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開啟臨床試驗了,新冠疫苗何時才能種上?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疫苗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近日中美兩國分別啟動首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更讓全球民眾都關心起這個問題:新冠疫苗還要多久才能投入實際使用?

中美都開啟臨床試驗了,新冠疫苗何時才能種上?

中國:最短也要6個月

中國首個獲批啟動臨床試驗的疫苗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研發,是一種以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3月16日20點18分,他們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陳薇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疫苗就是終結新冠疫情的最有力的科技武器。我們按照國際規範、國內法規,已經做了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可大規模生產的前期準備工作。我們做好了隨時開展正式臨床的所有準備。”

臨床試驗啟動,距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即使特事特辦,疫苗還得經過幾期的臨床試驗,包括臨床一期、臨床二期、臨床三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如果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最後得出結論,疫苗有效的話,最短估計也需要六個月的時間

原來,臨床一期要做安全性試驗,時限取決於免疫次數,即使單次最短不少於20天;臨床二期要測試臨床疫苗接種的程序和手續,大概需要200至300人,同樣最短需要一個月時間;臨床三期是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病人發病率比較高,即使需要對照組,需要的樣本量也會少一些,時間也會短一些,但最短也要3到5個月不等。

看來,對中國人來說,就算首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一切順利並最終證明有效,最少還得等半年,也就是今年9月份才能投入市場。

“疫苗是解決新冠肺炎最根本辦法,不管哪個國家做出來疫苗,都不能供應全世界。這需要互相學習,且做出來後取長補短,可能要有很多廠家來生產,才能夠供應全世界。”3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中國的疫苗發展非常快,不會比美國差多少。美國據說9月就可以用在人身上,中國也在賽跑,估計前後不會差多少。


美國:一年內不會廣泛應用

美國首個開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與中國幾乎同時:當地時間3月16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宣佈,其與Moderna公司合作研發的美國首個候選冠狀病毒疫苗mRNA-1273的一期臨床試驗16日正式開始,一位43歲女性志願者成為首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

據外媒報道,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已在小鼠上完成免疫原性試驗(2針免疫),結果良好,但未經過動物模型的評估。推進如此之快,一是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啟了快速審批程序;二是要趕上疾病爆發的節奏,如果臨床試驗啟動太晚,疫苗有效性研究的進度會受更大的影響。

中國人最快要等半年,美國人最快要等多久?

據悉,該款疫苗也將經過三期臨床。如果疫苗通過三期測試,那麼FDA可能會批准藥物廣泛使用。

NIAID所長安東尼·福西博士表示,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測試需要時間,即使研究進展順利,在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內,該疫苗也不會被批准全年齡段公眾廣泛應用

當然,美國也有疫苗審批應急通道。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華裔免疫學者告訴本報記者:在美國做新疫苗,依據適應症的不同,研發時間差異很大,流感疫苗一年就能完成,HPV疫苗從立項到上市卻用了約14年。新冠疫苗按美國FDA常規流程來做會很慢,但如果疫情嚴重走應急通道,審批會加快。


多保險:5種研發路線並進

當然,上述時間都是一切順利情況下的推算。事實上,疫苗研發風險很高,臨床試驗失敗的情況也很多,所以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目前我國的疫苗研發是從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條技術方向展開的。

中美都開啟臨床試驗了,新冠疫苗何時才能種上?

滅活疫苗是最傳統的技術路線,即在體外培養新冠病毒,用滅活的病毒經免疫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是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產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作為抗原的S蛋白,把它注射到人體,刺激人體產生抗體。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開展了小鼠與兔子的動物實驗。我國已掌握了大規模生產高質量和高純度疫苗蛋白的技術,這是一條可以大規模快速生產疫苗的技術路線。

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用經過改造後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製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其在人體細胞內產生的S蛋白抗原刺激人體產生抗體。陳薇院士團隊正在做臨床試驗的重組疫苗屬於這種,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疫苗技術路線。

核酸疫苗包括了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將編碼S蛋白的基因直接注入人體,利用人體細胞產生S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美國開啟臨床的mRNA疫苗就屬於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是全世界都在積極探索的疫苗研發新技術,

目前全球還沒有人用核酸疫苗上市。中國一些高校也正開展這條路線的研究。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是用已批准上市的減毒流感病毒疫苗作為載體,攜帶S蛋白,共同刺激人體產生針對兩種病毒的抗體。這種疫苗我國目前正在進行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預期4月底完成候選疫苗的臨床前研究並申請臨床試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3月17日介紹,科研攻關組遴選出的8個優勢團隊,正全力推進第一批確定的9項疫苗研發任務。截止目前,9項任務都已完成臨床前研究的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都能完成臨床前研究,並逐步啟動臨床試驗。“可以說,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目前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不會慢於國外。”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佘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