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那麼多,陳宮為什麼會選擇呂布?

漢徵西大將軍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東漢末年的著名軍事家、詩人曹操寫下這首《短歌行》時足見其內心對人才的渴望和對賢士的珍愛。

可是曾經有一個謀士在曹操的麾下,替他出謀劃策,後來卻背叛曹操,投靠了有勇無謀的呂布。

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一位著名的謀士——陳宮。那麼為什麼陳宮這樣明智的人不選擇後來建立了蜀漢政權的劉備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只有勇武的匹夫呂布?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我們首先來看陳宮為什麼反叛曹操。陳宮為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喜愛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初平三年(192),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當時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仕的陳宮通過外交手段去為曹操收取兗州。並且,他還爭取到了同樣作為名士的濟北相鮑信的支持。這樣一來,曹操得以擔任兗州刺史掃平盤踞兗州一帶的青州黃巾軍的功勞便算在了陳宮頭上,因而陳宮被曹操視為心腹。

然而,由於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中後期有名的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因此曹操的宦官親緣出身背景引起了當時兗州眾多名士的批評和議論。曹操便下令處死邊讓等兗州數名名士,而陳宮素來與兗州名士們交好,甚至被曹操下令處死的名士中有幾位是陳宮的朋友。兩個人的隔閡便越來越深了。

興平元年(194),曹操領兵征伐陶謙時陳宮留守東郡守備,但他與當時的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背曹迎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主。

一時之間兗州數郡郡守紛紛響應起事。後來呂布一時曾數度擊敗曹操,但最終仍不敵曹軍巧妙運用計謀與戰術而被擊敗,被迫與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這原因之一便是陳宮自身原因,他的性格本來就很剛強、知恩圖報,這樣一來在劉備和呂布之間,他更傾向快意恩仇的呂布而不是整天仁義道德掛嘴邊的劉備。同時相比劉備,呂布為人單純是更加容易控制,能夠對他言聽計從。此外,呂布才大義滅親,除掉董卓,這很對陳宮的胃口。當時曹操討伐陶謙的時候,一路上殺害百姓無數,這樣的做法與董卓有何區別,在陳宮眼中曹操與董卓別無二致。

另外便是呂布和劉備之間的差別。劉備當時勢力是很小的,在早期他都是四處奔走十分的落魄。而呂布不一樣,他的武力值不消多說,單單是他有能跟曹操斡旋兩年之久,數度能打敗曹操的實力,這就是劉備所不及的。劉備當時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的,等到他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都是在得到了諸葛亮之後,取得益州之地才在亂世中有一定話語權的。

人生苦短,難得如此縱情恣意。陳宮雖然只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謀士,可是他的胸襟和氣度宛若一個將領。在後來曹操打算放了陳宮時,他都願意追隨呂布慷慨赴死。如此氣節,令人敬佩!


鄧海春


《三國演義》中陳宮首次出場是“捉放曹”,識破了曹操的身份,但還是毅然決然的與曹操一同出走去建立蓋世之功;等曹操屠殺呂伯奢一家,陳宮看透了曹操多疑、暴虐、自私的陰暗面,又毅然與曹操劃地絕交;後曹操為父報仇攻打徐州,徐州百姓無辜被大肆殺戮,陳宮勸說無效,於是說動呂布在曹操背後“插刀”;最後曹操大舉進攻徐州,陳宮在下邳被俘,慷慨赴死。

演義畢竟是演義,編故事的情節居多。真實的陳宮並沒有一生為了黎明蒼生而奮鬥那麼“浪漫”,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在矛盾中尋不到希望,看不到曙光,最終不得不選擇了卻殘生。

圖1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

  • 一、助曹與叛曹

初平二年,曹操因平定黑山賊有功被任命為東郡太守,官不大、地盤小、兵將不多,只是個小地方軍閥。轉過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刺史劉岱兵敗被殺,兗州無主,為曹操增強實力提供了機遇。

