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戰爭時,戰鬥機經過他國領空,需要打招呼嘛?不同意怎麼辦?

用戶23402421424


這個就要分什麼情況了,不是說必須申請打招呼,也不是說不需要打招呼,得要看執行什麼樣的任務,還要看戰鬥機經過的領空所在的國家和本國的關係如何等等。不過有一點要說明,不經過領空所在國批准就進入領空,領空所在國可以採取任何應對措施,包括擊落入侵飛機。

我們這裡就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戰爭時候,戰鬥機經過領空的不同情況:

以色列偷襲伊拉克核設施

伊拉克當年為了提高在中東地區的地位,決定研發核武器,利用開發核能的幌子,開始花費大價錢,在西方某些國家的幫助下,秘密研製核武器。如果伊拉克一旦擁有核武器,對以色列和伊朗的威脅就會是致命的,所以伊朗和以色列就走到一起了,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伊拉克。當時伊朗和以色列,都通過各種手段想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無奈伊朗實力有限,空襲效果不好,以色列便決定自己動手了。

我們知道,伊拉克和以色列之間,隔著約旦和敘利亞等國家,以色列想要攻擊伊拉克的反應堆,就必須要飛過這些國家的上空,要知道這些國家都是以色列的敵人,要是打招呼,肯定會被它們通知到伊拉克,所以計劃就會暴露。

最終以色列決定低空突防,從約旦和沙特交界處進入伊拉克領空,以色列空軍訓練有素,成功的避開了約旦和沙特國家的雷達,成功的摧毀了伊拉克反應堆。這次空襲行動非常漂亮,成為經典的空襲戰例。

這次行動,就是沒有通知領空所在的國家,也就是沒有申請和打招呼,不過這樣的行動危險是很大的,要是被發現,就會被領空所在國攻擊,導致戰鬥機被擊落和計劃失敗,損失會很慘重,所以說風險很大。

以色列計劃空襲伊朗核設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情況又相反了,伊朗又開始研製核武器了,和當初的伊拉克一樣。這個時候以色列和伊拉克就不同意了,甚至沙特也著急了,三個國家再加上美國,一直都在商量著怎麼解決伊朗的核問題。如果談判最終沒有用,軍事行動來摧毀伊朗的核設施是肯定的。現在的問題就是誰來執行了,其它國家都希望美國來執行,美國心裡也想以色列來做,不過不管兩個國家誰來執行這個任務,都需要經過它國的領空。美國就不用說了,早就申請和被批准了,在伊朗周圍的國家,美國都有自己的軍事基地,比如沙特、阿聯酋和阿富汗等等,領空隨便用,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不過以色列就不一樣了,畢竟沙特和伊拉克都是阿拉伯世界國家,和以色列國家是世仇,以色列想要空襲伊朗的境內目標,就必須飛越伊拉克的領空或者沙特的領空,如果它們不同意,以色列就需要又一次冒險了。而且現在的雷達比以前先進,發現以色列戰機的概率很大,所以以色列這邊就提前和沙特和伊拉克打了招呼,其中伊拉克就公開表示願意向以色列開放空域,這樣以色列就可以通過伊拉克領空空襲伊朗的核設施了。

這個時候,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還有個敘利亞,敘利亞肯定是不同意的,不過以色列空軍有能力在沒有獲得批准的情況下飛過敘利亞領空,因為以色列空軍經常出入敘利亞領空。

相信以色列也早就已經計劃好了空襲伊朗核設施的計劃,並且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伊拉克的領空也已經開放,一切空襲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

以上就是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沒有事先通知打招呼,也就是沒有獲得許可,第二種就是提前獲得了許可。所以說要分情況而定,也要根據戰術需要來定。還有就是要有絕對的把握,才會提出申請,否則申請不同意,計劃可能就暴露了,如果對方不同意再執行計劃風險也就大了,所以有時候寧願不申請打招呼,也要冒險侵犯鄰國領空。

以上就是所長看法,您的看法呢?


