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裡的事業單位事業編制前途怎麼樣?

自然捲小美


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後,縣政府裡面下屬的事業單位,和由政府辦公室管理的事業單位,減少了一半:僑務辦撤銷,承擔的僑務管理職能劃歸統戰部;地震辦撤銷,承擔的應急管理職能劃歸應急管理局;信訪室整合,成立信訪局,升格為黨政機關。而增加的職能,還都是行政職能,包括地方金融監管和政府工作部門的督查考核等。改革後縣政府裡面的事業單位,就剩下督查室、信息中心、接待辦、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各有不同的前途命運。

1、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承擔的是行政職能,根據“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方案”,將在年內撤銷,劃歸政府辦公室,成為內設機構或者掛牌單位。督查室中已經參公的人員,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部分可以整合到政府辦公室,使用行政編制或者機關事業編制,逐漸過渡為公務員。黨政機關的職能和編制已經核定完成,人員轉隸工作已經結束,督查室人員基本已經安置到位,就剩下機構撤併等工作,要隨著“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方案”進行規範。

2、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保留的事業機構類型。按照遼寧省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的模式,屬於整合的對象。根據各地改革實際,大概有三種整合模式:一種是政府辦下屬事業單位統一整合,成立服務中心,承擔機關後勤、信息等各類服務職能;第二種是成立政府機關信息服務中心,承擔政府機關的信息服務職能;第三種是整合所有政府組成部門的信息服務職能,成立統一的政府信息服務中心,甚至是整合全縣黨政機關的信息服務職能,成立統一的信息服務中心,實行大信息、共服務的模式。

3、機關事務管理局:除在黨政機構改革中,明確設置為政府部門的“機關事務管理局”,其他未能因機構個數限制,未能單列的“機關事務管理局”,將統一取消“事業局”的稱呼,改革為“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參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其管理職能劃歸相應的政府部門後,事務中心以服務職能為主,並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將其承擔的職能中,可以由社會服務、市場經濟形式替代的部分,逐漸推向市場和社會,實現“機構、人員、編制”三精簡的瘦身目標。

4、接待辦:接待辦被定性為“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和賓館一樣都屬於撤銷、改企經營的機構。機構撤銷後,接待辦人員如何轉隸,各地地方政府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有的全部隨企改制,有的將管理人員或者正式事業人員分流到其他保留的事業單位。接待辦使用的自收自支編制,已經明文要求2019年6月底前撤銷。人事管理權在地方,具體如何轉隸,沒有統一的要求,只是從大的原則上規定要“妥善安置”。距離退休不足五年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交由社保部門保障。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限要求是2020年底統一完成改革任務,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陸續已經改革結束,行政類事業單位也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改革任務,明年的重頭戲,是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黨政機構改革已經結束,事業單位改革也不會太遠。


職言管語


又一個明確是縣一級的問題,叫人感覺十分親切。本人就在縣一級黨政機關工作了幾十年,一直是公務員身份,應該說還是比較熟悉情況的。下面我回答問題。

一、編制是個什麼東東?

凡是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都知道編制這個東西的歷害和重要性。其實說到底,所謂的編制,無非就是人員數量或者工作人員的最高限額。詳細地說,就是縣一級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總數量,這個數量是嚴格控制的,一般是不允許超額完成任務的。當然,編制分為兩種,公務員有公務員編制,事業人員有事業編制,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有編制和無編制,在人員待遇上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

二、縣級黨政機關的公務員編制現狀

在人員編制上,控制最嚴的是公務員編制,由縣機構編制委員會研究後下達到縣級各黨政機關及個別參公單位。由縣上實行總量控制,有時也可以根據各單位工作任務的變化、單位的分立或合併等具體情況,消減或增加編制。據我瞭解,本人所在縣,近50萬人口,公務員編制僅有1000多人,實在是太少了。通常,一個單位的公務員,大多數為單位班子成員,還有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原領導幹部,其餘工作人員中公務員很少。這種情況在縣政府所屬行政單位中非常普遍。本人所在單位近50人,公務員僅有12人,僅佔四分之一。如公安機關是人人心目中的純行政單位,公務員所佔比例較大,但事業編制人員也很多。這實在是無奈之舉,不可能增加公務員編制,工作任務又一樣不能少,都要完成,人員不足,只能在行政機關下屬科室裡大量使用事業編人員,不然工作誰幹。行政機關只用公務員,好多單位就徹底癱瘓了。有時侯甚至感覺,編制這玩意兒有點不講理呀!

