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到底該不該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甜穎子


對於馮玉祥究竟應不應該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一事,應當從馮玉祥驅逐溥儀的目的和溥儀出宮所造成的後果這兩個層面去看。

馮玉祥是近代史上出了名的“倒戈將軍”,只要能夠擴充自己的實力,對馮氏而言,可謂是無一人不可倒。

當時的溥儀被“圈養”在紫禁城裡,雖然民國政府給他開了高年薪,實際上也只是將他監禁在紫禁城,讓他沒辦法利用自身的政治影響力對民國政府構成威脅,同時也避免了有心人或者說列強利用他去對付民國政府。

但是,馮玉祥為何鐵了心地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呢?

1924年9月,馮玉祥在所謂的“昭忠祠”落成之後,趁著軍政要員前來祭祀的時機,會見了時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長的孫嶽,他和孫嶽的一番對話頗耐人尋味。

馮在孫祭奠好了昭忠祠之後,對孫嶽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們死了,能得忠骨之稱,孫二哥,將來您百年之後,人當如何稱您?”

孫嶽笑了笑:“那不用問,像目前這樣的幹法,一個不折不扣得軍閥走狗罷了!”

馮玉祥聽完,對孫嶽說了一句拍馬屁和激將的話:“您統兵數千,坐鎮一方,為什麼甘心做人家走狗?”

馮玉祥這話一出,瞬間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他不甘心居於人下,他想的是自己當一個有實力的軍閥,不用受制於人,更不用聽命於人。

於是,他先後聯絡了好了直系中對曹錕、吳佩孚心生反意的軍官,策劃了一出“倒直”的戲碼。

當時,奉系張作霖打著援助盧永祥的旗號,將15萬奉軍分為三路進攻直系,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是爆發。

為了抵禦奉軍,吳佩孚也將直軍分為三路,吳佩孚自領第一路沿京奉線推進;王懷慶任第二路軍司令,出喜峰口以迎擊奉軍;馮玉祥則任第三路軍司令,經由古北口以趨熱河。

馮玉祥為什麼對吳佩孚的這個安排這麼反感呢?原因在於第三路路途遙遠且危險重重,難以獲得補給和接濟,沒了補給和接濟,他還怎麼率軍作戰?此外,吳佩孚還派王承斌赴承德指揮作戰,藉以監視馮玉祥,又讓胡景翼率部跟著馮玉祥,只要馮氏但有異動,便可對他下手。

殊不知,馮玉祥和王承斌、胡景翼諸人已經達成了一致,形成了聯盟,正在暗中積極策動“倒直”。

吳佩孚和張作霖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馮玉祥在確定了吳佩孚在前線陷入了困境之後,馮氏即刻作出部署,率部回師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

不過,馮氏則將這場政變稱之為“首都革命”。

他在北京政變中除了將曹錕趕下臺之外,又專門讓鹿鍾麟待人闖入了紫禁城。

鹿鍾麟見了溥儀,開口便問:“溥儀先生,你今後是還打算做皇帝,還是要當個平民?”

溥儀此時已經18歲,此前又已經被警告如不出宮,鹿鍾麟便會對紫禁城開炮,所以自然聽出了鹿鍾麟話裡藏刀,哪還敢說半個“不”字?他心中一顫,慌慌張張地說:“我願意從今天就當個平民。”

鹿鍾麟這才笑著說:“好!那麼,我就保護你!”

對於將溥儀從紫禁城中驅逐,馮氏自然是將自己的形象描繪得光芒萬丈,他說留著溥儀便是給中華民國留了一條辮子,是一種恥辱,所以他得將他趕走。

袁世凱和段祺瑞為什麼將溥儀留在紫禁城中?馮氏此人能力比得過袁、段二人?顯然馮不如袁、段。

袁、段將溥儀留在皇宮,一則是為了監禁溥儀,安撫滿清遺老們,不讓他們打著溥儀的旗號製造事端,分裂國土;二則自然是為了防止帝國主義跑來利用溥儀,如同後來的日本扶持溥儀創建偽滿洲國一般。

可是,馮氏卻不管不顧地將溥儀趕出了皇宮,如果他真的認為留著溥儀對中華民國是一種恥辱的話,為什麼不乾脆一槍崩了?因為他也知道溥儀所代表的政治符號是什麼,所以他不敢。

他將溥儀趕出皇宮,到底是為了什麼?

