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在威克利夫所翻譯的《聖經》之前,《聖經》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言算是一種比較遙遠的故事,雖然他們信仰上帝的福音和沐浴上帝的恩澤,但當時的《聖經》譯本大多數都是拉丁文,很多平民家庭既沒有對拉丁文的閱讀能力,也很少有機會能夠直接接觸《聖經》文本,再加上黑暗的羅馬教廷對《聖經》肆意歪曲的解讀,讓英國人民無法領會上帝真正的意圖。而威克利夫《聖經》則是英國曆史上第一部用本國母語--英語所翻譯的完整版《聖經》,這部被看作是為中下階層所翻譯的信仰鉅著,對英國宗教和英國社會產生了足夠深遠的影響。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牛津憲令》的辯論

破除文學精神的禁忌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威克利夫在《聖經》的翻譯和相關知識的普及過程中,不僅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對《聖經》的解讀權,還挑戰了拉丁語作為教會官方唯一語言的合法地位,因此在英國宗教界,《聖經》能夠翻譯成英語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和探討,還於1401年在牛津大學上演了《聖經》翻譯問題的辯論。

《牛津憲令》:沒有經過主教和教會的批准,任何書籍、文章等其他形式的文字內容,都不能將《聖經》翻譯成英語或者其他方言;禁止閱讀《聖經》或此類書籍。

這次著名的牛津辯論直接以《牛津憲令》的頒佈而告終,此次辯論的終結最終造成了:

1. 以威克利夫為首的翻譯者沒有獲得最終的聖經俗語化授權。

2. 此次聖經翻譯辯論以保守派的勝利而結束,打擊了以威克利夫為首的羅拉德教派,並將閱讀此類書籍的羅拉德教派人士歸為"異端"。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3. 《聖經》的翻譯並未得到英國教會的認可,英語化被禁止,並促成了對相關作品的嚴格審查,造成了方言神學的大量減少,英國宗教文化進入長達一百多年的低谷期。

4. 威克利夫原本在歐洲宗教改革歷史上的地位可以更高,但《聖經》翻譯和推廣活動的禁止讓西歐的宗教改革推遲了一百多年。

在《牛津憲令》頒佈以後,英國的宗教文化開始產生了重大變化,並且開始對英國民族語言的宗教作品特質產生了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次辯論讓英國民眾對聖經有了更多的瞭解,也讓有志於脫離羅馬教廷昏暗精神枷鎖的改革派堅定了改革的願望,並且讓人們意識到,宗教於民族語言以及民族文學的發展有著不可剝離的重大意義,這也對《聖經》的傳播起到重要積極的作用。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羅馬神學思想的動搖

威克利夫為何提出翻譯《聖經》,難道羅馬教廷的上帝就不是英譯《聖經》的上帝嗎?雖然神學是以《聖經》為基礎,但由於教會為了樹立在歐洲統治的權威,對《聖經》的註釋和解讀進行了肆意的歪曲,而對《聖經》的畸形註解是為了維護教會的統治,也就是說《聖經》被看成了是教會合法權力的抓手,教會的權威是建立在教會所提倡的"法律"之上。而威克利夫所翻譯的《聖經》就是對教會權威所提出的挑戰。

為了脫離教皇的束縛,用一部新的律法取代教會的正統權威,就能夠將佈滿荊棘的道路徹底剷平。而《聖經》就是最好的文字武器,因為《聖經》本身就代表了上帝的話語,威克利夫所翻譯的《聖經》為英國反對羅馬教廷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這次《聖經》翻譯,以原始的文獻為藍本,對原文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意境做了充分的尊重,這也使得英國讀者能夠第一次通過本民族的語言讀到了不加任何"佐料"的《聖經》。同時這也讓英國民眾認識到,曾經流行的拉丁文《武加大聖經》和威克利夫《聖經》一樣都只不過是一種翻譯文而已。在威克利夫《聖經》中,他譴責了教會奢靡的生活作風和錯誤的觀點,並賦予了英國百姓直接閱讀《聖經》的權力,打破了羅馬教廷對於《聖經》的壟斷,讓民眾在閱讀英國譯版的同時,開始疏遠拉丁文,這讓羅馬教會逐漸失去了民眾信仰的精神土壤。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聖經》帶來的社會變化