三、縣級事業編制人員的崗位現狀

事業編制數量就相對地寬鬆多了。本人所在縣所有事業編制人員約1.1萬人,為全縣公務員人數10倍左右。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1、純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人員。一個縣有很多純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如教育系統下屬各級各類學校,衛生系統下屬各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是純粹的事業編制大戶,還有其他很多很多單獨分設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是事業編制人員。這類事業單位,大多為行政機關下屬的二級單位。

2、二級單位混編混崗。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公務員與事業編人員混編混崗,一起工作。其實質是公務人數太少造成的,實屬無奈之舉。如公安局下屬的交巡警大隊、交警大隊、看守所等單位,執行的是行政職能,可工作人員多為事業編制。

3、同一單位內部混編混崗。最神奇的是,一個行政單位內部科室,有些還是副科級建制,其工作人員很多都是事業編制,公務員倒成稀有動物了。這和鄉鎮政府工作人員的組成一樣,事業編佔絕對多數,公務員是絕對少數,但公務員是絕對的領導者、主宰者、決策者。這就是現狀,聽起來不可思議,想起來有些滑稽,但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現在正在進行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不論怎麼改,從目前情況看:不大幅度增加公務員編制,要改變目前行政機關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混編混崗,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如此情況下,公務員也好,事業編制人員也罷,幹一樣的工作,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又互為同事朋友,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唯一的區別就是執行不同的工資標準,工資正常晉升的辦法不同;公務員有公車補貼,事業編制人員沒有。僅此而已。當然,這類人員執行的是事業編制的管理崗位工資標準,極少見到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

四、縣政府裡的事業單位事業編制前途怎麼樣?

綜上所述,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所謂的“縣政府裡的事業單位事業編制人員”,應該是指上述第二、第三種情況,即在黨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公務員崗位上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即混編混崗的事業編制人員。據我瞭解,在縣一級,這種情況是十分普遍的,實際上己經是一種常態了。

那麼,這類事業編制人員前途怎麼樣呢?應該說,是很有前途的。只是需要認真、紮實、細緻、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團結好同事們,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為領導們認可,同事們首肯。步驟上,從小幹事到股長,再到副科級待遇的內部科室主任,先解決個人職級待遇,再到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就直接轉為公務員身份了,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本單位職位滿員,單位也完全可以推薦提撥到其他單位任職,無論去其他黨政機關,還是去鄉鎮黨委、政府,只要是領導班子成員,都能實現即擔任領導職務,又實現身份轉換,直接轉為公務員身份的目的。我身邊的好多人就是這麼提拔起來的。這比純粹事業編制管理崗位人員的調任要方便得多,又比事業編制的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即要調單位、又要轉換身份容易了不知多少倍。

只是,這一切要以良好的個人品行為基礎,以領導和同事們的公認為前提,以個人艱苦、紮實的努力和良好的工作業績來實現。如果題主有志於此,就好好努力奮鬥吧。


水波不興3291


縣政府事業單位沒有多大前途,除非你能跟著副縣長等領導。

我想題主要表達的意思是縣政府辦所屬的事業單位,否則全縣絕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縣政府工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

1.政府辦事業單位人員也都在政府辦機關工作。

縣政府辦下屬的事業單位主要是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和政府信息中心,縣政府絕大多數事業人員的編制都上在這兩個事業單位中。雖然人員編制在這兩個單位,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在政府辦機關各個科室工作。比如,有些地方的綜合一科服務縣長,綜合二科服務常務副校長,綜合三科以後服務其他副縣長。而事業單位的這些人都分配在各個科室中,充當寫材料或者服務領導的角色。

2.由於身份限制,政府辦事業人員也不好提拔晉升。

在縣直部門來說,縣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辦公室以及紀委、組織部等單位是比較有發展前途的,在這些單位工作的人員普遍晉升比較快。但是,畢竟事業人員存在身份限制,都不能直接提拔到公務員崗位上,都需要走公務員調任程序,而副科以上的縣直事業單位又特別少,這就導致那些在政府辦工作的事業人員同樣不好得到提拔。機關事業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一般是正科級事業單位,而一個單位也只有兩三個副科以上領導職數,根本不夠事業人員使用,並且想到其他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任職難度也是相當大的。

3.如果事業人員有機會服務縣領導,當所謂的“秘書”的話,前途還是比較大的。

現在雖然要求縣處級領導不能配備秘書,但畢竟領導工作繁忙,總得有個幫領導傳件的人,於是很多地方都安排一名同志專門服務縣長、副縣長等縣領導。那麼如果有機會跟著領導的話,肯定是比其他人有競爭優勢的。比如,跟著縣長的同志將來一般都可以提拔為正科級領導職務,到鄉鎮任鄉鎮長、黨委書記,或者到縣直部門任局長。跟著其他副縣長的,一般都可以提拔副科級領導職務,不過下一步發展還需要看以後的機遇。

總之,縣政府辦事業人員也得在有機會服務領導的時候才有發展前途。

“中省直遴選”專注體制內問題解答,歡迎加關注繼續交流。

中省直遴選


縣政府裡的事業單位包括信息辦,信訪局,督查室,接待辦,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這些單位在省市一級屬於行政單位,在基層受行政編制數量限制,屬於事業單位。政府裡的事業單位事業編是除過公務員外第二好,你說前途怎麼樣?