張作霖於1925年在天津見到溥儀之時,便痛罵馮玉祥是為了趁機搶走皇宮裡值錢的寶貝。

馮玉祥此人不善於經營自己的地盤,可是他要擴充實力,他要招兵買馬,便得花錢,他的錢從哪來?所以,當時的馮玉祥是真的很缺錢。

後來,馮玉祥這廝還打著同樣的幌子去抄了袁世凱的家,目的也是為了撈錢。

那麼,溥儀出宮之後,又造成了怎樣的後果呢?

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皇宮,無異於給了溥儀人身自由,溥儀後來去了日本,接受了日本人的庇護。

後來,溥儀又被日本人忽悠著去了東北,給日本人當起了走狗,成了日本人手底下的傀儡,卻也讓日本人找到了一個更進一步侵佔中國的突破口——他們打著溥儀的旗號創建了偽滿洲國。

從1932年溥儀擔任偽滿洲國執政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人用溥儀這個傀儡統治了我東北長達13年,這13年的時間,對我國民造成了多少傷害?損害了我們的多少利益?

日本人因為佔據了東北,從而得到了一個能夠作為進一步侵略中國的根據地,他們在這裡掠取資源,然後又用我們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去欺壓、剝削我國民並侵略我國土。

所以,馮玉祥當時確實不應該將溥儀驅逐出皇宮,一則是他的目的不純,二則因為他的貪婪導致了一個超出了所有人預料和控制的後果。

當然,馮玉祥當時不應該驅逐溥儀,也不意味著便要讓溥儀始終保有皇帝的尊號,始終讓他住在紫禁城裡。

只是,這需要一個成熟的時機,和唬人的“契約精神”沒什麼關係。


史不知味


答案很簡單,不應該。說句不好聽的,馮玉祥把溥儀驅逐出紫禁城體現的是馮玉祥政治上的短視。

根據清室與民國簽訂的《大清皇帝優待條例》的相關規定,馮玉祥此舉等於是違反了協議的內容。別說什麼協議沒用,正是由於民國政府保留並優待前帝國皇室,給中國帶來了好處。

第一,體現民國政府繼承清政府的合法性,體現民國政府和清政府之間只是政府的變更,主權沒有發生改變。當然,很多不瞭解政治的小清新以及鍵盤俠根本不會重視法理,只知道比拳頭。凡事都有一個依據,而對於國家、政府來說,最有利的依據就是法理。根據《大清皇帝退位詔書》,清政府將國家主權、法統移交給民國政府,已經給民國政府接收全國政權提供了法律依據。

這一點從民國到共和國是被普遍承認的,袁世凱就曾說過中華民國之疆域繼承自前帝國;孫中山、蔣中正都強調過中華民國政府繼承清政府的領土主權;共和國也曾經強調過這一點。

第二,通過保留皇室,民國政府在一戰中廢除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一戰後很多列強都不同程度的分崩離析,比如說德意志帝國崩潰后皇室流亡海外;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哈布斯堡皇室被驅逐;俄羅斯先後經歷了兩次政變,皇室也被蘇俄清洗。民國政府藉機宣佈廢除與這些國家的不平等條約,原因很簡單:我國保留並優待前帝國皇室就是為了體現民國政府推翻帝國政府僅僅是政府更替,你們又是驅逐皇室,又是清洗皇室的,有什麼資格繼承你們前帝國的政權。

