走,對心情有幫助。

你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打電動,也是緩解抑鬱的好辦法,因為在玩動漫的時候,你是需要集中精力,並且要消耗一定體力,會帶來一種愉悅感。

當然你也可以去爬山,釣魚,騎行,逛街,看電影,聽音樂等,可以根據個人喜好。

建立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

很多人轉移了注意力,當時心情好轉了,但是一旦平靜下來,又回到了低落期,再次回到抑鬱邊緣,造成再次抑鬱,這時外界的環境轉變,對於改善心情的作用就會削弱,不會像第一次那麼奏效。因此,我們在轉移注意力之後,要學會建立新的思維方式,更多的去尋找和發現自己擅長的一方面也就是自己的優點,學著從事物積極的方面看待問題,建立自信。這樣的你的生活行為才會變得積極,生活才會開始轉變,慢慢地越來越好。


這個過程稱之為打破再融合,原有的狀態不好,要先學會打破原有狀態,不能沉浸其中;忌諱的一點千萬不能退回到原有狀態,那樣想要再次打破會變得更難。打破之後原有狀態之後,要學會再次融合新的生活,用積極的態度和實際的行動去改變,不行動永遠不會有改變。


心理小學堂


1. 主動自我覺察,判斷問題程度。看看自己抑鬱的狀態有多久了,主要的身體和情緒表現有哪些?遇到或想到那些事或人會讓你的感覺更加劇?如果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到半年,症狀持續加劇,您就要到專業醫院進行診斷了。

2. 問題外化訓練,直面抑鬱情緒。如果把抑鬱情緒比作一個人,抑鬱讓你最不舒服的地方是什麼?他要把你引導到哪個方向?好的還是壞的?會有多壞?你能左右這種方向嗎?你覺得趕跑抑鬱你還缺什麼?

3.加強身體鍛鍊,激發身體活力。制定一個健身計劃,運動強度依據自己身體承受能力確定,按要求認真執行,情緒不好的時候,增加室外活動,適當的運動可以激發你身體的活力,計劃性的鍛鍊還可以增強自身的自律,提升抗壓能力。

4.學習身體放鬆技術,平衡機體壓力。抑鬱情緒狀態下,人會表現為身體繃緊,肌肉緊張,所以伴隨焦慮、恐懼等反應。通過呼吸或冥想放鬆,可以緩解機體緊張,使情緒平和穩定,有利於改善抑鬱情緒。

5. 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務,提升自我認同感。抑鬱患者通常自我認同低,缺乏自信。通過承擔一定的任務,可以增強抗壓能力,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激發信心,另外工作也可以幫助你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在社會互動中,更好的瞭解自己,成長自己!


心理諮詢師曉梅


事實上抑鬱症和焦慮症一般都相伴而來。據調查顯示,抑鬱障礙患者中,有67%同時有焦慮障礙,而焦慮障礙患者中,則有63%同時患有抑鬱障礙。

據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抑鬱症患者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焦慮。

抑鬱焦慮症表現為:

患者經常會表情比較愁苦,並且不願意和別人交流,也不願意和別人談自己的病。

經常容易激動,可能會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就大發雷霆。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大不如前。經常性莫名其妙的緊張,焦慮不安。患者的活動減少,反應也變得緩慢。和典型的抑鬱症不同的是,抑鬱性焦慮症幾乎沒有自責、愧疚、自殺的想法。

伴發系列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早醒、多夢;消化道症狀,食慾差、噁心、嘔吐;還有呼吸困難、冒冷汗、尿頻尿急、頭暈、心悸等等。

當“焦慮”遇上“抑鬱

焦慮症患者經常會有抑鬱情緒,主要表現為:

莫名其妙感到不開心,甚至有自責感,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不再像以前那樣輕鬆地應對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危險表現出持續性的過度擔心,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表現出過分的擔憂,怕自己一直焦慮下去,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由此產生自責感,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

對自己的焦慮覺得很無望,覺得再也好不起來了。

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區別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還是一頭霧水?其實,抑鬱症和焦慮症既有重疊,也有區別。

1)從典型症狀來看,抑鬱症是以抑鬱情緒為主,總的表現為情緒低落,功能低下,思維反應遲鈍,理解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注意力等全面性下降。

而焦慮症則是莫名的緊張、持續的擔憂,終日憂心忡忡,不能自己,嚴重時可能突發的恐懼、害怕感覺,所有的焦慮沒有明確的指向,不能控制。

2)從軀體症狀來看,抑鬱症患者表現出失眠、頭痛、背痛、胸口痛,甚至全身痛。有一位抑鬱症患者曾經哭訴自己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是好的。