縣政府裡的事業單位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大都被劃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財政,工作穩定,不會短時間內脫離體制。政府裡的事業單位人員近水樓臺先得月,工作職責是為領導工作和生活提供服務保障,要麼是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建議,在領導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角色。

所以政府裡事業單位人員提拔有著天然優勢,特別是接待辦、督查室、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只要工作能力突出,有眼力,提拔是早晚的事,特別是這些單位正職領導,最後都有一個比較好的歸宿。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歡迎大家討論留言,敬請斧正!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


縣政府裡事業單位的事業編是縣委、縣政府機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編制,是綜合管理崗事業人員。因受機關行政編制限額的限制,設立事業單位招聘事業編制人員補充機關行政人員不足的問題,多從事於機關賦予的職能,混同於機關行政工作。

至於前途,只能從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享受工資待遇福利。是在科級事業單位的,可以通過考核提拔副科級的管理人員,進入領導層面。本單位不是科級事業單位,好好工作,爭取提拔交流到其他事業單位任領導職務。進入管理層需要個人的努力,具備領導能力和素質,贏得組織部門和領導的推薦,通過推薦、考察、民主測評、公示等環節,走上領導崗位。

事業單位人員由於體制的原因,只能在事業單位晉升,很少交流到機關行政部門。想進入公務員序列,只好通過考選,進入公務員隊伍,享受公務員待遇。其他的辦法只能機會是可望不可及的。



求事真相


相比行政編制,事業編制是有天然的弱勢的。目前主要是差在兩個方面:一是升遷職務變動,行政編制是按照年限自動調整,而事業編制基本上常年不動,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行政編制的優勢會比較明顯。二是工資待遇,重點是車補,現在大部分事業單位的車補還沒有到位,其他的事業編制,還分為全額事業編制,收入有保障,差額事業編制,具體看單位,我們這邊的事業編前些年長期沒有五險一金,最後是通過信訪渠道解決的,還有一些自收自支的事業編,主要看運氣,和企業不差多少了。

相比行政編,事業編有點像小老婆生的孩子,平時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但是具體分家產一般都分不到厚的,比如我聽說某區財政困難,於是呢領導想了辦法,所有事業單位的目標考核獎不發,呵呵。

事業編的前途,一看工作單位,二看工作崗位。老師、醫生之類較為特殊,暫且不討論,主要說政府裡的事業編。事業編制人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管理崗,一種是技術崗。換句話說,你可以從兩個方向發展,技術崗,你可以考職稱,擁有高級職稱,你的工資收入基本約等於正科收入。這幾年考職稱的人明顯減少,大家猜測可能是因為現在相關指標少了,其他地方的情況不瞭解。

管理崗要想發展,要結合你的具體工作實際:

1、如果你所在的單位就是事業單位,那麼你就正常晉升好了。

2、如果你所在的單位是混合制的,也就是有行政編、有事業編,那麼你就要具體考慮,如果是偏向基層點的地方,比如街道辦事處,那麼你升遷的機會會比較小,也不是沒有,我們區前幾年就組織過選拔考試,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成功晉級副科。如果你所在的單位行政級別高,比如政府辦、區委辦,那麼你提拔的幾率很高。

3、看你跟隨的領導能力,具體參考區委辦vs街道辦,領導願不願意幫你,他的個人能力,這些都是看個人運氣。

事業編制有沒有前途,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單看編制的性質,它是不如行政編的,但同時也參考的個人的野心和能力,機遇和運氣等等。十年風水輪流轉,你能達到的高度,是你的起點、你的野心、你的能力、你的運氣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


白水90944696


沒前途,不要來


田伯光xxx


看你怎麼定義有前途了,有的人很容易就滿足,如果考上了也不錯,公務員編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在縣城裡也算上等人群了。不過想當個大官估計是不可能了,混到退休能到正科已經燒高香了。



永遠的國盾


跟著主要領導就有前途!否則門兒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