這招其實玩的很不錯,雖然損點,但是卻又理直氣壯。

為何溥儀不應該被逐出紫禁城?那是因為被圈在紫禁城的溥儀更好控制。

對於民國政府以及溥儀來說,紫禁城就是一個牢籠,溥儀是裡面的囚徒,所以把溥儀供在紫禁城裡就是變相的軟禁。民國有一句名言:民國不如大清。因為民國就是軍閥鬥毆去了,哪有時間來發展經濟,所以人們自然會多少能懷念能夠維持國內穩定的清政府,從張勳復辟就能看出,北京內外城老百姓自覺的戴假辮子掛黃龍旗,甚至還有紙質的黃龍旗,充分說明當時老百姓並不排斥復辟。

這一點民國政府是心知肚明的,為了防止溥儀被各路勢力拿來當幌子,民國政府必然要把溥儀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把溥儀繼續圈在紫禁城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而歷史也早已證明了馮玉祥的愚蠢,溥儀被驅逐之後,等於是縱虎歸山、縱鯨入海,最後被日本特務利用,弄到東北當了傀儡皇帝,也是讓人貽笑大方。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溥儀這輩子估計最恨的人有三個,一個是袁世凱,給了已經被逼上絕路的大清致命一擊,使得大清最終淪為歷史。還有一個人是孫殿英,此人挖了溥儀家祖墳,除這兩個人之外,溥儀最恨的還有一個人,此人便是馮玉祥。



說起馮玉祥呢,大家估計都對他了解不少,他本是直係軍閥,但在亂世之中,憑藉著對歷史的把握,在數次政變中準確的站隊,為他撈足了政治軍事資本,這為他日後成為一方諸侯奠定了基礎。而在馮玉祥的巔峰時期,他擁兵超過四十餘萬,手下更是有著西北軍十三太保,憑藉著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就連當時炙手可熱的蔣介石對他也不敢輕視。



而馮玉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關鍵就在於他發動的數次倒戈對他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比如他發動的北京政變,而溥儀被趕出紫荊城,也是因為這次政變。當時直奉兩軍在山海關一線正打的不可開交,而直系大將馮玉祥卻受張學良重金收買,並且給他許下了巨大的利益,最終他班師回京,給了直系致命一擊,驅逐了直系首領曹錕。



而在馮玉祥佔領北京之際,他也將溥儀趕出了皇宮,其實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說,當時確實是一件好事情,因為誰也不願意花鉅額的費用來在紫荊城裡面養一群遺老遺少。但是當時根據袁世凱和清政府的退位協議裡面,就有一條皇室優待條例,這個條例被袁世凱以後的各派北洋軍閥都遵守,但馮玉祥畢竟不是一般人,因此他毫無顧忌的將溥儀趕出了皇宮。

而在溥儀被趕出皇宮之後,他便被日本人拉攏,包括一眾滿清貴族,而後來的偽滿洲國名義上的元首,便是溥儀。所以說,溥儀被趕出紫荊城,雖然好處也有,但卻讓溥儀淪為了日本人的傀儡,在東三省為虎作倀。但總的來說,歷史的發展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滿清雖然曾經也輝煌過,但畢竟成為了歷史,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您的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覺得不錯,不妨點個關注吧!


絕筆歷史


馮玉祥的做法大錯特錯。

他不應該就那樣直接驅逐了溥儀,至少在1924年的時候,做這件事不適時宜。最終,這個莽撞的舉動也使得國家輸掉了很多實際的利益。

1924年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就包圍了紫禁城,逼迫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退位。

民國建立之初和清室有約定,允許清朝皇室居住在紫禁城裡,並且保留皇帝稱號。但是,馮玉祥要推翻這個約定,就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文件,逼迫溥儀簽字。

馮玉祥揚言,如果溥儀拒絕,他就命令軍隊炮轟紫禁城,直到服軟為止。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溥儀只有屈服於馮。

很快,溥儀就宣佈退位,自動率領妻妾離開了紫禁城。1925年,在鄭孝胥、陳寶琛等人的協助下,溥儀逃到了日本大使館,並在日本使館的幫助下前往天津的日租界。

除了這件事外,1928年又發生了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事件。當時,溥儀要求國民黨政府嚴懲孫殿英,但是這一請求卻石沉大海。

這些事件最終導致溥儀倒向了日本人,成為日本人的滿洲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終於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加急要去拉攏溥儀。

