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載人航天史,都發生過哪些沉重的災難?

狼君歷史


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並非一帆風順,也付了很大的代價,以下列舉一部分事件(按時間排列)

1967年 阿波羅1號

1967年1月27日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一次例行測試中,34號發射臺的土星IB號運載火箭頂部的阿波羅指令艙,突然發生大火,使三名宇航員(指令長維吉爾·格里森、高級駕駛員愛德華·懷特及駕駛員羅傑·查菲)在17秒中喪生


1967年4月聯盟1號飛船

前蘇聯宇航員科馬羅夫1967年4月23日,乘聯盟1號飛船升空飛行,24日因飛船在再入過程中降落傘失靈飛船墜毀而身亡,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在執行空間飛行任務時獻身的宇航員。

事故調查原因顯示降落傘出傘受阻是傘艙內外的壓差所致。試圖彈出的傘體引起的摩擦阻力使傘擠在了傘艙內無法拉出。


1971年7月聯盟11號載人宇宙飛船

聯盟11號載人宇宙飛船,原本是幫助蘇聯開拓空間站技術。3名前蘇聯宇航員在於太空實驗室中工作了創紀錄的24天后,他們按照計劃,在6月30日凌晨1點35分,返回艙和軌道艙分離,返回艙準備回到地面。返回艙的降落流程還算完滿,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和原計劃差不多。可是,當工作人員打開艙門的時候,發現3名宇航員全部身亡。

調查結果顯示這是由於2個計劃該先後引爆的螺栓同時爆炸,結果震壞了換氣閥門,導致返回艙空氣迅速洩露。此時,返回艙還在距離地面168公里的高空,基本屬於在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返回艙內部壓力迅速降低。在這種幾乎真空的環境下人體就會無法承受這種的壓力。同時由於返回艙設計不合理,內部空間極小,而宇航服又太過笨重,所以3人都沒有穿宇航服,釀成了這次悲劇。


1980年3月18日東方號運載火箭

前蘇聯東方號運載火箭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進行燃料加註時發生爆炸,45名技術人員當場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醫院後死亡。這是蘇聯歷史上最嚴重的航天事故之一。這次事故直到9年後的1989年才有報道。


1986年挑戰者航天飛機失事

1986年1月28日,美國成千上萬名兒童正通過學校的有線電視新聞網,觀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第10次發射的直播,因為宇航員Christa McAuliffe將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教師。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因其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毗鄰的外部燃料艙在洩漏出的火焰的高溫燒灼下結構失效,使高速飛行中的航天飛機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於發射後的第73秒解體並在空中發生劇烈爆炸,導致7名宇航員死亡,這就是著名的挑戰者號災難。



1986年泰坦運載火箭爆炸

同樣是多災多難的1986年,1986年4月18日,美國空軍的一枚大力神火箭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發射僅僅8秒鐘後爆炸。爆炸摧毀了基地的發射臺和所攜帶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KH-11型秘密電子通訊衛星,有58人受傷。爆炸時升起一個巨大的桔紅色火球,一團帶有毒氣的濃煙瀰漫天空,火箭碎片散落到基地各處,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昂貴的發射災難之一。


1996年 阿麗亞娜5號

1996年6月4日,首次試射的“阿麗亞娜”5運載火箭6月4日在南美洲東北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40秒鐘之後發生了爆炸。這次鑑定發射叫做“阿麗亞娜”由歐洲航天局和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共同主持。這架造價70億美元的火箭項目是10年研發後的首次發射。損毀的火箭和貨倉就價值5億美元。事故調查委員會兩個周後給出了爆炸的起因,聲稱是慣性參考系統的一個軟件錯誤引發的,使火箭大約以每秒30度的速率改變俯仰和偏航姿態。結果火箭在氣動載荷作用下迅速斷裂,從而觸發了自毀系統。


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

2003年2月1日,就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即將完成它的第28次任務前不久,當它試圖再次返回地球大氣時,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上空發生解體,導致7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最終調查結果是超高溫空氣從機體表面縫隙入侵隔熱瓦下部四處亂竄,最終造成航天飛機在返航途中解體墜毀,七名宇航員喪生

在事故發生後,太空飛行任務被推遲了超過兩年時間,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也被延遲,而且29個月的時間裡完全依靠俄羅斯航天局為空間站提供供給。而且“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爆炸使航天飛機的用途受到壓縮。


