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兄弟加油幹吧!中國50萬億投資計劃來了!

在疫情影響下,基建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性再度凸顯。


為了推動經濟復甦,各個地方政府密集公佈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一波基建投資已經在路上。


據《中國經濟週刊》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3月10日,有25個省區市公佈了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


建工兄弟加油幹吧!中國50萬億投資計劃來了!


50萬億投資計劃版圖

2月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指出,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


非常時刻,多省份密集公佈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

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及一批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近50萬億元的投資版圖浮出水面。


事實上,這些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指的是各省份未來的總投資計劃,並不僅僅意味著當年投資總規模。其中也包括前一年已經開工需要繼續建設的、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的甚至處於備案審批階段的項目總規模。


從目前各省市公佈的具體投資項目來看,基建投資仍佔一席之地。


例如,雲南省2020年的“四個一百”重點項目計劃即將出爐,2020年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


雲南省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郭金華表示,2020年的“四個一百”項目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大項目佔比有明顯提升。525個項目中,總投資50億元(含)以上的項目232個,100億元(含)以上項目146個。年內將建成香格里拉至麗江高速公路、大理至臨滄鐵路、騰衝艾思奇幹部培訓學院等一批重點項目。此外,將新開工建設瀾滄至孟連高速公路、清水河大型水利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


《北京市2020年重點工程計劃》則包括300個項目,覆蓋三大領域,計劃完成投資約2523億元。其中,100項基礎設施項目計劃完成投資662億元,包含7個國鐵項目、5個市郊鐵路項目、16個地鐵項目、12個公路項目、16個城市道路項目。


加快進度,加快審批,加速開工。在穩增長的壓力下,近期基建項目的批覆速度也在提高。


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基建項目達2286.0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30.29億元;截至2月25日,全國533個重大交通項目復工率為70.17%。

建工兄弟加油幹吧!中國50萬億投資計劃來了!


新基建成重要投資方向

情之下,數十萬億基建項目如期而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項目尤為亮眼,成為本輪投資中的熱點。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指出要“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新基建主要是指與高技術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

今年以來,“新基建”被提到新的高度。

1月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21日、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均提到新基建。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一般認為,新基建區別於傳統的“鐵公基”(即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項目,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板塊。


其中,“5G”是毫無疑問的亮點,成為各省份穩增長髮力的重點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9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列入2020年重點工作,其中有6個省市明確規劃了2020年新建5G基站的數量,合計超過17.8萬個。


中國移動提出,計劃在2020年底完成30萬座5G基站建設目標,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力爭前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25萬座基站的建設目標。


“要著眼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複雜性,充分認識加快5G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務實推動5G快速發展。”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說。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未來5年工業企業開展網絡化改造投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5G網絡建設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


因此,從2020年開始,以5G為代表和開端的新基建將成為我國投資的主要方向,相關產業鏈將在巨大的投資拉動下取得長足進步,並帶來大量市場機會。


建工兄弟加油幹吧!中國50萬億投資計劃來了!

專項債加力撬動投資

不過,在疫情之下,原本就財力緊張的地方財政面對的壓力更大。錢從哪兒來,成為新一輪大基建投資中待解的問題。


從資金來源來看,專項債和政策銀行金融債可能成為為基建“加力”的主要來源。


去年下半年以來,明確專項債發行用途、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額度、允許專項債作為部分重大項目資本金等政策相繼出臺,意在提振基建投資進而穩增長。


近期,相關部門的公開表態也明確釋放了這一信號。


2月24日,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公開表示,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門存量資金,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擴大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確保資金要跟著項目走

。2月27日,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加快下達中央預算投資,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以及要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3月4日,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歐鴻透露,下一步,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加快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組織地方抓緊準備專項債項目等。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專項債的發行也在提速。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2230億元,地方債提前批發行進度已達到66%。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從基建資金結構來看,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這三大部分資金佔基建資金來源的90%左右。預算內資金的發力主要來自赤字率的上調和調入資金增加;自籌資金中,專項債和政策銀行金融債可能成為今年基建發力的主要來源;受益於項目資本金比例的下調,基建領域貸款會有邊際改善。


具體來看,預算內資金(財政收入+赤字規模+其他淨調入資金)規模為 3.4萬億元,自籌資金(專項債、政策銀行金融債)為2萬億元,國內貸款約為 3.4萬億元。整體來看,主要的幾項資金或比去年增加1.5萬億元,拉動基建投資增速回升至8%。


建工兄弟加油幹吧!中國50萬億投資計劃來了!


這50萬億元的新基建投資,對建築業來說無疑是一股甘泉,對建工人來說,更是期盼已久的新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