國民政府提出的優待條件是:

願意恢復《清室優待條件》,恢復溥儀的帝號,每年照付優待費等等。

恢復這些優待的目的,就是阻止溥儀到東北,成為日本人的工具。

但很可惜,一切都為時已晚。

溥儀固然沒有什麼皇帝的權力,但是他的身份就註定不能輕易放走。馮玉祥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


HuiNanHistory


我的答案是:不該,至少當時不該急著趕溥儀出紫禁城。

當時的世界各國巴不得溥儀早點離開紫禁城,摘下皇帝的頭冠,所以蘇俄一直在唆使馮玉祥將滿清皇族趕出紫禁城,而恰恰這樣的做法對中華民國的國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馮玉祥帶兵驅趕溥儀)

在晚晴時期,隆欲皇太后已經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下籤下退位詔書,將大清所有的領土完整的轉給了新生的中華民國。並且還特別寫明瞭滿、蒙、回、藏、漢5族共和的共和制中華民國,並因此而享受保有紫禁城為大清皇族固有的特別優待。

上述條款的承諾方就是新生的中華民國,這是國民政府當時承認的做法,也是華夏子民承認的條款,而馮玉祥的做法直接打破了政府定下的政策。

這份《優待皇室條件》與《清帝遜位詔書》等於是《中華民國出生證》的正方面。

說的在簡單明瞭一點,就好比愛新覺羅家族將自己擁有的三百年的財產轉給了中華民國國民,而這份財產裡面有滿清列祖開闢的土地、有明王朝奪取的土地、有蒙古親戚參與的土地以及受自己保護的西藏土地和滿洲原來自己的土地等,合起來有千萬公里的土地全都過戶給了中華民國。

在這份協議中,中華民國也承認留給對方這個紫禁城小院子給他們居住,並每年另付給他們400萬元的工資。協議中雙方走了嚴格的過程,並像全世界和中國人民見證,雙方童叟無欺。

這種以和平方式結束的朝代耕地,用簽約的形勢結束了封建王朝,在幾百年的西方國家裡屢見不鮮,但在中國千年的歷史裡時絕無僅有的創舉。

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欲皇太后攜6歲的溥儀在養心殿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發遜位詔書。

這張中華民國出生證是國際社會認可的,也是世界各國全體駐大清國外交使團的背書。在這樣的環境下愛新覺羅.溥儀等於並非皇帝一種身份,他還是蒙古族的大汗、滿足八期的首領、更是西藏的保護人,至少他在國際上當時一個國家的臉面。

而馮玉祥撕毀了滿清與中華民國的合約,這就等於推翻之前和滿清的所有承若,讓中華民國的名聲降到極低,而打碎了中華民國在世界各國面前的信用。

因為馮玉祥的驅趕溥儀,導致了天下大亂,中華民國四分五裂,各軍閥有了自立門派的藉口。蘇俄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日本也正因為如此才有藉口支持溥儀回到東北建立滿洲國,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馮玉祥不該那麼早把溥儀趕出紫禁城,起碼等中華民國政府穩定以後,再做出決策。而滿清朝廷已經把所有的財產轉移給了中華民國,政府也不再擔心什麼,所以當時供養滿清皇族是最好的辦法。

供養溥儀等皇族,架空權力,保持皇室可以穩定蒙古、西藏、滿洲等各族,為中華民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而馮玉祥的動作直接將中國提前步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也讓中日走向全面戰爭。


大國布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驅逐溥儀本來就是應該的,單純支持張勳復辟一條就足夠了。

而且溥儀所作所為,大家都看的一清二楚,後來投靠日寇為虎作倀的偽滿洲國皇帝是誰?



