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狙擊武器與狙擊手,是否在實戰中更有殺傷力也更省錢?

兂限剘等待灬


你將戰爭想得太簡單了。

首先,狙擊槍並不便宜,它的價格往往是普通步槍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比方說《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廳長那支國產CS/LR4 7.62㎜口徑狙擊步槍,價格要26萬一支。這個價格差不多能買20支95突了。

第二,培養一名狙擊手並不便宜,也不容易,而且也不是誰都能當狙擊手的。

首先狙擊手頭腦要非常覺著冷靜;其次狙擊手必需要耐得住寂寞,可以在同一個地方長期潛伏,紋絲不動。頭腦不冷靜,不能長時間耐得住寂寞長期潛伏的人是當不了狙擊手的。

另外,狙擊手要學的東西也非常多,比方說懂得測算和修正子彈彈道,這個就需要很好的數學和物理知識了。像《我是特種兵2國之利刃》裡,吳京飾演的何晨光用有效射程800米的88式狙擊步槍擊中1200米的目標,就要經過精密的測算子彈的彈道了。數學和物理不好的人玩不了這個。除了這些外,你還要學好戰場偽裝。畢竟敵人也有狙擊手,有反狙擊手的系統,有各種紅外、激光、電磁報警、探測、定位系統,戰場上還有地雷等東西,這些都需要學。而且你出去執行任務,還需要會使用各種交通工具,需要有極強的野外生存能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也是必備的技能。軍隊培養一名合格的狙擊手不容易,所以將軍人都培養成狙擊手根本不現實。

最後,狙擊手的作用有限。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深入敵後獵殺高價值目標,在戰場上破壞敵方重要目標節點,狙殺敵方的狙擊手、指揮官、炮手、機槍手、炮兵觀察手等目標。也可以使用“巴雷特”等大口徑狙擊步槍打擊敵方的輕型裝甲目標,遲滯敵人的進攻。而且,在戰線相對靜止的戰場狙擊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比方說二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後的格羅茲尼戰役,朝鮮戰爭時期的“零敲牛皮糖”的冷槍冷炮殺敵運動等。如果戰線快速移動,狙擊手很難找到表現自己價值的機會。比方說閃電戰,在空中力量的掩護下,地面鋼鐵洪流風捲殘雲般一掃而過,狙擊手面對這情況,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血染戰旗紅


不會,這不僅更費錢(因為狙擊手的器材本身就非常金貴,狙擊手的培養也費時),而且也只會在實戰中讓敵軍覺得:世界上居然還有這麼沙雕的操作。

隨便舉個例子吧

有一天,你們步兵班坐著兩臺悍馬在城區日常巡邏,到一個拐角時候車輛減速。忽然一枚子彈直接擊殺了一號車機槍手,你是班長,判斷出狙擊手是道路左前方200米的建築內打出來的。你立刻讓第一臺車裡的兄弟全部下車到邊上巷子隱蔽,二號車組員下車,機槍手和司機待命。


然後你帶著一號車的組員從側邊建築群走,繞開了狙擊手,到位置後一腳踹開了房門,丟了個震撼彈進去,然後隊員魚貫而入,把裡頭的狙擊手小組打成了血葫蘆。

此時對面另一組狙擊手發現了隊友傷亡,因此立刻調轉槍頭壓制你所帶領的一號小隊。你示意隊友離開窗口,並伏倒,然後拿起單兵電臺通知二號小隊敵軍防衛。

二號小隊操起了車載M2HB機槍,朝著敵軍另一組狙擊手位置一頓咚咚咚。12.7mm的穿甲燃燒彈以18000焦耳的動能穿透掩體,把裡頭的狙擊手打成了需要用鏟子收拾的血葫蘆。


瘋狗的輕武


實事求是的說,大規模製造高精度狙擊步槍和大量培養狙擊兵起不到提高戰鬥力的作用,反而會對武器採購費增加負擔,並且降低了營連分隊的火力打擊密度。

作為狙擊步槍它的加工要求遠比一般的突擊步槍和輕機槍高,從武器製造的角度來說,突擊步槍班用輕機槍(一部分外軍稱:重管步槍)加工最困難的槍管採用冷鍛造工藝,通俗的說:就是將一節中心鑽孔的鋼管坯料(裡面要放一根陰紋膛線芯棒)的一頭卡在冷鍛機的旋轉卡盤上,然後開動冷鍛機由四個黃銅錘(每個20公斤)勻速錘擊管坯,一直錘擊到需要的槍管尺寸,是一個內擠外壓拉長的過程。