資訊所長


這問題相當有意思,兩國之間爆發戰爭,但由於距離較遠,需要通過另外一個國家的領空,能不打招呼?顯然是不可能的。同時,不同意就強闖?你要幹嘛?下面,我們不妨來分析下,一旦出現這種場景究竟會造成什麼後果。

我們知道,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是錯綜複雜的,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如果兩個國家一旦因為某些關係爆發戰爭,想要派戰鬥機對另外一個國家進行空襲,這個時候需要經過中間的一個國家時,很有可能會被這個國家拒絕。因為這個時候,有一個小國夾在兩個國家中間,將會變的十分被動,這就和漢堡中間的那層肉是一樣的。不管怎樣,都會被兩國所波及到。當然,這只是站在一個國家的立場去簡單的考慮這個問題的。

其次,國家和國家之間,特別是那種國土相鄰的國家,一般都會努力和對方交好,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都懂。(巴基斯坦和印度例外)所以,一旦自身旁邊的兩國開戰,首先中間這個國家會對兩國矛盾進行調節,而不是激化矛盾。所以,不論從哪些方面出發,都不會輕易讓周邊兩個國家幹起來。

同時,站在開站國的立場上來說,兩個國家之所以會開戰,必然是經過沈思熟慮的。畢竟,如果兩個國家實力相當的話,一旦發動戰爭最終只能是兩敗俱傷。也就是說,這並不是短時間內的矛盾激化,更不是小孩子發脾氣。所以,在派出戰鬥前,這兩個國家必然會和相關國家打招呼,表示需要經過領空。


而之所以會這樣做,一來是國家之間處於禮貌問題,即便是和其他國家開戰,但應有的尊重還是需要做到的。二來,隨便佔用一個國家的領空,萬一航線和客機航線重合,出現空難該怎麼辦。到那個時候,不但沒對想要打擊的國家實施制裁,反而又得罪一個國家。即便是這個國家只要個說法,另外一個國家相比也會十分肉疼吧。

所以說,國家之間爆發戰爭,經過其他國家領空的時候,必要的打招呼還是需要的。這個時候,相信有人會說,如果打招呼人家不同意怎麼辦??也就是說,這種能夠快速有效制裁其他國家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這個時候,我們就的量力而行了。畢竟,不是所有國家都是美國,不管你同不同意,我都有那個實力隨便在你領空領海晃悠。


軍武視界


苦不苦,想想當年薩達姆!2003年多國部隊進攻伊拉克的理由是“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最後薩達姆被搞掉了卻什麼也沒有發現,成為21世紀初最冷的笑話。但是實際上,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中期,薩達姆倒是真的有製造核武器的念頭並且付諸了實踐,那可比什麼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厲害多了,然而終結薩達姆擁核夢想的,正是以色列空軍的“巴比倫行動”。

(曾經的中東強人薩達姆)

時間倒推至1975年前後,伊拉克正在從法國引進核反應堆設備和技術,忙得熱火朝天,這麼重要的舉動,當然也瞞不過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眼睛。根據摩薩德的分析判斷,到六年後的1981年底,薩達姆政權很有可能造出核武器來。這個判斷把以色列人自己都嚇尿了,如果伊拉克對他們擁有了核威懾,哪一天薩達姆急眼了非把以色列滅國了不可。

向來危機感嚴重的以色列人立即做出決定:必須在伊拉克研究明白之前,將其核反應堆徹底摧毀,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於是以軍總參謀部制定了越境偷襲的“巴比倫行動”,擬動用14架當時最先進的F—15和F—16戰鬥機,千里奔襲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約20公里處的“歐西瑞斯”核工廠,讓薩達姆的核夢想破滅,至少在一定時期內不再具備研發能力。





(薩達姆參觀核工廠)

