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布面油畫 132x100cm 2006年作 靳尚誼畫


明末清初之際,動盪不安的歷史和災難頻仍的生活,造就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知識分子。他們或迫往事、思來者、發為孤憤之文、或隱通山林,寄情書畫,成為美術史上的怪傑。這其中有兩位身世相近,友情極好的大師八大山人和石濤,在藝術上絕不苟合取容、從俗沉浮,從而使他們的藝術思想如古木蔥籠,長青不敗,影響所及,三百年來領袖群倫,為畫壇推為革新的巨擘。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齊白石作品


先師白石老人每與我談及八大山人,其感佩之情溢於言表。八大山人本是明朝宗室。1626年(明天啟六年)生於南昌。1644年(甲申)清兵入關,明朝銳亡。其時八大山人年僅十九,從此結束了他早丁末運的貴胄生活,成為辭根飄蓬。為躲避災禍,隱姓埋名、稱朱耷、朱道朗、良月、傳綮、破雲樵者、訒庵、個山、個山驢、人屋、驢屋、雪個和我們熟知的八大山人。至於牛石慧,有人考訂為八大山人之弟,然不足為信,我以為這也是他早年的代名。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甲申之變給八大山人帶來了個人的國破家亡之痛。他的藝術內向探索的結果,使他悲憤淒涼的心靈象一面寒光逼人的鏡子,在極凝練的形象、極著萃的筆墨之中,得到深刻的體現。那是徘徊排側的吁嘆,是內心深谷巨壑裡隱隱的呼喊,因此在冷逸的表象中蘊含著奔突的熱情。他的畫之所以感人,就是由於他的筆墨真正能形其哀樂,非為畫而作。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花鳥》鏡心 56x34cm 八大山人


中國之寫意畫,以五代徐熙為濫筋,宋之石格、梁楷、收溪為開山祖,至明季白陽山人、徐渭出,則更臻成熟。八大山人以軼世之才,於筆墨集先賢之大成,而又為後來者廣拓視野。中國畫以筆雄寫物象,其文野之分,相去正不可以道里計。


中國之文人畫到八大山人,在筆墨的運用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妙悟者不在多言,八大山人作到了削盡冗繁、反樸歸真。誠如荊浩《筆法記》所云:“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隱跡立形,備儀不俗”。如此精萃的筆墨,一點一劃,旨在邃撼心意,是意匠慘淡經營所得,決非言之無物或心欲言而口不逮的畫家所可夢見。有史家雲:八大山人欷歔飲泣。洋狂過市,其所為作,類皆醉後潑墨……凡此種種評論,大體由於對筆墨之道無切身體會之故。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的畫面筆簡意密,構圖精審,足徵其神思極清醒、態度極嚴肅,而毫無沈泐之處。故能達到剖裂玄微,意匠獨運,觀於象外,得之寰中的高遠境界。八大山人的筆墨清脫,他把倪雲林的簡約疏宕,王蒙的清明華滋推向更純淨、更酣暢的高度,那是一種含蓄蘊藉、豐富多采、淋漓痛快的藝術語言。古今中外,凡能有八大山人這種絕妙手段的畫家,便堪稱大師。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對於狂肆其外,枯索其中的寫意畫家,八大山人的用筆更足資龜鑑。原來中國的潑墨寫意的要則是綿裡藏針.決不以生硬霸悍為目標。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慎密的構圖,是所有寫意畫家應該迫求、應該探索的。我一生最佩服八大山人的章法。其繪物配景全不自畫中成之,而從畫外出之,究其淵源,當是南宋馬、夏的遺範。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的畫意境空闊,餘味無窮,真是畫外有畫,畫外有情。他大處縱橫排奡,大開大合,小處欲揚先抑,含而不露,張弛起伏,適可而止,絕不見劍拔弩張、刻意為工的痕跡,真正是達到了天機流露的大化之境。在構圖的疏密安排方面,八大山人乃大疏之中有小密,大密之中有小疏。空白處補以意,無墨處求以畫,虛實之間,相生相發,而他的嚴謹,則不只體現在畫面總的氣勢和分章布白中,至如一點一劃也作到位置得當,動勢有序。最後慎重題字、恭謹蓋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使我們悟到蘇東坡“始知真放在精微,真乃一語堪為天下法。"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松鹿》立軸 66x30cm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型,在寫意畫史上有獨特的建樹。他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寫極目所知的“表象”,他只傾心於以意為之的“意象”。故其所作魚多無名之魚,鳥常無名之鳥。八大山人是要緣物寄情的,而他畫面的形象便是主客觀統一的產物。


由於八大山人對物象觀察極精細,故其取捨也極自由。他以神取形,以意舍形,最後終能做到形神兼備,言簡意賅。我常稱大寫意畫要做到筆不工而心恭,筆不周而意周。八大山人便是這方面無與倫比的典範。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的書法博採眾美,得益於鍾繇、二王、孫過庭、顏真卿.而又能獨標一格,即以他用篆書的中鋒用筆和《瘞鶴銘》古樸的風韻所摹王羲之《蘭亭帖》而言,其點劃的流美,及其清新疏落,挺秀遒勁的風神,直可睥睨晉唐,側身書法大師之列。八大山人的時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藝術的情調“墨點無多淚點多”,自有他難言的隱痛,加上他卓越的造型能力,博雅的學識,他畫面的物象便透露了他性格的諸方面,如孤傲、澹泊、冷峻等等。今天我們讀八大山人的畫,在這些方面已少共同的意向。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獨立秋光》立軸 165x46cm 八大山人


先師白石老人崇拜八大山人而決不因循其法,白石山翁又囑後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我畢生追索的目標,也是要突破古人之窠臼,自闢蹊徑。藝術總需要一代代有志之士竭思盡慮,不斷創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民族之繪畫自有其源,亦有其流,她永遠在發展中湧進、暢流不腐,永葆清涓!


文章原載於《美術研究》

李苦禪:讀八大山人書畫隨記

八大山人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