1.威克利夫《聖經》讓人們曾經錯誤的思想觀點得以逐漸糾正,並受到了啟發,曾經傳教士的影響迅速減弱,甚至連理查德二世的妻子也開始讀研讀《聖經》。

2.不管教會如何禁止甚至是死亡威脅,但閱讀《聖經》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他們通過幾人小組互相學習和研究,甚至達到如飢似渴的狀態,同時也讓人真正實現了自我救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宗教生活。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3.威克利夫《聖經》讓英國底層民眾有了自己喜愛的書,無論是閱讀者還是聆聽者,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當時雖然禁止印刷,但仍然有很多手抄本,其中不乏昂貴的精裝本,《聖經》中的經典名言和短語成為了人們的新用語,每個人都以此為道德的精神模範和行為標準。

在威克利夫觀點中,每個人都應該有理由正確認識上帝的真實意圖,而通過母語翻譯的作品則是最好的解讀方式,作為宗教改革的先驅,他動搖了羅馬教廷在神學方面的統治,打擊了傳統天主教會的地位,為英國民族教會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促使英國真正的宗教改革到來。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聖經》對英國語言的貢獻

在威克利夫所翻譯的《聖經》中,採用了大量人們日常的生活用語,使得《聖經》內容不再深奧而變得淺顯易懂,從而方便人們的學習。同時在作品的傳播過程中,以倫敦方言為基礎的英語,逐步成為了英語的標準用語,促進了英語語言的成長。在《聖經》中還引用了一千餘個英語語言中從未有過的拉丁語單詞,在日後形成了英語的常用語。由此可見,《聖經》不僅促進英國語言的統一,還為英語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威克利夫《聖經.新約》:譯文生動順暢而有力,對英語的發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我們應該認識到雖然威克利夫對於希伯來語的《聖經》並不熟悉,但他消除了拉丁文譯本中的晦澀註解,讓文學的傳播更加輕鬆,這種譯文風格對後世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提高了英國人民對於自身母語的自豪感,更多的聖經故事以及內容注入到了詩歌、文學以及其他創作活動中,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推動了整個西歐文明的發展。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聖經》帶來的思想推進

文學作品的貢獻最大的價值就是來源於對思想的啟迪,英譯版的《聖經》在傳播的同時,激發了英國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的覺醒和熱情,同時也在當時資產階級崛起的背景之下,加速推進了英國民眾產生自由價值和權力思想。

在《聖經》被翻譯成母語,人們經歷了新舊思想的碰撞之後,就會開始逐漸不滿足於長期的思想專制和束縛,在個人行動和思想意識進步上會逐步加快,直到擁有完全的自由和權力。而威克利夫以個體自由的方式號召信徒對教會不合理要求的反對,猶如平靜水面丟入的一顆石子,迅速在英國社會泛起漣漪。雖然人們認識到自由、道德、真理還需要一定過程,但我們也可以看到英國人從盲目轉變到富有真理和寬容,英語《聖經》起到了非常之大的作用。

在對羅馬宗教反對的過程當中,《聖經》就像是一把武器掌握在平民百姓之中,自由閱讀《聖經》就是人們開始萌發宗教自由和民眾思想的基礎,而教會顯然不願意看到此事的發生。在整個西方文明中,《聖經》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而每個人都擁有對《聖經》的解讀權,也是確保人們享受政治權利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保障。

母語《聖經》: 英國解除信仰枷鎖的精神著作

結束語

《聖經》之前的英國是昏暗的,《聖經》之後則出現了光明,思想源泉帶來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聖經不能僅僅看成是一部宗教文學,它更是英國國家和社會的指路明燈。這部當時創造巨大影響力的作品首先要歸功於那些冒著被架上火刑的傳播者和翻譯此書的威克利夫,如果沒有他們的貢獻,後世的社會發展以及文學作品就不可能取得輝煌的功績。《聖經》的發展有力地革新了英國大眾的精神生活,並以此輻射到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打擊了羅馬神學的同時,促進了歐洲各國的宗教思想解放和民族語言推廣活動的全面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