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社會底層的惡,才是真惡,看不到別人的好處,也看不得別人好”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孟子主張人心本善,荀子主張人心本惡,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楊子主張輕物貴己。他們的觀點各不相同,卻又各有道理,沒有孰輕孰重之分,人亦如此,階級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看人看事的視角也會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普遍來說,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由於所受教育不高,沒有經過系統的文化道德培訓,素質一般都不會太高,隨口髒話這種野蠻人的習性,也常掛嘴邊,沒經過文化的洗禮的人是很難說出者也之乎,滿口錦繡文章的。孔子也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人都有文化與原始的一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就看自己如何取捨,如何修為。

我就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我見識過很多低層互掐,相互傷害的事,為了搶幾十元錢殺人性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大打出手,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好便使壞心眼,見到別人不如自己便瞧不起。至於素質,隨口髒話,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放音樂等等眼中有我無他的壞習慣屢見不鮮。


但即便如此,這樣的人還是屬於小眾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很正常,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大,底層社會的人也多,有這樣的人存在是必然的,很多人明明在做缺德的事但他卻並不知情,這是認知的問題,也是素質低下的表現,但大多數生活在底層的人還是有基本的道德觀的,三觀也很正常,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嚴重。

說句實話,中國改革開放才四十年,哪個人不是從底層出來的?如果自己不是,父輩祖輩總該是,誰有資格瞧不起誰呢?有些人一味將所有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一棍子打死是不對的,在他眼裡看到的都是醜陋,可能他內心本來也是醜陋的,看不到底層積極向上的一面,再說底層社會的真善美,是無聲的,是低調的,它不喜歡張揚,也不喜歡被曝光,它就像在田地裡辛勤躬耕的老母親,只是在默默地作奉獻。

如果沒有清潔阿姨就沒有小區街頭的乾淨整潔,沒有建築工人就沒有城市華麗的高樓,沒有農民工就沒有城市的繁華交通,沒有製造業就沒有生活的必需品,很多辛苦髒累的活都是底層人在替上流社會在做,一個真正上流社會的人是懂得感恩之心的。我以前進過一家日企,每天早上上班在公司大門處,日本老闆都帶著他的一幫高層站在門口為我們打工者鞠躬致謝,他感恩我們為他工作,有這樣謙遜的老闆,員工還會有什麼不滿呢?

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底層社會肆意詆譭謾罵的同時,又在享受底層社會為他們提供的便利,我為這些人素質深感憂慮。

不過話又說回來,底層社會本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為了生存會不擇手段,故而貪小便宜有之,佔小便宜有之,坑蒙拐騙有之,男盜女娼有之,這是生活環境使然,在沒有改變貧窮命運之前很多人都會有底層的烙印。

電影《1942》當飢餓來臨時一個貞烈的女人會為了兩塊餅乾跟一個長工親熱,這就是現實。當物質條件匱乏之時,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生存,連生存都無法保證,談何高尚?



五一我跟妻子出去旅遊,有一次搭一輛三輪車去旅遊地,講好價是三十元,但到了目的地,車主說一人三十,兩個人就要六十,這就是底層社會人的欺詐之心,貪婪之心,當然,我肯定不會多給,畢竟我也是在社會上闖蕩十多年的人,我不能助長這種社會的不良之風,如果我給了,那麼我當天的旅遊都不會很爽快了。我斷然拒絕他的無理要求,對他的行為義正言辭數落一番,並準備叫警察,他只好罷休,灰溜溜走了。

不管在任何階層都有慾望,有貪婪之心,如果不加以剋制,就會成為野蠻人。我無意批判別人的優劣,只是我覺得在泱泱華夏,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存在的可能,不管在什麼階層都有美醜善惡之分,不能以偏概全。在我眼裡,中國沒有階級,只有三觀相同的圈子,富豪有富豪的圈子,窮人有窮人的圈子;騙子有騙子的圈子,小偷有小偷的圈子;文人有文人的圈子,武夫有武夫的圈子;喜歡家長裡短的人有一個圈子,貪小便宜的有一個圈子,素質低下的有一個圈子等等,每個圈子裡的人都受這個圈子的氛圍影響,不管有錢沒錢,有職務沒職務,不管在任何階層皆然。如果你覺得你不屬於這個圈子,那就遠離這個圈子,直到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

最後我覺得,不管是身處任何圈子裡的人,如果一個人能夠知足常樂,能夠與人為善,能夠將心比心,能夠豐富善良,能夠坦蕩光明,能夠誠實守信,那麼不管他在什麼階層,有無文化,是貴是賤,都是一個值得敬仰的公民。


瀟湘筆客


天下家國之事,敗於小人者十一,敗於君子者十九。蓋小人之骨柔,其氣餒,其願欲易售,其營壘亦易破;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業已為眾所推,其自負也常亢而不肯下。於是為深刻,為褊淺,為執拗,不能捨己從人,以佐國家之急。

這一段話據說處於臺灣某次考試的作文材料。有人說出於《史記》,我不太確認。這並不重要吧?