這種冷鍛製造槍管工藝速度快,適合大規模製造,同時由於工藝流程少加工工時就會降低,同時也降低了採購費。但這種加工方式只適合低檔次槍支的生產,因為在冷鍛過程中將槍管的金屬鏈全部打斷了,使用應力下降,造成了槍管的壽命降低,更嚴重的是它的加工精度不夠,會讓子彈飛出400米後散佈面積加大,飛到600米後子彈的散佈可能到了幾米開外,這樣大的散佈怎麼能用在狙擊步槍上呢?
所以,狙擊步槍這樣的高檔槍採用槍管
膛線切削工藝,也就是在一根定尺的管坯內使用拉刀將膛線加工出來 上面這張圖片裡左側就是要加工的槍管坯,那根細鋼杆就是拉刀杆,藍色的是機加冷卻油管,橙色的油嘴。

拉刀法加工出來的槍管質量和精度都非常高,有效的提高了狙擊槍的射擊精度和槍口初速度,非常適合遠距離狙殺目標,但這種工藝也有問題,體現在加工速度慢,不適宜大規模製造,而且加工費用高,整體性的增加了狙擊步槍的採購費用。
一支高檔的狙擊步槍的價格要超過五六支M4突擊步槍的價格,一般國家的軍隊根本採購不起,更嚴重的是狙擊步槍原則上使用專用子彈,比如說:巴雷特大狙使用“挪威比賽級”子彈一發就要超過30美元,實在是太貴了就連美國都用不起,在一般情況下都使用M2重機槍的普通彈,可問題是經常使用普通彈對槍管膛線的磨損很大,用不到幾百發精度就會限制下降,也就失去了遠距離精確狙擊的目的。


現代步兵班或者步兵營連分隊的火力打擊已經非常細化了,野戰條件下營連分隊的主要武器是輕重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單兵火箭、迫擊炮,狙擊步槍和突擊步槍,構成6000米的火力打擊範圍,並且要求火力打擊密度很高,一挺自動榴彈發射器戰鬥射速50~80發/分鐘,相當於一分鐘內往1500米外的50平方米範圍內投擲了50~80顆手雷,這樣的密度是空前的。而狙擊步槍上是單發的栓動步槍,它的好處是射擊穩定,可問題是單發射擊火力密度不夠,戰鬥射速10發/一分鐘已經非常快了,一班10個人都拿狙擊槍一分鐘才發射100發子彈,這顯然是太慢了,並且對於狙擊槍來說這樣搞的射速精確型會嚴重下降,相反一個班的人拿突擊步槍射速至少是狙擊槍的10倍以上,火力密度不是狙擊槍可以比肩的。

10式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槍,光學瞄準器材的價格很貴!不低於一臺高性能專業單反相機的價格。

從裝備的價格和火力輸出密度來說狙擊槍都不適宜大量的裝備,而狙擊手的培養工作更是長時間的,需要從普通戰士當中層層選拔,對他們的要求是沉重、冷靜、耐得住寂寞、心理素質極佳...這些都不是普通戰士那樣做到的,從兵源上說也不可能選拔出較大數量。

所以,大量製造狙擊裝備和大量培養狙擊人才都是小眾的。


皇家橡樹1972


不會。

狙擊武器很貴,訓練狙擊手的成本更是高昂的一匹。

咱這邊公開的LR4子彈就50塊錢一發了,要知道,訓練狙擊手就不能節約子彈。

別看咱又佈置了那麼多的10式大狙,但這槍其實不是用來打人的,這槍是用來打皮卡的。

為嘛?