決心是有了,但是困難也很多,首先是以軍戰鬥機雖然很先進,可是以色列和伊拉克並不是陸上鄰國,機群若想飛抵巴格達上空必須經過約旦和沙特阿拉伯兩個國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倆國家都是以色列的敵對勢力(第四次中東戰爭剛剛打完),是不可能為以色列空軍開放領空的。也就是說,打招呼也白搭,甚至有被這兩國空軍攔截以及動用防空火力打擊的可能。

如果繞遠走其他線路,作為輕型戰鬥機的F16航程又不夠,咋辦呢?以色列人決定冒險一搏,採取超低空飛行突防的方式,強行而隱蔽地通過這兩個國家的領空,這也是以色列軍隊在中東的一貫作風,為了自身安全一切特立獨行,愛咋咋地。他們抽調了 14架當時以軍最先進的戰機,共計6架F—15和8架F—16,精心挑選了24名一流的飛行員,由參加過三次中東戰爭的一名上校擔任指揮官。

(以色列F15編隊)

以色列人面臨的第二個困難,是F-16戰鬥機雖然攜帶3個副油箱後無需空中加油實現往返,但是根據美國的F-16的使用操典,攜帶機翼副油箱後就不能攜帶炸彈,以避免投放副油箱時與炸彈碰撞導致事故。經過反覆研究和測試,以色列人發現掛著炸彈投放副油箱完全可行,所以決定不理睬美國人的飛行規範,幹就完了。

第三個困難是核工廠裡有法國專家,都給炸死了肯定惹出大麻煩,再經過研究決定選擇在星期天進行轟炸,這樣法國人都去教堂做禮拜就能逃過一劫。所有困難都想出解決辦法之後,以色列在沙漠裡修建了一個跟核反應堆比例一致的模型目標,進行了長時間模擬訓練,對轟炸的每一個細節都反覆測試,可謂是萬事俱備只差最後一擊了。

(執行任務的以色列飛行員)

1981年6月7日(星期日)下午四點,以色列偷襲機群升空出動,所有作戰飛機全部塗上偽裝迷彩和約旦空軍的標記,機群飛出以色列空域後狡猾地沿著約旦與沙特接壤的邊境線飛行,這樣才容易混水摸魚。最先是沙特防空雷達發現了編隊,要求其通報身份,以軍飛行員隨即以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道:“這裡是約旦空軍,正在例行訓練。”於是沙特人信了,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

不久機群再被約旦雷達發現,也要求通報身份,這次以軍飛行員換成標準的英語回答:“某某航班的民航客機”,由於以軍機群實施密集編隊飛行,因此在當時的雷達屏幕上顯示的圖像只是一個模糊的亮點,乍看起來特別像一架大型客機。於是約旦人也稀裡糊塗信了,以色列機群再次矇混過關,就這樣輕易通過了兩個敵對國家的領空。

(巴比倫行動路線圖)

歷經一個半小時的絕密飛行,以色列機群於5點30分到達目標上空,指揮官立即命令6架F—15爬高進行空中掩護,其他8架F —16開始突擊目標,最先投放的精確制導炸彈穿透了核工廠的混凝土圓形屋頂,其餘飛機逐一跟進順著缺口投下高爆炸彈,整個轟炸過程僅僅用時兩分鐘,伊拉克人的大樓、廠房和其他輔助建築被炸成一片廢墟,核反應堆也被徹底摧毀。

整個空襲過程中,保衛核工廠的伊軍高炮群拼命開火,但卻沒有擊中任何一架以軍飛機,佈置的防空導彈系統乾脆沒有任何反應,附近的伊拉克空軍更沒有一架戰鬥機起飛攔截,伊拉克空軍和防空部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能力也是醉了,他們“積極地”配合了巴比倫行動,而以色列機群完成偷襲任務後順利返航全身而退,戰機和飛行員沒有任何損失,堪稱一次完美的空中偷襲。

(伊拉克工廠俯視圖)

