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一抹阳光

照亮一切阴暗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毕竟在疫情下,

还有很多感动暖心的瞬间,

像冬日的阳光,

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春天的脚步近了~

Always be some sunshine to light up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疫情,强行打断了时间的连接,在隔离、空白和生死间,将日常生活的本质呈现了出来。有人说,这是一次考验,对每行每业都是。是的,当疫情降临时,没有一座孤岛,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各个行业的普通人,面对灾难时的私人记述,已经超越了个体经验的意义,具有了普遍性的价值。

最近,我们连线采访了数十位疫情下的普通人,他们也许不能代表一个行业群体,但依然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本。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某种可能。通过这些采访,我们看到了关乎整个社会,大多数行业的真实状态,非常时期,这些平凡世间百态,显示出了真实的人性,尽管有无奈、迷茫,依然有乐观、信念,还有力量。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01 “我们是用作品,为抗疫战士留住美好瞬间”

吴新伯,男,55岁

职业:上海评弹团评话演员,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

地点:上海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唐晔:吴老师,请问您复工了吗?

吴新伯:还没有,从过年到现在有两个多月了,我们从1月23日结束了最后一场演出,就一直封箱到现在。按照原计划,我在2月6日要去郑州参加马街书会,马街书会从清朝开始有100多年历史了,是当地一年一度最大的曲艺演出交流会,我去那边当评委,同时还有一个演出,说一段长篇评话《水浒》中的片段《五虎将》,疫情以来,就不能成行了。演员就是这样,好多时候看天吃饭(笑)。宅在家里,不要出去乱走,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唐晔:这两个多月,宅在家里在忙什么呢?

吴新伯:对我本人来说,真是争取到了一个难能宝贵的、可以静下心来创作的时间,这两个月虽然宅在家,但是做了很多事,比如,完成了两个短篇创作,一个是全新创作的杭州评词,关于海瑞的故事《淳安奇案》。杭州评词相当于苏州弹词,是国家文化非遗项目;另一个是扬州弹词,根据《西厢记》的《拷红》改编。此外,我和上海评弹团几位说评话的年轻人,完成了一个中篇评话《失空斩》的创作和排练,这是《三国》中“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情节。我们每天在网上视频沟通,他们将录音发给我,我要是觉得有问题,再一起讨论。

唐晔:疫情期间,有没有感触特别深刻的事情呢?

吴新伯:我们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在大灾大难面前完全体现出来。我天天看新闻联播,时常被奋战在战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感动,他们是真正的战士。为此,我与评弹团的陆锦花老师一起创作了一个弹词开篇《秀发》。这个故事是由原型的,其实是写给闵行区中心医院的一个叫刘文静的年轻护士,姑娘只有20岁。我并不认识她,是从某个公众号上看到这位护士要出征武汉,把一头秀丽的长发一刀剪成齐耳短发,剪发前和剪发后的照片一对比,一下子把我触动了——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90后姑娘,要是没有这场疫情,她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乖小囡”,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会和男朋友撒娇,会买各种零食、化妆品——但是疫情需要,她就化身了战士,而且剪去了心爱的长发。后来我还了解到,她是瞒着父母报名出征的。

我想,在特殊时期能挺身而出的,一定是最可爱的人,最有战斗力的人,于是我就写了词,陆锦花演唱,通过医院的党委,发给了刘文静。此时,这位姑娘正在武汉医院的重症病房里忙碌,穿着全套防护装备,等她回到住处听完之后,非常感动。我也觉得很光荣,我们文艺工作能做的,就是为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留下一个值得记忆和回味的瞬间,有人是用影像,我们是用作品为他们留住美好。后来,这个作品入选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全国100首抗疫好歌曲》。

唐晔:在家的日子,除了创作,还有做些别的吗,对生活的习惯和态度是否有所感悟?

吴新伯:我在家里负责做饭,太太负责打扫卫生、洗碗,女儿负责在网上买菜,在家里,一天三顿饭成了最重要的事情(笑)。经过这次疫情,我觉得有些生活习惯,今后肯定要保持,比如,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不食野味、分餐制等,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地球已经给了我们很多警告。

唐晔:您还有一个身份是上海曲协主席,有没有组织曲协的曲艺工作者们为疫情做一些工作呢?

吴新伯:是的,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我们曲协的曲艺工作者自发创作了不下50个作品,我们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在家中录制好就发给我们,我们就发布在公众号上,所有作品都会发给中国曲协,此时不讲作品质量,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意。疫情结束后,我们将精选一些作品,加工修改,参加中国曲协的展演,以及电视台的抗疫展播。上海曲艺品种很丰富,人才济济,这也是展现我们上海曲艺工作者整体实力的一次机会。

唐晔:这次疫情过后,有没有最想做的一件事呢?

吴新伯:最想做的还是演出,对于演员来说,舞台就是生命,听众是我们说书人的衣食父母。

02 “我非常珍惜这段可以陪伴父母的日子”

周厚广,男,47岁

职业:医生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唐晔:周主任,疫情看来即将进入尾声,请问您复工了吗?

