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要退出伊核協議?

黃皇站


很多人認為,這是特朗普的意氣用事,其實最深層的原因還是來自於美國國內保守派勢力和親以色列力量推動的結果。

首先,伊核協議是在奧巴馬政府時代簽訂的。奧巴馬政府被認為是近幾十年來對以色列最不友好的一屆美國政府。這個協議一直讓以色列和美國國內的親以色列力量非常不滿。他們一直積極鼓動推翻這個協議。在以色列看來,這個協議雖然明確了伊朗,不得發展核武器,但實際上卻給了伊朗經濟發展的空間。而伊朗的承諾本身並不可信。以色列希望以一切手段削弱伊朗。

其次,美國國內黨爭的結果。奧巴馬作為民主黨總統,推行的對外政策相對溫和,而傳統的保守派代表,共和黨一直對奧巴馬的對外政策不滿。他們認為奧巴馬過於軟弱。簽訂的伊核協議對伊朗做出了太多讓步。在重新奪回執政權之後,推翻民主黨的政治成果,既是黨爭的需要,也是其自身政治理念的需要。

再次,沙特因素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沙特和伊朗雖然同屬穆斯林國家,但是因為兩者分屬遜尼和什葉兩派,其教派衝突之激烈不亞於沙特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沙特一直希望美國能夠削弱伊朗的實力,這對於強化沙特在中東的霸主地位是有好處的。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和沙特之間武器貿易額迅速上漲,背後也牽扯到兩者之間的政治交易。從沙特自身經濟利益來看也有一定的因素。美國撕毀伊核協議之後,伊朗石油出口受限,沙特自身石油儲量充分,從生產能力上看能夠接收伊朗的石油份額,打擊伊朗也有助於增加沙特的石油出口。

最後,特朗普個人因素當然也是個重要的原因。除了特朗普本人特別強調的極限施壓,增加叫價獲取最多談判收益的手段之外,特朗普的家庭關係也使得他和以色列關係更為密切。可以說特朗普是近幾十年來,最親以色列的美國總統。從個人政治需要和家庭收益來看,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不是沒有原因的。


用戶4325101516


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我想其原因有以下幾條:

(事實證明歐盟在一起幹不出什麼好事)

第一、這個協議就是漏洞百出的,因為他完全不能限制伊朗核計劃,百分百會在20年後讓伊朗成為一個有核國家。其實伊核協議的達成本來就是歐盟匆忙操刀的產物。我們看看這些條款:

鈾濃縮可以繼續;15年內限制鈾濃縮的濃度;15年內不新建重水反應堆。

這實際上是對伊朗“有核”的默許,使伊朗合法擁有核設施,而且這個協議有個日落條款,就是這個“15”年!15年後伊朗的這些限制會被取消,那時候伊朗就具有核武器製造的能力!

而且經濟制裁撤銷後伊朗的經濟迅速膨脹,相當於是給15年後伊朗擁核創造優良條件,這就是特朗普惱火的原因。

第二、為了制裁而制裁伊朗。

特朗普親猶太的政治偏向和個人態度早已經一目瞭然,他毫無顧忌的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悍然把耶路撒冷許配給以色列。而且他還把戈蘭高地許給以色列,要知道這塊土地是當年聯合國判給巴勒斯坦的,美國也有簽字!

(以色列是特朗普的心肝)

那麼以色列最大的敵人是誰?現在當然就是伊朗,作為猶太人的老丈人,他必然要拿伊朗開刀一下。

當然制裁伊朗得到好處的不僅是以色列,還有美國自己。從特朗普率先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就可以看出來,因為美國頁岩油也要找市場,那麼佔有委內瑞拉和伊朗的石油出口份額就一個極佳的策略。

第三、中東版北約。

特朗普希望在中東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軍事同盟,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繞開國會反對直接對沙特和阿聯酋出售80億武器!

特朗普制裁伊朗就是希望伊朗反抗,告訴中東其他國家,“你沒看,伊朗現在多牛X,你們都要小心,沒有我的保護你們都會被伊朗吞併!”於是他要沙特領頭建立中東版北約,美國一箭雙鵰,

第一雕是用伊朗的地緣國家制裁伊朗削弱伊朗,第二雕是賣武器!

