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沒有可能統一成一個國家?

黃權衝


我隨便說兩句,其實兩個國家都是相互互慫的,都說對方不好,但是對外又是一致的,例如一戰二戰。

其實真實的關係要好過,美國於加拿大的關係。

現在有個有趣的事情是華人分別移民了這兩個國家後,見面也會像當地白人一樣互慫!有意思吧!

澳大利亞移民局當時做過一個調查報告,目的是調查新移民後過多少年被歸化,結果出乎意料,其它國家,包括英國人,美國人都基本是在兩年後認為自己已經是澳大利亞人了,只有大部分新西蘭人在澳大利亞不承認自己是澳大利亞人,而且超過十年以上的移民也是這樣認為。所以,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人被認為是最難歸化的人。造成一個結果是現在新西蘭人移民澳大利亞也要歸在澳大利亞移民局每年的移民配額裡面,之前是對於新西蘭人沒有配額限制。


吳吉塔


地理距離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最近的也有2250公里,中間是茫茫大海,合併的可能性不大,英國也不會允許他們合併,這不符合分而治之的原則。

新西蘭有些苦惱,只要外人提到澳大利亞,往往會提到澳大利亞還有新西蘭這個小兄弟。雖然在地理距離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最近的也有2250公里。而從北京到廣州,也差不多在兩千二百公里左右。

新西蘭被認為是澳大利亞的“小兄弟”,有幾點:

一,澳大利亞面積769萬平方公里,新西蘭不到27萬平方公里,連澳大利亞還的零頭都差好幾截。

二,澳大利亞人口2488萬,新西蘭479萬,也不到澳大利亞的零頭。

三,澳大利亞人均GDP為5.38萬美元,新西蘭4.29萬美元。

四,在國際江湖,澳大利亞出的風頭要比新西蘭多,嗓門也大。

需要承認的是,兩國的關係確實比較特殊。

首先是地理上,他們都是大洋洲第一重要和第二重要的國家。有人說在大洋洲,澳大利亞是超級大國,新西蘭是次超級大國。

然後是人口中。澳大利亞以白人為主,約佔人口總數的九成以上。而在澳大利亞白人中,來自英國的後裔是最多的。新西蘭也是如此,白人佔總人口的七成以上,也以英國後裔為主。

從血緣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關係非常親密。這點類似於美國與加拿大的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參加了,組成了著名的澳新軍團。一戰時,1915年,澳新軍團參加了位於土耳其的加利波利一戰,傷亡三萬多人。為了紀念這次慘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同時把4月25日定為澳新軍團日。

而在國家層面,兩國簡直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他們的老大是同一個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官方語言更不用說了,都是英語。新西蘭人到澳大利亞旅遊,用不著翻譯,語言幾乎沒有差異。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根都來自英國,兩國的國旗幾乎讓人難以分辨,都是米字旗加藍色打底。

澳大利亞的國旗,是左上角有個米字,右側及左下方共有6個星星。其中左下側的七角星最大,這個七角星寓意著澳大利亞共有七個一級行政區(6州1區)。

新西蘭的國旗,也是左上角有個米字旗,右側有四個白色紅心的五角星星,象徵南十字星座。而澳大利亞國旗右側的五個小星星,也象徵著南十字星座。

因為兩國國旗太像了,經常被人認錯。新西蘭國旗出現在1902年,而澳大利亞國旗出現在1954年。新西蘭指責澳大利亞抄襲新西蘭國旗,要求澳大利亞趕緊換國旗,袋鼠大綿羊都可以。

換國旗是個麻煩事,澳大利亞不想換,說我們的國旗和你們的國旗出現時間差不多,只不過當時只用于軍艦旗,不能說你們新西蘭的國旗就比我們早。

兩國經常互噴口水。

澳大利亞說:換國旗?要知道,你們新西蘭直到現在,都應該屬於澳大利亞的一部分。你們連國家都不應該算,哪來的什麼國旗。

在澳大利亞的最高法律裡,出現了“新西蘭”字樣。都知道澳大利亞有六個州,即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實際還有一個州,就是“新西蘭州”。

