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到底是不是建立清朝的滿人的祖先?

溫良恭不檢


關於這個問題,歷來就是一個爭議不休的話題。直到現在,大約形成了兩種觀點:①女真族和滿族是同一個名族,只是所處階段不同,族名不同罷了;②滿族的祖先來源於多元化,其中不乏少數已經被漢化了的女真人。那麼通過以上這兩種主要觀點,我們不難發現:滿族作為後來者,其內部血緣的確和百年之前建立金國的女真人有些相似,但我們不能僅憑此來冒然斷定建立金國的女真人就是建立清朝的滿族人。至於這個問題,我們還要涉及到女真族和滿族的歷史淵源,那我們不妨以滿族為出發點,來看看努爾哈赤的滿族和百年之前的完顏氏的女真族有何聯繫?

第一階段:滿族歷史上的強盛——渤海國的建立

滿族在兩千多年之前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大約就是西周時期。《左傳》曾記載道:“肅慎、燕、亳”為周代的“北土”。由此可見,“肅慎”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成為中國的“王土”了。唐朝時期,由肅慎發展而來的靺鞨在今中國東北的兩江流域(松花江、黑龍江)建立了政權,史稱“渤海國”。當時實力軟弱的渤海國無論是經濟制度還是文化政策,都仿照唐制而建,並且連年都派遣“留學生”來大唐學習。久而久之,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便深深地影響到了渤海國。

第二階段:靺鞨向女真的蛻變

公元926年,渤海國被興起的遼國所滅。與此同時,部分靺鞨人逐漸向南遷徙到渤海國故地,但是也僅僅侷限於中國東北地區,他們由黑水靺鞨正式改名為“女真族”,但是卻受制於遼國的統治。因為長期屈居於遼國人之下,所以當初的女真族為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故暫且以“女直”代替。遼國統治下的女真族共依據居住地區分為三部分:即熟女真、生女真和回紇女真。

第三階段:女真崛起,完顏氏建國

公元1115年,生女真部的完顏氏順利建國,史稱“金朝”。公元1125年,金國聯合北宋共同滅掉了遼國。公元1127年,金國南下撕毀條約發動“靖康之難”將北宋滅掉。公元1153年,金國遷都燕京,此時此刻的金國是最為強盛的階段。但由於“南遷北徙”的政策,使得大部分女真人開始了“漢化”的過程。

第四階段:金國被滅,明朝再分

公元1234年,蒙古聯合南宋將金國殲滅。此後慘遭滅國的女真人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的活動,元代以來,女真人便以散居形式被元朝政府以“因俗而治”控制於中國東北。明朝建立後,女真人便再次細分為建州女真、東海女真和海西女真三部分。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女真人。努爾哈赤順應歷史潮流,先後用了11年時間將建州女真所統一,公元1613年,努爾哈赤幾乎將整個女真族重歸統一。

第五階段:努爾哈赤建國、滿族形成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遼寧建立金國,史稱“後金”(為了區別百年前的金國)公元1635年,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並且改名為“滿洲”。這裡的“滿洲”要特別注意了,它是一個以女真人為主體,並且還兼具長期共同生活中吸收和容納的一部分漢族人、蒙古人、朝鮮人而組成的新的民族共同體,絕不僅僅是百年之前建立金國的生女真族人。但是不論怎麼說,建立清朝的滿族人的身體之中仍然兼具部分建立金國的女真族人的血液和基因。


歷史課課代表


糾正一下,稱金國,不說金朝。那麼,建立金國的女真人和建立清朝的滿人祖先“女真人”是一回事嗎?


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不算,只有一個人說了算!這個人是誰?他叫,孫進己!

事實上,作為已故著名的民族歷史學家,學術權威,孫老生前就在著述裡進行了澄清,指出了金國女真人的流向,他們的來龍去脈是清晰的,去處就是融入了漢人,佔了主體。還有,朝鮮人,蒙古人等都有一部分。很少一部分融入了滿人。