我們就事論事來說,驅逐溥儀是有依據的。

根據《大清皇帝優待條例》的第三條: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當時就說定了,溥儀必須離開紫禁城。

只是隨後的北京政府一直沒有驅趕他,溥儀也一直賴著不走,長達十幾年。

既然當時有約定,讓你走也是沒錯的。



另外,《大清皇帝優待條例》的前提是滿清自願退位,放棄權力。

現在溥儀這夥人並沒有遵守。

溥儀自己也說了,他雖然年齡還小,並沒有放棄復辟的主張。

在張勳復辟期間,復辟的幾個心腹都積極參與了。溥儀也是給予支持態度,可以畢竟還是半大小子,幫不上什麼忙而已。

那麼,你都亂搞復辟了,還讓別人優待你,豈不是笑話。



嚴格來說,張勳復辟的時候,就該把溥儀直接趕出紫禁城,將他的幾個心腹法辦,槍斃也不算誇張。

另外,既然是條例,就是可以修改的。

自古以來,沒聽說過不能修改的條例。



馮玉祥修改條例時,已經是13年後,各方面情況都有很大變化。

其實馮玉祥還是留有餘地的,只是讓溥儀離開紫禁城,廢除皇帝名號,其他幾點基本都是保持的。

同時,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在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中,本來就不該有皇帝,更別說還是滿族人的皇帝出現在漢人佔絕對主體的國家。



至於溥儀的投靠日寇,同驅逐不驅逐他沒有任何關係。

溥儀是自願從天津,逃到東北去做了叛徒、賣國賊。

試問,他自己都冒險跑過去了,這個賣國賊是做定了。

那麼,就算溥儀是住在紫禁城的,試問日本人打到北京,他能不去做叛徒、賣國賊?

人家沒來,他自己都送上門去了,更別說現在人家來了。



我們在實事求是說一句,滿清皇帝在當時已經毫無實際的意義,無非讓當年的滿遺分子有個寄託而已。

當時全國人民,沒有幾個把溥儀真正放在眼裡的,驅趕走了就走了,沒幾個人關心的。


薩沙


居然有人質疑馮玉祥驅逐溥議,這種人絕對是漢奸走狗的後代。馮玉祥在這件事上合理、合法、合情。為國際解決了一個遺留問題,為國家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1】說說馮玉祥“合理”。

進入民國之後,滿清皇室為什麼還會受到優待?那就是清帝遜位詔書的約定,也叫《優待皇室條件》。是這樣說的,大清皇帝贊成共和國體,遜位之後後才有優待。

有什麼優待呢?大清皇帝“尊號”保留……每年給400萬兩贊助……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看清楚了,條款裡清清楚楚、白紙黑字寫著“暫居宮禁,日後移居”。

之前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這些人,作為滿清老臣,拉不下臉來請溥儀出宮,滿清皇室就裝聾作啞,賴在宮裡不搬家。馮玉祥只是執行了北洋政府該做而沒做的事。按章辦事,有什麼問題呢?

再者,滿清皇室享受優待的一切“前提條件”是清帝遜位。

溥議遜位後做了什麼事?滿清皇室心裡沒個逼數嗎?1917年,張勳率辮子軍進北京,擁護溥議復辟,溥儀粉墨登場又坐上皇帝。雖然溥儀年少不懂事,可以做藉口。但畢竟他是復辟的主角,沒有滿清皇室與張勳合謀,復辟這事也辦不了呀。

既然滿清皇室和溥議毀約在先,那麼《優待皇室條件》也該改改了,先搬出紫禁城再說。

【2】說說馮玉祥“合法”。

馮玉祥是驅逐溥儀的提出者,但他不是直接派兵轟出去了事。馮玉祥把建議提交給當時政府內閣。具體怎麼實施?優待條件怎麼修改?都是當時政府內閣會議商議的結果。

也就是說“驅逐溥儀”不只代表馮玉祥個人行為,還代表當時政府行為的、是具有法律效果的決議。

【3】說說馮玉祥“合情”。

清帝雖然退位,但是清帝的號召力還在。只要清帝還呆在紫禁城,只要清帝還擁有“尊號”,各種牛鬼蛇神都會拿清帝的幌子搞事。

清廢帝溥儀合該慶幸了——古今中外,歷來改朝換代,前朝皇族雞犬不留、趕盡殺絕的事情還少嗎?