周厚广:已经复工快三周了。最近几个月,我在华山医院西院(虹桥院区),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专家门诊都停了,3月份开始正式恢复,目前病房已经全部收满了,又要开始忙碌了。

唐晔:受疫情影响,这次在家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一次吗?期间,您在关注什么呢?

周厚广:是的,但中间要间断性跑去医院出门诊,真正待在家里大概有两周左右时间,对医生来说,真的算很长了。主要是关注疫情,刚开始还是很担心的,毕竟是新的一个未知病毒,传染性太强,担心局面失控,担心死亡率太高,担心国家经济下滑,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还非常担心我的同事,华山医院先后有5批共计273位同事支援武汉战疫,其中有几位是我熟悉的好友,还有一位重症医学科的同学,不知道他们此去是否能够平安归来。每次医院招募支援武汉医疗队志愿者,都是在短短一两个小时之内就满额了。我是老年医学科医生,主攻老年神经科疾病,所以这次没有来得及主动报名,如果医院需要我上前线,我肯定义不容辞。

唐晔:对这次疫情,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周厚广:这是一场全民战争,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快递小哥,最长的百岁老人,最小的刚出生的婴儿,都裹挟其中,无人能置身事外,而且,这场战疫,极大地体现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动员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拯救生命的治理能力。这场疫情,涌现许多战疫英雄,比如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刚开始还不明朗的时候,不顾八十多岁高龄,坐着火车从广州奔赴武汉考察,然后飞赴北京与国家高层沟通,为及时采取武汉封城等策略提供了建设性意见,这种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国人学习;再比如,华山医院273位赴武汉的抗疫英雄,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张文宏教授,平时觉得都很平凡,但关键时刻都能挺身站出来。和他们聊疫情战况的时候,冲在武汉一线的同事最初都说疫情危害超出想象,非常严峻。但是真正到了前线,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作为医生,他们义无反顾。

唐晔:充足的时间在家里,您怎么安排呢,有什么收获?

周厚广:不出门,帮助家人做家务,陪伴老人和孩子,但可惜我不会做饭。这段时间干家务的能力有长进,自认为还是一个勤劳勤奋的人。实际上很多的时间还是在家里办公,今年有几个研究生要毕业,博士生有英文SCI文章要投稿,他们的学位论文和投稿论文都要反复修改,还要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平时该做的所有事情都没有停顿。另外,还发表了几篇科普文章,比如——老年认知障碍人群如何防范新冠肺炎,等等。同时,还在微医、好大夫等在线医生网站上开通了免费义诊服务,也算为抗疫尽了微薄之力,自己也比较欣慰。要说收获,这次宅在家,有时间和父母聊了很多——平时工作忙,也有应酬,虽然生活在一起18年了,但每周在一起吃不了几顿饭,每天说不上几句话,有时我回到家,他们都已经睡了。这次突然发现,他们非常希望能和我们做子女的多说说话,他们喜欢聊过去,聊年轻时候的事情,还聊疫情,聊国家大事,也聊生活的点滴变化——从过年到现在两个月,和父母说的话估计超过过去几年。同时,跟孩子交流也多了,平时只关心她的学习,心灵沟通比较少,这段时间沟通多了,还经常陪孩子运动,帮她准备学习资料,发现孩子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也懂得亲情和感恩了。我非常珍惜这段日子,可以陪伴父母慢慢变老,陪孩子慢慢长大。

唐晔:这次疫情,对您的生活态度来说,有没有影响呢?

周厚广:世事变幻,人生无常。就这样一个小小病毒,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这也许是自然界对人类的警示。那么,我们该做什么呢?比如保护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调查显示,最近一两个月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的人数大量减少,可能与居家外出少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说明,个人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多么重要。经过此疫,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人生短暂,要学会珍惜;而且,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务人员职业的尊重,包括对医务人员价值的重新认可,可能都会发生一些大的转变,这场全民战争,没有广大医务人员的付出和牺牲,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希望中国的医务人员从此得到本该应有的尊重,希望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投身医学事业。

唐晔:任何疫情传染都与免疫力强弱有关,从您的专业来看,老年人怎么提高免疫力呢?

周厚广:老年人从生理的角度,自然衰老不可避免,免疫力下降也是自然生理现象。所以,老年人的免疫力通常会比年轻人低,那么,疫情下如何保持自己,避免被新冠病毒感染,并防止其他疾病发生呢?其一是科学的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适当娱乐;其三,跟心态有关,抑郁或者焦虑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心情好了,身体抵抗力会自然提高。还有,老年人要懂点必要的健康知识,学会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建议不要考验自己的免疫力了,及时去看医生,把疾病遏制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有质量的生活,健康长寿。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总有一些阳光

站好自己的岗位

每个人都承担起保卫我们的义务,那份心啊,太真了。

因为内心善良,他们见不得受苦受难。

因为有责任感,他们做不到袖手旁观。

疫情下的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春天。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⑬

谢谢你

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赢

-END-

征集令

Tip

继续征集“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线索,可以在微信后台留言,用你的一束光,点燃你的身边,这个春天,终究会春暖花开,桃红柳绿。

大家辛苦了

晔问仁医

待摘下口罩

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