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你所有的不公,你會如何看待?會報復嗎?

華浜新村的大神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挺大的,很多人會用一生來彌補童年時的遺憾,或者花一生的時間來擺脫童年的陰影。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會去報復,我會把這個經歷當作是磨練自己的過程。

首先,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很公平的,有的人就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一出生就什麼都有了,而有的人一出生就揹負了很多的壓力,你要接受這種社會現實。

其次,當你接受了現實之後,你的壓力也會適當的減少,人都是比較出來的,你覺得原生家庭對你不公都是比較出來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可能是你習慣性地去關注對你不好的地方,而對你好的地方都被你自動忽略了,我有的時候也有這種感受,我是在打壓式的環境下成長的,每次一想到爸媽總是對你各種嘲諷和打擊,心理就很難受,久而久之,我也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自己也會打壓自己,但是我把這些嘲諷和打擊轉換成激勵自己進步的一種方式,算是一種變相鼓勵吧,也是在磨練我自己的心智吧,也對你日後進入社會有些幫助,起碼你的心理素質相對於別人來說會比較高,適應能力也會變得更強。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真的對你造成很大的陰影,可以找個適當的時機溝通,詢問緣由,如果無法溝通,建議就儘早地自己去外面獨立生活和多看看書,畢竟你在外面經歷多了,看的書多了,看到的事情層面也就不一樣了,考慮問題的方向也會有很大的轉變。

最後,我想說,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生活的質量,你用怎樣的思維看待一件事情,那麼你的生活就會是多大成色,把生活過好也是一種能力。


不要可愛偏要成熟


我的原生家庭不是一般的糟糕,是非常糟糕,我的童年過的非常孤獨,以至於我覺的我除了有個名義上的父母其實我就是一個孤兒,因為在我成長過程中我很少體會過愛,大多都是矛盾,爭吵,嫌棄,指責,白眼,打罵,冷漠。

小時候我就覺的我多愁善感,能輕易察覺到別人的情緒,所以當別人對我有一點點不滿的時候,我也總是很難過,這種難過是無意識的,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別難過,一直覺的我的性格很分裂,開心的時候開心的不得了,難過的時候也是成倍增加,自卑,敏感,沒安全感,抑鬱,當然是我成長的代名詞了,因為我無時無刻都能感覺他們在我身邊,他們已經是我的一部分了,然後別人的幸福總是覺的格外突兀,為什麼人家的父母是這樣的,為什麼我的父母又是這樣的,我從小就特別羨慕那種家庭幸福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幸福是寫在臉上的,刻在心裡的,他們心裡的愛格外的深,從不怕失去什麼,因為就算他們失去了一些東西,他們的父母也永遠是最愛他們的,因為父母就是他們最大的底氣啊!
我一直不相信別人,總用最深的惡意去揣測別人,相信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別人對我好一點,我就覺的別人是不是有什麼目的,性格古怪,與別人相處也特別彆扭,害怕別人的目光,關注,對別人的善意和惡意格外敏感,會因為別人的不善而從心底討厭別人,也會因為別人不經意流露出的善良而感動到不行,如果別人對你表達出關心,會感動的想哭,並且想報答回去,對所有不公平感到深惡痛絕,覺的很多人都是欺軟怕硬,對人心感到失望,生命的底色是悲涼。

小輝帶你世界


有句話:家家都有難唸的經。

從法律上來看,原生家庭與你的關係,存在著撫養和被撫養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確定了人的基本權利:生存權。從外觀看來,在確保你生存權的過程中,只要沒有違反刑律的,原生家庭不不存在違法問題。

在原生家庭依法保持撫養關係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家庭關係,取決於家庭成員之間的文化、道德、情感、經濟等。至於本題所講的公平問題,在面臨生存權面前,公平權是不不存在的。只有你年滿18歲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經濟之後,出現經濟糾紛時,可能出現公平問題。

至於會不會報復,在於你自己。未來還存在一個贍養老人的問題,那是法律必須的。

本題稱為原生家庭,實際就是一個問題。原生家庭稱呼是一個法律用語,是法律界在解決家庭矛盾時出現的常用專業用語。你這樣稱呼實際上就是一種無情。無論如何,父母養育你,應當抱著感恩的態度對待父母。可能一切迎刃而解。因為,面對一切矛盾,還有比生存權大的嗎?


