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社區 助力防控 西城“司法行政人”活躍在戰“疫”一線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西城區各司法所工作人員主動作為、勇於擔當,他們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堅守在基層、連續戰鬥,在抗“疫”一線戰場上,處處可以看見這些最美的身影。

及時化解鄰里矛盾

哪裡有矛盾,就把人民調解的觸角延伸到哪裡,及時化解矛盾,排除隱患。

一天中午,西長安街街道司法所所長譚秀雲吃完午飯剛進辦公室,就聽到西單北社區的一個樓門院長反映:兩戶居民因為衛生習慣爭吵起來,張某不注意個人衛生,經常在院子裡打噴嚏、隨地吐痰。在這個特殊時期,李某害怕便說了張某幾句,因此雙方發生了爭吵。

聽完樓門院長的講述,譚秀雲戴上口罩,大衣也沒來得及穿就騎著電動車來到事發現場。她把兩個當事人叫到院外空曠的小廣場,並要求他們戴好口罩,兩人間隔1.5米遠的距離。她先對張某進行了批評:“這個時候,不戴口罩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別人提示你,是為你好呀!”然後又對李某說道:“但是你在勸告別人的時候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不能一根腸子通到底。”

張、李二人聽完譚秀雲的一席話,都不好意思地連忙點頭,再看看凍得瑟瑟發抖的譚秀雲,二人都十分內疚,互相道了歉。就這樣,一場鄰里之間互不相讓的對戰通過譚秀雲的調解,頃刻之間就煙消雲散了。

花甲老人堅守崗位

陶然亭司法所司法助理員史克明到今年6月就年滿60歲要退休了,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絲毫沒有鬆懈,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

“您好,我們是社區的,給您送一些防疫宣傳材料。”疫情暴發初期,為了讓大家瞭解疫情防控知識,史克明與龍泉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逐樓張貼《致陶然亭居民們的一封信》、逐戶發放《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返)京人員須知》等宣傳資料200餘份。

龍爪槐衚衕口返京登記站點在一個非封閉路口,在這裡值班待上一會兒就會被凍得發抖。史克明沒有因為自己上了年紀而退縮,他說:“天寒地凍何所懼,漫天風雪不動搖。”一位司法所工作人員說:“老史常說‘作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就會盡職盡責地站好最後班崗。’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除夕加班排查

牛街街道司法所的張太平是一名軍轉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始終以一名黨員和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年三十,張太平突然接到值班人員提前到崗的通知,當天下午他就來到了單位。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個春節假期都將在連續加班中度過。

按照工作部署,張太平負責對38家企業的人員排查工作。有的企業因名稱、電話、聯繫人等信息變更,使得工作推進慢。但他憑著一股不服輸的意志,通過聯繫工商、安監等部門找到企業聯繫人。在鼠年鐘聲敲響前,38家企業無一遺漏全部聯繫完畢,按質按量完成了排查任務。

張太平的妻子在東城區崇外街道工作,作為基層幹部、雙黨員家庭,夫妻倆從大年三十開始就一直戰鬥在防疫前線,經常連續加班,無法照顧家裡,有時候他們就把孩子放在親戚朋友家裡代為照看。對此,張太平說:“先有國才有家,相信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因此而埋怨我們。”

為居民打造“雲”服務

疫情期間,什剎海街道司法所所長楊京峰接到一通社區諮詢電話。電話中,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該社區有一位居民是一家旅遊公司的司機,按照合同約定其每月工資為基本工資300元加提成,但是現在因疫情無法出車,沒有提成收入,生活無法維繫。

掛了電話以後,楊京峰首先前往訴求居民家中瞭解情況,查看了其工資流水明細,證實了事件的真實性。期間,居民表現出為難的表情,原來,該居民擔心求助而丟掉工作。楊京峰安慰道:“您不要有心理負擔,通過咱們司法所‘訴源治理直通車’可以直接與法官面對面。特殊時期,特事特辦。您要是同意,我可以代您連線法官。”

第二天下午3點,楊京峰與西城法院劉玉民副院長進行了網上連線。在聽完楊京峰對事件的描述後,劉玉民在分析了相關證據後,給出了專業建議。居民對此表示滿意。

協同社區做好防控

大柵欄街道司法所所長趙永進大年二十九晚上剛值完夜班,還沒來得及休息,第二天午飯後便又匆匆迴歸崗位,直奔社區疫情排查一線。他說:“疫情來得急、來得兇猛,容不得我們有半點懈怠,等戰勝疫情的那一天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趙永進每天早出晚歸,從未間斷,一心紮根基層、深入社區,根據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挨家挨戶進行疫情排查,為居民送去溫暖和安心。他說:“小區的消毒工作一定要搞到位,不留死角。”

自疫情暴發後,為了配合街道、社區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趙永進協同社區工作人員做好卡點值守,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宣傳,用最實際的行動、最具體的表現捍衛了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這一個個暖心的故事,正是黨員幹部踐行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司法行政人在戰“疫”一線的縮影,疫情的冬天終會過去,美好的春天一定會如期而至。(王娟 宋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