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爱自己最浪漫的方式,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希望每一个你我,在惴惴不安地迎接三十岁时,能够坦然面对未知,活出更闪光的自己。

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01 不讨好,先爱己而后爱人

看过这样一句话:“若他爱你,不必讨好;不爱你,更加不必。”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百分百的先考虑别人。

才女张爱玲,曾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就像埋下了伏笔一般,在和胡兰成的爱情中,她也是如此的低姿态。

在胡兰成逃亡的那段日子里,张爱玲担心胡兰成的安危,四处打听他的下落,并寄稿费给予其生活保障,还冒着危险去找胡兰成。却没想到,他却流连于温柔乡里。

先是与一名叫周训德的护士交好,被张爱玲发现,并给予包容,但胡兰成不知悔改,后来又多了一个范秀美。

孤傲如张爱玲,为了胡兰成低到尘埃里,最后却被他无情抛弃。

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可以得到回报,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收获同样的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贝勃定律”,应用到感情中就是说: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对一个人好,非但得不到对方的谢意,还会让他习以为常,甚至索取无度,变本加厉地榨取你的付出。

永远要记得,爱人爱七分,需留下三分爱自己,那样你才不输。

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中说过:

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付出与讨好他人,世间长了,不仅会迷失自我,还有可能失去他人的尊重。

但如果我们把三分的爱留给自己,即便身边没有一个人嘘寒问暖,也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即便是一个人,也过得幸福快乐。

此时你会发现,得到的东西,往往比想象中还要多。

每个人的世界,说白了,看透了,其实都是自己给的。

今生为人,就要好好爱自己。

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02 不解释,做最真实的自己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特殊”的客人拜访孔子,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道:“前来所为何事?”

客人说:“求问时节。”

子贡道:“这个问题简单,不需要请教老师,你直接问我就行。”

客人便问:“一年有几季?”

子贡道:“四季。”

客人摇摇头,反驳道:“一年只有三季,何来四季之说?”

子贡感到非常震惊,类似于1+1=2这样简单的问题,居然也有人不知道?

于是子贡依然坚持己见,并与客人争论了一个上午,也没有辨出个结果。

此时,正好孔子路过。

客人赶紧抓住孔子问道:“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孔子思考了一会儿,答道:“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客人听完答案,开心的离开了。

子贡满脸疑惑,孔子解释道:“这个人浑身发绿,显然是蚱蜢变化出的人形,它春天出生,秋天就死了,从未看过冬天的样子。你若与他说一年有四季,他恐怕要与你一直争辩。”

子贡听后,深以为然。

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在生活中,很多人也和子贡一样。总是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稍有不同,便喜欢去解释和证明自己,以求迎合所有人。

但最后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你善良,别人说你没脑;

你沉默,别人说你没用;

你冷静,别人说你孤傲;

你活泼,别人说你癫疯。

人活着,众口难调,不管你做得多好,总有人不满意。

懂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释,不懂你的人,再多的解释,也是对牛弹琴。

所以,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因为时间就是最强有力的回应。

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03 不纠缠,不负余生不负己

《后汉书》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名叫孟敏的人背着瓦罐在路上行走,不小心失手将瓦罐掉在地上摔碎了,便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

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的瓦罐碎了,你为什么不回头看一下呢?”

孟敏答道:“既然都碎了,再看又有何用?”

郭林宗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便劝他读书进学。十年后,名闻天下,终成一方大儒。

生命是一场艰难跋涉的旅行,我们不能因为错过月亮而继续错过满天星空。而是要学会用“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的心境去为人处事。

唯有努力地做生活中的智者,不与人争辩,遇事不纠缠,一路砥砺前行,才能与最美的风景相遇。

余生,不讨好,不解释,不纠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