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今天有認真洗手嗎?”


“今天有好好戴口罩嗎?”


“那……日常有使用公筷的習慣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


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可能成為我們抵禦病毒的疏漏,那就是——用餐習慣


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很多家庭都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


原因一是嫌麻煩,二是覺得能一塊兒吃飯的都是認識的家人或朋友,沒必要這麼複雜。


可是啊,我們都知道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而聚餐剛好就是符合這兩個條件的高危活動。不使用公筷相當於隨機接觸不定時炸彈,危險指數極高。


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其實,提倡使用公筷的建議並不是疫情出現才有的。


“建議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專用碗筷。”


——鍾南山院士


公開報道資料顯示,早在十多年前鍾南山院士就呼籲過,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鍾南山院士向公眾詳解家庭衛生消毒重點時,也強調家庭用餐應使用公筷。


筷子作為用餐工具,本身並不會傳播疾病,但卻可能作為載體,傳播能經消化道感染的病菌。


為了瞭解使用公筷的重要性,我們要先來了解不使用公筷對健康的危害


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警惕這五種疾病


1、新冠肺炎


目前明確新冠肺炎能通過飛沫傳播,還有病人或者無症狀感染者的口水也是可以檢測到病毒的。


雖然近距離聚餐感染主要是因為病毒通過飛沫進入呼吸道,但是也無法排除病毒能通過口水進入消化道的可能性。


2、幽門螺旋桿菌


我國有7.68億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群,之所以群體如此巨大,與不分餐、不用公筷有非常顯著的關聯。


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幽門螺桿菌可存在於胃部,也可以存在於口腔唾液、齲齒、牙菌斑等。


當一個感染者用筷子夾送食物入口,如果筷子沾染到口腔內的幽門螺桿菌,再去餐盤夾菜,就可能汙染食物,進而將幽門螺旋桿菌傳播給同桌的人。


另外,有孩子的家庭常因為不正確的餵食意識,例如直接用嘴巴吹涼或嚼碎食物後喂孩子,會導致孩子傳染幽門螺旋桿菌持續到成年。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A組16型(CA16)、艾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侵入人體引起的自限性疾病。


它的症狀表現為發熱,口腔內出皰疹,以及手、足、臀等部位出現皮疹,可伴有腹痛、腹瀉、頭痛不適等症狀。


6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免疫力比大人弱,更容易受到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比如唾液、穿破的水皰、糞便或觸摸受汙染的物件進行傳播。


如果與手足口病患者共同進餐而不實行分餐、使用公筷的方式,則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4、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播,其病毒易在空氣中傳播,如果長期和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過唾液傳染到健康人身上。


5、EB病毒


EB病毒在國外被稱為“親吻病”,因為傳播源患者可以通過親密的動作進行傳播。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傳播,一般常見病發人群是免疫力低下的幼兒。


感染病毒的早期症狀和感冒相似,還會伴隨高熱、咽峽炎或出現扁桃體白膜、肝脾淋巴結腫大等,在免疫力低下時可以導致反覆感染。


親吻孩子、嘴巴吹涼食物、嚼碎後餵食,都是EB病毒感染孩子的主要手段。


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防病毒用公筷,這些建議請查收!┃戰“疫”集結號 我們在行動


那麼,如何使用公筷、分餐?這些建議請查收!


1、在家吃飯時


固定餐具:每位家庭成員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顏色上容易辨別。


分餐: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碗裡面,大家只是圍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飯。


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個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飯,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個人都用公勺公筷夾、盛食物。


兒童餵養:鼓勵孩子儘早獨立進食。


對不能進食的嬰幼兒,家長或監護人一定用適當的方式感覺孩子食物的溫度,嚴格禁止用嘴嘗試孩子食物、幫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對口餵食孩子、與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2、外出就餐時


提倡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


使用餐館的餐具,主動要求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備公筷公勺。


除了使用公筷、分餐進食之外,給筷子正確消毒也要注意。


定期更換筷子,最理想為三個月一換,最長不超過一年建議家庭每天都進行一次碗筷消毒。消毒方式可選擇:

1、消毒櫃消毒

包括高溫消毒、紫/紅外線消毒、臭氧消毒,按照設備要求的溫度和時間進行消毒。

2、煮沸消毒

把洗淨後的餐具放入沸水中,沒過餐具,煮沸5分鐘以上。

若消毒奶瓶、奶嘴等用品,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

3、蒸汽消毒

將餐具放入蒸籠中加火蒸,當水沸騰後,再繼續蒸20至30分鐘,再將餐具自然冷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