按照曹操的想法,直接出兵佔領就完了,但陳宮說不用那麼麻煩,我過去靠一張嘴就能說得他們來主動迎接你。陳宮到了兗州,對還健在的別駕、治中等官員曉以利害,成功的讓曹操不費一兵一卒佔有了兗州。當年冬天,曹操大破青州黃巾軍,俘虜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並組建了精銳部隊青州兵,成為曹操的主力部隊。

早期曹操擴大地盤、增強軍力,陳宮可謂居功至偉。曹操對陳宮也是信任有加,連呂布的妻子都認為曹操對待陳宮猶如父母對待懷抱中的幼兒。但沒過多久,曹操與陳宮的蜜月期就到頭了。

圖2 東漢十三州地圖

在這裡說一下歷史的大背景,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是依賴豪強地主起家,當皇帝后對原來的支持者也是百般照顧。東漢一朝直到末年,世家大族興起並走上了政治的最前沿,代表人物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兄弟。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宦官,曹操屬於寒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就需要培養擴大同是寒族的政治力量,對於世家大族一邊籠絡,一邊打壓。陳宮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陳宮與這些人應該都是屬於世家大族。曹操佔據兗州後下令處死兗州名士邊讓等人,看到好友被殺,陳宮不忿;曹操隨後征討徐州大肆殺戮無辜百姓,也與陳宮的理念相悖,於是陳宮決定背叛曹操。

興平元年,留守東郡的陳宮與陳留太守張邈等人同謀叛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主,兗州數郡響應起事。曹操後院起火只能退兵,僅有荀彧、程昱等人把守的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尚在。曹操幾乎是“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圖3 兗州、青州、徐州、豫州刺史部

  • 二、助呂與叛呂

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呂布敗走之後先後投靠過袁術、袁紹,途徑陳留時被陳宮、張邈等人迎入兗州。能夠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廣大根據地,呂布對陳宮自然是感恩戴德。

呂布領兵作戰“驍勇無敵”,但有勇無謀,幾經摸爬滾打卻毫無建樹。這些年,呂布也明白自己需要有高智商人才來出謀劃策,而陳宮多智,兩人更是一見如故。在陳宮謀劃下,呂布與曹操作戰確實打了不少漂亮仗,但曹操畢竟用兵如神,幾經征戰呂布集團最終敗走兗州,輾轉到了徐州。

按理說一個出謀、一個出力,兩人為了共同的目標應該會一直親密無間,但結果卻不是這樣。呂布佔領徐州後,本地謀士陳珪、陳登父子進入到了賬下。這二人名為效忠呂布,實為效忠曹操,花言巧語離間了呂布、陳宮的關係。同時陳宮也漸漸發現“客居”徐州的自己沒有多少嫡系軍馬,對呂布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了。陳宮還是那個陳宮,呂布已經不是原來的呂布了。這時陳宮也需要思考自己的退路了——和呂布一夥早晚會失敗,曹操那邊也回不去了,投靠距離最近的袁術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袁術稱帝早已人神共憤。

圖4 東漢時的下邳郡

不久呂布部將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發動叛亂,率部攻打呂布治所下邳。高順率部到下邳平叛,郝萌的部將曹性反正,斬斷郝萌一臂,高順乘勢斬下郝萌的首級。呂布問曹性此事起源,曹性回答:郝萌受到袁術的鼓動而造反。呂布又問:同謀的都有誰?曹性回答說陳宮同謀。當時陳宮坐在呂布旁白,臉發紅,旁人都察覺到了。呂布因為陳宮是大將,並不追究,但二人的關係基本上降低到了冰點。

後來曹操親率大軍征討,陳宮獻計讓呂布引一支軍馬駐紮城外,自己和高順守城,兩方成掎角之勢,互相援助,呂布不聽,決定固守。最後曹操引沂水、泗水灌城,魏續、宋憲等人在絕望中叛變,綁住呂布、陳宮等投降曹操。

