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發射時威力巨大,為何沒有炸傷彈殼?

軍器戰位


哨兵小虎第788條回答。

所謂的“炸傷彈殼”,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炸膛。

而“炸膛”通常意義上的解釋是:

因槍支或炮管沒有正常閉鎖,或者槍管變形,裡面有異物、彈丸前進受阻,所以用動能撞開炮管或槍管。也就是所謂的炸膛。


而一個小的子彈,其彈殼就可以看成一個“炮管”,但裡面的“炮彈”確是“火藥顆粒”,火藥顆粒在受到擊發後,就像賦予了能量的“子彈”,但這些個“子彈”就像“跳彈”一樣,碰到彈殼的內壁,就會來回碰撞,最後形成一股統一的能量,朝洞口方向發射出去。


而子彈的彈頭,就在這股推力下,離開彈殼,發射出去。

就像大堤決水,肯定是從大壩最薄弱的地方衝開的,而不是從大壩最厚實的地方衝來的!

所以,子彈內火藥的能量也像大水一樣,只會從子彈最不穩定的彈殼和子彈結合部位噴發,從而把子彈發射出去!


哨兵小虎


因為子彈的殼體畢竟是金屬材質,具備了一定的強度,而子彈的彈頭連接卻是個活動的組件。

所以,火藥燃氣根本犯不著去炸爛彈殼,很明顯與殼體非一體的彈頭方向才是釋壓口,如此,子彈被推進離殼,火藥燃氣也由殼體進入到槍管,彈殼即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只要對裝藥計算準確,在火藥成功推送彈頭出膛的情況下,殼體並不會經受太大壓力,它需要頂住的只有子彈脫殼的那一瞬。所以我們看到不少子彈可以不使用堅硬的金屬,而採用了塑膠殼、紙殼等等。

彈殼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從前裝槍到有殼彈發展了很長時間,然後又經歷了紙殼彈到金屬殼彈的歷史,現代還有鋼殼彈、鋁合金殼、陶瓷殼、塑料殼和無殼彈等多種研究,它們目前都與應用歷史悠久的銅殼彈存在一些性能差異。

在一些軍用步槍子彈應用上,銅的延展性也起了不少作用,這使它不那麼容易被瞬時的爆發炸碎。相比之下,採用鋼殼等材質製造的彈殼,因為延展性較低,比黃銅彈殼更容易發生炸碎現象,所幸這些問題自二戰以後已經逐漸解決了。

但歸根結底子彈只是個零部件,它們不可能永遠不出錯,各種情況下發生的彈殼爆裂比比皆是。


王司徒軍武百科


彈藥總的來講分兩類,通俗講就是橫藥和順葯,橫藥用於爆炸如炮彈,炸彈之類,順藥用於發射藥,引信等,配方不同作用也不同,所以子彈用的發射藥一般不會爆炸,除非把槍口堵死!我是這樣認為的不知道正不正確!


6109300


子彈在槍膛內擊發後,能承受2000到4000大氣壓的槍管、槍膛包住了彈殼阻止了彈殼炸裂。但如果因故障解除槍膛閉鎖過早,彈頭未出槍管,膛壓未降低前退殼,彈殼必然要炸裂,損壞槍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