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農民的政策真好,農村人可以到大城市落戶安家,你想去嗎?

鄂東三農


國家出臺政策,允許農民在大城市落戶,這是一個縮小城鄉差距的重大舉措,對農民是一個重大利好,不論我們自己有不有條件去,能不能去,敢不敢去,都應該抱持正面態度,大力支持和肯定。有人說國家出臺這個政策,要看有不有多少乾貨,農民去了能不能安居,能不能樂業,能不能與原來的市民融為一體,享受同樣的待遇,我說:能!關鍵是你有不有能力去!國家允許農民去大城市落戶,這本是一個有利於農民的大好事。但另一方面,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農民所佔比例仍然近一半,40年來約佔全國人口的30%進了不同等級的大大小小的城市(鎮),他們很好地融入了城市生活(當然其中有一部分農民捨不得放棄自己在土地上的權利,戶口還在農村,使得自己享受城市市民待遇受限,比如子女入學受限,這很正常,如果你騎雙頭馬對城市市民也不公平吧)。國家不可能出錢把大城市建好,出臺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政策,讓剩下的農民全部搬進去享受城市生活。而只能是先讓有能力的,城市發展需要的人能夠進得去,留得住,能安居樂業,促進城市發展,然後因發展的需要,又有農民進去,如此循序漸進,才是發展的正確辦法。指望政府“請"你去大城市享受是不可能的!你要有那個“本事"去享受,說簡單點,人類都是“自己掙飯自己吃",只不過可以互相幫助而已(比如讓不能自己掙飯吃的人吃低保,住廉租房)。暫時沒條件去的,只能通過雙向努力(政府逐步出臺門坎更低的政策,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自己多學習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和知識),最終實現全面的城鎮化。


用戶101420042803


因為我家有兩個小孩都勸我去縣城買房子,5.6千一個平方還房貸要幾十年一交首付口袋空空,一個人上班有老人要養不敢失業不敢生病,想想還是算了反正小孩有他自己的路要走,即使把他弄去好學校他自己不努力也沒用,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我的任務就是供他讀書出來,買房子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請珍惜左手牽右手的幸福


為了孩子能夠得到好的教育,突發急病能得到很快的治療,我得去,也只能選擇去,記得有一次家裡人腳受傷,找車加上送到鎮上醫院兩個多小時了,卻只能打打針,又連忙找車轉院送去縣醫院又是四多小時,後來又轉院送到省人民醫院七個小時,從那時起我發誓在窮也得貨款買輛車,以防村裡有人受傷,不能及時送醫。


用戶6380523820827


不想去。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熱愛我的家鄉,儘管它不那麼富裕,甚至有點貧窮。但我深深的愛著它,也許有人說我目光短淺,甚至我的老公都說我格局小,凡事安於現狀,但我很滿足。那是我的家鄉,能夠安放我肉身和靈魂的地方!


純白T恤


農村人可以到大城市去落戶,政策上不僅僅是“允許”,還“鼓勵”、“支持”呢,在某些方面還給提供一些優惠呢。

這是我們國家加快城鎮化發展大戰略的需求。

相對大集體年代,這的確是個好政策,至少為那些想離開農村,到城市裡去發展打拚的農村人,打開了方便之門。

也不再象那個年代那樣,一個“農村戶口“,就把你牢牢的拴死在農村,動彈不得。

題主問“你想去嗎”?

這個,答案有兩種。

第一,肯定有人想去。並且還不在少數。

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在他們眼裡,城市是那樣的美好。能到城市裡去落戶,去生活,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當然,這也與現在農村經濟條件落後的原因有關。

畢竟,城市在各方面的條件,都優於農村。這樣說,肯定有部分不依為然。

但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存在。

第二,也肯定有人不想去。

這個“不想去”的人群裡也分兩類。

一類是打本心眼裡就不想去。這些人基本上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一生生活在農村,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環境。

城市再好,他們也不喜拉。他們適應不了城市的那種生活環境。

另一類,本心眼裡是嚮往城市生活的,但是條件限制,他們去不了。比如經濟條件的限制。

畢竟要到一個新地方生活,有些東西是要必須具備的,比如居住的地方。

但要想住到城市裡去,並且要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並非一件易事。

高昂的房價,讓他們望而卻步。

所以說,政策好,也很難做到想去就去的。


笨刨


1

國家近40年來,在三農問題上推出很多優惠政策,對農村、農業以及農民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特別是家庭承包制的推廣,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充分地解放了農村的勞動力。