劉俊利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自己認為的不公平,是自己一種自私的想法,既然是家人,那都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父母有時候會有點偏心,但自己也要換位思考,畢竟他們那一代的人吃的苦比我們這一代的人多,要體諒他們的不容易,或許父母在用另一種方式彌補對自己的不公。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出現不公平的事往往很多,有時候會讓旁人都看不下去。但那都畢竟是自己的親人,再說,一個人在原生家庭所遭遇的不公,大部分都是沒成年的時候的事,成年後自己走出社會,慢慢就會明白家人對自己有多重要。 我們這裡有一位老人,剛生下來就被父母遺棄,老人一提到這事就掉眼淚,一輩子都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老人不知道做了多少設想,他的原生家庭有多少親人,他們都是什麼樣子?但我們聽得最多的是,今生能夠找到他們就好了。 所以,對於原生家庭的不公,要選擇原諒,不能報復,那裡都是這個世界上自己最親的人!


站在窗前看日出


這要看是什麼情況。我就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但我還是選擇了原諒。我們家是爸爸出軌把整個家都敗了。小時候我很恨爸爸,但自己成家後也或多或少理解了點他,我媽媽嚴格來說也有責任,她在家裡什麼都不管,只愛打麻將,還很固執也不管我和我爸。家裡的事情都爸爸做,家也是他一個人在扛,所以後來父母越走越遠……以前年紀小天天和我爸吵架,後來自己結婚當了老婆和媽,也漸漸明白了。現在對於以前的事情也不想太追究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就好了,把丟掉的那十幾年補回來。畢竟人也沒幾個十幾年。


瘋逗live


努力做好自己就是對不公平的最好回饋,如果說報復,只能說還是太年輕。我是被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送人未遂的,年齡大了就都會理解了。親爹親媽都是無奈的決定。意念可以決定思想變化,寫紙上燒了他。心中有怨相處的就不會愉快,既然都是過去的事了何必那,給老人增加愧疚感真的沒必要,能健健康康的多陪我們幾年比什麼都強。人生在世孰能無過。



佳涵小姐姐


我也有這方面的困擾。

我覺得我和我爸媽的這種代際衝突根本沒法解決。
可有時候,我也會在想:等我老了,會不會和他們一樣呢?會不會沒法自控地變成他們?會不會也和我的女兒關係很差呢?
以後的事情,誰都不知道。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也存在力量和能量博弈,“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那我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後,是否有還有壓倒別人的資本。


事實上,我不喜歡“壓倒”這個詞,也不想壓倒任何人,我只想和女兒像現在一樣平等友好、和平共處,偶有爭吵但從不缺溫馨。
我不知道我老了以後面臨的現實情況會怎樣,我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的心理需求又是如何。我們都只是用現在,去想象未來。
每次想起原生家庭,我都挺悲傷的。我爸媽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啥不對,畢竟別人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別人家的父母都是和他們一樣做的。
當然了,他們很難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也沒有我有出息、沒有我孝順,一大把農村老頭子、老太天現在還得出去打工,幫孫子交學費。
他們只看得到:別人家的父母可以呵斥自己的不孝子女、子孫,可他們多管我幾句,我就反抗。
他們只不過是太貪心:既想要衣食無憂的老年生活,又想要兒女俯首帖耳。
可是,怎麼可能呢?如果都聽他們的,我根本沒法從農村突圍出來。
我覺得獲得成功和幸福的秘訣之一,就是“不聽父母的”,特別是那些根本不如你的父母。
我完全不想改變我的父母,因為我知道自己改變不了他們。現在,我甚至放棄了溝通,因為溝通不了。我只求大家遙遙相望、彼此惦念,井水不犯河水。

