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中國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2000 年的時候,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每 10 萬人有大約 40 個腫瘤發病,2013 年的數字變成了 70 個。數據漲了 80 %。

以下看看患者案例,值得你深思一會

男朋友跟我分手了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王女士,22 歲被確診乳腺癌

五年來,除了病我一無所有。

大二時左胸的硬疙瘩已經長到 5 釐米,想去省裡的醫院檢查,母親找來所有親戚跟我談,說去不起大醫院。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後來我在一個近 2000 人的病友群得知,中科院腫瘤醫院有臨床試驗組,免費檢查治療。

媽媽嫌來回奔波累,我常一個人去醫院,在公交車上吐,在地鐵突然昏厥。每次取報告心驚膽戰,有時一個人躲著大哭,哭完後繼續去堵醫生。

男朋友來病房看我,一直哭,哭著說:「我媽說,如果你愛我,你會離開我……我媽說,如果咱們不分手,她將來就不給我買房子、帶孩子……」

我失去了乳房,失去了愛情,也失去了自信。病情穩定時,我回學校繼續讀書,每天把裝著義乳的內衣放在罩子裡晾,走路到有單間浴室的隔壁學校洗澡。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一共 66 個月。

從被護士的針扎得哇哇哭,到面不改色計算疼痛時間。

3 次光頭,每次長起來勉強見人要 6 個月。

第一次被癌轉移的報告嚇得以為時日不多,現在能安慰自己:「竟還活著嘛」。

這一切不是勵志,而是被迫接受到麻木。內心多次摧毀又重建。我被逼著學會接受糟糕,把難過縮短到幾分鐘,學著迅速面對、接受、想辦法。不管生命處於何種狀態,勇於迎上永遠比逃避膽怯更值得擁有。

2、他是個醫生

卻從來沒想過下樓給自己做個檢查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洪先生 心外科醫生,35 歲被確診肺癌晚期

我是外科醫生,生病前走過醫院的宣傳欄,都沒時間看一眼宣傳語:

健康好比數字 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是 0。

有了 1,後面的 0 越多,就越富有。

反之,沒有 1,一切都只不過是 0,是空。

至少半年的時間,我手術日的早上都會咳,有血痰。但從沒想過下樓去做個檢查。

我們科的病人比較危重,也許只是喝口水的功夫,儀器就報警要進手術室。每週 4 天手術日,每臺手術平均 3-4 小時,結束通常在夜裡 九十點。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前些天看《白色巨塔》,彈幕有人說:「很難想象醫生知道自己患有晚期癌症是種怎樣的心態,

因為他們知道死亡的每一個階段和狀態」。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症狀加重時,我會軟弱和害怕,尤其是最近,感覺特別糟糕,快不行了要死了的感覺,很無望。不得不放棄自己曾熱愛的東西,比如外科手術、登山,比如沒跑成的馬拉松。

見慣了生死,也能坦然。只是這一生,是否活得有意義?是否創造了價值?是否幫助了他人?是否留下好的口碑?

願不枉此生。

什麼事情變得重要了、什麼變得不重要了?

和關愛的人的關係變得重要了,因為說不定一轉身就是隔世。

其他瑣事都不再重要,比如工作、職稱、晉升、房、車什麼的,以前為了工作可以全然不顧其他,現在覺得能活著就已經是上天眷顧。

3、得個癌症連人生也打算不堅持完?

這也太坑了吧!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任先生,兼職漫畫家 33 歲被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

我是丁一醬,天秤座,35 歲。和很多這個年齡的男人一樣,我是兒子、丈夫、父親,以及一隻狗的主人。

本來我生活幸福美滿,2015 年秋天,我中了人生第一次大獎: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三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現時已是晚期。

工作被迫暫停,家人差點崩潰,遊覽了我國大半江山奔走求醫。然而也是託癌症的福,我學會了準時吃飯,早點睡覺,多花時間陪伴家人。

我之前每天就是工作加班、回家、睡覺,不停重複。那樣的生活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混吃等死,在公司做得最多的就是 PPT。

看電影《大魚海棠》時,我看到出品方的名字,我們曾是對手,大學一次動畫比賽中,他們得了二等獎,我得的是三等獎。

十幾年過去了,他們堅持了夢想,我輸給了現實。大學畢業時,我也想做設計,因為電力工程的專業背景,夢想落空。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而現在,我又拿起了十幾年沒再碰的畫筆,把自己的經歷畫成漫畫,名字就叫《丁神經與腫瘤君》。墓誌銘我也想好了:長眠在這裡的人很喜歡畫畫,他畫過最偉大的作品,就是

把自己畫進了許多人的心中。

據說有人統計過參加二戰倖存下來的士兵,發現他們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份牽掛或執念,正是這份牽掛使他們強大,在殘酷的戰爭中生存。我的牽掛是我 7 歲的女兒。

有天她說:「爸爸,昨天我在窗戶看外面,沒看到你回來,我就偷偷哭了」。我給她畫了一本相冊,到時候小夥伴來家裡做客,拿出來顯擺。也許她長大後會原諒這樣不負責任的老爸吧。

我是個很失敗的人,做什麼都沒辦法堅持到最後,所以,得個癌症連人生也打算不堅持走完? 這也太坑了吧。我希望給女兒留個榜樣,讓她知道面對困難時,至少不要放棄。

4、為什麼年輕人得癌症越來越多?