2

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走出家門,走出農村,來到企業,來到城市,務工,經商。在異地它鄉,在城市,有了自己的固定工作,經過多年的打拼,農村家裡房新蓋,而且還有好多人在城市買了房子,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3

現在還有一部分人,沒有來到城市,但是,多數人是願意去的,這部分也剩了農村的少部分。

這部分人也願意去,但苦於沒錢買房,又沒有穩定的工作,所以處於兩難處境。

4

農村的人口不轉向城市,不轉出農業,是很難發展的,這是國家的大戰略,一定要服從,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才能發展。

5

存在問題是難免的,雖然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會慢慢得到解決的,總之,未來的農村會更好,小城鎮建設也會更好的



英莫問667


在國家政策上農民可以到大城市落戶安家,這個政策的好處應該是農民多了條自主選擇的生存之路,至於怎樣選擇,農民仍然是根據自身客觀實際條件而異。有部分農民,雖然一直是農民身份,但他們經過自已的努力打拼,在城市有了自已的事業,有了立足城市生存的基礎,對於這些農民,國家的農民可以在大城市落戶安家,成為市民無疑是一利好的政策。而對於另外大多數的農民來說,願不願能不能到城市落戶安家有疑問,首先是從農村轉入城市的生活來源問題。在農村,農民收入微薄,但生存成本較於城市很低,只要有土地,維持溫飽不難,基本生活比較有保障。在落戶安家到大城市,如果沒有穩定的職業穩定的收入,基本生活很難維持。因此,農民願不願意到城市去落戶安家,是隨農民自身的客觀現實決定的,有條件到大城市落戶安家的,可以到大城市落戶安家,沒有條件的,還是選擇在農村生活為好。


老百姓寧


我是農人潘哥,如果是我,我可以到城市生活工作,但不會到城市落戶,原因如下。

一、國家對農村有好多的實惠政策。現在國家大力發展三農,在三農方面投入資金力度還大,比如種地有補助,危房改造有補助,購買農用機械有補助,貧困補助,養老補助等。這些補助都是城市戶口享受不到的。農業戶口國家優惠政策頗多,不能放棄國家政策對自己優惠的權利。

二、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戶口容易,但非農戶口轉為農業戶口基本成為不可能。目前國家提倡農業戶口到城市裡發展,在城市裡買住房落戶,到城市落戶,只要在城市購買了住房就可以申請為非農戶口。但是由非農戶口轉為農村戶口是非常困難的,國家不提倡。而農業戶口可以進城打工、工作、買住房、生活都可以,但城市戶口國家不允許到農村購買房產。所以說農業戶口,只要不在城裡落戶,就可以進退自如。在城裡生活和工作相當於是城裡人了,沒有必要在城裡落戶,落了戶就可能再也回不到農村了。

三、只要沒在城市裡落戶口變為非農戶口,那麼就一直可以擁有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土地,享受到國家三農的各方面優惠政策。在城市裡一旦落戶就將意味著你失去了農村的宅基地使用權、農田耕地的使有權。要想回到農村,將幾乎變為不可能。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國家現在的政策確實是越來越好,政府也在極力地開發西部,比如像我們家鄉,現在國家就在大力的開發,國家徵用土地建設高鐵醫院學校,那麼會給農民一定的補償,那麼農民得到補償,以後也可以選擇在全國範圍內任何一個地方去定居,因為在農村也沒有土地了,所以在城市去定居的話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畢竟像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定居的話,消費是很大很大的開支,我建議還是選擇一個二三線的城市,這樣定居會更沒有壓力,如果再沒有多少存款的情況下,我絕對不會選擇一線大城市定居的,工作還是可以,不知道大家跟我的意見是否一樣,歡迎為我點贊,謝謝大家😊





小蚊子與鹿


不想去,農民到大城市安家落戶,半生積累的一點點錢買樓房還欠一屁股債,後半生都還不清,還有上有老下有小吃什麼?到處打短工養家餬口,還要還債,孩子上學,感冒頭痛,房子還有這費那費,不把人累死,在農村,首先吃住不要錢,自己種自己收,養家餬口沒問題,還沒欠債,一身輕多好,閒時出去打工,忙時回家種地收割,心裡沒那麼多重擔,自由自在,很好的,何必去大城市壓力山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