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者有哪些讓你受益匪淺的書?

聊聊君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寒假裡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 ”、“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 ;三是“學做合一” ;四是“實驗即創造” ,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邵妮子自由培訓師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教育者需要閱讀和增加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和理論水平來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才能夠以更加具有關懷性視野來看待教育和教育中的學生和老師。哪些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推薦兩本,是我閱讀中讓我眼前一亮。第一本是美國伊萬伊里奇的《去學校化社會》,另一本是範梅南《教育的情調》。

  • 第一本書:《去學校化社會》。這本書是美國學者伊里奇寫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個時候就提出了學校存在的弊端以及提出社會發展中不需要學校存在的觀點,那個時代這種提法也許太超前和不可思議。可是現在,他的預言都在逐漸的實現。學生可以藉助互聯網學習,組裝一個教育的知識超市供人們選擇,人與人之間交換技能和知識以滿足發展的需要等,可以說,這些觀點的有的部分已經正在實現著。為什麼說這本書呢?作為關鍵的觀點就是美國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沒有學校的社會,那麼沒有學校?學生去哪裡又該如何學習呢?這就是本書的特別之處。與此同時,作者批判了學校的存在,比如學校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讓學生有了階層的觀念,讓學生學會用測量去觀察一切事物,學生被學校綁架等諸多觀點,可以說觀點非常特別與獨到。


  • 第二本書:《教育的情調》。馬克斯·範梅南,是教育現象學重要開創者,著名教育學者,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課程和教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代表作有《教學機智》《兒童的秘密》《實踐現象學》等。這本書裡面講述了很多小的故事,讀者可以通過讀許多小的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應有的樣子,知道什麼對孩子合適、什麼不合適,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關注孩子的獨特之處,關注孩子的個體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聽”孩子,這種看就是一種尊重、一種平等、一種關懷。孩子雖然都在學校裡面學習,可以每一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個體認識差別很多,作為教育者你要走進學生的內心觀察和發現學生真正的學習需要,才有可能真正的促使學生得以發展。因此,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讀懂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內心,讓教育和成長變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這兩本書,已經讀過,對於做教育研究還是教育寫作,觀點性的幫助很大,尤其是該如何對待教育。


尚未了凡


岸見一郎所著“不管教的勇氣”讓我受益匪淺!作者一阿德勒心理學知識為理論依據,提出“不批評也不表揚”的教育理念。他指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 勇氣和自我成長的動力,讓孩子成為自立的人!


和風化雨


《愛和自由》是2019年10月份看的,因為時間不久記得有點深刻。最大的原因是讓我明白,在愛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孩子,他們肯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這樣長大的孩子一定會幸福,遠離焦慮。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源於2018年聽了樊登老師的簡介,然後買下紙質書在家斷斷續續的看了起來。瞭解了自己怎樣的語言是暴力語言,學習了非暴力溝通的愛的語言,傾聽,培養對自己的愛,學習感激。將這一切運用到了家庭教育,和學校中,緩和了很多的問題。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是2018年的十月份聽朋友推薦,然後作為我幼兒園中班家長會的時候一本推薦書目推薦給家長。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和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請您蹲下來。當時是我在家長會中的一個話題。

優秀的書籍非常多,記憶也有些模糊,近期記憶深刻的,和我運用的就是這幾本。





肖亞043


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黑田祐治《全世界都想上的課》、彼得布朗《認知天性》、阿莫納什維利《孩子們,你們好》、南懷瑾《論語別裁》,《老子他說》、《金剛經說什麼》、《禪海蠡測》、《大學微言》…


教育我聞


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是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心靈治癒的書籍,通過這本書,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負能量都是由自己的心境所造成的。

在我們每個人的體內,有積極的因子,也有消極的因子,我們需要調整的是如何將消極的因子轉化為積極的因子。

比如遇見疾病,我們不能抗拒,不能排斥,而是要伸出自己的雙手擁抱,接納,然後慢慢消化。

等消化了,也就將不好的轉化成好的了。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告訴我們,要遵從內心的想法,從心出發,重遇更好地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