當然也有客觀因素,就是當時兩伊戰爭正在進行中,不僅伊拉克空軍主力前調,薩達姆本人也在前線,國內的防空網相對薄弱,給了以色列人可乘之機。根據在現場目睹整個轟炸過程的法國專家說:“炸彈幾乎一米不差地落在反應堆主建築上,主建築全部倒塌,水泥頂蓋全部被掀掉,反應堆完全遭破壞。”

這次行動徹底摧毀伊拉克的核能力,並使其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恢復。


度度狼gg


大哥啊,人家兩個人打架的時候,如果你在旁邊給其中一人加油鼓勁,給他遞刀遞槍的,人家連你一塊打了你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打仗也是一個樣啊!人家兩個國家宣佈進入戰爭狀態,如果有第三方給予了他們其中一個任何形式的支援,都被認定是自動參戰,到時候捱揍了也只好自認倒黴了。比如說越南戰爭的時候,因為胡志明小道經過鄰國老撾和柬埔寨,結果弄得他們兩也被美軍飛機炸了。沒辦法啊,誰叫他們讓越南北方游擊隊通過自己的領土到越南南方呢?英阿馬島戰爭,大家罵法國收了阿根廷的錢卻不向阿根廷提供武器裝備,一方面固然是英國法國關係密切,另一方面法國也是在表示中立:你們打仗,我不支持任何一方。

像提問者說到的問題,你就算打了招呼,人家也未必會向你開放領空啊!因為那樣要冒著捱揍的風險。如果你不打招呼就開著戰機闖入他國領空,人家會將你視為入侵者。對此,一般的做法是馬上出動戰機對你進行攔截,驅離,讓你滾出去。如果你不聽,人家就對你進行警告了。一開始是語音警告,告訴你你已經進入了我的領空,請立即表明身份並退出;你不聽,人家就用火控雷達鎖定你,意思就是告訴你,老子已經生氣了,快滾!你再不聽,就是火力警告了。就是朝你戰機旁邊打幾發機炮,意思就是嚴重警告!你再不滾蛋就揍你了!要是你還不聽,對不起了。好說點的就是將你的戰機迫降下來,不好說的人家就開火把你打下來了。

當然啦,我指的是有空防能力的國家。像阿富汗、也門、索馬里、利比亞這些沒空防能力或者空防能力很弱的國家,你就是不打招呼就開著戰機穿過去了,他也只能抗議抗議而已。


血染戰旗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2003年伊拉克自由行動之前,聯合國決議認定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定義為:遠距離導彈、生化武器、核武器。

雖然伊拉克沒有發現存在核武器,但在2003年開展第一天,伊拉克就發射了多枚飛毛腿導彈,這就是聯合國認定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同時,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動中,有600名美軍軍人和平民因伊拉克化學武器受傷甚至死亡。事後,伊拉克境內發現多個化學武器倉庫和基地,基本都是伊拉克80年代研製的沙林等武器。

這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明,伊拉克是存有化學武器的,完全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範疇。

禁化武組織祝賀伊拉克全面銷燬化學武器
2018-03-14 04:52:19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海牙3月13日電總部設在荷蘭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13日發表新聞公報說,禁化武組織總幹事尤祖姆居對伊拉克已全面銷燬化學武器表示祝賀。

  公報說,尤祖姆居當天會見到訪的伊拉克政府代表團時表示:“我對這一顯著成就表示歡迎。為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規定的義務,為確保危險化武全面銷燬,伊拉克政府付出了努力,我對此表示祝賀。”

  公報說,伊拉克2009年3月申報了存放在境內兩處倉庫裡的化學武器。由於現場安全條件不允許,伊拉克未能立即啟動銷燬化武。安全問題解決後,銷燬工作於2017年開始。

  公報確認,伊拉克境內4處化武生產設施已被徹底銷燬;一處曾用於化武生產的設施將被改造用於《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允許的用途,禁化武組織將對此進行核查。