在新西蘭成為國家之前,是屬於澳大拉西亞的一部分。澳大拉西亞在哪?就是包括整個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新幾內亞,以及周邊一些陸地面積較小的群島。由於澳大利亞是澳大拉西亞的主體,澳大利亞慣性的認為新西蘭直到現在還是澳大利亞沒有收回的那部分。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曾組成澳大拉西亞體育代表團,參加過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澳大利亞一直想“收回”新西蘭,甚至打算勸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使用共同的貨幣,然後慢慢進行整體性融合。新西蘭當然不願意,就是算親兄弟也早就分了家。哪有哥哥和弟弟在一起過日子的道理。兄弟倆願意,倆妯娌還不願意呢。勺子碰鍋沿,這日子能過得安生?

不過,新西蘭也不敢過於得罪“大哥”澳大利亞。畢竟,新西蘭的市場(含就業市場)太小,很多新西蘭人都會選擇去澳大利亞工作,定居。新西蘭對與澳大利亞的弟弟和兄弟的關係,也基本上予以默認。只不過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該爭的還要爭,半點不能客氣。


地圖帝


曾聽別人這樣說過“新西蘭如果成了澳大利亞的一個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贊成這種說法,這樣一來,新西蘭的公民就可以隨意出入澳大利亞,在那工作,定居。 他們甚至可以憑空獲得各種福利(這個現在已經被叫停了,因為太多人這麼做了)。

另外,他們該交的(聯邦)稅也沒有以前高了。他們肯定會想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七個州。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關係真的很好,兩國關係遠遠比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還更好,所以這個對比都不太準確,畢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軍隊都是同一個,美國和加拿大還沒好到這種地步呢。

霓虹歐巴桑


不可能政治合併。但是經濟上已經基本為一體了。很多標準都是澳洲新西蘭一體化標準,包括國際公司基本也是總部在新加坡,然後澳洲,然後新西蘭,這樣的一個行政級別來分。新西蘭相比澳洲和亞太地區地理位置更加偏遠,還有時區不用,在經濟貿易上是吃了點虧,還有就是人口紅利。澳洲經濟表現高於新西蘭又吸引了相當一部分新西蘭人去。政治體系都是資本主義的民主體系,但是新西蘭更偏向於社會主義,政府也更像左派一點。我覺得除了歷史原因就是澳洲和新西蘭移民的人社會階層不同導致兩國有點妯娌的關係,平時鬥個嘴,大事兒又是一家人很微妙的關係。都分家這麼多年,誰都看不上誰還不如分家好。


HotelOne


這兩個國家雖然移民主體大多來自英國,但早年去澳洲的是流放犯, 以及去開墾礦產的粗人居多。可新西蘭早年就是殖民官的養老之地, 近幾十年同樣是英國中產階級移民更多, 這也直接導致兩國英裔對待其他族裔的態度, 對待財富的態度,截然不同。再有澳大利亞1901公投獨立,新西蘭是1907年獨立,至今為止已經有100多年的建國曆史。所以這兩個國家合二為一是不大可能的。


專說天下不平事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大洋洲最出名,也最重要的兩個國家,而且由於距離較“近”,加上政治、文化和經濟聯繫密切,因此有統一的基礎,那麼兩國未來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國家呢?



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距離約2250千米,兩國之所以顯得很“近”,是由於浩瀚的太平洋的襯托。從北京到廣州還不到2200公里,卻幾乎橫跨整個中國大陸,北京和廣州沒有劃為一個城市的必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同樣很難統一,而且統一之後只會增加治理成本,不如兩國分開更加方便。





澳大利亞是距離新西蘭最近的大陸,由於歷史原因,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情十分相像,如果統一成一個國家,對兩國的影響較小,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9萬平方公里,人口2520萬,178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成為自治領(獨立前的最後過程,除外交和宣戰權以外,其他方面自治),1931年獨立建國。




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英國向澳大利亞大量殖民,但是因為位置太偏,與其他各個大洲距離遙遠,而且聯繫微弱,所以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將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亞,從1788年~1840年,英國一共把16萬罪犯送到澳大利亞,由於兒童沒有被紀錄在案,算上兒童,總人數很可能超過20萬。