圖5 呂布(?-198),字奉先

  • 三、希望與絕望

希望是黎明前黑暗中的一束光,讓人找到前進的方向;絕望則是黑漆漆的子夜,讓人在摸索中墜入深淵。

陳宮投靠曹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所以盡心竭力,憑三寸不爛之舌為曹操輕取兗州。但曹操對於士族的打壓他接受不了,征討徐州時對無辜百姓的殺戮他忍受不得,他對曹操徹底絕望。

此時呂布途徑陳留,又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呂布驍勇善戰,自己謀劃超群,二人配合定能建功立業,於是陳宮叛曹迎呂。呂布兵敗之後僥倖佔有徐州,對陳宮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信任,陳宮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曹操大舉征討呂布,陳宮仍然提出了分兵駐守下邳的妙計,希望要麼呂布採用、要麼曹操知難而退。無奈呂布不聽計謀,曹操決定一舉根除呂布,陳宮徹底絕望。

圖6 曹操(155年-220年)

陳宮被俘,擺在眼前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拒絕投降被殺,一條是投降曹操,繼續為曹操出謀劃策。此時的陳宮已然明白,自己已經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希望,未來的道路也完全看不清,與其辛苦地活著,不如輕鬆地赴死。

據傳陳宮受刑前,曹操戀戀不捨的問陳宮:“公臺,你死了你的兒子怎麼辦啊?”陳宮答:“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曹操又問:“公臺,那你死了後你的母親又怎麼辦呢?”陳宮又答:“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曹操只好殺了陳宮並供養陳宮的家人。陳宮其實還是知曹操、懂曹操、相信曹操的。

謀士陳宮的一生是悲哀的,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他不像荀彧、諸葛亮、周瑜那樣或選擇“興復漢室”,或選擇輔佐明主割據一方,於是只能在不斷地矛盾中失去各種成就大事的機會。一句話,他有智慧,但他缺少大格局。

參考文獻:《三國志》


歷史大學堂


才能來說應該差不多法正這種水平。為什麼選擇呂布呢?陳宮在原著裡也說了,在被曹操抓獲,也就是呂布喪命的那天,他對曹操說:就是因為曹操你殺了呂伯奢一家,棄信義不顧,所以很看不起他。陳宮那晚上就溜走了,還差點把曹操給殺了(後來並沒有)。然後還說,呂布雖然頭腦簡單,但是心思比你單純,心地沒你那樣險惡。


總的來說,陳宮這個人很不簡單。

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陳宮請命去說服曹操停戰講和,然而遭到拒絕。這時他第一次展露自己的智謀,他去投奔陳留太守張邈,張邈當時是曹操的部下,然後在陳宮的說服下,二人聯合呂布,直接引兵掏了曹操的老窩兗州。這是曹操當時唯一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這一出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若不是荀彧靠譜,恐怕他早就成了無家可歸之人。

陳宮這一出,曹操休整了好幾年才最終平息兗州的內部。而後陳宮作為呂布的首席謀士,多次出謀劃策,配上呂布無敵之勇,讓曹操吃了不少苦頭。



觀青視頻


要知道陳宮首先選擇的曹操,具體追隨時間不可考,但曹操因在東郡擊敗黃巾軍,而被袁紹薦為東郡太守,那是初平二年(191)的事,陳宮恰恰是東郡人,很可能在此就開始追隨曹操。這邊要有一個題外問題要搞清楚,據記載曹操被捕的那年是中平六年(189)的事,那時兩人還不認識,反正曹操逃出洛陽也不是因為“孟德獻刀”,在中牟被捕被放也和陳宮無關。



陳宮跟隨曹操後,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作戰時戰死,有戰略眼光的陳宮立即建議曹操把兗州抓到手中,作為成就霸業的基礎,並主動前去遊說兗州各級官員,稱曹操為當今英雄,“必寧生民”,使曹操佔據了九州中一州兗州,所以陳宮一開始跟著曹操還是賣力死心踏地的。曹操聽了他的建言,不僅建立了自已的根據地,還有了屬於自己的兵馬,實力大增。