2016年9月1日 獵鷹9號

2016年9約2號獵鷹9號在卡納維拉爾角基地常規的發射前測試中發生了爆炸,事故摧毀了價值2億美金的以色列通訊衛星,並損壞了SpaceX公司的主要發射平臺

SpaceX發現在火箭發射器的上面級氧氣箱中的氦低溫系統出現了“重大的故障”。


人類探索之路從不會平坦,但也永遠阻擋不了人類前進的勇氣。


文史小觀


第一個,前蘇聯聯盟號飛船。

第二個,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

第三個,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途中解體



津城小蘇


1.美國東部時間1986年1月28日上午,全美的學生們正滿懷期待地觀看著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的CNN視頻直播,因為機組成員之一的克麗斯塔·麥考利夫將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名老師。然而,誰也沒想到,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剛升空73秒就發生瞭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全部喪命

2.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在得克薩斯與路易斯安納上空再入大氣層,眼看就要完成其第28次任務之際,事故發生了。本次事故同樣造成了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哥倫比亞號爆炸後的殘骸從達拉斯的郊外一直飄散到泰勒,甚至有一部分殘骸落入了路易斯安納。同挑戰者號事故一樣,航天飛機此後停飛兩年

3.1986年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註定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在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幾個月後,美國曆史上最昂貴的一次航天災難也隨即發生。1986年4月18日,NASA正計劃用泰坦34D-9KH9-20火箭將價值數十億美金的攝影偵察衛星送進太空,發射後僅八秒的一場爆炸將一切化為烏有。NASA用數十億美金,給全人類放了一場悽美的煙花!


歷史古與今


上世紀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美在宇航事業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了在這場競爭中成為贏家,前蘇聯不斷加快宇宙飛船的設計,並增加發射頻率,而宇航員的安全問題卻往往被忽略或根本無暇顧及。為趕超美國人設計的兩座艙飛船,前蘇聯的設計師們緊急將原有的兩座艙“聯盟”號飛船改為了三個座艙。而杜博羅沃里斯基和他的兩位戰友要“擠進”這個窄小的飛船,就只好放棄佔用很大空間的宇航服。這種做法立即遭到了包括前蘇聯空軍總司令助理卡馬寧將軍在內的許多人反對,但“聯盟”號的主設計師米申卻一再誇口說:“就算宇航員只穿內褲飛行也是一百個安全。”

1971年6月6日,杜博羅沃里斯基、沃爾果夫和巴查耶夫順利飛到了前蘇聯的“禮炮”號軌道空間站,併成了站上的第一批工作人員。6月30日,完成了長達3個多星期的工作後,三位宇航員進入“聯盟-11”運載飛船準備返回地球。剛開始時飛行一切正常,但就在飛船即將進入大氣層的一瞬間,座艙中與外界連接的通風安全閥忽然鬆開了。通常情況下,這個安全閥要等到飛船即將著陸時才會自動鬆開,以便使艙內與外界的氣壓相吻合,可此時飛船還未進入大氣層呢!氣壓閥鬆動後,飛船上的通氣小窗口快速地一開一合,飛船艙內的空氣也迅速地向太空中散去,飛船內的氣壓在20秒鐘內從900毫米汞柱一下子降到了500毫米汞柱,1分鐘之後氣壓表上的水銀柱低至170毫米!卡馬寧將軍在發表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在飛船出現漏氣現象4秒之後,杜博羅沃里斯基每分鐘的吸氣次數就達到了48次,而正常人應為16次,也就是說,這時的杜博羅沃里斯基幾乎進入了瀕死狀態。這樣的狀態只持續了不到半分鐘,可怕的死亡便降臨了。卡馬寧將軍說,宇航員們抵達地面後,醫生們採用了多種急救措施,對三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搶救,但卻迴天乏力,終於沒能挽回他們的生命。醫生們在屍檢中發現,三位宇航員的瀕死症狀幾乎完全相同,他們都有腦溢血、肺部充血、耳鼓膜破損和血痰的跡象。而如果他們當時穿上了宇航服,這個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血的代價使此後的宇航事業吸取了一個重大的教訓。繼三位宇航員的悲劇發生後,歷史上再未出現過不穿宇航服乘坐宇宙飛船的做法。因此也可以這樣說,三位英雄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挽回了更多人的生命。

1986年1月28日,39B發射臺上,“挑戰者”號航天飛機載著7名宇航員準備進行它的第10次太空飛行,11時38分,“挑戰者”騰空而起,像一條巨龍直奔雲霄,但僅僅飛行了73秒,隨著一聲巨響,“挑戰者”號在數秒之內化成一團火球,濃煙中散射出無數碎片像流星雨一樣落在大西洋海面,7名宇航員包括1名女教師全部罹難。“挑戰者”號爆炸是美國航天史上損失最大的一次悲劇,也是世界載人航天史上的災難。

時隔17年後的2003年1月,美國的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在完成飛行任務的返航途中解體,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