關於金國女真人的文化傳統和歸宿。

與南宋形成對峙後,金國女真人統治區人口達到了2000萬,僅僅女真人就有700萬之多,人口密度高不說,其文化,科技,宗教都很發達,並且與中原靠攏。

金國享國運一百多年,從東北一路南下,吞併北宋王朝後,兵強馬壯,其勢力範圍強勢拓展到黃河沿岸,建都北京,形成了與南宋對峙的局面。

從此,離開松花江的金國人和中原人一樣,在黃河母親的共同孕育下,選擇了融合發展之路——主動漢化。

這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文字模仿漢字。

第二,推崇佛教道教。

第三,衣冠服飾向中原靠攏。

第四,放棄了原有的漁獵生活方式。

第五,軍事化達到強盛,髡髮轉變為中原束髮,甲冑也流行中原制式。


尤其是金滅北宋後,繳獲大量宋朝軍隊鎧甲,金軍以此裝備自己。戰場上,他們把自己武裝到了牙齒,鐵浮屠的問世,不單是金國人掌握了高超的鍊鐵技術,更是他們嘲笑宋軍的資本。

在學者的考證下,他們在與宋軍的戰爭中,甚至分不出誰是漢軍誰是女真軍了。

大家看看下面這幅“戰爭復原”圖就可以一目瞭然。

這是2019年專家結合考古發現,對發生在宋金之間的“郾城大戰”進行的最大化地還原油畫,圖中細節,小到玉腰帶,寶劍,都很真實。由此可知,雙方無論是鎧甲軍人還是馬匹的裝甲,都已經很接近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金軍在用繳獲的鎧甲武裝自己的同時,另一方面,又不斷改良完善,在中原的戰爭中,學習自己的敵人,與剛剛進入中原時,簡直判若兩支軍隊。

如果是一般人,你完全可以確信,這是兩支中原王朝大軍在“血拼”。你也可以相信,這是兩隻中原軍隊因為某種原因在角力“內訌”。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歷史真實——彼時,他們還真的是兩個敵對尚處於交戰中的“兩國”狀態!

軍隊是國家的象徵,當金國軍人從上到下全面模仿學習中原軍隊,其百姓又如何呢?答案是:官民一體,學習模仿中原,成為潮流。從金國皇帝鼓勵漢化,到王公貴族們和中原百姓一起過農耕生活,風俗習慣也最終逐漸中原化了。

概括起來,金國做到了:國比中原國,衣冠中原制,人如中原人。

這給了他們極其強大的自信,自稱:“中國”。所以,直到被蒙宋聯合滅國,它都堅持自己是正統中原王朝。而被蒙古大屠殺後,倖存的人們,蒙古人將其一律視為“漢人”。

由此可知,進入中原王朝而僅存的金國女真人,如涓涓細流,最終匯入了漢人的汪洋大海里。

那麼,關外的少數倖存女真人命運又如何呢?

金國女真人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自古以來,多少部落民族匯入了中原王朝,他們心向中原,主動漢化,包括,鮮卑,契丹,渤海等不一而足,一部古代民族發展歷史就是一首融匯交流的協奏曲。


在蒙古滅金後,金國女真人選擇了自身的流向。他們在長期和中原人民的農耕定居生活中,被完全同化。有一部分融入蒙古人和朝鮮人中。尤其關外的極少數金女真先併入索倫四部,在最後併入滿洲,成為今天“金滿”的一部分。下圖是清軍入關初時,外國人記錄下的滿洲人髮型——金錢鼠尾辮。



就在我之前回答了“滿族祖先來自哪裡”,做了初步探討後,有個東北的滿族朋友主動聯繫我,告訴我一個“秘密”,他們一直保留著吃狗肉的傳統,但身邊的朋友就是不理解。但看到我們從《大金國志》摘錄的相關記載後,他找到了答案,心中的懸疑終於釋然了。


而民族歷史學家孫進己先生也早就指出,在僅存的少數女真人被滿洲人同化後,金國女真人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據此,他明確指出,“滿族的主源是胡裡改人”,“但他們本非女真”。他之所以做出這個論斷,並得到學術界認可,在於他清楚闡述了一個事實,即:滿族祖先的多種來源。而這個多種來源並非孫先生自己臆測臆斷歷史,而是基於詳細考證。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依據就是清朝魏源所著的《聖武記》卷一,裡面有哪些具體部落併入滿洲的詳細論述,並且還指出了劃分的界限。比如,歷史上,努爾哈赤曾經錫伯人借兵編入八旗軍,而北疆的錫伯人為什麼沒有融入滿洲人中。



因此,作為前輩學者,孫進己很早就已經明確指出了“滿族的主體是滿洲、建州胡裡改人。”而皇太極亦在詔諭裡重申強調,女真之名是誤用,“不得仍前妄稱”。這一論斷非常清晰地印證了魏源的滿族“多種來源”的歷史記載,他們是完全吻合的。