寫的很清楚了,直到2018年伊拉克才將薩達姆留下的化學武器全部銷燬。


所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毫無疑問的,根本沒有什麼值得爭論的必要。

而著名的巴比倫行動中,以色列先發制人摧毀了伊拉克的法制奧斯拉剋核反應堆。

以色列處於阿拉伯國家包圍中,空軍無論怎麼繞,都必須經過阿拉伯國家的領空。

而根據國際法,戰機進入別國領空等於入侵,別國可以毫不客氣的將其擊落。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14架戰鬥機從佔領埃及的西奈半島起飛,包括8架轟炸的F16和6架掩護的F16。

這14架戰機沿著約旦和沙特的邊境超低空飛行。

戰機起飛後,就被紅海上的約旦船隻發現,緊急彙報給約旦軍方。

此舉非常危險,因為這是侵犯約旦和沙特領空,等同於入侵。

期間,14架戰機不但超低空飛行,還緊緊靠在一起。

沙特雷達曾發現有不明飛行目標,通過阿拉伯語詢問身份。

以色列飛行員用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是約旦空軍的運輸機,正在訓練。

因為飛機靠的很近,在沙特老舊雷達上只是一個亮點。

沒多久,約旦的雷達站也發現異常,進行詢問。以色列飛行員則用英語回答是國際民航客機,正在飛躍沙特。

約旦方面也沒有懷疑。

這就這樣,以色列戰機穿越約旦和沙特領空,炸燬了伊拉克核反應堆。

要知道,當時以色列空軍此舉很危險。

一旦約旦或者沙特發現情況不對,發射地對空導彈,後果就不堪設想。

18時10分機群進入了伊拉克領空。18時30分,炸燬核反應堆。


薩沙


領空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範疇,是一個主權國家領土界限範圍內,國土上空到近地空間的範圍,享有獨佔和排他權利。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無論是軍機還是民航飛機,途經別國領空,必須取得該國允許,否則侵犯了他國主權,他們有權警告並擊落,這是國際法賦予的主權國基本權利。

樓主所問的問題就牽涉到戰時軍機侵犯別國領空的問題,該國有權警告驅離,如果不服從警告,該國有權將其擊落。如果兩國事先達成協議就另當別論了。



心若蓮花氣自華


這就得看實力了,不打招呼就意味著入侵,不論什麼時間進入非交戰國領空本身就是非法行為,被侵入國家完全可以自由開火。

對於執行任務飛躍他國領空在這世界上最有發言權的估計就美國和以色列,兩家都是常年備戰時不時就有特殊任務要完成,當然以美國的概率更高一些反正到別人家就跟自己後院一樣沒什麼感覺。不過由於美國在全球各地有大量軍事基地存在,而且和多國之間關係非同一般平時過路通過可能只需要一個通報就可以,就算是有時侵入他國領空也是不了了之。

比如當年擊斃拉登的特種作戰,美軍以直升機機降突襲方式成功進入巴基斯坦,整個行動前後時間不長即行撤離。等巴方趕到場時美軍只留下了一架損毀直升機,人員已全線撤離事後抗議了事畢竟是反恐大業。

和美國的強勢不同以色列更注意策略,比如最經典巴比倫行動偷襲伊拉克核反應堆,1981年6月7日(週末),以色列出動14架飛機偷襲伊拉克巴格達東南處的核反應堆,直接造成這個造價4億美元的設備遭到徹底摧毀。

從1975年開始伊拉克就開始引進核技術和設備,對此以色列當然是時刻關注,到了1981年感覺再不出手伊拉克已經具備製造核武器的能力。因此,以色列開始制訂遠程轟炸計劃徹底摧毀伊拉克核能力,不過問題在於雙方領土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幾年國家,以謀略見長的以方開始了腦洞的計劃。

