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啥時結束?今年我們還能盼來豬肉價格下降嗎?

去年開始,受非洲豬瘟所累,豬肉價格一直漲漲漲,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豬肉價格居高不下。2月份CPI同比上漲5.2%,其中豬肉價格上漲拉動了其中3.2%,佔比達到62%。

非洲豬瘟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今年我們還能盼來豬肉價格下降嗎?非洲豬瘟疫苗聽說在研發,什麼時候能上市?3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佈會回答了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


非洲豬瘟上了網?

3月12日和13日,四川和河南先後從外省調入的仔豬和種豬中排查出三起非洲豬瘟疫情。農業農村部通過溯源追蹤調查發現,這三起疫情都是由於違法違規調運引發的。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說,涉案人運輸的仔豬和種豬沒有車輛備案證明,沒有佩戴耳標,沒有動物檢疫證明,也沒有非洲豬瘟檢測合格報告,屬於典型的“四無生豬”。

原來,貨主都是通過線上聯繫、線下交易的方式進行銷售。其中兩起還涉嫌藉助網絡平臺,用臨時停產的養殖場名義拋售病豬,可以說行為非常的隱蔽,性質非常的惡劣。

為此,農業農村部下發緊急通知,特別提醒要針對網絡銷售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做好相關的養殖場監控,特別是近期引進仔豬和種豬的,進行重點的監控。


豬瘟風險並未消散

其實,今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強度和去年相比有了明顯的下降。截止3月17日,農業農村部今年一共收到了4起非洲豬瘟疫情報告,其中一起涉及到野豬,三起涉及到家豬。今年捕殺生豬324頭,去年同期我們發生13起疫情,捕殺了19.7萬頭生豬,兩相對比,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總體是趨緩的

但是,魏宏陽解釋,非洲豬瘟已經在我國每個省份都發生過,形成了一定的汙染面。特別是現在隨著生豬生產的加快恢復,仔豬、種豬的調運日趨頻繁,疫情的風險還有可能增加,防控工作絲毫不能大意。

非洲豬瘟啥時結束?今年我們還能盼來豬肉價格下降嗎?

疫苗研發走到了哪一步?

非洲豬瘟是世界性難題,對產業發展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在非洲豬瘟疫情時有發生的情況下,我國正在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目前進展怎麼樣?

疫苗屬於一類非常特殊的商品,它只有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都達標了以後,並且有科學詳實的數據支撐,才能批准上市,在行業中使用。

魏宏陽說:“我也希望疫苗能夠儘早上市,但是不能急於求成。非洲豬瘟疫苗研究到目前為止,包括我們國家在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批准過任何一個商業化應用的疫苗。

據瞭解,農業農村部和各有關部門積極支持、鼓勵合法合規的科研機構加強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目前確實不同機構都取得了一些積極的進展,同時也已經有單位提交開展臨床試驗的申請,農業農村部正在組織專家指導申請單位,完善臨床試驗的方案,爭取儘快開展臨床試驗工作。


生豬生產恢復向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豬產業的影響已經明顯好轉,前一段時間出現的母豬、仔豬補欄補不上、飼料供不上,還有新建改擴建項目復不了工,這些問題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生豬生產持續保持恢復向好的勢頭,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今年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加了1.7%,這已經是連續第5個月增加,比去年9月份增幅已經達到了10%。在新生仔豬方面,今年2月份,全國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出欄的新生仔豬環比增加了3.4%,這應該是去年9月份以來的首次環比增長。

還有一個好跡象,根據慣例,春節後的這一個月,生豬存欄通常都是下降的,但是今年2月份生豬存欄出現了反季節性的增加,環比增幅達到了2.8%。

從各地區的情況來看,整個生豬生產恢復的面越來越廣,全國有27個省份的能繁母豬保持了增長。南方的主產區前期的產能下降的比較多,今年2月份,這些省份的能繁母豬的增速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這些向好因素都有利於生豬產能的整體恢復。


豬肉價格已有下降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介紹:從疫情期間到現在,我們進行了儲備肉的投放。通過密集的投放,這期間豬肉市場價格在相對高位都保持了平穩態勢,特別是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價格雖然還在高位,但連續每天回落,這一個月的降幅達到了7%以上。

從重點城市來看,2月中旬有些城市豬肉價格一度達到了每斤40元以上,個別城市甚至達到了49元,近一段時間來,這些城市重點採取了加大儲備投放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除少數城市豬肉的價格在37元左右以外,絕大多數城市都降到了35元以下。我們監測到的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貿市場,以精瘦肉這個品種為例,平均零售價格到昨天已降到了每斤32.21元,比2月中旬的最高點34.63元已經下降了2塊多錢。

非洲豬瘟啥時結束?今年我們還能盼來豬肉價格下降嗎?

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生豬產能穩步恢復的情況下,豬肉供應將得到改善,豬肉價格也會隨之回落,而我國工農業產品供應比較充足,服務業發展迅速,物價保持平穩運行的基礎牢固,預計今年CPI會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全年物價運行總體將保持在合理區間。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