而使兩者決裂的導火索倒並不是曹殺呂伯奢,和這事沒關係。而是曹操因“譏議”自已為罪名殺了九江太守邊讓全家,還霸佔了邊讓的妻子,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使兗州士大夫頓時對曹操失望之極。這也使剛直壯烈的陳宮無法忍受,開始對曹操不滿。

邊讓和陳宮,張邈是好友,趁曹出兵攻打徐州陶謙讓自已留守東郡時,聯合張邈在曹操兗州後院放火,曹操不得不停止對徐州的報復計劃回師鎮叛。

這時候,陳宮對張邈才講出不甘為人下,不願受人保護,欲成大事的心理。認為呂布英勇善戰,如果把他請來,憑兗州一戰略要地,足可縱橫一時,等侍時機再圖他取。陳宮這次選擇可謂用心良苦,欲憑藉呂布的神勇和當時有利條件兵貴神速在曹操回師之前,迅速地佔領整個兗州,成就大事。

所以與其講是陳宮投奔呂布,還不如講是陳宮在呂布像喪家犬的時候相中了他,並把他推上了兗州牧的位置上。可陳宮沒有意識到,雖然自已名重天下,能謀善斷,但卻不具備足夠的軍事才能和駕馭良將的能力。

呂布雖然善戰,卻驕橫自負,粗略無計,雖有“三姓家奴”的名聲,但更重要的是沒有識才用賢的頭腦,史載陳宮“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白門樓之禍不可避免。


看遍山川


熟知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陳宮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也可以說是三國裡數得著的傑出人物之一。

其實,陳宮剛開始是跟隨曹操,和曹操也算的是至交好友。在早年的時候,陳宮曾救過曹操;當時為了曹操不惜放棄官位,和曹操一起亡命天涯。在曹操起家時,陳宮經常曹操出謀劃策。不過在後來,由於利益衝突和曹操為人讓陳宮看不下去,最終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我們知道在當時的三國裡,各路英雄多如牛毛。為何陳宮離開曹操後,沒有選擇勢力龐大的袁氏兄弟,沒有選擇仁義滿天下的劉皇叔,而是選擇了有勇無謀的呂布呢?

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呂布是三國最有聲望的軍閥之一。

我們知道,張飛經常拿三姓家奴來懟呂布,其實際上呂布當時的聲望比劉備都高,比曹操都不遑多讓。

呂布可以說是出道比較早的,輔助過丁原、董卓、王允等朝廷大員,還曾和王允聯合執政,官拜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並晉升溫侯,資歷不是一般的深,絕對是漢朝的重量級大佬。

而且,呂布還誅殺了國賊董卓,可謂大英雄也,聲望自然就非常高,也就不是一般軍閥可以比的。在呂布奪取徐州後,漢獻帝流浪在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呂布,可見呂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和印象。所以,陳宮投呂布也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話說,傍大樹好乘涼。



第二、呂布是三國最具潛力的軍閥之一。

雖說呂布,兵敗丟了地盤到處遊走,但手下還有張遼、臧霸等八健將,還有數千精良的幷州鐵騎,皆是以一敵十之士,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呂布有實力,有兵馬,只是缺地盤而已。其實,陳宮和曹操反目的主要原因是:曹操損害了兗州士族的利益,而陳宮作為兗州士族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兗州士族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外援攻打曹操。無疑,對正在到處找地盤的呂布來說是最佳的選擇。所以陳宮就聯合張邈、張超等人一起聯合呂布反曹,差點幹翻曹操。在兗州叛亂失敗後,陳宮已經回不去兗州,所以跟隨呂布去了徐州,從此一心輔佐呂布。

