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首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跌20.5%,遠低市場預期的增長 0.8%;而首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長2.8%;另外,首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長2.8%。

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隨著全球股市動盪,內需股逐漸走低,國內運動服裝版塊也持續下跌。以3月16日股價為例,安踏體育跌3.93%,報51.4元,暫時為最差國指股;361度跌1.55%,報1.27元;特步國際(01368)跌6.54%,報2.43元。


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根據同版塊或相關股份表現可以看出,目前安踏體育依然表現比較突出。


針對安踏的股價表現,評估機構對其評級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主流觀點還是對安踏體育維持“買入”評級。例如交銀國際在16日發佈的報告稱,上調安踏體育評級至“買入”,目標價77港元,認為其長期增長前景不變,於下行後預計可獲得更多市佔率。


但是花旗在1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將其目標價由56.4港元降至52港元,予“沽售”評級,這是非市場主流看法。


其中花旗給出的理由是:安踏體育對海外市場的參與預計導致其今年盈利復甦較內地業務的體品同業慢,除對FILA業務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在內地潛在週期下行的憂慮外,即使沒有商譽減值,海外情況對持股53%的合營Amer盈利展望添壓。該進一步下調安踏今明兩年盈測分別3%及5%,予“沽售”評級。


該行還稱,過去數日,更多美國及歐洲零售商暫時關店,安踏旗下Amer在2018年美洲及歐洲、中東及非洲銷售佔比分別達42%和43%,該行預計該行預計Amer在國外市場銷售佔比逾90%。如果海外業務進一步惡化,該行不排除Amer未來出現商譽減值的可能性。


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不難看出,花旗對安踏體育持有的“沽售”評級,主要原因在於安踏收購Amer帶來的不確定性。


疫情下海外市場不樂觀,Amer真的能影響安踏?


安踏自從收購FILA大獲成功之後,開始在全世界“捕獵”。從被質疑到扭虧為盈,如今的FILA早已成為增長引擎。2019年完成的Amer收購,安踏提出“雙A”計劃(Anta和Amer)。


安踏的多品牌戰略越來越凸顯,出手速度也越來越快,先後買入健步鞋品牌Sprandi、日本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迪桑特)、韓國戶外運動品牌Kolon和中國香港童裝品牌Kingkow。目標明確的安踏對理想收購對象有三點訴求:第一,單聚焦,一定是體育用品領域的優秀品牌;第二,差異化,對已有品牌形成補充,比如業務、消費群體的補充;第三,借力優秀的國際品牌,推進國際化進程。


安踏體育對收購的這些品牌和自有品牌進行差異化定位,Amer旗下13個品牌,在專業細分領域擁躉眾多。


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安踏因亞瑪芬被評“沽售”,海外市場的日子會更難嗎?


安踏收購Amer的信心一方面來自,其專業、小眾、細分的市場,能帶來業績上揚;另一方面,能夠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將業務推向全球;另外Amer Sports旗下多為冬季運動品牌,有望增強安踏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的變現能力。


由於此次疫情,Amer所在的海外市場確實不容樂觀,但是還遠沒有到能夠影響安踏評級的時候。疫情重創各個行業是毋庸置疑,安踏體育全品牌戰略調整,看Amer的潛能能發揮到幾成,還需要時間。


安踏體育能否成功運作Amer,關鍵在於能否找到一根線,將Amer和安踏其他子品牌串聯起來,互通有無,渾然一體。藉助集團強大的品牌基因,為Amer搭建一套區別於其他品牌的運營邏輯,但同時可以和其他品牌共同享有集團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