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市民普遍對病毒有較高的防範意識,對於現金消毒,也比以往更加重視。但由於專業性知識匱乏,一些市民存在“過度消毒”“錯誤消毒”的現象,由此造成了財產損失。


三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結局慘不忍睹


2月24日上午9時多,一女士拎著包塑料袋神色著急地趕到人民銀行海門市支行。工作人員打開一看,只見一堆紙幣被燒得面目全非。

市民沈女士,今年60歲,因怕人民幣沾染病毒,就將家裡3萬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加熱消毒,不一會兒,飄出陣焦煳味,大部分紙幣被“烤”成了炭黑色。想要復原已不可能,情急之下,她只能向銀行求助。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一個多小時後,經海門支行工作人員酌情鑑定,最終為其挽回損失4550元。對於自己的魯莽行為,沈女士懊悔不已。

據瞭解,用微波爐“消毒”導致“火燒幣”的現象此前並未發生過,但海門這起並不是個案。2月24日至今,南通類似“火燒幣”案例共發生6起。通過錯誤的方式對現金進行消毒,有時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為此,人民銀行海門支行金融服務二部辦事員尤可可提醒:市民無需擔憂和恐慌,如對家中現金安全心存疑慮,可通過紫外線消毒燈、高溫消毒櫃等方式進行病毒消殺,切勿將人民幣放入微波爐加熱消毒,造成財產損失。


多措並舉,確保市民用上“放心錢”


早在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就發佈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現金使用安全的指導意見》;2月17日,南通中支發佈《關於做好我市疫情防控期間現金安全供應的通知》,一方面要求轄內人民銀行和銀行業機構要繼續加大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確保現金供應;另一方面,要求轄內銀行業機構要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嚴禁坐支。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通過紫外線消毒燈、高溫消毒櫃等設備對回籠的現金100%消毒處理,消毒的現金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場,嚴禁將未經消毒的現金對外支付,對於醫院、農貿市場等重點單位回籠的現金採取特殊處理並單獨封存,經消毒清分後交存人民銀行,嚴禁對外支付。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海門大媽將3萬多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結局“慘不忍睹”


尤可可表示,海門市內各家銀行積極落實人民銀行相關規定,每日通過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藥劑對櫃面機具、款箱、自助設備等進行無死角消毒,降低通過現金再度感染、傳播的風險,確保市民用上“放心錢”。


撰稿:楊鎮瀟 陸文韜

攝:陸文韜

排版:陳豔

統籌:吳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