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市發“超負荷”中保民生,如何保證白菜始終賣1塊多錢?

購買量暴漲,全員支援一線;鮮蔬供應告急,連夜到產地拉菜……疫情趕上物流閉塞再加上短期恐慌性囤貨,市民的生鮮需求在過去一段時間激增,實體超市接待能力一次次突破極限。

北京超市發“超負荷”中保民生,如何保證白菜始終賣1塊多錢?

在這次疫情中,經歷過非典的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又帶隊進入考場,經受了一次穩物價、保供應的“大考”。但相比17年前,無論是及時補貨、平抑物價,還是探索服務新方式,老牌國企超市發更有底氣。

囤貨潮湧超市承壓

1月22日,超市發迎來節前最後一波購物高峰。雖然庫房堆滿物資,但李燕川一看到武漢正式宣佈封城的消息,一絲危機感爬上心頭。

“米麵糧油按平時5倍囤貨,緊急加大口罩採購量。”經歷過非典的李燕川知道,北京一旦出現疫情,市民因恐慌而搶購的行為,不可避免。

後續情況果然如他所料。大年初二,雙榆樹店店長劉學東被客流嚇住了——每個收銀臺前都有一條几十人的長隊,滿滿當當的購物車排起長龍,維持秩序的店員已累得汗流浹背。當日收銀數據顯示,客流量翻倍、70元的客單價衝高到300元、果蔬生鮮銷量更是達到了平日的400%。

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其他門店,貨架上的蔬菜被一掃而空,“囤貨”成了主題詞。僅大年初三一天,其銷售額就達到1900萬,創下了超市發及其前身開業64年以來最高單日銷售紀錄。

但這並不令人開心——即使調用了超市發全部在京人員,搬運的物資累計上千噸,超負荷承壓的狀態還是沒緩解。在配送中心,和其他人穿著同樣工服的李燕川看到大家如陀螺般忙碌,忍不住落淚:“孩子們連軸轉,實在讓人心疼。”

連夜出京只為“白菜價”

春節期間供應斷檔,再加上恐慌囤貨,大年初二,外地開始出現“天價大白菜”的新聞。而超市發當天也監測到,大白菜的新發地批發價漲到了3塊5一斤。

“到產地運!”5輛“京”字牌貨車帶著緊急辦出的24小時通行證連夜從北京出發,直奔河北玉田。第二天一早,只賣1.39元的大白菜就擺進了超市發。

晚上拉貨,白天上貨,如此往復,每天都有30噸大白菜投放到門店,供應量是平時的4倍多。雖然產地價格也在攀升,超市發的白菜卻始終保持著1塊多錢的賣價,甚至比2019年春節時還低。

價格便宜量又足,車上每次出現的上百棵白菜給了人信心,居民總算停下搶購的步伐。“心裡踏實了。”有人在顧客群裡感嘆。

“疫情面前,我們沒多考慮利潤因素,而是更多考慮如何去穩定市場,市場不能亂。”帶著這個想法,李燕川還不斷增加平價口罩的供應。截至上週五,超市發在疫情期間已經銷售了950萬隻口罩。

面對口罩緊缺的難題,海淀區政府決定投資自建口罩生產線,作為海淀區國企,超市發成了“聯絡員”——從河北運回生產設備、從河南運回無紡布、聯繫廠家緊急開工提供口罩包裝袋……隨著產能增加,口罩價格也在不斷回落。3月中旬,店裡的醫用外科口罩單價已降至3元錢。

越是在疫情、天災面前,越要保供應,這已經成了這家企業的慣例。從非典時期往小湯山、封閉高校送物資,到汶川大地震時幫災區自救,再到日本大地震期間保供食用鹽,超市發始終忙碌在一線。

從2月11日起,超市發每天安排車輛往返口罩廠,除了送到自家100多個門店之外,還要為海淀區各類需要防護物資的單位送貨。李燕川算了一筆賬,截至目前,光是防護物資和民生商品儲備,公司已墊付6000多萬元。

老牌商超探路新零售

疫情讓超市發的銷售額逆勢而上,但企業還要面對更多挑戰。

大年初七前後,不少社區陸續實行封閉式管理,一些市民開始在微信群裡訂貨。店裡本來就人手吃緊,但員工還要應對外送訂單。

“光靠店員,這可不是常態。”李燕川發現,對於超市發來說,線上業務是個新的課題。到店、到家、到點,公司急需擴充服務觸角。

3月15日,公司信息部緊急開發的微店正式上線,首批和8家門店實現對接,7633支單品上線銷售,由專業的第三方提供同城配送。李燕川謹慎地稱其為“嘗試”,欣慰的是,5天下來,微店已經送出好幾百單。

面對無接觸配送的剛需,超市發還用5天時間設計出一款低溫保鮮的智能提貨櫃。用戶在微店下單後,一小時就能配送到櫃,實現無接觸到點提貨。3月中旬,首批4組提貨櫃在海淀區政府辦公區啟用。

“疫情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收貨習慣,未來提貨櫃還會在更多有條件的辦公樓、社區投放。”李燕川說。

挺過最緊張的一個多月,李燕川總算舒了一口氣——在疫情考驗下,超市發開年前兩個月依舊保持利潤的正常增長。李燕川分析,除了銷售增加帶來的利潤,更多是得益於公司在其他方面的未雨綢繆和開源節流。例如,店裡新裝了節電設備和LED燈管,通過加強管控、責任到人,杜絕跑冒滴漏。但眼下,李燕川面對的挑戰還有很多:氣溫升高,生鮮更不易存儲;返京人潮不斷,需求量依舊在上升。“果菜商品放兩三天可能就壞了,員工的勞動量又會增加,接下來我們怎麼應對?”在李燕川看來,這場戰鬥還未結束。

今年年內,超市發還要完成新開24家店鋪的計劃——這是去年年底定下的目標。“這次疫情讓零售企業重新認識了自己,只有鼓起勇氣奮起自救,才能打好這一仗。”李燕川話語裡充滿底氣。

(原標題:超市發“超負荷”中保民生)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馬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