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3月20日報道:徐彙區東泉路65號,原本是一堵小區圍牆,現在敞開了一扇門,變身一座名叫“淨空間”的兩網融合示範點。“從一堵牆到一扇門,為的是服務周邊居民、沿街商鋪,開創可回收垃圾的交投模式創新。”上海城投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徐哲說。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漕河涇兩網融合示範點“淨空間”

漕河涇“淨空間”從服務本小區到輻射周邊社區

上海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以來,街頭悄然出現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兩網融合”示範點位,其中就以湖南路“梧桐資源空間”和漕河涇“淨空間”為代表。記者在“淨空間”看到,一臺配備了具有稱重壓縮、滅火噴淋、溢滿告警等功能的智能交投機放置在門前,無論是飲料瓶還是塑料箱都24小時來之不拒。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智能交投機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家住附近小區的一位老伯走進“淨空間”,帶來了滿滿一推車的易拉罐和黃板紙。回收人員分類稱重,把相應的費用交給老伯。老伯說:“這麼多回收物,我攢了很久。過年期間廢品回收員要不就是離滬了,要不就是返滬隔離,沒處收。”淨空間的回收人員告訴老伯:“東西多的話,下次可以打電話給我們,我們上門來收。”據估算,“淨空間”每天的回收量約為500公斤,回收物為以黃板紙和飲料瓶為主。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淨空間”可面向沿街商鋪、可服務周邊居民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回收人員向交投市民支付費用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一位居民攢了不少易拉罐帶來交投

“水上資源驛站”有望推廣至大治河水域

上海的兩網融合實踐,還首次延伸到了黃浦江上。據徐哲介紹,今年年初,城投環境利用自有設施,在黃浦江沿線打造了全市首個水上兩網融合示範點“水上資源驛站”,邁出了由陸域回收向水域回收業務拓展的第一步。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水上資源驛站

記者在徐浦大橋東側引橋下看到,水上資源驛站的工作人員接過“滬東安3號”船員遞上的垃圾袋,裡面裝有黃板紙、飲料瓶等可回收物,進入驛站進行稱重、計價。針對此前水上可回物回收規範收集的空白,水上資源驛站為上海市水上船隻船廢中的可回物提供了一條正規的資源再利用渠道。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驛站目前主要承擔了收運遊輪、上海東安水上汙染防治中心有限公司和上海環境物流有限公司運輸船舶上一般船廢中的可回收物回收工作,一天能回收100公斤左右。”徐哲介紹,“未來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我們還將進一步覆蓋本市內河通航水域,預計首先在大治河西閘水域進行推廣。”大治河是浦東區域重要內河通航水域,船舶通行量約佔本市內河通行流量的三分之一。徐哲表示,在此區域設置兩網融合服務點,有望提高船舶可回收物的回收效率,擴大服務群體,有效降低水域二次汙染的風險。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回收員整理收集到的可回收物

徐哲還透露,城投環境騰轉近2000平方米場地,在徐浦固廢處置基地引進自動分選設備以及AGV自動搬運堆垛設備,打造中心城區設施設備自動化水平較高的 “兩網融合”集散中心。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後,將徹底改變傳統人工分選作業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分揀標準,為今後大型市級兩網融合集散場建設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鑑。

從周邊社區到黃浦江面 上海“兩網融合”開拓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