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患者》:孤獨和“怪異”的你也有同類

《孤獨患者》:孤獨和“怪異”的你也有同類

前幾個月看了一本叫《孤獨患者》的繪本,挺想分享給大家的。

在我們的周圍,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看上去孤僻、內向、社恐、死板、古怪、笨拙、反射弧長,還矯情、敏感、多疑和脆弱。

他們又害怕自己的“不同”,試圖像別人一樣“正常”,卻始終不能如意。在人群中,他們會感到像地獄一般,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他們才感到最舒服、最自由,批評者說,他們這是在逃避,是在舒適區自我墮落。

因此,他們會很痛苦、沮喪,覺得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

他們可能不知道,也許他們只是得了阿斯伯格綜合徵,這些所謂的種種問題,只是與別人有些不同罷了。我們這個社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有人性格開朗,有人內向,有人享受人群中的張揚,有人享受獨處時的自由。

《孤獨患者》的作者朱莉·達什說:我們的社會得了“正常”這種病。

我們沒有必要活在一個模子裡,你並不是奇怪的人,並不是“正常人”的失敗者,你只是有點不同罷了。

正如作者在書中說:“規範的枷鎖令我們窒息,讓我們無法在尊重和包容的環境中生活,但我們其實有能力粉碎這枷鎖。你的不同不是問題,而是答案。”


2.

《孤獨患者》以繪本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具有阿斯伯格綜合徵女孩的故事,內容簡單,但細節豐富,主人公的種種特徵、經歷和遭遇,讓很多人找到了共鳴,我也是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和我類似的人。

27歲的瑪格麗特是位很普通的女孩,孤僻,生活單調乏味,喜歡固定和規律的生活。

她總是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會慢別人三拍,跟不上別人說話的節奏,時常接不上話,或者會說一些跑題和不合時宜的話,也理解不了別人的一些暗語,讓別人覺得她特別的無趣和奇特。

小時候參加同學聚會時她很自在,求媽媽快點接她回家,在學校裡別人都在一玩耍,她卻躲得遠遠的。

成年後,這種狀況也沒改變多少。不愛和旁人交流,因為她沒啥什麼生活,不愛聊八卦,不愛聊衣服,別人問她週末都會做什麼,她說就是待在家,然後去遛遛狗。別人笑笑就不說話了。

男朋友也覺得她太死板了,讓她參加朋友聚會,總是那麼抗拒,去了也急著想回去她努力適應和模仿別人,卻沒多大的改觀,反而更焦慮和自我懷疑。

在人多的地方,對她來說,就像地獄一般,總想著逃離。

任何意外和突發狀況,都會在她內心蕩起波瀾,擔心各種不好的事情發生。

是的,瑪格麗特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喜歡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久而久之,同事們覺得她無趣,穿著過時,不合群,領導也說她的性格可能不太適合這份工作……


3.

瑪格麗特想自己是否真的有問題呢?於是開始上網查自己的症狀:

喜歡獨處、缺乏社交、笨拙、不善於交流、緊張,敏感,這時,一種叫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單詞出現在他眼前。

阿斯伯格綜合徵是孤獨症的一種,但很少人知道這種病,包括很多心理醫生也缺乏認知。相對於自閉症,他們智力正常,內心不拒絕社交,只是不擅長。阿斯伯格綜合徵,最初指那些不在自閉症譜系上的人,後發展為廣泛無神經特異表現的人,即無自閉症、閱讀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者其他類似情況的人。

我自己也查了百度百度:阿斯伯格綜合徵(AS)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或廣泛性發育障礙(PDD),具有與孤獨症同樣的社會交往障礙,侷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在分類上與孤獨症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或廣泛性發育障礙,但又不同於孤獨症,與孤獨症的區別在於此病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

瑪格麗特去求助心理醫生,但心理醫生卻不知道這種病,而是認為她太封閉自己了。當我把這個病告訴一些朋友,也包括一些心理諮詢師時,和瑪格麗特的遭遇一樣,很多人對這個詞毫無興趣,你很難從周圍人得到認同,他們只會說你要開朗,要打開自己。

於是瑪格麗特去了專業的機構做了診斷,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試,確實得了阿斯伯格綜合徵。那一刻,她不是感到很難過,反而特別輕鬆,她明白了自己的不同,這不是自閉症,用醫生的話說,你從(疑是)典型神經人正式成為非典型神經人。

她開始完整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不再刻意地迎合別人,正如本封面所說的那樣,與其帶著勉強的地去迎合世界,不如擁抱和接納真實的自己。她在還在牆上寫了一句:人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的能力來判斷一條魚,那這條魚此生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傻瓜。

她還找到了自己的同類人,他們都有類似的的症狀。有的人無法理解別人的暗示和玩笑,有的人和朋友在一起很累,有的人對噪聲很敏感,有的人不喜歡聚會就喜歡在房間看書,有的人說,自從得知自己屬於這類人群,便不再覺得自己怪異,反而輕鬆起來,也決定振作起來。

在同類面前,我們就不再擔心別人的偏見,不用擔心會出醜,也不用自卑。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人,誰都沒資格嘲笑誰,沒了顧慮,你才能放心地打開自己,舒舒服服地和大家交流。如果有可能,我以後想做這方面的線下活動。


4.

我們能夠接納自己,找到自己的同類,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能理解你,讓著你,有義務適應你。就比如在公司裡面,無法專門給你單獨一個房間,所有人儘量不打攪你,除非你是老闆才能任性。

但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比如不需要太多語言表達的文字編輯、程序員、設計師,或者畫家、作家、藝術家,而瑪格麗特則選擇了成為一名作家,她把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寫在博客上,然後有很多人看,最後還出了書。

而且與自己和解,接納自己並不代表拒絕改變,就像我前面說的,別人沒有義務適應你的不同,而阿斯伯格綜合徵屬於正常人,他們敏感又有尊嚴,不想被當弱者同情,他們也渴望朋友,渴望走到人群中,渴望被肯定。

變成另一個自己,也許真的很難,但你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質去一點點地突破和嘗試,如果有收穫就繼續堅持,如果這種改變帶給你的只是痛苦,再回到自己的狀態也沒什麼大不了。就像我昨天發這條語音,就是一種嘗試。

不論做得怎麼樣,那都是真實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