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

掃墓

2020年春節,大家都過了一個特別節日。疫情的爆發,讓人足不出戶,終於等待道路解封,想想也是一個多月沒有回家看看老父親了,忙不迭去買點食品回家望望。

今年的春天沒有遲到,隨著氣溫的上升和我們不期而遇。幾場酣暢淋漓的春雨過後,清明節快要到了。不知不覺過了八個年頭,每次去給母親掃墓,很多年過去了,還是一樣的心情落寞。帶著孩子去掃墓,一個懵懂幼兒,已經長成高大帥氣的少年郎。相信未知世界的母親甚慰。掃墓是一種文化符號的傳承,相信會一代人,傳一代人,連綿不絕 。

人們都說老年人懷舊,其實真正的懷舊是我們80年代的人。吃過苦,打過工,經歷了40年來每一次大的變革。因為在老家工作的緣故,我每個月回家幾次,村上的人越來越少,凡事和我同歲,還有大我十幾二十歲,三十四十歲的人,我都能認得。原來的村鄰,很多人都不見了,偶爾遇到一個小我10來歲的人路上見到我,向我微笑。但是我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或者認不得這個人,但是這個人他認得我。特別是到我們出宅之前住過的大村,那裡是我叔叔家居住的村莊,祖母在世也是跟隨叔叔們生活,我也每個月經常去看望祖母。村上30幾歲的人,除了本家一小部分的,我居然幾乎都不認得了。

年歲剛過不惑的我,想起來小時候學習過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雖然額頭鬢毛沒有衰,也是幾根白髮生了。我是離家比較近了,隔壁縣城工作,總能得空回去,也能感覺到村莊的破落。主要是人氣沒有了,房子修的很漂亮,但是很空曠。如果您是在外地工作,幾年回來老家一次,或者十幾年才回來老家,我相信心裡滋味別有一番。

村人,年輕的越來越陌生了,歲數大的越來越少了,歲數大的人到什麼地方去了。清明節掃墓我明白了,剛開始幾年去掃墓,直接有寬闊的通道,而現在只能穿梭著很多排墳墓,才能走到母親的墓地。原來很多村上的老人,都在這個墓地了,怪不得越來越少,這個時候我明白了一個永恆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死亡》。當我們父母親在的時候,總感覺無所謂,不管父母親歲數多大,感覺自己很年輕,當有父母親去世了,才明白,原來我們和父母親的距離只有生死,因為我們也老了。已經能感覺到時光飛逝,年紀越大,感覺越強烈,去年貼春聯和今年貼春聯,就是隔離了幾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