我們可以看到君子與小人在社會屬性層面上的所作所為會對社會產生較大差別的影響。一個人的偏執,出於個人狹隘利益的考慮或者被人捧殺了思考力,因而做事不顧大局。這種人造成嚴重後果的,出發點雖無惡意,但也難免被冠以惡人的罪名。

假如單純從“惡人”這個狹義的行為做評判。就是說把惡人分級評判的話,“惡”的影響力和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以殘忍為惡,並不分階層,只不過社會底層人數眾多,惡性事件被披露出來會被描述的更加形象,令人痛恨。然而,沒有法律很好的執行的話,放縱惡人,不能將其及時的繩之以法,不能弘揚好的道德觀,誰又是更惡的人呢?

所以,把最惡歸類於社會底層是不準確的。



甲板上的海鳥


惡,是人性的一個方面。有強有弱,有大有小。又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就其表現形式和社會危害而言,可以區分社會底層和社會上層。

社會底層的惡,往往更普遍、更顯現,直截了當,很“樸素”,沒有遮掩。但就單個的惡來講,其危害性只是局域性的。

社會上層不是沒有惡,而是較隱蔽一些,更善於偽裝,越上層越偽善的多。其社會危害性更大,它往往會破壞社會的正義和法制,影響極其惡劣。居於社會上層的人,不是大善就是大惡。

一個失序失範的社會,就是一個“食物鏈”。社會的惡越多,越說明社會的法治和德治形勢越嚴峻。

另外,純樸往往只在社會下層存在,追求和諧寧靜的善性,大概只是凡夫俗子才真正擁有的。

一點兒淺見而已!


靈魂歌手ooo


依我個人之見,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生存壓力最大,受到的“剝削”也最為嚴重,這不僅僅指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他們往往在社會關係中處於被管理、被壓迫、被欺負、被剝削的地位,他們明白這一點卻又無力改變,只能在內心中咒罵社會、咒罵那些欺壓他們的個人或組織、咒罵沒有人或機構出來真正的主持公道,罵完又發現於事無補。只能感嘆自己好像又“憤世嫉俗”了一回


金屬環保表面處理


上層社會的人違法犯罪了判得極輕,(貪腐幾個億才判幾年!)輕到不痛不癢!低層人掏個鳥都能被判刑十年!!所以什麼叫做惡?!!!


在水一方752664744001


貪汙腐敗受賄,黑社會保護傘,買官,賣官的,哪個是基層工人農民,及小個體業者……。觀點,立埸錯誤,必然走向人民反面,與人民為敵。最終犯大錯誤,成為人民的敵人。🙏🙏🙏


蘭天黃紫


本來我是不想回答此類問題的,我回答是基於一個理由,很多人都把問題的本身局部化了,什麼是社會底層的惡,高低之分以是其惡,人心向善這是老子的教導,當然,自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看到比自己活得好的人,就氣急敗壞、心生嫉妒。

看到不如自己活得好的人,就表露不屑、放肆取笑。

也不乏一些慣性承恩卻不懂感恩之人。

迴歸問題本質,惡乃欲,欲之大才大惡。

就好比這次全國疫情的蔓延,有多少人做了力所能及之事,又有多少人感嘆能力有限無法負擔苦楚。

希望疫情好轉各行各業重拾信心,讓我們的國家繼續高速運轉起來,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國與家一榮俱榮。


舉劍參天


眾人皆醉我獨醒



杜治峰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我敢說提這個問題的二貨絕不是底層的人。因為沒人說自己的不好和缺點。我敢問幾句~難道社會中層的惡就不算真惡?社會上層的惡就不算真惡了嗎?你所說的底層不過是一些"恨人有笑人無"的少數人罷了。社會上層的惡才是真的惡!投敵叛國的官員、高級知識分子、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各行業人物……想想吧


唯我醉青春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記得有部名著裡講的一個故事:一個貴婦人因為客人家的小貓生病快死了,難過的哭泣。客人們都覺得她那麼善良,那麼柔情。可當她聽到她農場的農奴因為不慎損壞了農具時,卻要讓狠狠地懲罰農奴,讓人把他打的皮開肉綻。客人沒有人說她惡,反倒說她善於管理農莊。因為客人在家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農奴的。這個故事說明了社會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對善惡的看法。所以,我們只有擁有共同價值觀時才好評判善惡!本人比較認同西方文明的普世價值觀,但在中國這個價值觀尚未佔統治地位,所以善惡的評判很難。比如:中國講法的同時要講情,要體現社會的溫暖。於是出現了犯罪調解,花錢買醉。你說,這是善還是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