他居然在參與復辟後,沒人追究他的責任。終於明白,古代帝王為啥對前朝都要斬草除根了。

當時的政府內閣裡,群情激奮,很多人要求嚴懲“復辟”禍首的。馮玉祥和內閣按照《修正清室優待條款》,對待溥儀和皇室算是仁至義盡了。不但保護皇室私產,還每年給皇室撥款50萬,保他衣食無憂,另外還撥200萬接濟旗民。

溥儀怎做的?日本侵華的時候,溥儀成年人了吧?也沒人強迫他吧?轉身就從天津偷跑到東北,給日本人做走狗傀儡去了。

【最後】滿清皇室該慶幸了,溥儀復辟失敗後仍然優待,做漢奸賣國賊之後仍然善待——遇哪一個古代王朝,腦袋都被砍了幾輪啦。

馮玉祥驅逐溥議,當然會得罪很多人,更多的是舉國稱頌。他這樣跟段祺瑞說:“在北京,只幹好了一件事,那就是驅逐溥儀,這事對得住國家和人民,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注】收起你廉價的同情心,你可憐不著末代皇帝。人家即使退位後,也有三五百號宮女太監侍候,生活條件好過現在的你。


爾朱少帥


驅逐溥儀這件事,本身是早晚要做的。

甚至於說,溥儀退位後,還在紫禁城住了12年之久,已經是過於優待。畢竟,一個廢帝,佔據著理應屬於全國人民共同財產的豪華宮殿,時間如此之長,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都找不出第二個來。

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還容忍溥儀和他的小朝廷佔據紫禁城呢?因為清帝雖然退位,前清的各種勢力卻還存在,並且能量不小,在北洋政府中任職的前清官員們,有不少都對溥儀畢恭畢敬,有些見了溥儀,還要行三拜九叩之禮,這些都是阻止政府把紫禁城收歸國有的阻力。

再說馮玉祥。驅趕溥儀的事是馮玉祥做的,事兒本身沒錯,馮玉祥不敢,別人早晚也會敢。馮玉祥做這事的目的,卻並沒有他自己所說那麼高尚。

馮玉祥打著驅趕溥儀出宮的旗號,不惜以武力相威脅,終於成功把溥儀趕出宮去,從他派鹿鍾麟進宮逼宮到溥儀離開,不到半天時間,溥儀可以說是淨身出戶,基本上來不及帶出什麼——當然故宮裡的東西,本來也不應屬於他。

不過故宮文物不屬於溥儀,更不屬於馮玉祥,但其實,故宮裡的珍寶才是馮玉祥的真正目的。溥儀倉皇出宮後,宮中財物就成了馮玉祥囊中之物,他利用這些購買了不少軍火,還派石友三攜鉅款購買了不少手槍,成立了他自己的手槍隊,以韓佔元為隊長,谷良民為隊副,把自己的軍隊從上到下武裝了一番。

再說被趕出宮的溥儀。溥儀從小在宮中生活,本來是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所有知識都來自道聽途說,連大門都沒出過幾回。

馮玉祥把他這一趕,卻相當於放出了一頭狼。馮玉祥趕走溥儀,卻不派兵對其嚴加約束,流落出宮的溥儀,還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成為了各方爭相拉攏的對象。

最終,溥儀在日本人的拉攏下,逃到東北,成為偽滿洲國元首,塗炭東北十幾年,造成了很大惡果。將他驅趕出宮,又任由其發展的馮玉祥,是否又有責任呢?


小院之觀


回答這個問題前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在說馮玉祥應該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但個人認為不應該,溥儀待在紫禁城雖然會造成一些壞事,比如讓民國每年都要拿出400萬銀元去供養,可以在紫禁城繼續稱帝等等。不過我們要知道讓溥儀待在紫禁城顯然利大於弊的。



眾所周知當年袁世凱為了讓清帝自願退位,他給出了很多的優待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允許溥儀暫時居住在紫禁城的內廷中,然後可以繼續在紫禁城內做他的皇帝,一切用度皆不變,而後在某一個時間點再將溥儀從紫禁城遷往頤和園內居住。按理說這樣的安排雖有點太過優待於溥儀,但是卻也有很數不清的好處。