總之美國不是無緣無故退出伊核協議,一切都是出於本身的利益。


穿美國望世界


我看很多回答裡面,談到的都是美國的利益如何,伊朗核協議簽訂於2015年,至今不過三年。雖然中東局勢發生一定變化,但美國國家利益不至於轉變如此之快。

在我看來,伊朗核協議被廢除和特朗普一心要摧毀奧巴馬時代的政治遺產,以及共和黨能源軍工利益團體特定的利益訴求相關。

首先看看伊朗核協議簽訂的背景:2015年,奧巴馬政府希望逐步退出中東,戰略重點重返亞太,但是中東亂局需要終結。於是美國同意以伊朗廢除武器級核能研究的條件,解除部分對伊朗制裁。這和當時原教旨恐怖主義肆虐,沙特因其意識形態不被美國信任也有關係。

這三年來,伊朗國力有所恢復,隨著伊斯蘭國的節節敗退,伊朗盟友阿薩德政府和也門什葉派武裝先後取得進展,甚至介入黎巴嫩,威脅到了以色列。另外,俄羅斯強勢介入中東,土耳其又和美國和西方關係開始疏離,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在中東形成非正式聯盟。但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矛盾,庫爾德人問題這幾年雖然加劇。但並未改變其本質,也沒改變中東版圖。

不過此時,特朗普和共和黨在美國大選獲勝,共和黨一直代表著美國石油工業,軍火工業產業利益。因此傳統上,共和黨和沙特關係就密切,兩次海灣戰爭都是共和黨總統(布什父子)發動,特朗普雖然有孤立主義傾向,但是馬上即將迎來中期選舉,共和黨的支持率非常重要。

制裁伊朗對共和黨政府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中東緊張局勢肯定會加劇,之前各國在對抗ISIS上曾經有過一定程度的合作,現在即將變成,沙特-以色列-海合會 和 伊朗-敘利亞甚至加上伊拉克兩大團體的對峙。伊朗,敘利亞不會買美國武器,但沙特和以色列會,還會大買特買。比如沙特去年就買了上千億美金的軍火,制裁伊朗雖然不意味著一定會有美伊戰爭,但沙特在敘利亞也門的代理人戰爭被打的灰頭土臉,肯定希望藉著伊朗被制裁和削弱的機會挽回殘局,只會進一步採購美國軍火。

其次,石油價格會上漲,伊朗被制裁後,可能會影響上百萬桶石油的出口,因為有錢都買不到商品。美國因為開發頁岩油氣已經成為油氣出口大國。特朗普是美國能源工業頭號支持者。油價上升對美國經濟振興,財政平衡大有好處。美國盟友如沙特等中東國家也會分到若干份額。

最後,從中東格局上講,恢復制裁削弱伊朗,對於美國的忠實盟友以色列和沙特有利。以色列在美國有強大的猶太遊說集團,沙特和美國因為投資和採購也關係密切,有利於中東盟友更加支持美國,可以實現特朗普從中東脫身的計劃。

因此,退出伊朗核協議對於美國未必是最有力的決定,但對於美國共和黨及其利益集團利益豐厚,也正因為如此,當年八方(美俄英法德歐中伊)達成的協議,即使現在其實七方反對,特朗普仍然要一意孤行。


昭楊


目前白宮沒有對外正式宣佈要退出伊朗核協議,但是從美伊雙方毫不妥協、毫無讓步跡象的現狀來看,美國退出協議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美國尤其是特朗普總統執意要退出核協議的主要原因有:

1. 對伊朗核能力和彈道導彈的擔憂。伊朗核協議是奧巴馬政府重要的外交遺產,但其中確實包含了很多讓步的成分,還保留了伊朗研發核武器的能力。特朗普一直批評核協議有漏洞,無益於徹底解決伊朗核問題。伊朗擁有實戰能力很強的彈道導彈能力,也就是伊朗的核運載能力已經成熟,一旦伊朗擁有了核彈頭,二者一結合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核導彈,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

(伊朗的導彈技術)

2. 遏制伊朗的需要。美國對伊朗政策歸根結底的目的是遏制伊朗的影響力。近年來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大幅上升,與美國的中東政策失誤有很大的關係。伊拉克戰爭(2003年)的結果是作為遏制伊朗重要力量的薩達姆政權倒臺(遜尼派),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在伊拉克掌權,伊朗成為伊拉克戰爭的最大受益者。核協議解除了對伊朗的大部分制裁,經濟形勢有所好轉的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甚至卡塔爾、摩洛哥等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使美國日益感受到遏制伊朗影響力的緊迫性。

(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力)

3. 以色列和沙特對美國的影響。在中東,最不願伊朗獲得核武器的當然是以色列和沙特,而上述兩國(尤其是以色列)對美國對伊朗政策影響不容忽視。兩國在華盛頓遊說,對白宮施加壓力,希望美國加大對伊朗的遏制力度,也是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外部因素。

