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小米平时为人踏实乖巧,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和客户的不断表彰,鉴于小米的优秀表现,公司决定提拔小米做中层管理。当人事找小米谈话,了解意愿和状况时,原本以为小米会很开心,没想到,小米却拒绝了。小米认为,她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不适合做管理者,只适合做专业人才,她能干好活,却不一定管得好人。人事很惊讶,但也希望小米仔细考虑清楚。

其实,很多人都和小米一样,对“内向”有很深的误解,他们都是掉入了内向者偏见陷阱,用刻板印象在评估自己或者别人。我们都还记得那只上楼还是下楼的猫,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中间没有标准的答案。

内向者不适合做管理者?历史上一些有改革能力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埃莉诺·罗斯福、罗沙·帕克斯、甘地,这些领袖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的人。还有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李嘉诚,牛顿,达芬奇,也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可是,这都不妨碍他们成为意见领袖。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什么是内向?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也就是说,外向与内向的区别在于客体的态度,“快乐的欲望”展现于外,称为“外向”;展现于内,称为“内向”。很多对内向性格的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

当你碰到一件开心的事情,喜欢到处宣扬,眉飞色舞,大声说笑,这是外向;如果你遇到一件好事,喜欢和亲近的人分享,依旧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内向。

所以,内向与外向,只是客体表现形式的不同罢了。

事实上,我们对“内向”都有哪些偏见?

正如小米,职场上,我们对内向都有一些偏见和误区,总是认为内向者似乎比不上外向的,内向者会有更高的失败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内向的人不善于沟通

很多人以为,内向者有社交恐惧症,我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问题:

  • 内向的人不善于和别人交谈怎么破?
  • 性格内向,不善交际,适合做哪些工作?
  • 内向性格的人,如何才能正确表达自我?

“内向”在职场,似乎成了一个被警惕的标签,我们在偏见里建立一套标准,敏感多疑、不善言辞,不懂沟通,像个玻璃瓶的存在。工作中,什么样的情况,会因为不善沟通,而被定义为内向呢?

  • 工作时间,同事们嘻嘻哈哈,谈论着一些八卦,没有参与的时候,会被认为是内向不爱说话;
  • 上下级布置工作任务,没有多余的话,只是接受的时候,会被认为是不善沟通;
  • 公司聚餐,席间觥筹交错的时候,不会吹彩虹屁,被认为是性格内向。

还有很多情况,不一一列举,第一种情况,内向者不过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谈天上;第二种情况,内向者不过是想先自己解决问题;第三种情况,内向者不过是清楚地认识到,能力提升比吹彩虹屁更重要。所以有时候,

他们不是不善沟通,是心里有一把称,衡量着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大家对因为《奇葩说》走红的颜如晶应该有很深的影响,她在辩论场上字字珠玑,但其实是一个内向的人,只是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才那么光彩夺目。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2.内向的人不善于思考

内向通常会和老实、木讷、笨拙联系在一起,正如郭靖,远没有黄蓉来得外向,一开始的时候,被各方嫌弃其智商、情商,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内向的人,就是一个不会动脑子,不善于思考的人。

  • 开会讨论的时候,不发表意见,就认为其只听不说,没有思考;
  • 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严守规矩,听命行事,被认为没有自己的主见;
  • 对外的时候,低调做事,把光环让给同事,被认为是不会不能害怕的表现。

职场上,领导和老板,总是对性格外向的人报以更高的期待,认为他们的创意会比内向的人来得多。其实不是的,内向的人不发表意见,只是认为有些思考不成熟就不能添乱;内向的人听命行事,不是不会思考,而是在既有能实现工作目的的行为下,要把思考留在更有用的地方;内向的人低调做事,只是想用结果说明问题,而不是一张嘴来搞定思考。内向的人,只是不把思考表现出来。

就像郭靖,聪慧不如杨康,外向不如黄蓉,表面上看头脑愚笨,其实大智若愚,胸有沟壑,最终成为侠之大者。后来评断起来,也会认为,郭靖是大我,黄蓉是小我。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3.内向的人没有情商

很多人会说,性格内向的人是没有情商的。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研究者们认为,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通常来说,情商低的表现为:

  • 不懂控制情绪,总是随心所欲,爱说什么说什么;
  • 不懂随机应变,做事死板,不懂变通;
  • 不懂拒绝别人,总是做老好人,却谁也不讨好;
  • 不懂眼色,在别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说一些或者做一些不恰当的事;
  • 不懂激励性,遇事容易受挫,一蹶不振。

上面没有一条是和内向有直接联系的。外向的人,自我意识有时候更强,钟情于自己的表达;同时外向的人也不容易控制情绪,往往用直爽来掩盖情商低;至于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处理相互关系,就更是内向人的专长。因为内向,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来解决内心深处的困惑,包括自我激励;因为内向,他们更善于观察他人的微表情,来判断他人的情绪;因为内向,他们更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内向不是没有情商,相反,他们更容易获得情商。