首先在當時只有這樣豐厚的條件才能讓清廷同意簽訂退位詔書。要知道在當時革命軍雖佔據了清廷的半壁江山,但是蒙古、東北、直隸、西藏和新疆等地還是在清廷的手中。一旦革命軍逼迫著清廷走向狗急跳牆的地步,並與列強簽訂各種賣國條約的話,比如將蒙古割讓給沙俄,將西藏割讓給英國。要知道當時清廷才是整個中國的合法政府,如果真到那個時候,各大列強絕對會幫助清廷鎮壓革命軍。所以到那個時候,誰生誰死還真的說不準了。



也就是如此只有讓清廷自己同意退位,革命軍才能達到成立合法政府的目的,也能維護整個國家的統一。而袁世凱之所以會同意讓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個人覺得除了袁世凱還是有點念清朝的好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將溥儀牢牢監控在自己的視野內,只要溥儀還在北京,民國政府就不怕列強或者其他別有用心的人會拿溥儀來幹嘛。



可以說袁世凱之所以讓溥儀留在北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一旦讓溥儀脫離民國政府的控制,然後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控制住溥儀,再次重演三國時期那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出來,如果真到那個時候整個中國勢必會受到巨大的威脅。而事實上真是如此,當年馮玉祥將溥儀逐出紫禁城後,之後居然不管不顧就讓其到了天津,要知道此時的天津早已被列強控制,這個時候讓溥儀到天津居住,就是明擺著給那些有心之人的機會。


最終日本人先下手為強,他們將溥儀接到了東北,並建立了以溥儀為首的偽滿洲國。可以說在當年日本人能夠那麼快的就控制住東北的局勢,很大原因就是藉助了溥儀這位前清皇帝的影響,要知道東北可是清朝的龍興之地,這裡大部分都是滿人,而作為清朝的皇帝,滿人的陛下溥儀,他在東北的聲望是無人可及的。也就是如此,日本人在溥儀的協助下牢牢的掌控住了東北,也正是有了溥儀的幫助,他們才能隨意的調配東北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同時日本人也利用溥儀的身份最終讓其他列強默認了日本對於東北的佔領。



所以說如果當年馮玉祥能夠想到這些會出現的危險,他就不會將溥儀逐出紫禁城後就放任不管。實際上在當時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並沒有錯,他錯就錯在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後卻不再管,可以說哪怕馮玉祥將溥儀感到北京城的任何一個王府中居住,甚至是任何的大宅子里居住都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不讓他離開紫禁城,然後將他牢牢盯住。



可是馮玉祥沒有這麼做,他只想著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成就他自己的那份所謂的好名聲,卻沒有袁世凱的那份遠見。他不知道讓溥儀脫離民國政府的掌控會意味著什麼?他也不知道溥儀雖失去帝位,但他的作用卻依然是巨大的。我想當年的他在看到溥儀跑到東北,被日本人立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的時候,並幫助日本人牢牢佔據東北的時候,馮玉祥的心情肯定的複雜的,或者其實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馮玉祥是罪人吧。


澳古說歷史


問題的本質是——1912年清室和民國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使用國際法 還是合同法

章太炎認為是合同法,因此贊成驅逐溥儀:

“六年溥儀復辟,則優待條件自消”

胡適認為是國際法,因此反對驅逐溥儀:

“我對於此次政變,還不曾說過話;今天感於一時的衝動,不敢不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又說:“我是不贊成清室保存帝號的,但清室的優待乃是一種國際的信義、條約的關係。條約可以修正,可以廢止,但堂堂的民國,欺人之弱,乘人之喪,以強暴行之,這真是民國史上一件最不名譽的事。”

《清室優待條件》是合同法還是國際法?