第三、呂布性格爽直,對陳宮禮遇有加。

陳宮和呂布可謂是朝夕相處。呂布就像我們常說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這也讓陳宮很是操心。可以說,呂布是陳宮一手拉扯大的。陳宮和呂布的關係非常特殊,陳宮對呂布是有真感情的,當然呂布對他也沒的說。

雖然,呂布有時候比較剛愎自用,但是對陳宮還是非常尊重的。所以,陳宮始終不忍離去。除此之外,呂布的心思比較簡單,不會像三國裡其他的梟雄那樣奸詐。這樣一來,也就比較容易接觸和控制。



我們知道,陳宮一心是想建功立業的,而呂布又是最合適的人選。只不過,呂布是個二桿子,經常不聽陳宮的勸,不僅霸業未成,還把陳宮的命給搭上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的,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


壹玖柒零898


因為陳宮既然選擇了背叛曹操,就得選擇一方勢力來對抗曹操,而呂布就是陳宮選擇來對抗曹操的勢力,事實上,陳宮沒有太多的選擇。

陳宮是兗州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是兗州當地的大族,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作戰戰死後,陳宮力推當時的東郡太守曹操成為兗州刺史,並通過外交手段讓曹操最終獲取兗州刺史一職。

曹操成為兗州刺史後,陳宮沒有得到重用,東郡太守是曹操的心腹夏侯惇,程昱出任壽張縣令,荀彧是曹操的司馬,曹操不僅沒有重用陳宮,也沒有重用當地士族,並且還殺了嘲笑曹操身份的邊讓等兗州名士,曹操與兗州士族的關係處的比較緊張,這是陳宮反叛曹操的原因。



陳宮作為兗州當地人,無非就是想在當地圖個利益,顯然曹操沒有給,這讓陳宮起有反叛之心,陳宮在乘曹操南征徐州陶謙時,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共同反對曹操,並迎接呂布入兗州。

張邈曾是曹操多年的好友,但與袁紹關係不好,曹操在勢力弱小的時期,是一直與袁紹結盟的,袁紹多次要求曹操殺張邈,曹操不聽,但袁紹說的多了,張邈自已就害怕曹操總有一天會屈服袁紹,因此與陳宮聯合反叛曹操。

陳宮、張邈與曹操合作過幾年,一起打過黃巾軍,深知曹操善於用兵,如果僅僅是陳宮與張邈,難以抵抗曹操,必須迎立新的勢力進入兗州,當時的兗州,北有袁紹、公孫瓚,南有陶謙、袁術,而陳宮在迎立新的勢力抵抗曹操時,又有著自已的小算盤。



陳宮在對張邈迎立呂布時是這樣說的: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觽,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翻譯過來就是:現在天下豪傑一起起兵,天下分崩,您擁有千里的土地和人民,處在四方必爭之地,撫劍環顧四方,足以能夠成為人傑,如今卻受制於人,不是太沒出息了嗎?如今曹軍東征,後方空虛,呂布英勇善戰,所向無敵,如果把他請來,共同管理兗州,坐觀天下形勢,等 待時局的變化,這樣也能稱雄一時啊。



陳宮有4個意思:

1、我們現在有地盤,不要受制於人(曹操);

2、呂布英勇善戰,所向無敵,肯定能打敗曹操,當時的呂布殺了董卓之後,天下聞名,又因為呂布的勇武,而且當時的呂布與張邈是熟識的,因此陳宮認為呂布能抵抗曹操,張邈也是認同的。

3、曹操現在東征徐州,兗州空虛,這是好機會。

4、我們與呂布共同管理兗州,有了兗州這塊地盤,再坐觀天下形勢國,一定能夠稱雄一時。



為什麼陳宮選擇呂布,而不選擇其它勢力呢?

