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必定無法重圓”婚後的放飛自我,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

朋友們,點個關注唄,進都進來了!【默獨情感】

為什麼很多患難夫妻只能同甘苦卻不能共富貴呢?

婚姻生活就像是一臺攪拌機一樣,將兩個人放入其中,不斷地製造衝突,矛盾,慢慢的磨平兩人的稜角。而同時被消磨的,不只是尖銳的個性,還有愛情。這也就是為什麼兩個人能靠著愛情度過最艱難的時期,卻迷失在了通往幸福的最後一個路口。

“破鏡必定無法重圓”婚後的放飛自我,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


愛情這東西,就像是吃老本一樣。無論你家底多麼深厚,一旦有進無出,最後也只能是揮霍一空。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我卻讀出了另一重解釋,朝朝暮暮的情能否長久?

婚姻就是那平平淡淡卻又長長久久的情,朝夕相處之下,有苦一起受,有難一起扛誰都不會抱怨什麼,誰也無法抱怨什麼。可一旦富貴之後,兩人面對的則是另一種考驗了。

苟富貴,勿相忘最初的我們

周先生和他的妻子便是如此,兩人從相識到結婚,完全是屬於自由戀愛,這在他們那個年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也正是因此,周先生的妻子飽受非議,在婆家的生活也是不太如意,不過幸好周先生對於妻子十分維護,每次和家裡有了矛盾,周先生第一個站出來,據理力爭,儘量不讓妻子受一點委屈。

兩人結婚時可謂是一窮二白,和父母擠在鄉下的一間房子裡,靠著父母的幫襯,這才熬過了頭幾年,後來兩人合夥做生意,也許是周先生夠拼,也許是趕上了大潮,總之,兩人就這麼起來了。

“破鏡必定無法重圓”婚後的放飛自我,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


本以為之後的生活不用在這麼勞累了,可以過幾天好日子了,但小兩口卻發現,事情根本不是那樣。沒了生活的壓迫,兩人之間的默契好像也逐漸消失了一樣,沒有了相互鼓勵的暖心話,沒有了對對方的理解和體貼,甚至沒有了“夫妻生活”。

可即便如此,兩人誰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妻子每天忙於奢侈品,她在彌補這些年對自己的虧錢。而丈夫同樣在彌補,只不過他是在滿足自己現在的需求,他有了婚外情。大把的錢撒出去,每天流連於夜店酒吧,身邊開始出現了一些酒肉朋友。

“破鏡必定無法重圓”婚後的放飛自我,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


而妻子發現後,卻並沒有像潑婦一樣“一哭二鬧三上吊”,這麼多年的從商經驗讓她知道,那毫無用處,只能徒增煩惱。妻子開始逐漸迴歸家庭,她開始給丈夫做早飯,要求丈夫陪他過紀念日等。

她希望自己的舉動能使丈夫真正認識到錯誤,回到家裡來,她放不下這麼多年的感情。可丈夫卻像是鐵了心一樣,越來越過分,甚至把外面的女人領回家裡來,似乎這時的丈夫已經抱著想要離婚的想法了。



男人最拿手的技能,就是讓女人先提出分手

丈夫的行為傷透了妻子的心,一次次的妥協,一次次的忍讓,可面對這麼多年的感情,她想不通丈夫怎麼就能這麼絕情。面對丈夫雖然想要離婚,卻沒有明說的態度,妻子選擇了無視,她知道,男人最擅長的就是用這種冷處理的方法逼著女人先開口離婚,自己不用承擔道德上拋棄多年同甘共苦妻子的譴責。

就在這種夫妻雙方離心離德的煎熬中,妻子熬了三年。三年內她無數次想要脫離這個地獄,可她放不下,氣不過,日積月累的情緒終於在丈夫回頭的那一天爆發了。面對丈夫的悔過,認錯,妻子爆發式的大聲吼叫著,我已經對你徹底絕望了,我要你的下半輩子活在我待過的地獄中。

“破鏡必定無法重圓”婚後的放飛自我,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


在那之後,兩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卻分房而睡,妻子每天與丈夫冷戰,面對丈夫的各種示好冷語相對。破壞丈夫一切行為,簡單來說就是隻要是丈夫想做的,她都要讓這件事做不成。的確,她的行為讓丈夫活在了地獄,可她自己,一直都沒出來過。

就這樣,本來幸福的婚姻,變成了兩個人的地獄。而丈夫對於妻子的“報復”,卻是沒了當初的銳氣,他好言相勸,耐心等待,也許是希望有一天妻子也能像他一樣迴歸最初的自己吧。

婚姻中容不下一絲錯誤

原諒別人本就是一件極難的事,更別說在經歷過他帶給你的絕望後,還要嘗試著去原諒他。婚姻本就是兩個人的天堂,一方的錯,只會加倍的施加到另一方身上,因為在這裡沒有別人。

很多人說無論在哪裡,都沒有完全的對與錯。可我認為,在婚姻中不是如此,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兩個人共同擔著的天堂,一旦某一邊有了鬆懈,那麼擔子就會毫無疑問的倒向另一邊,我們先不談抗不扛得住,這時的她除了拼命扛著和放棄,還有第三種選擇嗎?

“破鏡必定無法重圓”婚後的放飛自我,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


婚姻在更多的時候是天堂,是一個能溫暖你,安慰你的地方。但在某些時候,它也是一種束縛,讓你無法自由飛翔。當然,有得必有失,世上沒那麼完美的事。可一旦下定決心選擇了,那就是一生的責任,容不得半點鬆懈,容不下一絲錯誤。

破鏡再難重圓,不要抱著回頭再來補償的幼稚想法,錯過的,就是永遠,放棄的,就再也回不來了。

珍惜當下,不在憤怒時做決定;放眼未來,不在發達時張狂。

END

你覺得婚姻中如何才能一直保持新鮮感和愛情呢?

默獨情感,以旁觀者的身份,身臨當事人的心境。懂你,知你,想你,愛你。 默思獨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