從全世界範圍看,每年共有約100萬年輕人得癌症,36萬因此去世。從發病率來講,年輕人顯著高於兒童,但低於老年人。因此,整體來看癌症還是老年病: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分年齡段發病率中,各地區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癌症種類也介於兒童和中老年之間,既有兒童常見的白血病和腦瘤,也有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年輕人中最常見的新發癌症是女性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白血病和結直腸癌。從癌症相關死亡而言,女性乳腺癌、肝癌、白血病和宮頸癌相關死亡佔比高。

不僅此項數據,以往各個腫瘤專家的研究和發言中也常看到諸如此類的說法:年輕人得結直腸癌越來越多!胃癌越來越年輕化!中國宮頸癌平均發病年齡又提前!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成年人結直腸癌的患病率約4%,而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常見。

早在10年前就有報道稱,年輕患者的數量有所上升。分子癌症流行病學家 Darren Brenner 表示:“我們原以為新數據會顯示年輕人的數據會趨於平穩,但實際仍在繼續上升。

” Brenner的團隊近期對加拿大國家癌症登記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從2010年到2015年,50歲以下的女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每年增長近4.5%。從2006年到2015年,50歲以下的男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每年增長近3.5%

2019年發表在《Cancer》雜誌上的一項研究 [2] 描述了美國人中也有類似的趨勢。2004年,有10%的診斷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下,而2015年這一比例為12%

這種增長並不僅限於北美,2019年年5月,一項分析發現,在過去10年裡,丹麥、新西蘭和英國50歲以下人群的結直腸癌發病率顯著上升。 同樣,一項對20個歐洲國家的研究發現,在過去10年裡,

20多歲的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每年增長近8%,30多歲的人增長5%,40多歲的人增長1.6%。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2004年至2015年,美國50歲以下人群中結直腸癌病例比例有所上升(城市和農村對比)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歐洲結直腸癌發病率的年齡特異性變化

據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腫瘤學家Nancy You說,如今在MD安德森,三分之一的新結直腸癌患者年齡在18歲至50歲之間。尤其值得擔心的是,年輕人直腸癌的比例不斷上升,直腸癌的治療比結腸癌更復雜。

此外,很多年輕人在診斷時已經處於III或IV期,這可能是因為患者和醫生對年輕人癌症缺乏認識。這些趨勢要求迫切需要提高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並瞭解其根本原因。 基於癌症多因素、多階段等致病原因,癌症的三級預防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意義

傳染病預防的結果是直截了當的,癌症並非如此,個體患癌的因果關係並沒有100%的明確。預防癌症的目標並非100%預先防止,而是降低個體患癌的風險。

癌症的潛伏期長達幾十年,又是多因素、多效應、多階段、多基因致病,目前還不能完全搞清楚腫瘤的病因。這為癌症的預防提供了很好的科學基礎。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預防大部分癌症的發生。

根據WHO的數據,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利用目前所掌握的知識,每年至少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即在弄清楚發病原因的基礎上,針對發病原因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從而防止或減少癌症的發生。例如明確的知道吸菸是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吸菸也是其他癌症的風險因素;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

一級預防建議所有人群:戒菸/不吸菸;獲得並維持健康的體重;適當的運動;飲食健康均衡;限制酒精的攝入等。

第二級預防即篩查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病例。對於某些有可能逆轉、停止或延緩發展的疾病,早期檢查和預防性檢查更為重要。目前乳腺癌、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皆有較好的早期篩查的手段(見上面篩查部分內容)。並且得到了各種驗證。例如低劑量CT篩查肺癌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風險。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但是不幸的是,目前絕大多數癌症並沒有有效的篩查手段。一些公眾號和商家為了賺黑心錢,利用大眾對癌症的恐懼心理,推出各種神奇的一滴血/一滴尿/一坨大便篩查癌症的亂七八糟的檢測項目,既沒有有效性,也沒有相關部門批文或者各種虛假廣告。

大家也要引以為戒,不要隨意繳納這種智商稅。我們一直強調癌症篩查是一項醫療行為,是有風險的,風險包括假陰性,假陽性等問題造成延遲就醫,或接受後續不必要的檢查和/或治療等。癌症篩查不是隨意的消費行為。