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一般,甚至常被人耻笑为“愚蠢之辈”,他也算是个内向的人。但曾国藩没有因为别人的话就对自己丧失信念,相反,他志向远大,心怀天下,通过自我激励,使他百折不挠,终换得青史留名。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为什么内向者更适合党领导?“内向”的人有哪些特质?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当领导需要的特质以及内向者的特质,来看二者的匹配度。

1.领导者需要喜怒不行于色,内向者情绪反应较隐蔽

《孙子兵法》上说:“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意思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以成大事。作为领导,特质之一,就是不能被人看出喜怒哀乐,过于情绪化。

  • 领导需要对下属有控制力。一个好的领导,能够在尊重下属发挥个性的同时,又掌控他们为公司所用,这就需要喜怒不行于色,让下属心有畏惧,不敢造次,所谓的君心难测,大概也是如此。
  • 领导需要对事情有控制力。对人如此,对事也如此,淝水之战时,谢安用区区几万散兵,战胜前秦的百万大军。喜报传来,正在下棋的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仍然不停地下棋。无论是面对喜讯还是危机,谢安都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对事情就有了控制力。

那么相比于外向的人,内向的人显然很符合这一特质,内向的人情绪反应较隐蔽,且感受精确性较高。研究者们认为,内向的人心思细腻,善于分析和解说;外向的人心思粗线,情绪化和机敏。因此,内向的人更适合做领导。

2.领导者需要有主见能独立思考,内向者思维具有方向性

辛弃疾有一句话:“谋贵众,断贵独”。意思是说,领导者要能凝聚其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在做决定时也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 领导者需要独立思考的决断性。职场上,领导者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决策者,做还是不做,怎么做,都需要领导者拍板,若是领导者犹犹豫豫,没有主见,那就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而领导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能让其在多数时候保持理性和决断力。
  • 领导者需要独立思考的方向性。我们通常说,领导者是有大局观的,把握着大方向,而下属们目光往往比较短浅。因此,领导者的独立思考,能让其对方向保持应有的敏锐度。

而内向者,恰恰最擅长独立思考。心理学家马蒂兰尼在《内向者心理学》一书中说过:内向者大多冷静多思、专注谨慎、善于倾听,有独立领导的能力。研究表明,内向的人善于独处,外向的人善于集体交流,所以,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3.领导者需要运筹帷幄有战略观,内向者细心有条不紊

刘邦出身于市井,正如他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开创了千秋霸业。可见,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运筹帷幄,善于用人。

  • 领导者需要善于用人。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和事件,领导者并不是万能的,好的领导者就善于把对应的人才放到对应的地方,像一盘棋局一样,运筹帷幄。
  • 领导者需要懂得幕后的可贵。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是士兵,领导者也是如此,要懂得幕后的可贵,下属在前方担着风险,也要给他们相应的荣耀。

一般来说,外向的人粗心但行动力高,也就是我们职场上常说的执行力,但这并不是做领导需要的特质。但内向者不同,他们细心有条不紊,分析力强,做事效率较高,这样的人,更有运筹帷幄的潜力。因此,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4.领导者需要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内向者善于创造内在刺激

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使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阐述领导的艺术。他在桌子上放了一根普通的细绳,并解释道:“拉这根绳子,它会一直追随你。推它,它不会动。领导的艺术也是如此”。领导的实质是促使其他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而且要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 领导需要自身具备内驱力。自我驱动力,指完成任务的动机,来自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驱动完成任务的力量来自于个体内部,而非依赖于任何外部。领导者和下属不同,做事需要主动性,一个没有内驱力的领导者,显然是不合格的。
  • 领导需要引导下属的内驱力。同样的,一个团队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也要看各自的内驱力,那么想依靠下属自己想明白,显然不太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去引导,而引导的来源就在于领导自身的内驱力。

有专家说,内向者往往能够看到事物阴暗的一面,具有批判性,是的,因此,更能发现藏在人本性下的惰性,明白员工需要不断激励,而不是单纯地靠自发的热情。外向者往往喜欢接受外在刺激,而内向者却善于创造内在刺激,打个比喻的话,外向者如果是外贸,内向者就是内销。因此,内向者更适合做领导。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小心掉入内向偏见陷阱,内向者更适合当领导

写在最后的话

据调查,40%的美国公司高管都是内向者。乔布斯的合作者——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发明了第一台苹果电脑,他当时正一个人独自坐在惠普公司的机柜旁。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作者对沃兹的性格描述是内敛不擅长社交但为人忠厚。而正是这个勤奋苦干型的技术男翻开了个人电脑历史崭新的一页。

很多时候,内向者往往觉得自己并没有外向者那样受欢迎有才干,默默藏起自己的闪光点,慢慢变得自卑,但其实,这都是陷入了内向偏见陷阱,正如小米,她认为自己不是和当管理者,恰恰相反,公司这样决定,是因为觉得小米是最适合的人选。

内向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向者偏见,内向者的舞台,会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