原因有三:

一、呂布既有名聲,又有武力,呂布殺了董卓,天下聞名,呂布之勇,天下人有所耳聞,以呂布之勇武及名聲,必能抵抗曹操。

二、呂布有勇無謀。陳宮請呂布是利用呂布的武力對抗曹操的,並與呂布共同管理兗州,說是共同管理,其實陳宮對兗州有著自已的野心,當初背叛曹操,就是因為曹操與兗州士族關係緊張,而陳宮作為當地士族大家,利益受損。從陳宮後面的行為來看,陳宮對呂布並不忠心,在呂布戰敗後,陳宮又有結交袁術之心,並與呂布部下郝萌密謀反呂布,可見陳宮對於呂布只是利用。



三、呂布當時沒有地盤,之所以沒有投靠附近的勢力,是因為陳宮的私心,呂布沒有地盤,在兗州根系不深,到時如有矛盾可以自已再出頭,打擊呂布。如果請周邊的勢力,如袁紹等 ,到時候兗州可能就會被吞併,而迎立一個沒有地盤的勢力,更加容易讓其對自已感激。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身為漢臣,不侍董賊,捉放曹操;錯殺呂伯奢,與曹有隙,憤然出走;白樓之下,呂布貪生,宮臺殞命。

以上是從《三國演義》中關於陳宮的一點小總結。關於為什麼陳宮選擇了呂布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兩個角度入手。


陳宮

  • 簡介:

陳宮,(?-199年2月7日 ),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謀士、大將,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

  • 他人眼中的呂布?

呂布,通篇《三國演義》,似乎就把他描繪成一個有勇無謀的無賴,自高自大,又常善變,從丁原到董卓,再到王允,呂布幾乎不被其他勢力看起,尤其是張飛,更是將其稱作“三姓家奴”。


張飛VS呂布

  • 陳宮眼中的呂布?

而在陳宮看來,呂布相對於曹操等勢力來說,是更忠於漢室的,呂布不求登峰造極,只求獲得一個天下第一的稱號,或者說是大將軍這個職位。

呂布幫助王允誅殺董卓,敢愛敢恨,沒有心機。在陳宮看來,只要對呂布施以正確的引導,就可以成為做大事的人,成為中興漢室的中流砥柱。


荀彧

  • 陳宮和荀彧的異同?

陳宮和荀彧都是非常了得的謀士,除此之外,他們都忠於漢室。

荀彧跟了曹操,一直相信曹操所做的一切都是忠於漢室的,知道後來被曹操賜死。

和荀彧一樣,陳宮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因此,他也只能依附於可以成大事的人。而他和荀彧不同的是,他早就看透了曹操的為人。因此,呂布就成了他最好的選擇。


呂布

  • 呂布的成長?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天下無敵。

呂布在遇到陳宮之前,一直都是寄託於他人。在盲目的奔波中,呂布終於遇到了陳宮——命中的貴人。


呂布

呂布開始有了自己的領地和勢力,也找到了自己奮鬥的方向,在不斷的管理和調養中逐漸成長,從中學到了很多管理的學問,離陳宮心目中的英雄越來越近。

  • 還是逃不過失敗?

從某種程度上看,陳宮之智+呂布之勇不亞於一個關羽帶上一個諸葛亮。


錯殺呂伯奢

可結局他們的確是失敗了。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只能葬身於貴族的車下。


霞客說歷史


陳宮死前說了:呂布雖無謀,但不似爾等奸詐!

曹操刺殺董卓沒有成功,而後離京逃亡,路上遇陳宮,陳宮覺得曹操敢刺殺,是個忠君之臣,值得追隨,選擇輔佐他。曹操對陳宮則是青眼有加,極為寵信。

導致陳宮逐漸發現曹操是個心思純良之輩,實在逃亡過程中,曹操因為猜忌,殺死了好心收留他們的呂伯奢家人,這點陳宮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他們逃亡在外,神經難免有點緊張,但是在呂伯奢回來了之後,曹操不僅沒有補救自己犯下的錯誤,反而決定殺死這個老人以掩蓋自己的錯誤。目睹了這一切的陳宮認為曹操這個人人品有問題,不值得輔佐,而且曹操的才華和他陰狠的性格給陳宮留下了心理陰影,他當時就覺得留下曹操肯定會給天下帶來災難,所以有一陣子陳宮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要在這個小山村裡弄死他,以絕後患。思前想後最後沒下手殺死曹操,但是兩人因為這事有了隔閡,心結。

