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智”增效 智能化賦能柯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提“智”增效 智能化賦能柯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3月18日,在浙江天聖化纖有限公司一分廠自動包裝車間內,記者看到車間裡工人寥寥無幾,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巨大的機械臂一次次的從筒架上拿起12筒絲餅,精確地放入自動輸送帶上,經過一道道自動包裝工序,最終完成成品絲的入庫。

打開我區2019年度經濟發展的“成績單”,與工業經濟相關的經濟指標可圈可點:去年,全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24.7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工業總產值2049.2億元,在全省工業“十七強”縣(市、區)中排名第二;工業用電量達142.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十七個強縣(市、區)第一;這張漂亮的“答卷”,離不開柯橋強大的生產能力的支撐。

智能化改造,紡織印染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化流水線上,全自動機械手上下翻飛,開足馬力趕工;自動化包裝線上,一圈圈排列整齊的滌綸絲來回穿梭……位於馬鞍街道的浙江天聖化纖有限公司一分廠復工後開始滿負荷運轉。作為全國排名前十的化纖企業,天聖化纖已具備年產130萬噸差別化纖維的生產能力。近年來,公司投資1億多元,引進自動絡筒與自動包裝設備,將產品優等率提高到了100%。“我們將通過機器換人的智能化改造、能源梯級利用的循環化改造和數字車間建設的信息化改造,繼續練好‘內功’,不斷推動‘傳統化纖製造’向‘智造化工廠’轉型發展。”天聖化纖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柯橋經濟發展的硬支撐,紡織是一張永不褪色的金名片。改革開放以來,柯橋已經形成了以紡織印染為核心的製造業形態,約佔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6成,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紡織印染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柯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核心。

然而,粗放擴張發展的模式,帶來環境汙染之痛。紡織印染這個傳統產業曾經到了發展的“瓶頸”!怎麼辦? 2010年,當時的縣委縣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向支柱產業開刀”,啟動實施“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2018年年初,歷經8年的努力,柯橋區全面完成這項工程。全區212家印染企業整合提升至108家,建起一個綠色高端的印染產業集聚區。

以變謀進,短暫的陣痛終於發展的新動能。目前,柯橋印染企業國際先進設備比重達到60%以上,自動化配料系統、智能化管理系統、機器人、無水印染等一大批高端裝備、工藝、技術得到逐步應用,每米印染布附加值提高15%以上,行業稅收同比增長10%。

傳承中創新,傳統產業華麗蝶變

紡織印染產業的鳳凰涅槃,僅是柯橋傳統產業蝶變的其中一個閃亮點。如今,黃酒、建築、化工等傳統產業也在全速蛻變,舊貌換新顏,氣質再提升。

昨天下午,在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生產線“火力全開”。作為柯橋區傳統產業的一張“經典名片”,會稽山年產能已達15萬千升以上,“會稽山”品牌產品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近年來,“會稽山”首創“傳統工藝、現代裝備、智能控制、綠色精釀”的釀酒理念,成為國內首家建成智能化生產線的酒品生產企業。“我們將繼續秉持“傳承與創新”理念,堅定不移地走智能化釀酒之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創新釀酒技藝,提高酒品質量,爭取獲得更大的突破,為黃酒企業樹立標杆。”公司總經理傅祖康充滿信心地說。

2016年2月,國家出臺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寶根將其比喻為建築工業化的“春天”。作為我區建築業龍頭企業,“寶業”1974年從傳統建築施工起家,1996年開始探索建築工業化,從此在這個領域深耕至今。可以說,這是“寶業”轉型升級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和自我創新。時間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如今,“寶業”已在全國建設了34個裝配式建築智能製造基地,年納稅費20億元以上,2019年,銷售額依然保持著20%以上的增速。

三次創業,製造業迎來新發展春天

99%,這是民營企業在柯橋區工業企業中的佔比,在柯橋這片製造業熱土上,老中青三代企業家聚焦產業轉型升級,著力企業技術創新,通過三次創業,將柯橋的傳統產業不斷推向高新化、尖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全區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紹興縣全縣9628萬元,到2000年“西遷”柯橋時的473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1504億元,規模與質量不斷創造新高度。

伴隨春天的腳步,行走在柯橋大地,撲面而來的是強勁的發展氣息,滿眼盡是生機與活力。今年,是柯橋奮進全國“十強區”的衝刺賽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將是支撐目標完成的最大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