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辛”: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模樣

在豪放派的發展中,誕生了很多優秀的作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蘇辛”組合。

蘇軾和辛棄疾,他們二人並稱為“蘇辛”,最先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南宋人已明確將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詞的代表。

“蘇辛”: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模樣

01

提起蘇軾,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想起“三蘇”,同時對於他的不少作品,無論小孩大人,皆朗朗上口,深受大眾的喜愛。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首度開創了豪放派詞作的先河,寫下了令人讀之酣暢淋漓的豪放詞,帶著宋詞走上更輝煌的路。

他的代表作《水調歌頭》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作品。對於這首人人可以倒背如流,甚至還能哼唱幾句的詞,它的作用可大了。

當某人人生道路坎坷曲折,悲觀消極時。我們就可以安慰他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聖潔無瑕的夜天使月亮,也有很多不完美的時候,何況平凡的人類呢?

當中秋佳節來臨時,有的人因為中種原因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時,可以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寄託相思與祝福,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看到這美好的月光。

在一些重要場合中,根據這首詞改編的歌曲,還被用來作為同學們詞朗誦的背景音樂。

作者寫這首詞時,當時也是仕途失意,心情抑鬱,與弟弟蘇轍也有七年多沒見面了,恰逢中秋賞月,想到這麼多傷心事,一般人總會哭唧唧,而作者在這首詞種表現出的卻是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從以上幾點,我們也可以看出豪放派詞的特點,正因為這種曠達,蘇軾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蘇辛”: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模樣

02

為朋友送行時,寫下了《臨江仙·送錢穆父》,按照常理,機場、車站,本來是戀戀不捨、哭泣傷感的場面,蘇軾在此詞中的“尊前不用翠眉顰”借離宴中的舞女將送別的悲傷一掃而空。尤其是後二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更是展望未來,把人生比作旅行,頗有浪漫主義色彩。

在外遊玩時,忽然天降大雨,朋友們都十分狼狽,而蘇軾卻渾然不覺。寫下了《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和最後的“也無風雨也無晴”都是作者對以後生活的樂觀曠達的表現。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人生中的風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晚年,重病的蘇軾為自己的畫像提了一首詩,用詩為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

下面,我們就說說辛棄疾。

“蘇辛”: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模樣

03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辛棄疾出生時,家鄉已經淪陷在金朝統治者的手裡。祖父在金朝佔領區裡做過幾年地方官,但心裡一直向著宋朝。因此一直教導辛棄疾刻苦讀書詩書,苦練武功、勤習兵法,為將來複國做準備。

後來有機會抗金歸宋,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40年間,他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閒置,37次頻繁調動。但風雨澆不滅心裡的一團火。不讓帶兵打仗,他就用一支筆,在詞作裡表達自己收復北方故土的雄心。

辛棄疾的代表作很多,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青玉案·元夕》,也是宋詞裡的千古名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詞儘管是描寫了元宵節的繁華,但裡面更多的還是詞人的一種憤怒,整個國家風雨飄搖,很多人依舊還是著醉生夢死,並沒有想過實現祖國的統一。整首詞還頻頻入選小學的課本,更是成為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詞。

64歲那年,南宋受到外敵威脅。朝廷這才想起了辛棄疾,起用他上任抗金,辛棄疾不計前嫌慷慨赴任。可偏偏關鍵時候,他卻突然被同僚彈劾撤職,當時他的任期還不足15個月。

他登上鎮江北固山,寫下千古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回首一生,他寫過農村生活的恬靜歡快,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有“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清歡,在《清平樂·村居》,有“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生活之趣,將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描繪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但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卻從未泯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舊躺在臥榻之上,高呼:殺賊!殺賊!

“蘇辛”: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