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奏響奮進的號角 南陽市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綜述

截至3月16日,南陽有組織輸送123.8萬人返崗,發佈6776家用工單位48.5萬個崗位。

截至3月16日,142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1403家,復工率98.3%;重點項目復工開工224個,復工開工率94.9%。

復工,復產,復業!提速,提效,提質!

春意漸濃,疫情漸消,南陽處處鳴響大幹快上促發展的激越號角。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迅速把工作重點從疫情防控轉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積極有序開展復工復產相關工作。

按下快進鍵,駛上高速路——截至3月16日,南陽有組織輸送123.8萬人返崗,發佈6776家用工單位48.5萬個崗位;142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1403家,復工率98.3%;重點項目已復工開工224個,復工開工率94.9%……一組組堅挺的數據,傳遞出我們奪取抗疫和發展“雙勝利”的信心,彰顯了南陽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的底氣。

審時度勢統籌謀劃

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3月12日0時至24時,南陽市疑似病例清零,確診病例清零,在院治療病例清零;醫學觀察清零。新冠肺炎疫情平穩、可控、向好的勢頭日漸明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新課題。

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南陽堅守全省最前線。在區域發展的賽場上,南陽同樣要做領跑者。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事關發展大計、民生福祉,等不得、慢不得、誤不得。市委、市政府科學研判,統籌謀劃,及時把復工復產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電視電話會議,把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

——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多次深入調研、現場辦公,以上率下、靠前指揮,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

——成立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開業工作專班,市發改、工信、人社、衛健、商務、金融、農業等多部門參與,合力推動;

——發佈《關於印發南陽市應對疫情影響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多個文件和制度規定,為復工復產提供政策支撐和組織保障;

——建立市縣聯動機制,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疫情防控、工人返崗、原料供給、物流調配、金融服務等問題。

有力有效的舉措,激活了工業經濟的一池春水。從2月12日到3月16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從7.1%一路攀升到98.3%。堅持兩手抓、確保兩手硬、奪取雙勝利,成為全市上下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共識。

精準施策打通堵點

吹響就業返崗“出征號”

“坐著專列去上班,這個待遇太高端!”登上K4108次列車,準備返崗的南陽姑娘小劉興奮地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3月7日晚,經過嚴格規範的健康檢測,首趟南陽開往上海南的K4108次復工專列徐徐啟動,12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乘坐這趟為他們量身開行的火車,滿懷希望地奔赴各自的生產崗位。

“專車”待遇,不只是這1200名旅客獨享。截至3月16日,在“三有一可”工作機制框架下,南陽採用專機、專列、專車等形式,統一組織“點對點”集中輸送外出務工人員13934批、115.24萬人,全市有組織輸送返崗人員已達123.8萬人。

作為勞務輸出大市,2019年南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達274.26萬人,全年勞務收入近400億元。能不能正常復工,牽動著全市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根本,關係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大局。

在紮實調研和充分討論基礎上,在省分包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全力支持下,南陽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出了有組織外出前健康狀況核查監測、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有組織地開工復工和可追溯信息系統建設“三有一可”工作機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做好推動勞務輸出和企業開復工各項工作。

全力保供,雙向疏通。全市通過南陽公共就業網、南陽人才網、南陽市勞務健康與流動安全大數據智慧平臺等公共就業服務系統,搭建用工企業和務工人員信息對接平臺,先後發佈6776家用工單位48.5萬個崗位。

我市還建立了被稱為“勞務安全一碼通”的南陽勞務健康與流動安全大數據智慧平臺,通過錄入外出務工人員健康信息和務工信息,實現信息可倒查、可追溯,目前已實名認證455916人,提交信息250312人。

貼身服務做好保障

吹響項目建設“衝鋒號”

豬也住樓房,5G全覆蓋,生產運營全智能化……牧原集團的生產模式創新,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養殖業的認知。

2月24日,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第一批項目在8個縣市區同時開工。這個總投資120億元的“大個”項目可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進而在南陽形成千萬頭生豬全產業體系。同日集中開工的,還有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型材料、新興服務業等領域的213個重大項目。

主動作為,化危為機。我市堅持既定年度任務目標不變、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不變、決勝全面小康目標不變的要求,以“項目建設提質年”為引領,樹牢有解思維,拿出真招實招,為企業復產和項目建設營造優越環境。

貼身服務解難題。推行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度,市縣兩級領導幹部分包聯繫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幫助解決復工復產遇到的突出問題。自然資源和規劃、政務服務、金融、生態環境、電力等部門協調聯動,為項目開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用足用活好政策。加大金融信貸投放力度,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針對不同納稅人,分類實行免徵增值稅、調減稅額、延期繳納稅款等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為復工復產提供有力經費保障。

加強調度促落實。建立重點項目在線協調推進機制,實現重點項目前期手續線上審批辦理;加強監測調度,對省市重點項目復工開工情況實行“日報告”制度,掛圖作戰,落細落實。

…………

一攬子“真金白銀”的措施猶如定心丸,堅定了企業復工復產謀發展的信心。截至3月16日,全市省重點項目已復工開工35個、復工開工率97.2%,市重點項目復工開工189個、復工開工率94.5%。

應開盡開、應復盡復,決戰一季度、奮力保全年。放眼南陽大地,抓項目、擴投資、促發展的熱潮正在澎湃湧流。我們堅信,有全市上下的同心協力、有眾志成城的砥礪前行,南陽一定能夠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春風浩蕩,鶯飛草長,奮進的人正在路上。

南陽報業傳媒記者 張提 範志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