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节气简介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分过后,万物开始茁壮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

今年的3月20日又到了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有四个节气,那就是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为什么这四个节气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四个节气刚好在四个有意思的节点上。这里要先问一下大家?中国古代有没有阳历?有!节气就是阳历,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节点确定的。

在我国传统历法中,将黄道360°分为24段,每段15°,这样黄道上就有24个节点,其中每隔90°的节点就是二至二分。

二至的“至”是到极点、最的意思,夏至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冬至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二分的“分”就是对半分、平分,春分是春天里阴阳对半分,白天黑夜一样长;秋分是秋天里阴阳对半分,白天黑夜一样长。

在我们北半球,春分一般都在3月20日或21日。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这一天也就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春分日,也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已是仲春,春天的气候开始明显起来,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春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发声,三候始电。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玄鸟至丨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春风吹,燕子从南归,那声声欢啼,一团团逐队成球,都在尽情地歌唱着春天的温暖如煦。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雷乃发生丨隐隐雷声动,约约闻其声。霾霾天之空,零零雨若至。经过一个寒冬的分离,春雨淅沥时,天空要打雷了。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始电丨天空雷动时,闪电并不会缺席。电闪雷鸣后,一定是那充满蓝天白云,充满绿草繁花的世界。

春分习俗

春分源于自然崇拜与祭祀活动,相信对古代祭祀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在祭祀时会有很多仪式。除了比较隆重的国家祭祀活动之外,古代民间社会其实也有很多与春分息息相关的,极具乡土气息与趣味性的民俗活动。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竖蛋丨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立蛋,指在每年春分这天,北半球昼夜等长,地球地轴呈66.5°倾斜,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恰好平衡,生鸡蛋容易立在桌子上,亦有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采春菜丨春分是春菜生长成熟的季节。“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日,人们都会去田野里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被人们与鱼片一起做成汤菜,称为“春汤”。民间相传:“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春祭丨据说,春祭习俗,最早是从周代开始的,在二月春分,人们扫墓祭祖之时,先得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扫墓开始,也得遵循一定的规律,先集合全族的人或者整个村子的人,扫祭开基祖坟与远祖坟;扫完之后,然后再分开扫祭各房、各家墓。在现在虽然不像古代一样祭祖了,不过春祭扫墓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


春分养生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是说春分节气是一半阴一半阳,平分了昼夜、寒暑,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从春分以后白天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一直到夏至白天最长。

所以此时的养生就要紧紧抓住“阴阳平分”的特点,要效法天地气候的这个规律,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当然保持阴阳的平衡、平和是养生的总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去做,然而在春分节气,更要注意身体的阴阳平衡。


饮食。

春分时节的饮食,饮食要注意清淡,多吃时令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四气-五味,就是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五味:酸苦甘辛咸。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多吃时令菜,有助于人体应时知节,与自然相融合。这个时候的时令菜有春笋、菠菜、芹菜、韭菜、莴苣、豆苗、蒜苗、木耳菜、油菜等。大量绿色蔬菜上市,春天在五行为木,是青色、绿色,要多吃绿色蔬菜。这时饮食的原则也是阴阳平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食物;在食物的搭配、烹调上,也要注意阴阳互补。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春天对应肝,是肝气升发之时,但要注意防止肝气太过,如果肝的木气太过就会变成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木太旺,还会对脾土造成过度克制,所以这是要适当收敛肝气,但又不能太过,要掌握火候。所以药王孙思邈提出:“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当然这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吃梅,多吃糖。酸味入肝,主要起到收敛的作用,而甘味入脾,能补脾气。也就是说,春日里,不要过度收敛肝气,而且要注意补脾,要健脾化湿。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起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按时睡觉,早睡早起,中午安排午睡,养气除疲,注意精神放松。因为春分时节阴阳虽然是对半分,但总的趋势是阳气上升,这个时候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逐渐升高,气候又忽冷忽热,骤然变化,会导致人体平衡失调,诱发因肝阳上亢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症、中风等。还要预防眼部疾病,应从调肝补肾入手来预防和治疗眼病。因为“肝开窍于目”,只有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所以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春天容易犯困,但也容易失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不亚于饮食。同时按时睡眠,不要熬夜,保证在子时以前也就是11点以前睡觉是非常必要的。人体生命是有生物节律的,千万不能破坏这个节律。


运动。

《四气调神大论》说:“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进入春分时节,万物生长茂盛,机体的功能也开始增强。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要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勃勃上升的阳气。昂首阔步,大步走路。走路手要摔起来,超过头。步子要大,走得要快,要微微出汗。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情志。

春季对应肝脏,肝的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黄帝内经》说“怒伤肝”。春分时节易肝阳上亢,肝脏疏泄功能失调,肝气不疏,郁热化火,就会导致心情不畅,造成心理疾病。所以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要避免情绪波动,做到心平气和,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有肝脏疾患的人,更要做到心宽、心静。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春分时节,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赏花踏青!让心中的紧张和焦虑得以释放,研究发现,春天进行户外活动还能提高心肺功能、降血压。放风筝、健步走、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学会晒太阳,胜过吃补药,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是“天然消毒剂”,能杀死多种病原体。


春日·祈福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祈福山河无恙,地暖花开。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过去的好几个月,原本的生活节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切习惯的动作、态度都停留在过去,憋了好几个月的''清心寡欲'',还是会怀念奶茶的甜腻年轻,咖啡的浓郁清醒,妆容的精致个性,逛街的随意自由,读书的收心安静。但我们单是想念,“前战”艰辛,我们的坚守,也是一种支持,静待花开,祈福真正的全胜早日到来。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国内战疫一线的好消息:方舱清空,医疗队踏上返程等消息,都预告着疫情渐渐平息,春日正在来。但国外的疫情也在警醒着我们:战疫还在,不可松懈。

廿四节气|春分:春分至,燕归来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祈福着这个疫情可以真正过去,大家可以摘下口罩,按下启动键,将一切恢复正常,以另一种姿态步入我们真正想要的那个20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