而焦慮症身體症狀反應有出汗、瞳孔擴大、尿頻、眩暈、眼花、視物模糊,心跳加快、心律不齊、心悸、失眠、疲勞、虛弱、注意力不集中,不真實感等。

3)從自殺的念頭來看,抑鬱症患者往往會有自殺輕生的念頭,在TA們眼裡,自己死去反而是一種解脫。與抑鬱症的自殺起因不同,焦慮症患者一般不存在心境低落,想死也是一過性的,但自殺率也較高,不容忽視。

4)從社會交往、人際關係來看,抑鬱症表現為人際交往回避,不願意與人交流,但他們不害怕突然發生的人際接觸;焦慮症患者會莫名其妙擔心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感到慌張、坐立不安,而情緒和意志活動沒有減退。

科學診治避免誤診

如果你對抑鬱症和焦慮症還是難以辨別,可以到醫院的精神科看診。之所以要看精神科,是因為抑鬱症和焦慮症屬於精神類疾病。

像中度及重度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需要通過藥物治療,而精神心理科醫生才具有診斷和處方權。而且抑鬱症發病原因比較複雜,診斷治療需要專業精神科醫生來判斷。

最後,提醒大家,抑鬱症和焦慮症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互相影響,如果不及時辨別、控制,可能會加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還可能會導致社會功能的下降。因此,一定要及時診斷,積極治療。


來自太陽的洗禮


像這種漫天撒網式拋出的問題,真的是很難給出準確的意見。我真想看到你提問題時的表情,想聽到你的聲音,想捕捉到你內心深處傳遞出的真實信息。“望聞切問”是中醫診斷方法,“抽血化驗”是西醫判斷的依據。心理學家則需要“觀其言、看其行”。

好吧,就算是你提出這個問題時情緒上有波動,但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這種波動對情緒的影響也減弱了許多。我們擔心的是在出現情緒波動、或者心境不佳時選擇了沉默,那樣可能真的會漸漸地陷入危險的境地。

提問題者若是女人,可能真的沒什麼問題,僅僅是宣洩一下罷了。因為女人真的會通過講話來自我安慰、自我放空、自我保護的。如,她們在情緒激動時大哭大叫:“這日子沒法過了!“我沒法活了!”等等。但實際上,在宣洩之後,她們的情緒迅速恢復常態。

提問題者若是男人,就應當注意哦,因為男人不太會用宣洩來保護自己,大多數男人為了臉面會選擇沉默。讓自己當一次小女孩吧,也宣洩一下。

實際上,戶外運動(我不建議去健身房)是情緒減壓的最好手段。時下春色滿園,氣候適宜,帶上家人、約好朋友,一起運動吧。


BOBOVIQI


首先,還是要了解一下發生了什麼,又正在經歷著什麼,會導致或者引發抑鬱,根據引發抑鬱的不同原因再有所調整。

當然要注意的是抑鬱情緒和抑鬱症還是有所區別的。

抑鬱有正常抑鬱和異常之分。每個人都有過抑鬱的體驗,比如平常所體驗到的較輕的抑鬱狀態,鬱悶、擔憂、煩悶,重的狀態為憂愁和憂鬱,但這兩者均可屬於正常情緒。在嚴重的情況下,抑鬱可能轉化為病態情緒,也就是抑鬱症。

抑鬱的正常和異常很難截然的區分。但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對自身處境與身體狀況有恰當的認識,對自身行為控制與調節符合社會常規,並有足夠的自信和自尊,即使他表現得憂心忡忡那也是屬於正常的。

而由於過度壓力而導致的情緒低落或絕望,不能勝任正常工作,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甚至產生自殺念頭和行為,就可能是異常的抑鬱狀態,也稱之為抑鬱症。

如果是抑鬱情緒,一般1-2個星期,自己轉移注意或者通過適當的鍛鍊和放鬆等都可以緩解和慢慢恢復,不會造成什麼大影響。

但如果是抑鬱症,超過一個月難以自行緩解,還有加重趨勢,建議還是求助於專業人士吧。


安羽心理


抑鬱不等於抑鬱症,抑鬱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也許你只是暫時遇到了一些難以處理的事情,感到心情低落。你可以出去走走,換個環境,把影響自己心情的東西拋到九霄雲外。你可以讀讀書,從古今中外的書籍中尋找共鳴。你可以多運動,多和朋友聊聊天,不要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獨自憂傷。相信抑鬱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消失,而你可以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加油!




