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快成了全民都會討論房價了,這種現象意味著什麼?

我叫米小圈


全民討論房價,本來就不奇怪。有房的沒房的,對於住房來說,都要佔到普通居民資產的100%以上。對於炒房的目前肯定也糾結,究竟是賣掉兌現還是繼續拿著,或者繼續增加投資。

對於房價,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基本在20-30之間,而對於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都在40-50之間,也就是個人年收入的20-30倍或者40-50倍。對比西方國家的10倍左右平均水平來說,超過3-4倍。而我國居民收入則是西方國家的20%左右。

而房價從15-16年開始,各地房價都普遍大漲。以我所處城市為例,房價均價上漲超過30%,而我自己所處樓盤,從15年的不到1萬均價到目前居家1.4萬。隔壁小區學區房,房價從9000漲到目前的1.5-1.6萬,漲幅高達50%以上,僅僅是三四年的時間。

而從我身邊的朋友來看,在17年投資的投資性房,漲幅也基本在20%以上,如果有人買他們肯定會選擇賣掉兌現。而在賣出之前,每套房租金月收入也在2-3000的水平。

因此說,房價,肯定牽扯多數人的關注,尤其是沒買房的和投資住房的人,他們主要的擔心就是房價是否持續上漲,是否該及時買,還是該兌現。

從美聯儲降息來看,我國必然跟隨,而一旦降息,一來通脹持續上漲,二來,銀行貸款利率必然下調,而購房者成本相對下降。也會刺激樓市成交趨旺。

從地方政府來看,加快推新地拍賣,加快大型開發商的招商,以及加快新區的建設,都在逐步推高房價。沒買房的人看到這些現象,肯定心裡糾結著急,明明知道,在新區和新地不斷拍賣的背景下房價要出現大跌或者下跌比較難,但是房價始終上漲也不理智不現實,因此,糾結是難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