事實上,在清朝兩百多年裡,包括一部分鄂溫克人、鄂倫春人、朝鮮人等都融入旗人裡。

而到了清朝末年,150多万旗人,根據民族意願,包括漢八旗和蒙古八旗,在新中國都光榮地加入滿族。

總之,滿人祖先是多源的,今天的滿族又是一個複合型的“民族共同體”,而金國女真人是單一的部落部族,二者不是繼承關係,自然不存在誰是誰的祖先問題,金國女真人,他們在歷史發展中,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卓爾艾米


一、建立大清帝國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女真人,與宋朝時完顏阿骨打建立大金國的女真人,為女真族同一個族屬,女真族有多個部屬,血緣關係不一定太密切。

建立大清帝國女真族,為女真族各部之一的建州女真部,居住生活在今日遼寧省東北部地區。

完顏阿骨打女真部,生活居住在今日黑龍江省地區,活動中心位於今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附近。


清祖陵、初都赫圖阿拉城,均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

二、大金國,中國歷史上宋朝時期,北方強悍勇猛的“馬背民族”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所建王朝,名金國,自稱大金國,曾經把同為“馬背民族”的原宗主國大遼國擊敗滅亡。

金兵進而南下中原,直擊北宋帝國首都開封,擄掠北宋徽宗皇帝趙佶、欽宗皇帝趙桓及皇子皇孫、後宮佳麗三千餘人,徽宗皇帝、欽宗皇帝父子於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五國城“坐井觀天”,北宋帝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之後頻頻南下,將南宋高宗皇帝趙構追得無路可逃,甚至浮舟海上。


大金國,這個女真族所建的王朝,在蒙古帝國興起,南宋“聯蒙滅金”,橫掃亞歐大陸所向無敵、更加強悍兇猛的“馬背民族”蒙軍為主力的猛烈攻擊下,金國失敗滅亡。

三、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部在清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帶領下,再度興起,統一東北、外東北女真各部後,建國號繼承祖上名為大金國,史稱後金;清太宗皇太極,意欲取代大明帝國,入主中原,為避免歷史上金人辱宋屠戮漢人所致的漢人仇金心理,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為滿洲。


滿清趁明末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把明帝國打得分崩離析、奄奄一息,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煤山,大明帝國滅亡時,勾結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大舉進攻,終於圓了其祖先沒有取代宋朝入主中原夢,奪取大明帝國江山,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主政中央政權的大清帝國。

我國現在56個民族之一的滿族,既建立大金國、後金的女真族後裔。


z山海


我認為滿洲的建立者族系與金朝統治者的皇族沒有關係!金國被征服時,金國的皇室後裔及親族幾乎被蒙古人斬盡殺絕了!

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國

努爾哈赤部的建州女真屬於南部通古斯族群,其先祖為明朝初年的猛哥帖木耳,來自於黑龍江依蘭縣的斡朵裡部,是被成吉思汗征服後,散居在東北的殘存女真人!後來南遷到圖們江右岸朝鮮的東北部,明朝時又遷入到撫順以東,鴨綠江以西的地區,以赫圖阿拉為中心,成為明朝的建州女真左衛。在努爾哈赤崛起之前,東北女真零星分佈著大小部落和氏族,他們之間互相攻伐,不斷髮生內訌,局面很是混亂。

松花江流域原住民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建立“後金”政權,這只是借用了金國的名號,目的是用來拉攏女真諸部和收買人心,這就如同王建將國號稱為“高麗”,籠絡原高句麗人和渤海國的臣民是一樣的。建州女真人口不多,經常四處征戰,將各部落人口遷往滿洲,錄入八旗,當然他們之間在族屬上是有著親緣關係。

皇太極時期更名為滿洲,這是一個現代是名稱,由女真、蒙、漢、索倫、達斡爾等多種族的民族共同體,或者說是政治軍事聯盟組成的國家。金朝的女真人不是建立清朝滿人的祖先,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滿語族群。


黑土邊疆


不是。

清朝後金人(滿洲人)是直系祖先來西伯利亞,即生女真,而前金女真人祖先是遼東地區土著民族靺鞨人,部分靺鞨人從山東移遷過的東夷人,渤海人和扶余人的主體民族就是靺鞨及其它民族混合演變過來的,而影響日本語言的外來語不是漢語,而是扶余語。