先來看《清室優待條件》訂立的條件:在英國使節朱邇典的促使下,袁世凱和革命黨達成了南北和議;袁世凱的北洋軍和南方革命黨都同意《清室優待條件》——沒有聽過過孫中山、宋教仁等人反對過《清室優待條件》;《清室優待條件》本質是大清皇帝禪讓權力給新成立的中華民國。

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到1924年馮玉祥驅逐,大清皇帝名號依然存在,大清在名義上依然存在。

1912年到1924年大清國依然存在:

1、大清皇帝稱號依舊存在;

2、大清的王公世爵依然存在;

3、大清皇室和大臣依然居住在紫禁城;

3、紫禁城內依然實行宣統年號,依然有跪拜大禮;

4、內務府、宗人府、慎行司依然存在;

5、1917年張勳復辟之後,1922年溥儀按照清帝大婚模式迎娶婉容為皇后,並納文繡為妃——中華民國並不反對:

6、1924年溥儀任命鄭孝疍為總管內務府大臣,賞頭品頂戴;3月5日又任命金粱為內務府大臣。

從1912年到1924年,大清朝廷依然存在,執行其行政效力只在紫禁城,而非全國。

本質上1912年清室退位是大清皇帝放棄統治全國的權利而只統治紫禁城。大清是中華民國的國中之國,這和梵蒂岡在意大利的地位是一樣的。

《清室優待條件》中明白寫道:

“待各外國君主之禮”

即:大清皇帝和中華民國總統是兩個地位平等的國家首腦。

至於中華民國每年400萬元等優待條件,不過是中華民國從大清皇帝手中獲取全國統治權力而付出的代價。

為什麼說《清室優待條件》不是合同法

1、合同法是地位平等、自願簽署的——《清室優待條件》清帝和袁世凱、革命黨各自地位並不平等,清帝也非自願簽署——袁世凱的北洋軍在逼宮,要用要帶槍進入皇宮討論討論。

2、合同法是規定權利義務的,是有罰則的。但《清室優待條件》只是規定了清室的權利,沒有規定清室的義務,也沒有規定中華民國的權力——即修改、廢除的權力。

用溥儀支持張勳復辟作為支持馮玉祥驅逐溥儀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原因《清室優待條件》中沒有懲罰條例,更沒有規定中華民國修改、廢除的權力。

3、馮玉祥單方面修改《清室優待條件》本身就是認同這是國際法。因為只有國際法下的協議才可以單方面宣佈廢除或修改——對方接受與否就看國力差距。

馮玉祥驅逐溥儀並不應該

1、大清皇帝是在中華民國中是外國君主的地位,不能隨意驅逐,否則就是違反國際法;

2、溥儀支持張勳復辟不能成為馮玉祥合法驅逐的理由,因為在張勳復辟失敗後,中華民國從未指責溥儀支持張勳復辟,且同樣承認了大清皇帝的外國君主地位——1922年溥儀以大清皇帝結婚就是明證;

3、程序不符合。《清室優待條件》是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簽署,當時是總統制,是否經過國會批准不清楚;1912年《臨時約法後》中華民國雖然是責任內閣,但責任內閣只有行政權,並無立法權,驅逐溥儀的決定應當經過國會的批准——很顯然馮玉祥驅逐溥儀的決定並沒有經過國會的批准,即便他想,時間上也來不及;

4、驅逐後果大於不驅逐後果。如果馮玉祥不驅逐溥儀,七七事變後日本哪裡去找一個一個張作霖更好的人選成立偽滿洲國?日本想要直接統治東北——即便中華民國無力爭奪,還要問蘇聯同不同意?

綜述

很多人都沒有將1912年遜清皇室小朝廷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清室優待條件》無論從訂立過程還是內容、格式等來看,都說明這樣一個事實:

1912年清帝遜位的本質是讓渡全國治理權力換取遜清皇室小朝廷的生存,大清國依然存在,只是統治範圍從全國縮小到紫禁城而已;中華民國是接管了大清放棄治理的土地而新成立的政權。

大清國是中華民國的國中之國——《清室優待條件》證實了這一點。

1924年馮玉祥驅逐溥儀,讓大清在形式上滅亡,給了日本間接統治東北的最好一個代理人。

若沒有東北穩定統治後方,日本能順利發動侵華戰爭?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