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經濟這麼差,為什麼沒有爆發內亂或者戰爭?

~豆汁兒~


第一阿根廷經濟是民主制國家,百姓可以用選票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內亂或者戰爭可能性不大,但是阿根廷現在的經濟搞成這樣跟阿根廷的民主制有很大關係,總統候選人為了贏得選票,必須對民眾許下各種承諾,如此這邊形成惡性循環,民眾為了更好的生活把選票投給承諾更高福利待遇的候選人,候選人為了選票必須做出比對手更好的承諾,這就是一個被民主制玩壞的國家,理性的馬克裡註定要輸給民粹克里斯蒂娜。


ArcGIS0218


阿根廷曾有過很嚴重的騷亂。現如今阿根廷的經濟問題只是那一次危機的延續。而南美的固有問題在於一個沒有底子的經濟,還有一個不得不維持的高福利。

阿根廷違約是反覆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但是在80年代,又被稱為南美洲失去的十年。而阿根廷,只是其中之一,政府債務高企,那麼通過緊縮一點點的歸還。過苦日子。然後等待復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做法,如今的歐洲,比如法國也在經歷這種緊縮。

問題,在於阿根廷的第二次集中違約,那是從2001年10月開始,也是阿根廷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債務違約。違約債務高達950億美元,當時阿根廷外債總額1462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外匯收入的4.7倍。阿根廷當時12天內五易總統,大規模遊行和騷亂。亂成一鍋粥。2002年阿根廷在混亂中度過,經濟下滑10.9%,失業率高企。

就這樣亂了一年,阿根廷國債重組,借新還舊,面值兌換僅僅只有25%-35%,也就是1元的國債投資人只能獲得3毛。阿根廷在混亂中,比索貶值75%。

之後在2003年基什內爾上臺,開啟了阿根廷歷史上的“基什內爾王朝”。基什內爾的經濟政策並不複雜,一方面還債,新債已經經歷過重組,剩下要還的金額不多,另一方面增加工人福利。這也被稱為庇隆主義,你可以理解為一般資本主義,一半社會主義。藉著全球經濟週期觸底反彈,基什內爾讓阿根廷經濟有所復甦。(2003-2007)

然後,後面兩任總統是基什內爾的妻子,克里斯蒂娜(2007-2015),基什內爾心臟不好,但是他做影子總統直到2010年去世。到2015年,由於阿根廷總統只能連任兩屆,克里斯蒂娜卸任,馬克裡繼任。馬克裡信奉自由經濟,反對庇隆主義,但是馬克裡執政的2015-2019年這四年,由於強勢美元,美聯儲加息縮表,美元升值,資本外流壓力加劇,經濟一塌糊塗。阿根廷又重新回到了債務違約循環。雖然2012年克里斯蒂娜時期,阿根廷政府也有債務違約,但似乎馬克裡時代更嚴重。

現下,克里斯蒂娜捲土重來,推選了費爾南德斯,也就是當年“基什內爾王朝”的內閣大臣。這一回又是影子總統,當年的影子總統是基什內爾,這一回是克里斯蒂娜。兩夫妻輪流。

總體上,阿根廷的問題在於經濟產業結構上面偏向於資源和農產品。製造業疲弱,出口少,外債多。而外債來自於福利,庇隆主義,就是一種不斷提升工人福利,給出很多承諾的經濟模式。阿根廷的出口受到全球經濟週期影響十分嚴重,而一旦外部經濟風吹草動,內部政府國債就會出現違約。反覆循環,當然會嚇跑投資人。從而使得之後的外債越來越難借。如今阿根廷的困境,便是如此。緊縮,降低福利,消減外債,老百姓不同意,借外債維持,國際投資人不同意。而阿根廷產業結構上面的問題,失業率的問題,依然無人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