第三級預防指的是對已經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病情惡化,預防併發症和傷殘。

癌症尤其要強調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尤其是對一些病因明確且人為導致的癌症,如吸菸所致的肺癌、乙肝所致的肝癌,採用一級預防較易見效。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有些癌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且通過篩查及早診斷和早治療後預後較好,如宮頸癌、乳腺癌等,除致力於一級預防外,還應兼顧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而對於病因和危險因素不明確,有難以覺察預料的癌症,只能實施三級預防。這確實是令人無可奈何。

說到一級預防的時候,特別強調一下戒菸或不吸菸的重要性:吸菸危害太大了,不光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也是其他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

最關鍵吧,二手菸的危害非常大,根據陳萬青等人2017年5月份發佈的研究顯示,我國女性吸二手菸所造成的肺癌死亡人數顯著超過了女性直接吸菸導致的肺癌死亡人數(40000例 vs 23460例)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和吸菸的男性結婚又增加了一重死於肺癌的風險。這個研究沒有具體分析二手菸對兒童的影響,但是二手菸對兒童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說“一人吸菸,全家遭殃啊”真的不算過份的。適婚女性為自己也為將來的孩子著想,吸菸的男性和女性,為自己的配偶和孩子著想,也都多長點心吧。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些症狀,並儘早就醫,儘管大部分情況下這些症狀是有非癌症原因引起的。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不管我們多麼努力預防,癌症有可能還是會不可避免。但是努力預防和早期發現還是有其非常積極的價值和實際意義:延長生存時間,提升生存質量。

雖然很多癌症防不勝防,但不管最後預防和篩查的結果如何(是否患上癌症,患上的是哪一類的癌症,什麼期別等),一級預防(不吸菸、運動、維持合理體重等)都有其積極的意義。包括生存時間延長,生活質量提升,以及治療費用的節省。

癌症的治療,最重要的是遵循,即這一癌症類型對應分期的標準治療方案。儘管標準治療雖然是最好的治療,但是很多標準治療要求患者具備良好的體力評分和總體健康狀況。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如果一級預防不積極,有可能的結果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各種合併症。很多根治性的手術,不適合對這類患者實施。糖尿病的患者接受放療也很麻煩。甚至是化療,體力評分高於2分也是不建議化療的。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存活時間,生存質量,有錢都沒法花出去。

此外,積極的一級預防能保證我們整體健康狀況的良好,也能極大的降低其他疾病的發生率。

根據我們目前對癌症的瞭解,努力預防和早期發現是我們能做到最好的理性的選擇。

看完前面的致癌原因部分,可能很多時候感覺對於為什麼會患癌簡直是一言難盡、無法描述……鬼才知道到底致癌的這個過程中,各個因素到底是如何相互作用導致我們的某些基因發生變化的。也許我們做了我們能做的一切,癌症還是發生了,我們該如何面對和解釋這一現實呢?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其實,大家可能發現了,年輕人預防和早期發現癌症這件事情,和年輕人的奮鬥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例如:

  •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知道結果如何。
  • 結果是不確定的,也是非常多樣的。取決於個人的定義,結果有可能是成功或不成功。每個人對於成功和不成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定義和期望。就像即使患上癌症,不同類型不同期別差異也很大一樣。
  • 都是生而不平等。有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聰,也有人一出生就在偏遠貧窮的山村。就從父母那裡遺傳了突變的基因屬於高危人群,而其他人屬於平均風險人群。
  • 因和果之間的關係並不明確。預防和發現和是否患癌以及患哪種癌症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同樣,同樣的努力也不一定取得同樣的成就。

先天因素(智力、健康、家庭出身等)對我們奮鬥能否成功或多成功的影響很大。當然每個人對奮鬥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就算是同樣的定義,每個人奮鬥成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間更有很多我們無法改變的後天因素的影響,例如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運氣。

但對整個群體來講,古今中外,我們都有廣泛認同的成功因素,我們始終相信一些可以改變的後天因素例如更加勤奮、接受更好的教育等能讓我們更有可能獲得成功。但是對個體來講,勤奮和教育等並不能保證你一定會獲得成功。

那些得癌年輕人,想點醒拿命拼的千萬人 早該警覺!

但對個體而言,勤奮和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們能做的最理性的決策和行為。對年輕人預防癌症和發現癌症問題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即使做了能做的一切預防措施,也不一定能保證最好的結果。但是積極預防和早期發現仍然是我們能做出的最理性的決策和行為。

所到底,從結果來看,這事概率問題,積極預防和早期發現能降低患癌/晚期癌症的概率,但是不能避免。

同樣多的財富,奮鬥過和沒奮鬥過的人生是不一樣的;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人生也是不一樣的。就算同一癌症類型的同樣期別,總體健康良好的,治癒的幾率和生活質量也是要比健康狀況不佳的好很多;而且不會有任何內心的內疚和自責—畢竟我在知道所有信息的情況下,還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沒什麼好自責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