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糧食提價重要,還是農民改變種植結構重要?為什麼?

老農說鄉村


糧食提價是錯誤的。如果糧食提價農民更慘。糧食不提價中央做的非常正確。中央看到了國際糧食的大問題。中國人口多。中央必須控制國際糧食價格。糧食提價他關係到世界糧食貿易的大問題。國際糧食會隨著臺高糧食的價格。給中國14億人口代來很大的問題。國際糧食會不斷的攀升。老百姓過的日子會更窮啊。農民改變種植結構是正確的。大棚蔬菜各種用量大的農作物。會給農民帶來實惠。我希望農民越過越好,越過越富。


李廣眾66866


最主要的還是糧食要漲價,糧食再不漲價,土地真的全部要荒廢了,沒人種了,農村的老人種不動了,年輕人也種不起地,一斤糧食,買不一瓶礦泉水,土地扭轉承包就是一個笑話,你看看這幾年多少種地大戶都跑了,有的賠的傾家蕩產,土地扭轉不是不可以,主要是我們國家的國情和地理條件不允許,真正倫種地還是農民是專家,因為農民種了一輩子地,他知道怎麼種,怎麼管理?水稻小麥漲到五塊錢一斤,你看看還有人出去打工嗎?外國進口的優質大米,幾十塊一斤,都搶著去買,到城裡去,城裡人都在炫耀我這大米幾十塊錢斤哪裡哪裡進口的?沒一個人說大米貴,拿著國家的錢,吃著外國幾十塊錢一斤的大米,為什麼中國的糧食就不能漲價?


周米5


流芳雖然是生活在一個偏僻小農村文化也不高,但是對於關於農民的問題,流芳還是比較上心的。對於糧食提價重要,還是農民改變種植結構重要,流芳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具體如下。

現在糧食是我們經濟建設的基礎,如果糧食的漲價了,那麼其他的東西必然漲價,並且幅度絕對也是高於糧食漲價的幅度,這樣以來受害的最終還是我們最基層農民。其次,現在為什麼一直用保護價收購糧食呢?流芳覺得是為了防止糧食價格降低,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保證了農民的利益。流芳個人膚淺的認為,現在我們農民手裡的地要想增收,靠傳統的種植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從另一個方面說,現在因農民種植糧食的成本逐漸增加,從而加大了農民的經濟負擔。這就造成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不再有,為此也有人呼籲提高糧食作物的價格,但是一些反對漲價的專家認為,糧食作為人生活的必須品,肯定不能太高,否則一些人可能就要餓肚子,還會引起其他作物價格上漲。

而支持漲價的農民也很多,認為專家的理由全都是藉口。現在各種蔬菜水果肉製品的價格都出現了上漲,唯獨糧食作物的價格卻一直穩定不動,農民掙不到錢,種地自然沒了積極性,想要農業得到發展,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對此,大部分年輕的農村創業青年說農業想要發展,就必須大量城鎮化,這樣才能改變現在農業的格局,而城鎮化的前提是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大豆、玉米價格大幅下滑,種地不賺錢了,還不如打工來錢快,而且水稻、小麥都要下調價格,這樣分散的小農戶種地是不賺錢的。農業想要發展,必須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才能提高競爭力,從而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應。

回來談到正題說句體面話,不管是糧食的價格還是農業結構的改變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具體哪個重要主要還是要看我們到底是站在哪個角度來討論了。

倘若站在農民自身的角度來說,糧食的價格肯定要比產業結構的改變要來的實在和直接的。價格的提高會直接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樣的話會大大激發農民種植的積極性。現在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糧食的價格和日益增長的物價已經是形成了賢明的對比,這個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在呼籲糧食漲價的原因。

如果是站在一個發展的角度或者說站在整個農業角度來說的話,肯定是整個農業結構的改變才是解決現在農業難的關鍵所在。現在我們都知道願意種地的農民是越來越少了,最直接就是因為種地很難賺到錢。現在農業發展願意投資的人是很少的,因此農業科學技術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農業發展的進度是非常緩慢的,甚至可以說一直都處於”天平“狀態。

流芳覺得糧食價格並非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若簡單地給糧食漲價,必然帶來更復雜的矛盾。要想增加農民收入,最重要的還是要從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糧食補貼、改善種糧條件等方面加以改善,從而讓種糧農民有相對的收益增加,而不是通過漲價的方式來增加收益。簡單漲價帶來的收益是不可靠的,也會隨時被其他物質以及農資產品等的漲價吞噬和消化的。希望我們更多的朋友能夠對農業發展重視起來,鞠躬!

