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是一門技能,它能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你的朋友圈有被這位43歲的靈活胖子刷屏嗎?

43歲的父親,不想女兒因為被嘲笑而放棄體操,開始給女兒陪練。

4年時間,這位靈活的胖子老爸,由一名清潔工逆襲成體操網紅,坐擁33萬粉絲,被封為“世上最帥男人”。

一個曾想放棄體操、卻變身世錦賽熱門選手的女孩。

“自戀”是一門技能,它能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01

小時候,同年紀的小女孩,都是喜歡芭比娃娃、小熊玩具,孩子卻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

她從小就不喜歡安靜地待著,成天跑來跑去、鬧鬧騰騰。

當被家人帶去體育館時,她獨對體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剛開始,孩子每天都充滿幹勁,但好景不長,細心的爸爸隱約感覺女兒有些不對勁。

終於,在一次晚飯時間,孩子故作輕鬆地問爸爸:“如果我現在放棄體操,你們會不會對我很失望?”

原來,她總認為自己的表現是所有人中最差的,當自己動作不標準或者失誤時,總能感受到來其他人嘲笑的目光。

這樣一來,她就更緊張了,越做越不到位,越做不好就越緊張。

面對孩子的煩惱,爸爸沒有明說讓她放棄或堅持。

但是,第二天,當孩子按時來到訓練館時,她驚奇地發現爸爸早已在這裡等候,身上穿著滑稽的形體服。

看著老爸“東施效顰”的魔鬼步伐,孩子笑得很開心。

有這樣一位幽默、溫暖的老爸,原本被嘲笑的自己,卻成為了被羨慕的對象。

爸爸的舉動,不僅成功化解了孩子的煩惱,也讓她重新提起了勇氣和信心,對訓練又有了熱情。

“自戀”是一門技能,它能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狀態越來越好,她開始享受整個訓練過程,開始對自己有了更高的期待。

漸漸地,孩子拿到了不少好成績,世錦賽表現也很不錯。距離衝擊奧運會的目標,也是越來越近了。

一切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02

在心理學領域,孩子整個心路歷程,可以概括為“自我概念”的調整。

自我概念,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通過他人評價、社會比較、行為觀察等方式,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

像她孩子,當初被嘲笑動作不到位,動作得分低,因為別人的優秀而妄自菲薄。

我經不起批評,你們批評我,我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此時,孩子的自我概念就是比較糟糕的、消極的。

當爸爸陪練後,看到爸爸滑稽的動作,孩子消極的自我概念有所好轉,“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行為表現也得到改善。

在有進步後,孩子逐漸明白“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要看我做了什麼事”。她學會通過觀察自己行為客觀認識自己,用行動和絕佳的表現證明自己:你們低估我了

這就是積極的自我概念在調節孩子的行為表現

03

你身邊有這樣一類人嗎?

他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非常懂得欣賞自己。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甚至覺得他們有一點“自戀”。

不過這種自戀又沒到太誇張、討人厭的程度。

但時間久了,你發現他們看到的自己似乎真的就是自己眼中的那麼好,而且他們似乎也因此過得挺快樂。

再後來,你也被他們這種“迷之自信”影響了,覺得這個人貌似真的挺不錯的。

這類人的“秘訣”就是:他們的自我概念往往比客觀事實更加積極,就像在看自己的時候加了一層玫瑰色濾鏡。

研究表明,對自我有濾鏡的人對成功的期待也更高——他們更相信自己能做好

這種對成功的高期望,也使得他們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在這項任務上,併為之堅持更久。

04

“自戀”是一門技能,它能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像孩子一樣,很多父母都面對過同樣的難題——

孩子興高采烈地報了個興趣班,結果沒多久說不想去了!

父母真的挺為難:

逼著孩子去吧,捨不得孩子吃那麼多苦,不想看孩子委屈巴巴的樣子……

任孩子不去吧,又覺得好像是在教孩子放棄,孩子總不能遇到困難就逃避……

當然,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想要放棄學業學習。

多數的父母只能一邊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一邊祈禱孩子能夠“頓悟——我愛學習”。

當然,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關鍵,不是培養興趣,而是幫助孩子樹立起更加積極的自我概念,即學業自我概念

學業自我概念是

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技巧的自我判斷和認知。比如,我的數學不好,語文還不錯……

在低年級階段,孩子的學業自我概念還沒定型,偏於樂觀,大部分時間會認為自己棒棒的。

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說他學會了,結果大人一檢查發現還是不會。


到了初中,學業自我概念穩定下來,孩子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強項和弱項。

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一旦在某一個科目的學習中掉隊,他認為自己不擅長某個學科或者缺乏學好某個學科的能力,此時,如果沒有來自外界的有效幫助,這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自戀”是一門技能,它能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無論在哪一階段,家長都可以通過有效行為,建立孩子積極的學業自我概念,讓孩子熱愛學習,即使對某門功課不感興趣或者不擅長,也能付出全力、做到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