(以色列總理沙龍公佈所謂伊朗在秘密發展核武器的證據)


安睿


美國為什麼要退出伊核協議?主要有四個問題讓它擔憂。

第一,伊朗現在的發展勢頭讓美國擔憂。美國執意要退出伊核協議,暴露出其對伊朗在中東日益見長的影響力產生擔憂。伊核協議生效,各種制裁基本停止後,伊朗的實力有了較快的恢復,隨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不斷提高,觸角漸漸伸向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也門等什葉派與遜尼派爭奪的地區,什葉派之弧趨向穩固,這是美國決不能容忍的,也其最為擔憂的。

第二,中東地區相對穩定局面讓美國擔憂。美國意識到,歐洲的這些盟友跟自己並非一心,都各懷心腹事。只有面對巨大危險,他們才會唯命是從。這樣就需要在中東搞點事,製造點事端。制裁伊朗就能達到美國的這一目的。所以,對伊核協議“發難”,挑起中東紛爭,挑起歐洲與俄羅斯的對立,讓歐洲盟友有一怕,這樣這幫盟友才能聽從自己的指揮。

第三,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加大讓美國擔憂。美國十分清楚,敘利亞戰爭使伊朗和俄羅斯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軍事盟友,而且關係更加緊密。在中東,制裁打擊伊朗就是打壓俄羅斯,就是削弱俄羅斯在中東勢力和影響。因此,美國執意退出伊核協議,制裁伊朗。

第四,中東傳統盟友利益受損讓美國擔憂。伊朗在中東勢力的擴大,有損於傳統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的利益,當然這也是有損於美國和自己的利益。特朗普為了得到國內猶太財團的支持,極力地支持以色列,從宣佈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到對伊核協議挑三揀四,都能說明這個問題。沙特與伊朗在教派上就是死敵,支持的胡賽武裝,讓沙特很鬧心。同時沙特要從美國購買武器,再加上石油貿易,都能給美國帶來高額的利潤。這也是美國要制裁伊朗的原因。

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下午歷史茶


2015年7月14日在維亞納伊核問題談判“六加一”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伊核協議”簽訂,10月18日正式實施。這個協議結束2002年開始持續將近13年伊朗和問題,這也可以說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最大的外交政績之一。

2017年10月5日特朗普公開表示,伊朗沒有遵守伊核協議的精神,再次威脅要退出,之後特朗普又對退出伊核協議和施加制裁措施做出了暫緩,然而5月12日是特朗普做出決定的最後期限,讓人對伊核協議的前景感到憂慮。為什麼特朗普要解除伊核協議呢?



首先,特朗普要履行“承諾”,力爭中期選舉勝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就公開表示,如他當選,將廢除伊核協議。執政後,特朗普多次宣稱,伊核協議是最糟糕的協議之一。他指責伊朗發展彈道導彈,未履行核協議,而美國也未從中撈到實惠,故決定退出該協議,以體現他“說話算數”,“敢作敢為”。

其次,遏制伊朗崛起。美伊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2016年1月依照協議的規定,相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全部解除,制裁解除之後,伊朗實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其影響力在中東地區呈現擴張之勢,伊朗的觸手進一步伸向在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也門等什葉派與遜尼派爭奪的區域,什葉派之弧像是一把懸在美國中東戰略利益之上的一把彎刀。

充當這把彎刀刀刃的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革命衛隊的軍事人員和經濟組織成了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和也門胡賽武裝,甚至是巴勒斯坦哈馬斯的主要力量。據悉伊朗革命衛隊領導下的什葉派武裝力量在敘利亞保守的估計能夠有80000人以上,據稱還部署了彈道導彈,以色列首當其衝受到其威脅。


最後,縱恿地區大國爭鬥,以減少投入。表面上,美國氣勢兇兇,擺出“深耕中東”架勢,實際上,他採取“當地人打當地人”戰略,以便其離岸遙控指揮。比如,以色列同美國一唱一和。內塔尼亞胡拋出伊朗繼續研發核武器的“文件”,為美國退出核協議造勢;沙特將主導伊斯蘭聯盟,派兵赴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殘餘勢力;埃及、約旦和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也組織阿拉伯聯軍前往作戰,進行代理人戰爭,以保持美國在敘利亞的存在;美國力促“以、沙”聯盟,對付伊朗等。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對國際地區局勢穩定產生惡劣影響。美國在中東放的這把火,將成為激化地區多種矛盾的導火索。其一使國際核不擴散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將引發地區新一輪軍備競賽,致使該地區又將成為軍火實驗場;其二美伊交惡,針鋒相對,波斯灣上空又將戰雲密佈,不排除雙方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其三美俄博弈加劇,可能將形成以美國為首的地區有關遜尼派國家和以俄羅斯為首的一些什葉派國家的兩大陣營對壘。但因各國利益不同,目的各異,仍將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有關各方會進行“菜單式”角逐、妥協和合作。


侃侃書生世界


本週國際政治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就是特朗普很有可能撕毀2015年簽訂的《伊核協議》。

千辛萬苦才簽訂《伊核協議》,為什麼不到三年時間,特朗普就急不可耐的想將它銷燬呢?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的是,當年的奧巴馬政府,為什麼要簽訂這份《伊核協議》?

