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央會否接納其智庫“棄長趨短”的建議?


國民黨中央會否接納其智庫“棄長趨短”的建議?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江啟臣昨午主持其就任黨主席後的中國國民黨第二次中常會。會議通過了首波人事案,包括秘書長李乾龍,專任副秘書長為李彥秀,副秘書長柯志恩、謝龍介、顏寬恆及黃奎博,組發會主委葉壽山、文傳會王育敏主委、行管會主委邱大展。
  但兩位當事人——專任副秘書長李彥秀和副秘書長黃奎博因為“另有要事”而未有列席昨日的中常會。李彥秀曾經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書記長,當時的事務確實是很繁忙;但現在已經不是“立委”,而其新任的國民黨專任副秘書長既然是“專任”,就等於是“當家的人”,甚至還可能具有代表其曾經在“立法院”的“親密戰友”江啟臣作“監軍”的特殊任務,因而理應在昨日的中常會“亮相”,以建立好“第一印象”及威信,但卻未能露面,可能真的是另有更重要的事情。而黃奎博的不克列席,則可能是尚未辦妥國民黨向政治大學借調,及其所擔任的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人事交接等行政手續。
  據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在中常會後轉述表示,江啟臣在會上正式確定不設副主席,但將會設立“改革委員會”,將在三月底前正式組成,江啟臣擔任總召、副秘書長李乾龍為副總召。“改革委員會”成員將會由總召與副總召遴聘相關委員,由秘書長擔任副總召,分組召集人四人、執行秘書一人,成員包括中常委代表、執政縣市首長代表、地方民意代表、“立委”代表、青年代表、學者專家,將在三月底前正式組成。在“全代會”之前完成各項建議,併到各縣市地方政府溝通,將有共識的部分送至“全代會”通過。另外,黨中央也將成立“十一人決策平臺”,並將優先爭取新北市長侯友宜、臺中市長盧秀燕、高雄市長韓國瑜等三人加入,加上黨務系統與智庫。此外,國民黨智庫將在下週一召開十五縣市首長座談會,針對“紓困條例”個別縣市執行狀況,以及“國土計劃法”、“地方制度法”等關鍵法案,彙整各項建議,達成共識後由“立院”黨團提出。


  江啟臣既不設副主席,又要以“十一人決策平臺”方式實行集體領導。但這“十一人決策平臺”的成員,除江啟臣自己和李乾龍之外,都是分散地方各地的“分封諸侯”,根本沒有時間在黨中央“坐班”。因此可以說,表面上是集體領導,集思廣益,但在私底下,仍不排除是防止“坐班副主席”“架空”忙碌於“立法院”事務的黨主席的考量,當然也有要“決策平臺”的其他成員,在分擔其負擔的同時,也要分擔倘有的責任。

  江啟臣昨日在向中常委們介紹了首波人事案的人物之後表示,其餘的人事安排將在最短時間內補齊,讓改革隊伍更加全面。實際上,昨日確定的人事只是屬於一級部門,尚未有二級部門,尤其是在此前幾任主席中都具有特殊地位,甚至還曾直接隸屬於黨主席的大陸事務部主任,沒有影音。這可能要等待“改革委員會”根據國民黨智庫的改革建議,提出完整報告後,才根據報告中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及國共關係作出定位結論後,才予決定,甚至還不排除會“降格”。
  實際上,據報道,在昨日的中常會上,由國民黨智庫報告改革業務及建議。儘管國民黨“改革委員會”預計五月底才會提出完整的書面建議,但此次智庫的報告內容,多少也勾勒了國民黨關於兩岸論述的討論論點。而國民黨智庫在簡報中,針對兩岸關係定位時,綜合先前召開的改革諮詢會議的內容,提出三項主要論點:其一、必須以“大陸民主化”作前提,臺灣後續才能談其他涉及“深水區”的敏感問題。其二、以認同“中華民國”為基礎,發展國民黨對“臺灣認同”的論述。其三、應發展中華文化與臺灣文化結合的歷史論述,重視歷史真相的發掘。在國際關係及國際地位方面,應要“嚴厲批評中共的打壓”。


  關於國共關係的調整,國民黨智庫改革諮詢會議的結論是,除了要徹底反對“買辦文化”之外,也要站穩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場,不因“顧慮中共的反應”就退縮。並應積極化解兩岸敵對狀態,展現勇於承擔責任的骨氣。另一方面,改革諮詢會議提到,國民黨不能放棄“親美”路線,黨主席應每年出訪美日等國,建立穩定良好的溝通管道,並恢復國民黨“駐美辦事處”。
  為此,國民黨智庫在中常會建議,國民黨應明確“中華民國”與臺灣之間的連結,拿回“中華民國”歷史”的詮釋權。由於“九二共識”已與“一國兩制”被劃上等號,以至成為“票房毒藥”,因而必須重新思考“九二共識”的定位。兩岸論述應與對手陣營區隔、不僅要強調和平的重要,也要論及交流的必要性。此外,也應研析對岸要求談統一時的標準回應說法,例如以大陸的民主化為前提,或要求陸方接受“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應將“促進大陸民主化”列為臺灣具有強制力的共識。
  這完全是一份“棄長趨短”的改革諮詢報告,摒棄了國民黨在兩岸關係和“九二共識”之長,趨向於民進黨“去中化”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之短。而且從現行的“中華民國在臺灣”定位,退化為民進黨現在奉行的“中華民國是臺灣”。另外,在“遠離中國”的同時,卻要進一步“親美”,還建議黨主席每年都出訪美日等國,並恢復國民黨駐美辦事處。

  正因為如此,江啟臣日前在透露自己沒有訪問大陸計劃的同時,又聲稱自己將會盡快到美國訪問。而且,還先行拜訪“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這可能是為其訪問美國之旅鋪路。微妙的是,江啟臣當選國民黨主席後,“美國在臺協會”鑽了個空子,首次發佈新聞稿恭賀江啟臣,並表示國民黨有支持美臺關係的悠久傳統,期待共同追求該目標,促進彼此價值和利益。而在此前,“AIT”對此類政黨行為,都沒有單獨祝賀其中一個政黨的慣例,傳統上都是“一視同仁”,兩大政黨並列同提。有此“成果”,可能就是黃奎博的“傑作”,這也正可能是江啟臣要任命他為國民黨副秘書長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是黃奎博寧願放棄較為穩定及高薪的政大職務的主要原因。
  江啟臣在國民黨中常會前夕接受前主席洪秀柱訪問時表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這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但也有人指出,這是他在具有濃郁“大中國意識”的洪秀柱的面前,不得不說的“情景話”。果然,昨日國民黨中常會後,新任國民黨副秘書長柯志恩就解畫說,以她對江啟臣的瞭解,江啟臣應該是要強調他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我是臺灣人也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可能要以此下標題會比較精準,但媒體的標題可能會被簡化成“認同對岸”。如有機會的話,江啟臣會自己澄清,而且也的確有更多人希望江啟臣做進一步澄清。


  倘若柯志恩的說法符合江啟臣的思路,那麼,國民黨智庫研究報告有關“中華民國是臺灣”的結論,可能會被他接受。而且,還極有可能在今年夏季舉行的“全代會”,寫進國民黨黨綱,並剔除過去增補的承認“九二共識”,以至是納入“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主要內容的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