後金滿洲人有部分與前金女真人有點血緣關係,最多也是旁枝的旁枝。



橋下淺草1


金女真和後金女真同屬通古斯,但具體部落不一,因完顏系女真都以隨金軍到中原去了只有旁系的才在白山黑土上討生活。之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可滿人與金女真是同宗,在於我們漢人那可憐的民自尊心。同一個坑我們栽了兩回,其實何止兩回。面對外敵不是同仇敵愾而是互挖牆角這事兒發生了多少次,最後讓外族摘了桃子。還好最近這次民族覺醒了一回,不然我們就改穿和服了。





南洛平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一個新政權,那就是“金”,為了方便與之前的“金”區別我們習慣稱其為“後金”。而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上臺,他改女真為滿族,改國號為清,後金變清。但我們應該清楚,這只是國號變了,由於時間間隔太短,我們可以得知它的性質並沒有改變,所以後金即清。

而一般被我們貫以“後”這個字眼的時候,這就證明了大多數人從某種角度考慮“認同”了它是“金”的一個延續,漢與後漢,唐與後唐都是這麼個理。所以,金與後金是可能是存在某種關係的,進一步延伸開就是金女真族與清朝滿族也存在某種聯繫。而得益於這個結論,也促使了一個觀點的形成,那就是滿族是女真族的後裔。

但是這種說法真的準確嗎?滿族人真的算是女真族人嗎?

一、女真族的形成

如果想要得知女真族與滿族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首先要來看看最早的女真族民族由來。女真族作為一個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其最早的歷史得追溯到數千多年前的肅慎一族,當時的它多被人稱作為“東北夷”,不過女真與其聯繫也不過是它龐大體系之中的一個支系。之後逐漸還有邑樓、勿吉、靺鞨等名稱,但其實都是同一個族體在一個不同的時期的名稱流變而已。

女真族的直系先人要是真算起來的話,其實屬於黑水靺鞨諸部(之所以說這個直系是因為此時的女真先祖更加文明一些,無論是制度上,還是文化上,而且距離女真這個名稱出現時間也不遠了)。

說到這裡,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國家那就是“渤海國”。渤海國的的創立者並非是黑水靺鞨一族,而是粟末靺鞨(當時粟末靺鞨在松花江一帶,而黑水靺鞨在黑龍江一帶)。當初粟末靺鞨與唐聯繫密切,領袖大祚榮甚至主動學習先進的唐朝體系文化,之後建國並逐漸走向強盛。

不過在遼滅渤海國後,原渤海國粟末靺鞨遺被迫民南遷,而此時境外的黑龍江一帶的黑水靺鞨抓住這個空隙乘機崛起了,他們不僅南遷“繼承”了渤海國的原領土,他們曾經的所有制度模式也都仿照了,就像一個全新的渤海國,當然了詳細的民族構造還是不同的。而這個黑水靺鞨也是在這個時間段逐漸改名為“女真”。當然了,之後這個女真也曾有分裂成各部落,直到完顏阿骨打出現統一各部,建立金國。

二、滿族的形成

而在金滅北宋後,金國的統治中心就逐漸轉移到了中原地區,大多數女真人都與當地漢人雜居融合,只留下部分女真族,而在蒙古滅金後,女真族再次元氣大傷,本來就只剩下的部分女真族主動再次與漢人和其他民族融合,這次的融合程度比之前更高,因為這次不單單是有主動,還有被動。這就使得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女真人回到他們民族發源地東北。

而回到東北的這部分女真人,經過元明時期兩代變遷,與當地漢族、蒙古族、朝鮮等族再次融合,他們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女真族了,而是一個新的民族,即“滿族”的雛形。對於這個民族我們不能說它是女真族的“進化體”,它其實更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的存在。

而從這個歷史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出,女真族和滿族其實並沒有直系親屬的關係,但是也不能夠完完全全的說滿族和女真族人沒有關係,他們只是“遠房親屬”,而不是“嫡系親屬”,說滿族人是女真族人的後裔這句話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毛病,只能說是沒有那麼的貼切而已。

在金朝滅亡之後,其實女真族就已經是個不復整體的存在,它成為了一盤散沙,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之中已經變成了一個駁雜的體系,很多民族和部落都融入了其中,形成了一個新的個體。

努爾哈赤接班人皇太極曾說的一段話:“我國原有滿洲、哈達......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之為諸申......”由此可見,滿族人的主體其實是滿洲等,和所謂的女真,尤其是金代女真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三、滿族與女真族的差異

既然說到滿族和女真族的關係並非是“嫡系親屬”,那麼單單從宏觀的歷史變遷來看還是過於籠統了。接下來我們來從微觀角度來看一些推測和證據。

1、文字是文化載體,首先要說的就是女真族和滿族的文字之間的差異。

現在關於金代女真族的文字記載大多是在《華夷譯語》之中,但是這本書的歷史十分悠久,是明朝所出版的,而且這本書中關於女真族文字的記載並不詳細,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在這個時候,女真族的文字已經不再完整了,更不用說明末的滿人。

