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日日的反思,不如先來場猝不及防地行動

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是,先制定一個大目標,然後分解成階段完成的小目標,一步一步去完成。看著很對,沒啥毛病啊,這麼多年也是按照這個原理過來的,但是卻輸在了堅持。

對此美國作家伊貝拉有話要說。

也許你是一名普通員工,做著和其他人一樣的事,是否憧憬過老闆突然哪一天破格提拔你為經理?或許你是領導,你在現有職位上呆了幾個春秋?

有沒有想過?我們做著和以前同樣的事,吃著同樣的飯,說著同樣的話,卻憧憬著職位升級,如果真的能升級,不是你能力強了,而是你的老闆“瞎了”。

要想提升現有“處境”,需要先行動,“由外而內”的去改變,有句話說的很好“在奔跑中調整方向”。

當你有了行動,周圍的人會看到,時間一長,你的老闆也會看到,在真正做事過程中的思考,遠遠要比每天花時間專門去反思來得有用。

這也是在慢慢集聚自己的影響力,影響力猶如磁場,磁場強了,還怕吸不到“磁鐵石”嗎,升職加薪只是捎帶的事。

那怎樣由外而內的去改變呢?

一、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從認真做事得到滿意的結果,轉變為對此件事提供可行性的策略指導,從領導角度思考問題。

《能力陷阱》日日的反思,不如先來場猝不及防地行動

二、擴建人際關係

在公司也許你只認識本部門的人士,從員工表彰大會提到你的名字,臺下同事的反應就知道。日常中增加與其他部門同事的溝通,一件工作也許只和其他部門的一個人交接,但是可以通過這個人來認識他部門更多的人,尤其是領導層,提出自己可行性建議的參考。

三、嘗試朝不同方向發展自己

假如你是位普通技術工,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嘗試接觸其他身份的工作,比如:產品經理、運營、行政等人員,更多地瞭解公司發展機制與模式,從而在做事上,從大局觀來思考。

如果要像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是先像領導者一樣行事。



非常感謝您閱讀到了最後,以上來自《能力陷阱》第一章讀後總結,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元素,說的不對或者有疑問的地方,還請評論區多多指教,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