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服務:今年收併購機會比以往來的更早些

3月18日晚間,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更新了他的微信朋友圈,他在高管集體戴口罩的合影中配文“這個發佈會很特別。”


直擊業績會 | 碧桂園服務:今年收併購機會比以往來的更早些


兩個小時前,他剛剛帶領管理團隊向市場交出2019年全年答卷。

這場在線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拆下口罩的李長江脫口的第一句話便是“各位媒體朋友,我們又見面了”,一如既往的熱情洋溢。

疫情之下,作為社會的細胞和單元,千千萬萬的社區被推到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作為一家大型物業公司的統管者,李長江對於這場疫情感觸頗深,他形容這場疫情“防不勝防”,坦言“疫情期間,碧桂園服務平均每一天投入使用的口罩量在10萬-12萬個之間,防護服超過1萬件,園區消毒水超過50噸。如果計算金額的話,每一天防疫開支在50萬元以上”。支出大增的同時,由於業主的入戶增值服務是接觸式的,碧桂園服務旗下部分增值業務的開展也受到影響。

“我們既要去解決危,也要去發現機會。”李長江不忘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如果說2014年是市場發現了物業行業的市場價值,那麼

今年的疫情則讓業主、社會發現了物業的價值和重要性。”

他詳盡闡釋了這些潛在的機會,一是家庭消殺服務將成為業主們的剛需,這是一個以億元為單位的市場;二是政府將更加重視社區物業管理,對一些老舊小區、公建物業等提供此類服務;三是疫情期間為業主提供的線上服務,在疫情後有可能轉化成團購服務。

對於過去一年的業績,李長江顯得頗為滿意,開篇便稱,“2019年無論是收入、利潤、增值服務還是市場擴張,結果都比較好。”他自信道:“今天的答卷能令我們的投資者、股東和各位媒體朋友滿意。”

從財務數據看,這家目前市值最高的物業服務公司,依然穩居行業領先位置。報告期內,碧桂園服務收入約96.45億元,同比增長106.3%;年內淨利潤約17.18億元,同比增長83.9%;股東應占溢利16.71億元,同比上升80.97%;毛利30.52億元,同比上漲73.26%。

但毛利率及淨利率均出現小幅下跌,毛利率同比下降6.1個百分點至約31.6%淨利潤率則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至約17.8%,首席財務管兼聯席公司秘書黃鵬解釋稱,這一變化是由於去年外拓一些新的並表業務所致,主營業務的利潤率較為穩定。與此同時,物管費收繳率雖然較2018年降低0.2%,但依然維持在95.2%的行業較高水平。

憑藉著母公司碧桂園帶來的內生式增值以及過去一年中的7筆收併購,碧桂園服務的合同管理面積用黃鵬的話來說“遠超年初給市場提供的預期目標”。截至2019年12月31日,除“三供一業”業務外,碧桂園服務物業收費管理面積約2.76億平方米,同比增加約9460萬平方米;物業服務合同管理面積6.85億平方米,同比增加約1.8億平方米,這一數字的背後是1450個項目,對應的版圖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超過350個城市及海外地區。


李長江一直認為物業費有天花板,真正產生收益的是增值服務,他堅信增值服務才是決戰的主戰場。碧桂園服務社區增值業務在2019年的收入8.65億元,佔比總收入的9%,相較去年微增0.1%。


此外,報告期內,碧桂園服務的賬面現金為69.29億元,同比增長78.8%,這一充裕的現金表現也讓市場對於接下來碧桂園服務在規模擴張戰中的表現充滿期待。超69億元的賬面現金讓李長江自信道:“在沒有遇到超級標的的時候,是可以達到收購目標的,除非有超大型標的出現。”

黃鵬直言:“當下的這個階段是物業一個相對大的時代,有很多機遇,特別是目前又出現了疫情之後行業整合的機會,所以說這部分的資金恰恰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大保障。”

疫情期間的市場反應讓李長江感到收併購的機會似乎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他卻始終審慎,重申“收併購方面我們的信息量很多,但選擇依然慎重”,主營業務、增值服務甚至公司的口碑都在他的評估範圍內,正如他此前頗為形象的比喻“追求門當戶對,不會見人就愛”。

對於今年的規劃,黃鵬給出了具體數據:2020年,碧桂園服務預計可以增加不低於9000萬平方米的收費面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