以色列制定了代號“巴比倫行動”行動計劃,抽調14架戰鬥機分別是:6架F-15、8架F-16,並精心挑選24名一流飛行員配套。這些飛行員都參過多次阿以戰爭有著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經過嚴瑾的線路規劃以及嚴格的模擬訓練6月7日下午4時行動開始。編隊起飛後沿沙特、約旦邊境起伏地形作波浪式超低空飛行,使地面雷達很難發現。然後5時30分抵達伊拉克核反應堆並進行攻擊,僅歷時兩分鐘完美摧毀核反應堆。

結果很完美過程更精彩,行動過程以色列將戰機塗上迷彩和約旦空軍標記,當機群被沙特雷達發現時以色列飛行員用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是約旦空軍,例行訓練”就這麼輕鬆搞定。然後被約旦雷達發現時,由於機群編隊相當密集在雷達上顯示的只是一個目標更像一架大型運輸機,然後以方飛行員用英語回答是民航機再次矇混過關。

美以兩國國力不同,針對情況不同,在處理類似事情時應對方式也不同。不過總而言之只要國力夠強能量夠大,就算對方不同意照樣通過。


河東三叔


兔哥回答;從戰爭所帶來的後果看,戰爭無論怎麼說都不是一個好事。遠親不如近鄰,兩個相鄰的國家能允許第三方通過自己的領空去打自家的鄰居也就說明兩家的關係多差勁吧!而縱觀全球,這樣的關係並不少見。能夠允許它人通過自己的領空去打別人除了兩個相鄰國家的關係不好,還有一點就是和借道的國家的關係必然要好,否則也不會借道給它,畢竟這可是打仗,是要死人的,也會給鄰國留下怨恨。美國就經常這麼做,因為美國需要稱霸全球,而且所打的仗都是距離本土很遠,需要藉助海外基地,有時也需要通過它國的領空。



關於是否要打招呼,招呼是一定要打的,甚至還要給點油水,否則這種得罪人的事沒人願意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領土,也有自己的領空,進入它國領空是要提前打招呼的,並且還要把使用的時間長度,空中航線,高度等等數據通告給該國,人家好給你安排,挺麻煩的,畢竟人家也是有航空器的,也在使用自己的領空,所以必須安排部署,防止發生碰撞危險。並且,還要通知防空部隊,否則的話會以為敵人進攻了,非把你打下來不可。同時還要做好防範工作,防止鄰國報復性的打擊。由此來看,借道給別人去打架也不是什麼好事,容易招災,傷及自身。



在說說不打招呼,這個是不可能發生的,現在各國都有防空力量,雖然有強有弱,而且主權國家的領空是被公認的,不打招呼硬闖是會受國際輿論譴責的,不利於作戰的繼續。重要的是,你不打招呼也危險,會受到該國的打擊,你本身是去打別人的,結果半路上就打起來了,飛機都打掉了,這個仗還打個什麼勁?所以招呼還是要打的,不能硬闖。如果不同意怎麼辦?


要借用別國領空自然要經主人同意,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不同意是人家的權力,只能另想辦法,這是正常的運作形式。但這個世界並不都是規矩的遵守者,美國就是一個例外,依仗胳膊粗,力氣大,欺小壓大,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給小國施壓,破於美國的淫威不得不從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當然,戰爭是殘酷的,儘量別動手,有話好好說,有事多商量,友情為貴,但,有用嗎?