全才軍考教育


作為已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育工作者,此生最受益的一本書就是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

和這本書結識於一個偶然的機會。2004年,教育局要進行校長招聘考試,同學聽說此事,便送我一本書《我的教育理想》,是朱永新親筆籤售的。她再三囑咐,看完後要還給她。那時對朱永新沒有多少了解,只是偶爾在教育報上看到他寫的文章。於是笑朋友小氣,又不是《四庫全書》,何至於寶貝成這樣。隨手翻開目錄,便被深深吸引住了,沉寂已久的教育激情被瞬間點燃。《我心中的理想學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校長》、《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這些不也正是我不止一次憧憬過的理想嗎?我不顧一切的沉迷於書中,圈點批註,認真的摘錄著每一個經典的句子。一遍一遍的讀,反反覆覆的讀,從來沒有一本書讓我如此著迷。這本書,使我感到似曾相識,讀罷感覺酣暢淋漓。愛不釋手、欲罷不能等等詞語彷彿都不能形容我對這本書的喜愛。我幾乎忘記了自己還要參加一場事關前途的考試,把學校管理、教育評價等等之類的書全都置之腦後。

之後的日子,我便開始蒐集朱永新的資料,拜讀他的文章,《新教育之夢》、《新教育》成為我的案頭書。新教育的四個改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範式。五大理念: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這些理念使我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於是我便不斷的向周圍的人介紹《新教育之夢》,介紹《我的教育理想》,並且在自己所在的學校開展了打造書香校園活動。從此,朱永新也便成為我尊崇的偶像。我曾經摘錄朱永新小語100多條,但凡有我的講話,我都要引用兩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校長的使命就是搭臺,讓每一個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長什麼時候最得意、最精神?應該是教師一個個生龍活虎的時候。”“第一線的老師從事教育科研最大的優勢,是擁有豐富的鮮活的教育案例,而對他們來說,記載、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等等,幾乎成了我的口頭禪。

再回到那次考試。記得那次面試的題目是有關差生的。看了題目,朱永新教授有關差生的論述不斷在腦海中閃現,我不假思索,滔滔不絕的把這些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案例結合起來講述,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面試,而是在向評委宣講新教育的思想。在緊張的十五分鐘,我竟然從評委不苟言笑的表情中覺察到一絲讚許。結果,我的成績名列前茅!儘管由於種種原因,我沒能當上校長,但源於一次考試,我和《我的教育理想》有了一次美麗的邂逅,這本書引領我正在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芳草老師


我最近看了一些關於教育學相關的書,有人給我介紹了一些,我讀了其中的大部分,並沒有讀完,但是內容的確值得教師認真閱讀!

排名不分先後!

1.認知天性

這本書,我認真看完了,其實裡面很多內容都是重複講還有很多的案例講解,真正的乾貨也不少,這本書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羅迪格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團隊在項目上投入了10年時間, 首次提出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繫,透徹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過程規律。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的最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裡面講解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但是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操作!


2.少有人走的路

這本書值得每個人讀,也很容易讀!教師讀了後提升自己的關於人生的認知,更好的面對學生,當然如果學生能讀進去讀懂的話,更好!正如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他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3.給教師的建議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譯者根據中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


4.兒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病理學家,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關於人的自卑感的理論。他認為,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著手。因此幫助兒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首要和核心問題。阿德勒反覆強調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兒童培養和建立獨立、自信、勇放、不懼困難的品質和積極與他人、集體合作的能力。



5.正面管教

這本書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我相信作為教師,在大學學習的時候,可能都讀過這些書,畢竟都是比較經典的書,但是在教學實戰中再讀一下,結合實際遇到的問題會有更深的瞭解和意料之外的收穫!


謝謝!


吳知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


教書匠的後花園


讀書嗎,一定要讀內容精緻的書,正所謂好讀書,讀好書,讀書不僅僅能漲知識,提高閱讀速度,還能鍛鍊你耐力,提高注意力。作為教育者推薦幾部我讀的:《數學哪有那麼難》《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莫泊桑段遍小說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國志》《明朝那些事兒》《誰動了我的奶咯》《邊城》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