說回“更有殺傷力”以及“更省錢”,這兩個關鍵點。

在實戰中,符合使用要求的是IED以及汽車炸彈。



這種,路邊炸彈。

隨便的什麼,120mm、155mm炮彈組裝一下,甚至煤氣罐、各種簡易自制炸藥都可以。反正也是埋在地下,再弄個簡易的遙控引爆設備。

話說,佈置地雷都比弄個路邊炸彈有技術難度。

美國大兵的創傷後應激障礙一多半都是被這玩意嚇出來的。

這種路邊炸彈預防起來也有些辦法,比如車隊里弄個信號屏蔽器就好了。

但信號屏蔽器也不是萬能的,佈置路邊炸彈時可以用線控。用一根很長的導線鏈接著炸彈和引爆者,引爆者在一定距離內挖洞藏好,其甚至不需要盯著炸彈看,自有觀察者下達引爆指令。

只不過這樣就是個大工程了,佈置路邊炸彈講究的是快,再加上佈線,這就是個長期的工作。只不過,相對於其他攻擊方式的高成本,這種佈線型的路邊炸彈更加的具備威脅。

畢竟你作為目標的話,手裡的信號屏蔽器不好使了。

路邊炸彈不好使也可以弄汽車炸彈,這個比線控路邊炸彈的成本可低多了,電影《紅海行動》裡很客觀的描述了那玩意的可怕。

衝到關卡前,崩!

一輛不行可以有多輛,弄一輛能開的汽車才多大成本?四面八方弄一批汽車炸彈,那場面!

所以,咱弄這麼多半自動的12.7mm大狙,用的大多還是穿甲燃燒彈或者穿甲高爆彈,其實就是為了防汽車炸彈。

在那玩意靠近前,用10式大狙朝其發動機狂懟!

除了路邊炸彈或汽車炸彈,還有簡易火箭彈。

107火,火箭彈界的AK。

新聞上經常報道,以色列又受到火箭彈襲擊,以及近期的美軍基地被受到了火箭彈的襲擊。

製造火箭彈稍微複雜一點,但其成本也比培養狙擊手廉價多了。

還有近幾年流行的簡易無人機炸彈,遊戲COD16裡有相關場景,簡易無人機加炸彈才多少錢,拿這玩意往直升機上撞,性價比無敵了。



順便一提,拿這種SVD改以及類似產品的叫“精確射手”,精確射手乾的是“神槍手”的活,負責中距離上清除硬茬子,和狙擊手有功能上的差異。

類比一下,神槍手就像是大眾裡的帕斯特,能當官車用,“適應”面很廣。

而狙擊手呢?

最低檔次的也是奔馳S級這種老闆座駕,高檔的有勞斯萊斯這種。

李安拍過一部電影,《雙子殺手》,裡面有個很精彩的狙殺場面。

還有《殺手代號47》、《雙狙人》、《生死狙擊》,等。

秒懂不?


睦健持兵


不存在的,這樣只會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這種操作只會更加浪費錢,完全沒必要。

早在二戰中,這種方式也僅僅是巷戰中有一定的優勢,巷戰中那會兒需要大規模的使用槍去解決問題,而且比較適合狙擊手發揮。但是你要是野戰什麼的,你還費事飛機坦克這些東西。像二戰中蘇軍那些狙擊手,相比他們在實戰中的作用,遠不如他們在宣傳中的作用。



現在的話,狙擊手的作用也都是在治安戰當中作用比較明顯。再不就是那些低端局的戰爭,比如敘利亞戰爭那樣,雙方還都是使用輕裝步兵在打。而你像伊拉克戰爭,美軍憑藉那些先進武器,摧枯拉朽般的給伊拉克打趴下了,地面出兵之後,坦克向前衝,哪裡有人就一炮打過去完事了。尤其是,地面出兵的時候,對方都沒什麼抵抗餘地了。

尤其現在打治安戰,狙擊手的作用更多的都是掩護任務,去解決對方的一些火力點,這點,步兵班裡的精確射手也可以做。而為了對付對方狙擊手,你也可以拿單兵火箭筒直接一炮轟過去,就算不死,也被炸的目瞪口呆了。或者你步兵摸過去,丟雷丟震撼彈,踹門進去一頓掃射。



再有看前面某個答主說的,可以幾百米之外狙擊對方指揮官。敵方指揮官都暴露在你眼皮子底下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戰爭?而且,這類斬首行動,美軍在一月份就做了一個教科書般的斬首了,斬首蘇萊曼尼,直接出動無人機,發射反坦克導彈去轟了他不就完事了。你要是怕他不死,對導彈改裝一下也行。


你要是用狙擊手,打不打的中是一回事,但是別管打不打的中,那狙擊手都是九死一生。對方指揮官出現了,附近肯定有重兵集團,到時候你咋跑?