而且滿文和女真族文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就是一個是音節文字,而另一個則是音素文字,在記載的方面來說,滿文和女真文就有了一個很重大的差別。換一種方式來說,那就是滿族文字並沒有延續女真族的書寫體系。簡單來說,就是作為近親後代的滿族,並沒有遺傳到女真族的“雙眼皮”,而是呈現“單眼皮”的性狀。

2、判斷一個民族最為直觀的區別其實是在於它的民族服飾與裝扮。

這兩個民族的穿衣風格有著很大的差距,滿人的穿衣風格和中原人很像,都是右衽,這不排除是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但是女真族人卻是左衽,這種完全相反的服飾文化也能夠證明,女真族人和滿人,是真的沒有什麼直系的關係。

當然了兩民族裝扮也是不同的,雖說都有辮子,但辮子有很大不同,金國女真的髮型一般是將頭頂和兩鬢的頭髮弄後,往腦後梳兩條辮子。而清朝滿族我們都是知道的只有一條長辮。

總結

滿人和女真族人真的沒有關係嗎?其實我們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

說沒有,我們先來舉個例子——這就好比江西湖廣之間關係一樣,江西填湖廣這個大家都清楚,江西祖先遷往湖廣時期是江西人,但在現在在湖廣他們的後代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我們還能稱之為是江西人嗎?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應該是不能吧。

說有,則是因為歷史之上確實有不少的證據證明,這兩個民族之間還是有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微妙聯繫的,因為在歷史變遷中少部分女真族確實成為了滿族的始祖之一。

不過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努爾哈赤自稱為“金”絕對不是認同他與女真之間的微妙聯繫,而是因為當時的他想要“攀親戚”,為自己的鍍一層金——我的祖先曾經就統治過中原,我名正言順。

而到了皇太極,之所以就變為了“朕亦非金之後”,是因為此時的皇太極已經正式站穩的地位了,不再需要“女真族”這一個祖先來為自己鍍金,於是便毫不留情的捨棄,雖然有些無情,但是確確實實能從一個方面看出,清朝統治者實際上對於女真族確實沒有什麼祖先認同感。

其實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概念,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由於文化、戰爭等多種因素,民族之間都會逐漸雜居融合,這個融合過程有主動,也不乏被動。所以不僅僅是女真族,就是現在的漢族人也不能算是純粹的漢人了,因為在歷史之中,漢族人也曾無數次與其他民族甚至是其他國家民族相互融合。


夏目歷史君


女真族不能說是清朝人的祖先,但是也不能全盤否定。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已經實現了大融合,就像曾經在兩漢時期猖狂的匈奴和隋唐時期的突厥一樣,後期消亡之後逐步被漢人所感化,最終與漢人融為一體的。

女真族建立的政權是金國,南宋時期在北方發展起來的遊牧民族政權。雖說金國聯合南宋滅亡遼宋,但因為本身難以抵擋蒙古進而被滅。金國佔據北方之後,逐漸被儒家學說潛移默化,開始學習漢族先進的制度,此時所謂的女真族已經與漢人無異。而女真族被蒙古軍隊打得七零八落之時,大部分勢力皆被消除,留下的殘餘勢力退回東北之地休養生息。

這自然就與滿清的發展歷史相結合,東北瀋陽正是滿清的發展根據地,而國號“清”是皇太極稱帝之時所定,滿清前期政權為“後金”,可想而知滿清與女真族一定是有著某種血緣關係。

但是並不能認為女真族就是滿清完完全全的祖先。努爾哈赤宣佈明朝“七大罪”進而發起了攻擊,而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最開始收編的便是蝸居在東北之地的女真族。隨後為了壯大軍隊力量,開始陸陸續續收錄前來投奔的其他民族,逐漸發展為可以和明朝軍隊抗衡的力量。

所以就單單從這麼一點來說,如今的滿清並非是女真族的後人。女真族確實是滿清一部分人的祖先,但是金國落敗之後女真族死傷無數,而在東北之地的女真人又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稱為滿清的祖先。

但是可以解釋的是,努爾哈赤之所以將起義的國號定為“金”,其實原因很簡單。金國在與南宋對峙的過程中,可是佔據了中原之地。自古以來,中原都被稱為皇室正統,但凡是被歷史承認的王朝,皆是將中原這一片土地囊括其中。而金國佔據北方土地,顯然已經成為了正統之位。