當初伊核協議簽訂之時,雲石君就曾美國之所以會簽署這個東西,做出過自己的分析。記得當時,雲石君曾列出了四大原因——伊斯蘭極端組織的壯大;美國對沙特的戒備;來自歐洲的阻力;再有就是隨著中國崛起,美國急欲穩定中東形勢,以抽身對付中國。這其中,第三、第四點僅僅是外因;第一、第二點則是美國基於當時中東地緣形勢,以及自身在當地利害關係的直接戰略考量。現在比之三年前,雖然第三、第四兩點外因依然未變,但第一、第二點要素,則與當年發生了根本變化。所以這次對美國改弦易轍的分析,自然也就應當從這兩點說起。

首先是第一點。伊斯蘭極端組織的壯大。三年前的中東,正是IS的鼎盛期。雖然IS崛起之初,美國為了利用他打擊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予以了無視,但這並不意味著二者就是盟友了。

事實上,秉持極端封閉排外的原教旨理念,以中興伊斯蘭目標的IS,與作為中東秩序主導者的美國,二者之間在根本利益上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這就決定了,美國與IS之間,只能特定時間段、針對特定目標或者共同敵人(比如阿薩德政府)時,有一些相互利用,但一旦這種特殊環境消失,或者整體形勢發生變化,雙方立馬會反目成仇。

而當時的中東,正好就處於這樣一個階段。IS橫掃兩河流域,敘利亞、伊拉克合法政府在他們的打擊下岌岌可危,甚至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這對美國的中東利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美國雖然想借IS之手削弱乃至剷除阿薩德政府,而達到這個目的之後,就沒IS什麼事兒了,接下來美國的打算,是扶植親美勢力上臺,控制敘利亞這個中東戰略要地。

可萬萬沒想到,IS在戰爭中越戰越勇,不僅把阿薩德政府打的節節敗退,甚至連原先美國扶植的親美反對派勢力,都被他們挖了牆角,逐漸邊緣化。而且除了敘利亞,IS在伊拉克也接連得手,眼瞅著美國一手拉扯起來的伊拉克政府也瀕臨崩潰。

這麻煩就大了!一旦IS控制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在兩河流域這個中東核心區建立起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那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就會不可避免的急劇衰落——畢竟IS追求的是伊斯蘭世界大一統。可真要中東伊斯蘭世界統一,那還有美國什麼事?

這時候,遏制IS就成為美國的第一要義。而放眼中東,上的了檯面的國家中,土耳其和沙特當時都跟IS暗中勾結、關係斬不斷理還亂;以色列是伊斯蘭的公敵,一旦強勢介入,不僅起不到遏制之效,反倒容易激起伊斯蘭世界的同仇敵愾——這反倒幫了IS的忙,讓他們得以在反以大旗下,加速對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整合。這種情況下,唯一能用的國家,也就只有伊朗了。

伊朗雖然被美國汙衊成邪惡國家,但它畢竟是一個得到世界各國承認的合法政府——這意味著伊朗還是願意遵守國際規則的,不會像IS這種不容於天下的體制外勢力那般肆無忌憚的胡來。

同時,IS是遜尼派阿拉伯人,伊朗則是什葉派波斯人,二者在教派、族群方面天然不合。而且當時IS的打擊對象——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都屬於什葉派勢力,與伊朗在教派上淵源頗深。一旦IS取得勝利,那等於是斷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潛在盟友。甚至在兩河流域站穩腳跟後,以一統伊斯蘭為理念的IS,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遜尼派和阿拉伯人的世仇——伊朗。

所以,雖然伊朗與美國不對付,但在面對IS時,二者的立場又是一致的。而已當時的形勢,IS強勢崛起,對美國和伊朗的威脅,已經遠大於美伊之間的衝突。這種情況下,美伊之間就有了戰略緩和的理由。