木木木心心心


俗話說,花無百日紅。人的情緒也總有高潮和低谷。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肯定難免會面對失落感和抑鬱。

你可以首先試著自我調節,不要每天自怨自艾。可以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能夠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上去。如果你喜歡逛街,那麼現在可以給自己一個理由逛到爽;如果喜歡看書,可以放給自己一個小假期,去書店好好沉浸在書海;如果喜歡音樂,可以讓自己什麼都不想,插上耳機去音樂裡徜徉個夠;如果喜歡美食,那麼就別考慮減肥,好好大吃一頓。

等你在這些開心的事情裡獲得愉悅,回過頭來再看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就會覺得沒那麼可怕了。

另外,可以告訴自己“我所遭受的挫折只是暫時的。我可以挺過來”。就好像天氣也會有晴天和陰雨,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可以多鼓勵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再堅持一下別放棄。

如果真的無法通過自我調節來調整, 那麼就需要儘快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千萬別覺得看心理諮詢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是人都會生病,正視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加油,祝題主早日打敗抑鬱!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感覺要抑鬱了,應該怎麼辦?

怎麼辦?好辦!


你的“感覺”,是個什麼東東?

你好,我是劉亞威,是利河伯心理諮詢工作室的負責人,也是心態教練和《不可思議-教練微課程》的認證教練型導師,2006年至今,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工作人際關係等各種問題。

您說,自己“感覺要抑鬱了……”。似乎,最近你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都比較大。您不僅心態上有些承受不了,可能身體也有些吃不消了。所以,以您的認知和閱歷,您“感覺要抑鬱了……”如果我猜的沒錯,那麼,您當下,不是抑鬱了,而是,有些“過度”焦慮。比如:一個人最喜歡“安靜的狀態”,夜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待著,那麼,他如果長期或近期處在一種“著急、興奮、激動、憤怒”的起伏不定的情緒中,就會有“過度焦慮”的傾向。而您的“感覺”究竟有哪些身心的體驗和感受,我們不得而知。也就是說,您的感覺,到底是個什麼東東,我們還沒有看見廬山真面目呢!所以,給我的體驗,您當下的“感覺”,焦慮的成分大,抑鬱的成分小。

感覺的最高境界,是“覺察”。“覺察”,是自我救贖的第一步!


“……應該怎麼辦?”

看得出來,您是一個求知慾旺盛的人士。生活中,您應該是一個習慣自我對話的人,所以,當您敏銳地“感覺……”後,就開始主動向外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怎麼辦”好辦!只有能找到您的顧慮是什麼,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有三個問題,您可以忖度一下:1、最近一個月,您的心態是持平?向上還是向下?2、當下,您最大的顧慮是什麼?3、目前,你最想突破的障礙是什麼?

認知升級的第一步,是懂得拆解自己的問題。

當你真正地面對你的現狀時,就會發現,現實中的困難,往往是實現你的目標的機會!

如果你用心思考了以上三個問題,那麼,您就會找到一個近期您最想實現的目標。如果,您真的想解決您自己的問題,可以準備好紙和筆,回答我下面的問題,並記錄下你的答案。1、關於這個目標,您目前正面臨的困難有哪些?2、哪些是真正影響您目標達成的因素?3、您突破了哪些障礙就能確保目標的達成?4、您現在需要做哪些真正的改變,能夠確保實現這個目標?5、您的哪些想法和情緒會阻礙您目標的達成?6、穿越了哪些人際關係的障礙,會幫助您事半功倍?7、那些外在的環境正在干擾著您實現目標?8、當你正視這些現實的困難後,對您達成目標有哪些新的啟發?9、您真的會去做的第一個行動是什麼?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和什麼人?談什麼事?

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向外求”,是麻醉劑,“向內求”是定海神針!

如果,您對我以上的問題不感興趣,您就想要“一招靈”的方式方法,我也可以給您:1、寫作:梳理思緒,反思總結。給心靈開一個正向疏解情緒的“出口”。2、繪畫:聚焦美好事物,讓自己專注在當下,令到身心靈得到最大限度地放鬆。3、日光浴:不僅腦下垂分泌“血清素”,平衡多巴胺、內酚酞、去甲腎上腺素、5-HT(五羥色胺)等的缺失,迅速恢復亞健康的身心。4、有氧運動:激發腦下垂體釋放大量的多巴胺,持續保持快樂的心情。

治標不治本,斬草不除根。標本兼治,“藥”到病除。



關於您提出的問題,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您對我的回覆和我從事的“心態教練”這個行業感興趣,關注+私信,你來,我在。你說,我聽。請相信,我、我們,就在您身邊!――利河伯心理諮詢工作室.心態教練-亞威版權聲明:本文是心態教練劉亞威原創問答文章,轉發需提前告知。文章使用的圖片均來自網絡收集,如有侵權請聯繫“心態教練劉亞威”的頭條後臺,接到通知後,我們會即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