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你們都是正常人,只有我,是一個瘋子——樹先生

樹先生這部電影,講的就是樹先生從一個正常人,慢慢變成瘋子的過程。

我只在半年前看過一遍,也想過再看,但一來總是忘記,二來覺得很壓抑,於是不想再看。但總有些劇情我一直記憶猶新。

比如樹先生初見小梅的時候;比如樹先生猶豫了一會,最終還是去追那輛麵包車;

比如明明只有他一個人,他卻伸手去攙扶他那個並不在這裡的妻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分開來看吧。

初遇,樹先生的自卑

在樹先生初遇小梅的時候,他不敢讓人家聽見自己對人家議論;在他和小梅對視的時候,他移開了視線。

樹並不是一個容易害羞或者說注重形象的人,之前在醫院調戲護士的時候他是很放肆很享受的。

那個護士是他認識的人,年齡也比他小很多,而且這個人對樹來說並不重要,他不在乎什麼面子和形象。在作為大齡光棍的樹先生心裡,這些哪裡比得上吃小姑娘豆腐來的更實際呢?

可對小梅他卻開始拘謹了,怕人聽見是因為不認識人家,不敢造次;而不敢對視,我覺得是因為他的自卑,這種自卑的來源是:他對小梅有感覺,可以用一見鍾情來形容,但他自慚形穢:人家那麼漂亮,怎麼會看上一無所有的自己呢。

而這種自卑,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正常生活,首先會對現實生活有影響,

每當有什麼事刺激得這種人開始自卑時,他便會逃避,總是逃避,不敢面對。

然後是對精神生活的影響,也就是對這個人自己內心的影響,如果像樹先生這樣,沒有人陪著他溫暖他的話,那麼他的每一次自卑,都會使下一次的他更自卑,這會毀掉他。

這就像陷入泥沼,越陷越深,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這個人會因此而有一種自我放逐的心理,甚至封閉自己。有很多原本他能得到的東西,恰因為他的自我放逐而無法得到。

比如友情,比如愛情,比如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正常的心理活動,與正常的人際交往。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追愛,樹先生的掙扎

然而事情還是向著最壞的情況發展了,樹先生終究還是瘋了。

不過樹先生也不是說瘋就瘋,他也試過努力。

在小梅要回城的時候。樹先生並不打算進城,可他不想和小梅就此別過,他不想留下這種遺憾,於是他在那裡抽著煙徘徊,他開始猶豫。

終於,他還是跑向了小梅回家的車,他奮力地向著他渴望的美好狂奔而去。

在整部影片裡,這也是為數不多的,能讓我覺得如釋重負的地方。

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我可以去做,去買,所以能不能擁有想要的東西,前提是敢不敢去追求。

就像這句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一無所有,樹先生的崩潰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電影結尾,樹先生一個人走在田野上的場景。

這段劇情裡,真實的情況是隻有樹一個人在那,而樹卻幻想小梅在他身邊,還懷了他的孩子,甚至都能開口說話了。

在之前的劇情裡,因為日子不好過,因為樹的無能,小梅離開了他,而且,小梅是啞的。

所以到這裡我才明白,樹這是瘋了,這只是他的幻想,甚至出現了幻覺。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這種瘋我看得出來,卻沒能看明白,因為有很多事,如果不真正經歷一次的話,是很難明白那種感覺的。

就比如,我知道樹出現了幻想和幻覺,但如果我沒有過同樣的幻想與幻覺,我就很難真正明白樹先生當時的心理活動。

樹先生的幻想來源於他內心的期盼,比如小梅能開口說話,小梅願意陪著他,小梅懷了他的孩子,這都是樹先生所希望發生的事。

但他很清楚這些事不可能發生了,於是,他用幻想的方式來強行滿足自己,而他越期盼,這些幻想就越強烈,最終他活在了幻覺裡,徹底地瘋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到結尾才明白樹瘋了。然而回想的時候,卻發現他早就瘋了。而前後衝突的劇情也變得可以理解。

比如樹先生被村長兒子逼著下跪,他失去了尊嚴,後來樹通過幻想,讓村長兒子給自己下跪,以此來找回自己的尊嚴。

比如電影開頭,出租司機說樹先生應該被邀請去剪綵,可樹沒有地位權勢,人家憑什麼邀請他,所以他又開始了,他幻想自己去參加剪綵,幻想自己對人家老闆指手畫腳。

在電影后半部分,在所有不合常理甚至前後矛盾的情節裡:所有的事都在順著樹的意願,然而只要把除了樹先生以外的角色全都忽略,就會發現,一切都是他在自娛自樂。

始終都只有他一個人,那些人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是幻想,幻覺。

樹先生用幻想來滿足自己的一切慾望,也以此來反向表達自己對周圍一切的不滿,徹徹底底的崩潰。

樹先生是怎麼瘋的?

瘋子的思想,無法得知,甚至無法揣度,但樹先生變瘋的過程,我覺得我還算是看得懂。

樹的生活並不好過,哥哥被父親殺了,父親也死了,和弟弟的關係也不算融洽,而母親也跟著弟弟去生活,都不管他了,娶了個媳婦是個聾啞人,然後媳婦還不跟著他過了,工作也丟了,最好的朋友也意外去世了。村子裡的人也都陸續搬走了,只剩他一個人,活在這寂靜的村莊裡。

電影中也出現過這種畫面,樹先生待在空無一人的家裡,漆黑又安靜,而他所做的,只有發呆和幻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樹先生就像被稻草壓死的駱駝,親人,愛人,友人,全都離開了,童年陰影加上生活的諸事不順,讓他一點一點走向崩潰。

比如樹想追求小梅,卻嫌小梅是個聾啞人,而媒婆卻說:“小梅要是條件好,能看上你?”真實又扎心。

比如在高鵬的婚禮上,樹藉著酒勁來宣洩自己對村長兒子的不滿,卻被逼下跪,他守不住自家的田,也守不住自己的尊嚴。

而通過幻想,樹可以得到一切,可以無休止地滿足自己的任何願望。

於是,樹先生放棄了所有的追求和希望:既然真相太苦,不如活在夢中。

樹先生,既可憐又可恨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樹的可憐說的夠多了,在說他可恨之前先說點別的。

樹先生的崩潰源於生活中的苦難,他被生活打敗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那麼且不去說天降大任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只說如何不被生活打倒這件事。

借用一句話: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道萬丈深淵。

天才先不去說,而強弱的區別就在於,敢與不敢。

面對困難,有些人會迎難而上,有些人會知難而退。如果想解決困難,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正面面對。退縮,逃避。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該來的總會來,該來的一定會來,而當它來了之後,不管你看與不看,它都在那。

躲著它,能怎樣?它一直都在,甚至會追著你跑,你必須面對它,解決它。

就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旅行歸來之後,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沒解決的還是沒解決。

樹先生被生活的苦難咄咄相逼,苦不堪言,有件事卻讓我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

就是小梅離他而去這件事,他如果真想和小梅一起生活,就該去把她接回來,而不是用猜測和幻想來安慰自己:她會回來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們隨意,我要向右——樹先生

“樹先生,你曾經追求小梅的勇氣呢?你曾經為愛狂奔的衝動呢?你,就這麼妥協了”

自己不努力爭取,總想著別人的施捨,朽木不可雕也。

結語

樹先生的雙手總是無處安放,揮來揮去,忽左忽右,讓我始終猜不到下一秒會揮向何處;正如他這個人,思緒不定,忽好忽壞,讓我猜不到下一刻他會瘋到什麼程度。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許,我也終將向右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