既然要緩和,那自然就要有所表示。當時的伊朗,飽受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制裁,實力嚴重受限。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想伊朗更好的打擊IS,自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戰略鬆綁。正是基於這種戰略背景,《伊核協議》才得以在2015年達成。

但3年過去,現在中東的地緣形勢,已與當年大不相同。在多方聯合打擊下,IS已經日薄西山,不成氣候——這意味著當年美國借伊朗壓制IS的需求已經不復存在。相反,隨著IS的謝幕,阿薩德政府死裡逃生,伊拉克政府也重新站穩腳跟。

同時,由於《伊核協議》的解綁,伊朗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實力;而在打擊IS過程中,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都受到了來自伊朗的強力支持,三國基於什葉派這個共同教派認同,而建立了十分緊密的關係,伊朗在中東的區域影響力大大增強。再加上三國背後俄羅斯這個世界級大國的支持,這使得當下的中東,呈現出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之弧逐漸佔優的局面。

這對美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美國之所以放鬆對伊朗的鉗制,本意不過是為驅虎吞狼,借其之手打擊IS。美國與伊朗這隻老虎之間的敵對關係並未就此解除。再加上伊朗以及什葉派勢力背後,還有俄羅斯的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任由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勢力坐大,美國未來在中東將逐漸邊緣化。

所以,遏制伊朗,就成為現階段美國的選擇。鑑於伊朗之所以能猛虎出籠,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於《伊核協議》對其之戰略鬆綁。既然《伊核協議》的基礎——IS已不復存在,伊朗自身已成為美國威脅,那美國當然要廢除《伊核協議》,重新把伊朗這隻老虎給關回籠子裡。

至於第二點,美國對沙特的戒備,現今的局面,也與當年大不相同。雲石君曾經在《地緣政治:沙特系列》中說過,沙特這國家鳥不下蛋,幾乎沒有常規工農業開發價值,其之所以能暴富,全是因為石油。但是石油是有限的,一旦枯竭,沙特又將一貧如洗。所以沙特要想在未來還能夠長久混下去,那麼從國家戰略角度,它必須將兩河流域這塊中東最富庶的地緣板塊收入囊中。

正是基於這種邏輯,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沙特對IS暗中支持,希望借其之手,削弱伊拉克、敘利亞當權政府,為自己挺近兩河流域打開大門。

而這就觸犯到了美國的忌諱。雲石君曾經在《地緣政治:解碼伊斯蘭》系列中曾經分析過,美國與中東地緣關係極為疏離,它之所以能維持對中東秩序的主導權,除了自身綜合國力強大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東伊斯蘭世界四分五裂,無法形成合力,這才被美國各個擊破。一旦中東伊斯蘭世界出現一個強勢大國,那麼強龍不壓地頭蛇,美國的中東霸權很有可能就會走向終結。

基於這種邏輯,美國絕不能容許任何一個伊斯蘭國家在中東獨大——哪怕這個國家是自己盟友也不例外。

而沙特的這種進取之心,恰恰就犯了美國的忌諱。所以必須加以約束制衡。

而在制衡方面,美國自己親自出馬是不行的,畢竟沙特還是盟友,同時石油美元也得靠其支撐;以色列這個伊斯蘭公敵出馬更只能是適得其反。至於其他伊斯蘭國家,埃及已經衰落,敘利亞和伊拉克就更不用說。至於另一個盟友土耳其,這廝綜合國力比沙特更強,重塑奧斯曼帝國的雄心比沙特更讓美國擔心——何況他與沙特還不沾邊。數來數去,也就伊朗最好使了。

這種情況下,美國簽署伊核協議,把伊朗這個沙特的世仇給放出來,借其之力,制衡沙特,遏制其進取兩河流域的慾望,就順理成章了。

但三年過去,形勢已與當年大不相同。這期間,在包括伊朗在內的多方外力作用下,沙特的進取戰略受到了重大挫折——它支持的IS已經灰飛煙滅,敘利亞、伊拉克的什葉派政權重新站穩了腳跟,並和伊朗站在一起;而在阿拉伯半島,伊朗不僅在也門支持胡塞族武裝;同時還為被沙特視為叛徒的卡塔爾提供強力支持。

與此同時,為了應付地緣博弈,沙特不僅在戰場上直接消耗大量資源,而且還長期打壓油價——這對自己也造成了嚴重內傷。

總而言之,沙特在這幾年可以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啥好處沒撈著,反而自身地緣形勢大為惡化,國家實力也大不如前。