而如今努爾哈赤將自己稱為“後金”,不正是標榜著自己乃是正統之人,明朝早已經是名存實亡,自己的起義乃是順應天意,是正義性的為百姓而戰。所以後人猜想滿清與女真的關係,其實血緣關係偏少,真正有的恐怕是當初的利益關係居多。

同時女真族完全是被滿清所同化,南宋時期女真的裝飾還普遍是遊牧民族的妝容,但是滿清的裝飾是統一的旗袍,同時在髮飾上變化也很大。若是女真族真真切切是滿清的祖先,按理來說應該是滿清與女真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妝容髮飾一致,並非是被滿清同化地乾乾淨淨。

滿清自認為是血統高貴之人,不與漢人通婚,所娶的皇后以蒙古族居多。但是就單單從滿清的發展歷史來看,滿清算是一個混雜的遊牧民族而成,並非是單一的血統。所以,論血統高貴,終究滿清是太過高估自己,而小看了真正血脈高貴之人。


小鎮月明


應該說女真人和滿人之間有一點關係,要不然努爾哈赤也不會把自己的國號改為後金。但是要說女真人就是滿人的祖先,還是有一點牽強,當然有人存在這樣的疑問,原因就是這兩個民族主要都發源於中國的東北地區,也長年以狩獵為生,生活方式相同,語言文化也相近。

1115年,女真領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直到1234年被蒙古所滅,存在了約110多年的時間。金朝疆域最大時,幾乎橫跨了整個中國北方。

1234年金朝被蒙古消滅後,女真人退回到中國東北地區,經過了血腥的戰爭,女真人元氣大傷。退回東北之後,再也沒有恢復過來,而此時的東北地區,也早已經不是單純的只有女真一個民族了,而是出現了其他的一些民族。

這裡麵包括女真族、漢族、蒙古族、朝鮮族等等,這些民族的人民共同生活在東北地區,慢慢的融合,通過通婚等形式交融在一起,這樣在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新的民族——滿族就這樣出現了雛形。

實際上在這一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過諸如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等民族,這些民族經過大融合,成為了滿族的祖先。所以女真只能算是滿族祖先裡的一支。

女真人不能說是滿族人的祖先,但是女真人確實對於滿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直到明朝末年的時候,中國東北地區的民族依然被稱為女真。

直到公元1615年,建州出了一個首領叫努爾哈赤,他秉承祖先的遺志,未敢忘記先輩的仇恨,始終牢記大金這個國號,所以努爾哈赤建立的國家依然是金,為了有別於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我們把努爾哈赤建立的叫後金。

二十年後,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把族名改為滿州族。之所以要這樣改,也正是因為民族成分發生了大的變化,不再是單純的女真族了。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滿族統治者從中原又退回到了東北地區。歷史彷彿來了個輪迴,就像當年金朝的滅亡一樣,滿族人註定只能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中生存。

由於害怕受到報復,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很多滿人紛紛改掉了自己姓氏,從滿姓改為漢姓。例如愛新覺羅氏改姓“金”、 鈕祜祿氏改姓“郎”、 那拉氏改姓“那”、 佟佳氏改姓“佟”等等。

如今,全國五十六個民族幸福生活在一起,滿族人也不用再忌諱過去的歷史了。不管一千年前發生了什麼,不管女真人曾經有過多少輝煌,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如今的滿族人口已經達到了1000萬以上,分佈於全國各地,每個省都有滿族人生活的痕跡。他們和其他民族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為強盛我大中國而奮鬥。

同時,滿族這個民族,也善於學習外來文化,兼收幷蓄,但是同時又保持著自己民族特有的風俗文化,令人賞心悅目。


小小嬴政


明朝永樂年間,有一批西伯利亞通古斯野人被驅逐逃難到明朝邊境。當時,明朝皇帝朱棣得知這些通古斯野人到來之後,為了展現大國風範,把這些野人安置在東北地區。朱棣打算扶持通古斯野人,讓通古斯野人與東北女真族相互競爭、相互制約。

可朱棣卻萬萬沒有想到,通古斯野人首領努爾哈赤吞噬了女真族,接著霸佔了東北地區造反成立後金國。

到了明朝末年,通古斯野人已經讓明朝無法控制,滅亡了李自成,建立了清朝。朱棣到死也不會想到,這些曾經的難民,最後居然毀滅了朱氏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