其實,每次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我都是有點悲傷的。
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也正在這麼做,但還是忍不住悲傷。
我爸媽一直拿我跟別人家孩子比,也拿自己跟他們同圈層的同齡人比,可我跟他們早就不在同一個圈層裡了。如果說他們呆在一樓,那我已經爬到了三樓,我在三樓看到的父母們,和他們完全不一樣。
比如,我一個閨蜜穿了一條裙子回家,她媽媽一見到她,第一句話就是:“妞兒啊,這條裙子漂亮。”
可是,我媽從來沒跟我說過這樣的話。即使我拿了第一名回家,我媽也只會跟我說:“連被子都疊不好,你就是當省長,又有什麼用?”
我不願意比較,因為一比較總覺得悲傷,但是,這種比較,也讓我自己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我其實還是有選擇的,我老了以後還是可以做一個可愛的老太太的。
我的女兒將來穿著漂亮裙子回家,一進門就會看到一個誇她裙子漂亮的媽媽,而不是一個作天作地的媽媽。
我要奮力把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印記統統代謝出去,把自己活成一條圓切線。去另外一處,重新畫另外一個圈。

作者簡介:晏凌羊,80後,2001年雲南省高考某市文科狀元,在廣州生活的單親媽媽,從體制內離職創業的小白。著有情感暢銷書《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


晏凌羊


每個原生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因為組成家庭的兩個人也都出自各自有問題的家庭。所謂的不公其實都是各自原生家庭問題的延續。媽媽的原生家庭給她帶來了一定的傷害,這使得她在自己組成的新家庭中也無法處理同樣的問題,而爸爸呢,同樣有著和媽媽一樣的問題,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爸爸和媽媽相處中會有矛盾,他們的處理方式也會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原生家庭的問題一直在延續,所謂的不公也就一直都存在。對於這種不公其實是彼此的不理解,這就需要溝通技巧了,可是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認知也不同,在你眼中是不公,在別的家庭成員看來並非如此。所以對於不公要從多個角度來看,多些理解。

報復用於原生家庭不太合適,因為原生家庭的成員和我們都是最親近的人,報復原生家庭不會讓我們有快感的。


國文小蟲


曾經有人對我說,生在這樣的原生家庭,我們只能想辦法脫離。

人的出生是無法改變的,我不知道你們對於原生家庭的不滿來自哪裡。反正我自己的是一個難以啟齒的理由。

我很苦惱於那些事,我並不想管他,可是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在我平靜的生活中突然劃出波瀾,每次想到那些事都會忍不住歇斯底里。我曾經一度懷疑我是不是被逼瘋了,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忍受,我想要逃走,卻不知道逃向哪裡,畢竟在目前的情況下,我還不得不依靠於他。

我的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你們難以想象的。或許是日常看起來還算正常,但是早在很久以前我就感覺我的性格比較古怪,我孤僻,不想與人交流。脾氣也很怪,莫名其妙的憤怒,莫名其妙的發脾氣,不喜歡外界,總是把自己困在一個密閉的空間。但是這些很少有人知道,我儘量保持自己正常,起碼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正常的人。

偶爾會覺得我受不了,我會瘋,我快不能忍受,我已經到達一個極限。這時候,我會選擇出去走走,或者說逃離更恰當不過。換一個空間換一個環境,真的可以考很多,能讓我暫時逃避那些我不想面對的事情。

我只是想逃離而不是報復,冤冤相報何時了!



花落一塵間


二十歲以前我會想,一定要報復,讓他們也體會到我在家裡受到的委屈,我要千百倍還給他們。啊不,或許只要原樣還給他們,他們就會受不了。

後來看了很多心理學書。常常安慰自己要做一個內心乾淨的人,仇恨要逐步原諒。雖然很難,但是也輕鬆了很多。

以後的人生是自己的啊,不要因為前二十年的困難就放棄了自己的一生。

加油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