這就造成了攻守易勢。現在的沙特別說開拓進取了,連自身地緣安全,都已經遭受到來自伊朗為首的什葉系勢力的重大威脅。這種情況下,它不僅不再會因為開拓野心,而與美國利益發生衝突;反倒需要高度依賴美國,來抵禦什葉派的進逼——簡單的說,沙特重新變老實了。

既然沙特已不具備了開拓的實力,那美國也就沒有借伊朗之力遏制它的必要了。相反,美國還有必要對殺他加以扶植,反過來去制衡逐漸壯大的什葉派。這種格局下下,《伊核協議》不僅不再符合美國的利益,反倒對美國在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最重要盟友構成威脅,美國當然要將其廢除。

只不過,以沙特現在的實力,光憑其它和它的海合會,已經不足以阻擋逐漸壯大的什葉派,所以在扶植沙特之外,美國也需要另尋它法,而美國的這個辦法,就是放以色列出山。

實際上,對伊朗這個中東頭號地緣大國,以色列從來就是深懷戒備。當初《伊核協議》簽署,以色列也是堅決反對。只不過當時美國必須解決IS和沙特這個眼前大患,自己又不想親自出馬,所以才將其強行壓制。

而現在形勢已變,美國在中東已經找不到其他實力足夠的棋子了,這時候再要想借力打力,制衡伊朗,就只能動用以色列這個大殺器。

而且現在的形勢,也適合把以色列這匹野馬放出來。以前美國之所以不敢輕易動用以色列,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怕這傢伙一放出來,就引發伊斯蘭世界同仇敵愾。可現在,沙特已經被打回原形,對美國依賴度大增——這意味著其面對美國決定時,話語權大不如前;同時,由於沙特面臨著什葉派勢力的巨大壓力,自己又實力不足,所以也有必要引入外援。這種情況下,沙特不僅不反對以色列,甚至和他暗通款曲。

沙特是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領袖,它既然為了一己之利,而放棄了伊斯蘭的“反猶太大義”;那遜尼派阿拉伯世界,基本上也就鬧不起來了。至於什葉派,他們本身就是以色列的打擊對象,所以更不用在乎。

既然伊斯蘭世界已經擺平,那再需要擺平的,就是國際社會了。原本《伊核協議》一簽,以色列再敢亂動,那就不僅僅是與伊斯蘭世界為敵,而是與整個國際社會作對(《伊核協議》是安理會五常共同認可的),所以這就捆住了它的手腳。讓它再多不滿,也無可奈何。現在美國既然要放以色列出山,當然就要廢除《伊核協議》。

甚至,這次廢除《伊核協議》的理由,本身就是以色列提供的——摩薩德搞了一大堆伊朗保留核技術的資料,然後以色列交給美國,再抖落出來,以此獲得廢除《伊核協議》乃至打擊伊朗的法理和道德基礎。

綜上所述,中東問題的極端複雜,以及美國自身的諸多麻煩,美國不願或者不敢親自去趟中東這趟渾水;但中東對美國霸權的極端重要性,又決定了他必須維持自己對該區域的主導權。這種情況下,借力打力,維持該區域本土勢力的均勢制衡,就成為美國中東施政的主要手法。當初IS勢大,沙特、土耳其心懷叵測,美國便籤署《伊核協議》,放伊朗出來制衡;現在遜尼派勢力式微,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崛起,美國便需要廢除《伊核協議》,以壓制伊朗國力,併為沙特、以色列的反撲掃清障礙。

至於《伊核協議》本身,其存廢之依據,並不在於這份協議有沒有被伊朗完全遵循;而是在於美國作為外來的中東秩序主導者,對伊朗這個中東第一地緣大國是要利用還是壓制。不過是美國基於自身的霸權邏輯,針對中東地緣政治格局變幻,而做的相應反應和調整罷了。

那麼,隨著《伊核協議》的作廢,中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美國會不會與伊朗發生戰爭?這種變化,對世界以及中國,又會有哪些影響?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827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雲石君


繼敘利亞之後,伊朗又成了中東地區的熱點,就是關於美國要退出伊核協定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美國這邊是鐵了心要退出伊核協定,無論歐洲盟友英法德如何勸說也沒用,提出如果5月12日之前拿不出新的方案來,就退出伊核協定。伊朗方面,則堅決維持現有的協定,提出如果美國退出,就將以驚人的速度重啟核計劃。

整個中東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關於美國特朗普這次為何執行要退出伊核協定,有說法是美國對協定一些條款不滿,如“日落條款”規定協議的期限是2025年,伊核協定並沒有控制伊朗的導彈等。