正因如此,目前部隊狙擊手一般只部署在營以上的單位,或者是直接部署在特種部隊。你部隊沒精力培養那麼多狙擊手,一大幫人都等著當兩年兵退伍呢,哪來那麼多留隊的。而且那高精狙+子彈也是很貴的好吧,給部隊徒增那麼多成本,作用還沒那麼明顯。

但是戰爭中,你開戰了,錢一般不是問題,雖說你一顆導彈比狙擊槍貴,但是在老百姓眼裡,人命更值錢。現在美軍什麼的,都是能用無人機就用無人機,最討厭的就是死人了。

現在廣泛應用狙擊手的,都是那些國家已經被佔領了,那些反對的武裝放冷槍用的,但凡他們有足夠的小導彈,他們都不願意拿狙擊步槍去打。


軍武文齋


是的,以小利益博取更大利益,如前些時候,敘利亞政府軍幹掉了叛軍的總司令,這是狙擊手起的作用,這就是以小換大的好處,把對方主骨幹做掉之後,讓他們亂成一鍋粥,這樣一來,迅速瓦解對方集團。記得L115A3遠程超級狙擊步槍(下圖),是世界上最牛的狙擊槍,它在海外的售價是24萬元,一名優勢的狙擊手,是用子彈喂出來的,有些狙擊槍使用的子彈,也很昂貴,每顆子彈價值是50元以上。每次在訓練中,教官肯定會說,子彈貴,省點用。怎能說大力發展狙擊武器與狙擊手更省錢?價值不便宜,但物有所值。



相反狙擊手和狙擊步槍相比其他兵種優秀,但各種費用,不會是便宜的,比普通步兵造價高。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獨立戰爭時期,摩根來復槍(下圖)營蒂莫西莫非在三百碼外射殺英軍將領,這也成為薩拉託加大捷的一個原因。這是大力發展狙擊武器與狙擊手的由來。

優秀的狙擊手在狙殺人物的時候,總會選擇離目標越遠越好,可是人的眼睛視距,是非常有限的,這就大大限制了,狙擊手的安全半徑和狙殺半徑。所以需要一種能幫助,他們的瞄準器材,就這樣瞄準鏡誕生了。瞄準鏡拉近了狙擊手,與敵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從瞄準鏡裡,清楚的看見目標的弱點,或者會發現他是個高級軍官。

個人認為狙擊手會陸戰中,在關鍵時刻起作用,很多戰例是狙擊步槍和狙擊手,在緊要關頭能決定勝負,如反恐、營救,為戰友提供掩護,現代戰爭不可缺的部分。


森林狼6


怎麼可能呢?我怎麼感覺這思想停留在二戰,哦不,停留在一戰呢?

先不說別的,咱們先說這個思想,這和當年鬼子的“精準射擊”而不發展衝鋒槍的思想這麼像呢?最後的結果也看到了,就不必我多說。


好的我們回來,題主這意思是要大規模換裝狙擊步槍嗎?一支95式步槍的單價在3000元左右,而一支CSLR4的單價可是達到了26萬,這也是它被叫做“二六萬”的原因。而且培養一名狙擊手容易還是培養一名普通士兵容易?哪個省錢一目瞭然。

況且我之前說了,你配這麼多狙擊手那不是回到二戰了嗎?炮火覆蓋警告。

M2HB:和你們的掩體下地獄去吧


南黎23333


當然了,在敵人進攻的路上依次設置擊狙點,三個一組,或5人一車,配有快速撤離隱藏工具,各種擊狙武器配置,隔仨公里一個點,5公里公里一班,10公里一個排,採取一擊就撤,等敵人到達戰場目的地已是時過境遷,損兵折將,鬥志減半,屢戰屢敗…最後再來一個迎頭痛擊!


用戶高遠


個人感覺,隨著無人機等智能探測設備的逐漸興起,在大規模的實戰中狙擊武器與狙擊手的作用逐漸的減弱。

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他們的作用,可以用在反恐等小股戰鬥中。


日照大俠


有用,現代戰爭狙擊手的作用是很大的,小到城市反恐,到軍事行動中掩護與特種作戰都離不開狙擊手,尤其是城市巷戰更是狙擊手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