兔哥42928


這個問題沒問太清楚,實際來看,主要取決於飛機所屬國家和經過領空的主權國家是不是盟友關係。

先拿伊拉克戰爭時期的美軍機來舉個例子。

首先,伊拉克不是沿海國家,飛機在航母上或者周邊軍事基地起飛後,無論怎麼飛都,肯定都會經過他國領空。

按照相關盟約規定,美戰機可以自由出入美國盟國領空,不需要提前申請、“走手續”。比如,美軍機可以自由過境歐洲的北約成員國領空和北美洲上空(加拿大和美國有北美防空協定),在日本上空更是跟在自己家一樣放開了糟,進入之前亮明身份就行。

所以,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打擊伊拉克的戰機很多是從中東鐵桿盟友——沙特美軍事基地起飛的,進出自由,無需長途奔襲,很方便的就挺近了伊拉克境內。

客觀上看,現代各主權國家,無論落魄到什麼程度,也都常備著自己的防空力量。而且,國家無論強弱,領空是受到國際法和各類公約保護的,不打招呼,未經同意硬闖,屬於非法入侵領空,一旦被發現,輕點的會被對方戰機驅離,如果還不從的話,分分鐘有被打掉的危險。比如,俄羅斯曾放出狠話——只要北約軍機進入自己的領空,俄方會在第一時間下令全部擊落,一架也不留。

所以,美軍的戰機,如果經過的是非盟友國家,肯定需要提前申請,在得到別國政府允許後,才能通過其領空。同理,除了申請經過,也可以申請在某國機場轉場、加油。

當然,也有利用竊取或者破解的“應答密碼”,大大方方的把自己偽裝成對方飛機,不請自來的。

別的不多說,就看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美國龐大的EP3電子偵察機在被我方殲8驅逐時,堅持不讓出航路,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個至今沒有定論)用螺旋槳撞擊了體積小很多的殲8(長機),導致了王偉的犧牲。此時,另一架殲8(僚機)用火控雷達瞄準了只剩下兩個螺旋槳的EP3(本來四個,兩個在撞擊中壞掉了),結果EP3一緊張,感覺支撐不到返回美軍事基地,趕緊一閃身,緊急迫降於中國海南陵水機場。

然而,整個過程中,直到陵水機場工作人員發現飛機上走下來的是20個“洋人”,才發覺出,降落的軍機非我方飛機。

之後,中方根據相關國際法律對美國飛機進行了拆解查證。雖然在降落前EP3已經把所有硬盤和筆記本電腦銷燬,在降落後的第一時間,飛機的核心技術部件也幾乎全部被摧毀。但經過中方的拼湊和仔細,我們還是發現了觸目驚心的秘密——美方已經破譯了中國軍機所用的敵我識別密碼,甚至還安裝了針對中國的應答發射機。

這種情形下,一旦中美開戰,美國戰機就可以模擬中方的應答器,偽裝成中國戰機,深入我國領空發動攻擊.......還好發現的及時,咱們的空軍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的技術整改,同時與烏克蘭合作研發了完善的電子戰系統,來對美軍電子戰飛機實施反干擾。現如今,美軍機再也不敢來中國隨意周邊造次了。相反,中國戰機飛躍日本海,繞臺灣飛行已經常態化……

但是,美國和他的盟友們可沒就此收手。在去年的敘利亞戰場上,又上演了這一幕,而且規模更大。

2018年4月,以色列空軍突然對伊朗設在敘利亞的一個彈道導彈軍基地發動了猛烈的空襲,目標被擊中後產生爆炸甚至引發了地震。然而,對於這次突襲,俄羅斯和敘利亞的防空系統卻並作出沒有反應,甚至都沒監測到以軍的機群,以色列的飛機如同變戲法突然出現,敘軍方完全察覺不出是從哪兒飛過來的。

現在想想,要不是EP3駕駛員“慌了神”,緊急迫降陵水機場,被中方抓了個正著,一旦有戰事發生,敘利亞這一幕甚至有可能出現在咱們身邊。從這點看,我們一定要銘記王偉烈士的勇敢和犧牲,畢竟,每個國家成長之路,都不會只是坦途。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發生戰爭時,戰鬥機經過提前申請,得到別國政府允許後通過其領空,甚至可以申請在某國機場轉場,如果該國不同意,在警告驅離無效的情況下,可以擊落,但在大國之間可能避免升級衝突,也可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