也有說法是美國為了制裁伊朗。奧巴馬在與伊朗簽訂協定後,停止了對伊朗的制裁。這幾年伊朗獲得了發展機會,得以坐大,並且其觸手伸到了敘利亞、也門等地區,在中東處處與美國競爭,美國對此很不爽,退出伊核協定,就是要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壓制伊朗在中東的勢力。

我們再把腦洞開大點,美國退出伊核協定,沒準是在“釣魚執法”,為打擊伊朗繼而打擊俄羅斯做準備。美國其實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雖然在敘利亞失利了,但是美國在中東絕不會認輸,他在尋找打破俄敘伊聯盟的切點。經過幾年的戰爭,敘利亞幾乎被打爛了,美國已然不感興趣,美國把目光放在了伊朗身上。

通過退出伊核協定,美國可以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首先是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得以削弱伊朗。然後伊朗因美國的退出而重啟核計劃,使得以色列倍感緊張,加緊對伊朗及其盟友敘利亞的攻擊。以色列曾表態將要單獨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基地進行打擊,4月初以色列就派戰機襲擊了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基地,4月29日則直接對敘利亞目標進行了導彈襲擊。最後,伊朗重啟核計劃後,美國也抓到了打擊伊朗的藉口,可能借機直接對伊朗進行打擊,就好像以前攻擊伊拉克和利比亞一樣。

總之,我認為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放在中東的大戰略中進行考量的,是美國在中東戰略的一步重要的棋,也是對伊朗和俄羅斯極具殺機的一個大招。


萌叔觀世界


在伊朗依然遵守伊核協議的情況下,特朗普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就是為了讓美國能夠繼續稱霸世界!

特朗普一上臺就開始各種退群,在2018年5月8日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提出新的12項要求,伊朗拒絕美國無理的要求,特朗普就對伊朗展開了各領域的經濟制裁,其中石油出口嚴厲,直接禁止伊朗石油進入國際市場。問題來了,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就是為了重新啟動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嗎?

特朗普是美國總統,退出伊核協議,就是從美國的利益角度來考慮。第一,特朗普認為,伊核協議的約束時間太短,有效期只到2030年就結束,特朗普希望伊核協議長久有效。

第二,特朗普覺得伊核協議不夠完善,只約束伊朗不發展核武,伊朗就不斷髮展導彈,特朗普希望把伊朗的導彈也給禁止了,這是為了以色列的安全考慮,也是中東為了遜尼派的安全考慮,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中東。

第三,特朗普覺得伊核協議的簽署讓世界各國取消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現在不光經濟發展得非常不錯,就連軍事上發展也很快,伊朗又和俄羅斯不斷加強合作,特朗普不希望伊朗在中東地區做大做強,伊朗做大做強將會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部署。

第四,由於美國和伊朗已經鬥了幾十年,美國早就容不下伊朗,伊朗為了自保,早就開始去美元化,俄羅斯、中國,歐盟等國都開始和伊朗用非美貨幣進行結算,動了美國的奶酪,這是特朗普的報復行動,特朗普覺得只有打敗伊朗,才能阻止伊朗去美元化,就先從經濟上下手,再使用軍事威脅。

第五,為了建立石油霸權,解散現在的歐佩克。美國只需要打敗伊朗,再打敗委內瑞拉,美國就可以控制全世界70%左右的石油儲備,歐盟和東方大國、印度等更多石油消費大國就會在石油上受制於美國,就成了美國的石油奴役,美國就可以對俄羅斯進行石油禁令,經濟上拖垮俄羅斯,美國就可以繼續稱霸世界。

第六,現在歐盟一心想要崛起,想讓歐元國際化,想讓歐元代替美元成為國際通用貨幣,美國打伊朗,就會產生大量的難民,難民就可以拖垮歐洲的經濟,歐盟經濟發展不起來,就沒有辦法建立強大歐洲軍,美國在唆使歐盟成員國慢慢退出歐盟,歐盟就會遭到瓦解!

第七,美國一貫的做法,就是為了打敗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國家,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只要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就會槍打出頭鳥。

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目的是打敗伊朗,控制中東,拖垮歐盟,再轉戰俄羅斯,最後......!


