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許多中國人心中的信條,1931年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了我國東北地區,並且建立起了傀儡政權。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士兵失蹤為由,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此後日本入侵我國,在我國土地上大肆燒殺搶掠,讓多少中華兒女流淚哭泣,又讓多少中華兒女失去了家,同時無數中華兒女站了起來,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無數的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和力量,最終戰勝了帝國主義,他們的犧牲和奉獻都不應該被遺忘忽視,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國的烈士陵園中還豎著一座日本人的紀念碑。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這個日本人名叫伊田助男,於1908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年少的時候接觸了馬克思主義,伊田助男的父親同樣是個反戰反法西斯人士,對伊田助男的影響很深,不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戰爭,就需要兵力,因此21歲的伊田助男到了戰場,當了一名醫務兵。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1932年,伊田助男跟著日本東北近衛軍第五師到達了中國,戰爭是殘酷的,伊田助男看到日軍在我國的行為後,內心感到無比憤怒,而他本人在戰場中不曾發過一槍一彈,這是伊田助男的態度,也是伊田助男的選擇,雖然作用不到。

第二年初春,我國抗日戰士周保中領導的“抗日救國遊擊軍”,在東北馬家屯與日本關東軍打了一場硬戰,當時我國羸弱,再精良的裝備其實也比不上日軍的,因此我軍不得不在戰場上收集日軍的東西。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但我軍英勇無畏,即使裝備比不上日軍的,但雙方一直相持不下,不過耗下去對我軍很不利,而且日軍還進行了長達幾個小時的轟炸,再耗下去我軍就要彈盡糧絕了。

然而我軍在一次夜間陣地巡邏,並且收集敵軍戰死者的彈藥時,卻意外在河邊的一處隱蔽松林中發現了一輛滿載子彈的軍車,並且車上還留有一封信,信中寫道: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親愛的中國戰士:我是一位日本軍官,負責戰場醫務工作,我知道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而日本法西斯軍是邪惡的。今天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我出生在日本,我有父母,因此沒有辦法。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伊田助男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伊田助男此舉感動了很多中國人,雖然當時伊田助男的捐贈並沒能夠阻止日本帝國主義的腳步,但我國最終還是趕跑了日本法西斯,1983年,伊田助男壯舉的50年後,抗日老兵去到了日本報恩,並找到了伊田助男的家人。

二戰時,一位日軍軍官在中國做了件事,50年後抗日老兵去日本報恩


據瞭解伊田助男已經在1933年去世,不過還有一說是伊田助男向我軍捐贈子彈後就選擇自殺了,但我國人民並不曾忘過伊田助男,2005年9月3日,我國烈士陵園中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紀念碑,以紀念伊田助男對我國的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