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堅持不懈的你們致敬系列報道(九)

深夜接軍帖,九州大點兵。

跨越千山萬水,只願人間無殤,

山河無恙。

疫情之下白衣天使

背起使命逆行而上,

穿上不透氣的防護服,

戴上口罩、護目鏡,

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他們毅然決然地卸下

子女、愛人、父母的個人身份,

以堅毅的形象,

成為擋在疫情前的一面盾牌,

這讓我們常常忘了,

白衣之下

也不過是普通人的血肉之軀。

向堅持不懈的你們致敬系列報道(九)

在武漢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疫情沒有打敗人們的樂觀和友好。他們很熱情,用各種新的方式代替握手,他們很關心你,雖然看不出你的面容,卻時刻叮囑你保重自己,因為——你是援鄂醫生。

下班了,你會懷疑脫防護服時哪個步驟做得不夠仔細,洗澡時你會懷疑洗的時間不夠或哪個步驟出了錯。但是,當我們穿上防護服的那一刻起,就變得無所畏懼,因為——我們是援鄂醫生。

3月16日,對於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東B10重症ICU療區的所有醫護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這裡最後一位氣管插管上呼吸機的患者即將撤掉氣管插管,開始經口呼吸。老人已經83歲高齡,拔管後出現有痰、心率快、血氧不好的症狀,老人看去非常的緊張和恐懼。20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此時醫生的安慰對患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於是我俯下身握著老人乾瘦的手,叮囑她要慢慢地喘氣,並在一旁做示範,鼓勵她咳痰。在我的鼓勵下,她終於咳出了拔管後的第一口痰,增快的心率逐漸平穩下來,血氧也維持在了正常範圍內,順暢的呼吸感,使老人的恐懼感逐漸消退,臉上逐漸流露出平和安靜的笑意,老人安全了......

來到武漢後,有人曾問我,你是怎麼來的,報名嗎?怎麼想的?我搖搖頭“我是醫生,國家和醫院培養我這麼多年,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愛人和女兒知道我要前往武漢走上抗“疫”最前線,她們並不吃驚,更加沒有問過我“為什麼?”,我很欣慰,因為她們都是真正瞭解我的人!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使得玉成。擁有42000多名援鄂戰士的武漢,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無悔的付出即將迎來美好的結局。期待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能夠早日重新起航!——龐鴻垠於武漢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看著父親肩負救死扶傷的醫學信仰,她從小勵志學醫,更堅信歲月靜好,需要有人負重前行。長大後,她便成了他。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更是理想與信念的最美傳承。



衣白褂,破樓蘭,

赤子切記平安還!

一個多月的時間,

對於廢寢忘食的醫務人員來說很短暫,

但對於牽掛他們的家人來說,

卻很長很長……

惟願親人凱旋,

共賞春月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