隨著白人的不斷湧入,澳大利亞白人佔總人口的92%,74%為英國和愛爾蘭後裔,盎格魯撒克遜為主要人種。

新西蘭

新西蘭領土面積26萬平方公里,人口491萬,1840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領,1947年完全獨立。

新西蘭無論是成為英國殖民地,還是自治領,以及獨立時間,都比澳大利亞稍晚幾年,因此兩國各個方面十分接近,包括人口組成,新西蘭人口當中74%是歐洲移民後裔,15%是原住民毛利人。




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共同點: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元首都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實行君主立憲制,五眼聯盟成員,英聯邦國家,官方語言是英語,甚至就連國旗都差不多一樣。


澳大利亞國旗


新西蘭國旗

兩國有如此多共同點,不如統一算了,但是真的統一,首先是利益問題,澳大利亞人均GDP高達5.4萬美元,而新西蘭只有4.3萬美元,相差懸殊,東德和西德統一,西德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澳大利亞人當然不願意白花花的錢送給新西蘭,而且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資源豐富,自給自足,沒必要跟新西蘭統一。



新西蘭如果跟澳大利亞統一,無異於被吞併,把管理權交給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並不放心,而且新西蘭被聯合國評為全世界最清廉國家,一位部長到美國開會,因為花了3.5美元公款喝了杯咖啡,結果不得不辭職。跟澳大利亞統一,不會被帶壞了吧?

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雖然不會統一,但是兩國關係卻會一直保持下去,畢竟南半球的國家不多,而相同人種作為主體的兄弟之國就更加難得了,而且新西蘭人也樂於到澳大利亞工作和生活,即使不統一,也並沒有什麼影響。




大一統的時代過去了,分裂才是趨勢。

曾經各國不斷尋求領土擴張,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實力弱小,很難自保,會淪為被欺壓的對象,而進入21世紀,國與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已經很少見了。北約的成立為了抵禦蘇聯的威脅,而南半球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威脅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相比於統一,更多地區想要獨立,包括英國的北愛爾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法國科西嘉,俄羅斯的車臣,甚至還有美國加利福尼亞。通過獲取自治權,更加方便自由的發展經濟,同時也可以避免被落後地區拖累,比如加利福尼亞,如果獨立可以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且人均GDP也高達8萬美元。



如果沒有外部威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不會統一的,因為完全沒有必要。不過,它們之間的友好關係不會下降。未來也會服從美國的整體外交和軍事戰略。



視野新觀


在絕大多數現代文明國家不會把統獨問題看成一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情。他們的人民一般不會去想這些,更看重怎麼過日子更舒服開心。

現在世界上有兩百多個國家,很多都是獨立出來的。傳統的國家靠血緣,文化維繫,現代文明國家靠價值觀維繫。歐洲原來各國天天打仗,現在雖然沒有統一,但是各國人民之間工作學習交流都很方便,這就夠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是如此。統不統根本不是他們的思維方式……


圖說西洋Andy


兩國均為英聯邦國家,合不合並,並沒什麼實際意義!

英聯邦國家之間,各國之間的公民,除了選舉權和大學的助學貸款不能互通以外,其它方面均可享受各種同等福利待遇!

如退休後,這個國家的公民,可以去另外一個英聯邦國家退休養老,退休金也可以在這個國家領。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待遇,與在自己國內並無什麼不同。

前段時間還聽說,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政府,正在商討進一加強這三個國家之間的密切關係。

所以說,只要關係到自身最基本民生的各項福利待遇沒什麼區別或差別的話,統不統一都無所謂的!


游泳的魚140021595


再過一千年也不可能變成一個國家的。理由很簡單。方方面面,相差太懸著了。


PauL68383283


論社會發展,若干年後國家概念會有實質性的變化,在同樣的社會制度地理位置人文環境下,國家的含義會變得形式化,國家不會再那麼重要,大家都是地球人,就像幾個村子動遷後蓋個大的社區都住進去統一物業管理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