後來陳宮離開曹操之後為何追隨呂布,主要的說法:

1.呂布是個粗人,心思比較簡單,比較好控制,能掌握話語權,呂布武藝高強,且其麾下的騎兵勇猛,當時是虎落平陽。

2.劉備這個人看起來仁義,但是還是很精明,投靠他不一定話語權,不一定得到重用。陳宮除了看不慣曹操的奸雄之姿外,對劉備這種老好人的性格也是頗有微詞。

但是陳宮自己的結局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因為呂布喝多了不聽陳宮的話,被曹操生擒,而陳宮這位才華橫溢的謀士,最後還是因為自己主公的愚蠢而斷送了性命。而陳宮追隨呂布的真正原因也隨著他的逝去被埋藏,只留下一些傳奇的故事。

歷史愛好者忠娛,歡迎大家關注,一起討論學習歷史!


音飆


原因就在於,陳宮看得清天下形勢。

天下諸侯割據,每一個軍閥勢力手下都有這許多良兵勇將,更不乏足智多謀的謀士,而自己並不出名,從前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投靠他們,自己沒有地位和好的名分。



而呂布就不一樣了,呂布雖然英勇善戰,但是容易驕傲自滿,沒有長遠目標,更缺乏謀略,而沒有人願意去當呂布身邊的謀士,他的身邊正缺少像陳宮這樣願意輔佐他的謀士。

再有呂布沒有謀略,缺少主見,這樣的人會更願意聽從別人所說的意見的。


於是陳宮就投靠呂布了,因為他看得出天下呈現個軍閥勢力混戰的動亂局面,要想在這樣的亂世中保全性命就要找到一個好的有實力的靠山,而呂布的武藝在三國名將中可以算是排名第一的。

呂布雖然有勇無謀,但他認為在自己的謀略的幫助下將來也許能夠重新讓天下歸一,讓百姓們不再遭受戰亂他也能夠實現自己的一番夙願和抱負了。


亂世史詩


感謝精彩視頻陳琳的誠摯邀請

其一,呂布的性格深得陳宮心喜。在一定程度上,呂布是一個傲慢無禮,並且性子有點急哄哄的人,很多時候都不聽人勸,但是呂布有其他諸侯沒有的特點,那就是坦率為人。我們可以說,呂布不是一個合格的諸侯,但他絕對是一個優秀的武夫,而作為武夫,他那坦率,直來直去的性格似乎是在眾多諸侯中的一朵奇葩,但也因為這而受陳宮的欣喜。

更為關鍵的是,陳宮的話呂布有時候也十分遵從。更重要的是陳宮曾經錯看曹操,對其他諸侯也就不信任了,最終也就只能跟著呂布這比較聽他話的人了。

其二,命運的巧合。呂布在殺了董卓後,又加上王允被郭李兩人所殺,不得不逃離長安,流浪到袁術及袁紹處,在袁紹那裡呆不下去,又去了張揚和張邈那裡。也就是這個時候,陳宮在勸說曹操不打徐州不成,便一怒之下離開曹操,在路上和呂布來了一場“轉角遇到愛”,俗套的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

其三,陳宮需要呂布的力量。儘管呂布一路輾轉,但他麾下的幷州老兵還是有一定數量的。而且這些老兵都是身經百戰之人,戰力比較強悍。而當時的陳宮想要給曹操下拌套,呂布的存在就是一個很好的助力,畢竟呂布聽他的話,又有實力,再加上距離比較近。

所以,陳宮就按就近原則選擇了呂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