老鱷魚觀天下


第一個,錯誤的估計了形勢。

美國錯誤的估計的形式,認為自己退出了《伊核協議》,而美國的傳統鐵桿兒盟友,歐盟三國,英國和法國與德國,都會和美國一道退出《伊核協議。儘管這三個國家的領導人對特朗普進行了輪番的勸說,但是,特朗普依然固執的認為,只要美國退出了《伊核協議》,這三個國家像小孩子一樣鬧一鬧脾氣,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聽從美國大哥的召喚,和美國一起退出《伊核協議》。


第二,利益鏈。

美國希望能夠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和伊朗簽訂新的一個《伊核協定》,然後,可以通過新的《伊核協議》來控制伊朗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從而讓美國能夠真正的完全的掌握世界石油市場,最終達到控制歐佩克,以及全球石油能源資。所以,在美國看來,和伊朗簽訂新的《伊核協議》,對美國控制世界石油能源市場,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益鏈是美國的夢幻。



第三,可抑制歐盟的發展。

歐盟自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擺脫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控制,而現在歐盟更希望他的歐元能夠在世界上得以流通。如果是這樣,將會擠壓美元在世界上的流通性,以及美國和歐盟之間存在的經濟落差性。如果是這樣,那麼,美國對於歐盟的發展將難以抑制。所以,美國希望能退出《伊核協議》,最終不惜和伊朗一戰,從而導致伊朗和歐盟國家簽訂的一系列數千億歐元的協議全部泡湯。而且,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會造成伊朗難民大量的湧入到歐盟國家,給歐盟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從得到打壓和遏制歐盟發展的目的。



第四,打壓俄羅斯的反美陣營。

眾所周知,伊朗是著名的反美鬥士。所以,伊朗一直和俄羅斯緊密相連,成為反美國家中的最活躍國家。美國通過打壓伊朗,實際上起到了打壓俄羅斯反美陣營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是通過此次殺雞儆猴,對一切反對美國的國家進行警告。在美國人的眼裡,如果把伊朗拿下,那麼,下一個目標就可能是委內瑞拉和古巴等等。所以,伊朗是美國打擊俄羅斯領導的反美陣營的第1個國家。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且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等等,就是為打擊伊朗和打壓俄羅斯領導的所有反美陣營的鋪墊。



第五,控制已經瀕臨失守的中東地區。

如果美國能夠成功的拿下伊朗,那麼,美國就會一舉扭轉自己在敘利亞戰場上的不利局面,從而一舉扭轉自己瀕臨失去的中東地區。而這一地區就包括和美國鬧的不可開交的土耳其,敘利亞,甚至約旦和黎巴嫩等等。從而讓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岌岌可危,俄羅斯將會失去在中東地區,與美國同等的主要話語權。



第六,美國也得紅眼病。

歐洲和伊朗簽訂了許多的貿易協定,而且,還將在伊朗的境內開發伊朗的石油資源。當然,(這些在後來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中,法國公司和德國公司已經撤離了在伊朗的石油開發資源,而失去了上千億歐元的盈利額)。這對於歐盟國家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財富,伊朗同時還向歐盟購買大批的民用飛機,以及更多的民用商品產品等等,這對於歐盟國家來說,無疑是很大的誘惑。歐盟國家希望能夠發展好自己的經濟,也需要伊朗這樣的大市場。所以 和伊朗簽訂的一系列協議,對歐洲經濟的發展,和提振歐盟的經濟發展非常有好處。因此,歐盟與伊朗簽訂的許多貿易協定,存在的產業利益鏈條,是歐盟無法拒絕的。所以,歐盟堅定的支持伊朗,而不可能和美國一道退出《伊核協議》。



但是,在美國和伊朗簽署了伊核協議之後,伊朗與美國的貿易往來只有區區的幾十億美元。所以,對於如此小的數字,與歐盟國家相比,簡直無地自容。所以美國實際上也得了紅眼病,看到伊朗與歐盟國家簽訂的一系列協議,而心底不平衡。

第七,盡情的彰顯自己的霸凌主義。

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正在盡情的彰顯自己的霸凌主義,出爾反爾,毫無信譽可言。對於這樣的行為,在許多人的眼裡,就是霸凌主義,說白了,就是我們普通人說的惡霸行為。所以,美國現在已經顯得窮途末路了,美國未來的前途 ,以及在國際信譽上,面的地位將會大大的下降。就如同伊朗領導人所說的一樣:美國白紙黑字簽訂的協議都能夠撕毀,美國還有什麼信譽可言呢?但是,美國就是要這樣狂妄的彰顯自己的霸凌主義。





第八,謀求趁機發國難財。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對伊朗進行軍事和經濟制裁與威脅。那麼,美國就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敵人標杆,中東地區的國家就會繼續對伊朗進行軍事防範,而大量的向美國購買軍事裝備,讓美國能夠趁機大發國難財。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軍事生產企業是美國賺錢的提款機。所以 ,美國更希望能夠銷售出更多的軍工產品。而沒有了伊朗,美國將會失去很大的市場,因此,謀求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是發展和維護美國軍工企業利益的主要手段。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