以上均為流芳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

農人顧流芳


改變種植結構重要。因為只有調整種植結構,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農民就能掌握主動權,瞄準市場,盯住訂單,圍繞市場轉,創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應,效益自然豐厚。





短笛輕吹潤家園


現在是市場經濟,經濟規律在左右市場,不是簡單提高糧價和種植結構的問題。


老林子28


調整種植結構固然是好,但糧價也要提升,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種地的農民都知道,如今的種地成本是一年比一年高,而糧價卻一直不漲,這不擺明讓農民放棄種地,走上城市裡打工的嗎?其他的物價年年提升,糧食就算是再基礎也應該上漲,絕對不會影響物價,但有些專家非要拿糧價上漲威脅論說事。


要知道2014年的糧價比現在還要高,而那時候的物價卻比不上今天,而今天的農資費用增加,人工成本提高,糧價反而降低了,這個操作讓人看不懂。看官方的數據就知道,我國的種地面積是年年減少,就拿今年來說,3大主糧的種地面積依舊比去年少,而去年比前年少,再這樣下去,進口量也會增加,實際上今年的大豆進口價格就提升了,人家就是惡意提價,咱們也不敢說話。 而改變農民的種植結構,看似很高大上,但我國的產業鏈還沒有建立起來,如何才能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


不能在第一時間知道什麼短缺,如何平衡種地的面積?如今的大數據是建立起來了,但還沒有廣泛的運用,而國家也沒有成立相應的機構去調整農業的種植,但在發達國家,都有相應的“農協”,控制全國的種地結構,但在我國卻很難建立起來,畢竟我國沒有這樣的組織,就算是有也沒有實際的作用,不能發號施令。

這兩個都很重要,只是為了能夠讓農民都進城,為了我國的城市化率,糧價只能跟著降低才行,不然誰願意去城市裡呢?


惠農圈


提高糧食價格重要,大面積改變種植結構只有死路一條。糧價低,農民就失去種植糧食的積極性,產量少了國家糧食安全如何保障?靠進口是長久之計嗎?我們這現在己經有很多農民都不種糧食了,為什麼?


1.種糧食賺不到錢,傻瓜才種。今年現在雜交水稻收購價:每100斤80到90元左右,而且還沒人收。每畝谷種要3斤,一斤一般要40元左右;化肥每畝100斤,一般要160元左右,好一點的要200多;農藥一次成本20元左右,一季噴5次;請收割機100塊一畝。育種材料:秧盤,保溫膜等一畝30元;耕田油費,配件等一季也要200元。畝產900斤幹稻穀,共810元,減去各種費用,最多剩200一畝,我數學不好,不知有沒有這麼多。一個人種20畝的勤快了吧,週期4個月,每月1000塊,每天累得像狗一樣,誰還種糧食?種一年糧食老婆都要跟別人跑了。現在肉這麼貴,又買不起,還幹這麼重的活,哪天死掉都不知道。如果遇到天災,收成不好,內褲都要虧完。


2.今年政府給予種植水稻每畝400元左右的補貼,重要事情說三遍:只補貼種水稻……。其他農作物就不要想啦!政府可能統計出水稻大面積減少了。


3長期惡性循環下去,到時候大家以水果,玉米等一些副食品為主食,有錢的可以吃到昂貴、優質的進口大米。像我窮鬼一個只能吃吃空氣充飢了。


4.很多年了,各種物價都在大幅度的漲,唯獨糧食價格還在原地踏步,無力前進,太難了!


總之,提高糧價有利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擴大或保持種植面積,提高產量,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反之,後果很嚴重!



農民小毛


糧食的重要性,自產糧的珍貴,在每個吃飯的都清楚,吃自產糧好!這需要提高種糧戶的積極性,糧價必須提起來,收入好了,農民積極性就高了,種地積極了,無荒自有。


李書沛


手裡有糧、逢難不慌。


手機用戶74204482483


這兩點都不重要,農村體制改革和思想觀念改革最重要,我個人覺得是今後農村發展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