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刺客信條》這部遊戲,在遊戲中化身為刺客穿行於名勝古蹟,早已經成了遊戲的一大賣點,而在《刺客信條2》中聖母百花大教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雄壯的穹頂丰韻而飽滿。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聖母百花大教堂

如果你去過歐洲就會發現,穹頂存在於各種建築之上,比如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宮殿(美國國會大廈)、住宅(維琴察圓廳別墅)。在意大利的羅馬有一座萬神廟,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彷彿被眾神守護了2000多年。

萬神廟,因為它的穹頂而出名。43.3米的穹頂跨度,是混凝土結構出現之前跨度最大的建築。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萬神廟

穹頂作為世界著名建築結構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萌芽,之後在古羅馬人的手中聞名於世。古羅馬人讓穹頂得到發展,他們鍾愛的穹頂背後,又反映了怎麼的社會變遷。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的三個原因

穹頂建築在古羅馬的盛行,要從一場文化融合說起。

古羅馬人在開啟征途之前,文明水平是十分落後的,讓古羅馬人真正走向輝煌的,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古希臘人,古羅馬的所有成就,幾乎都是在古希臘文明上發展而來。

古希臘的先賢們創造了用幾何認識世界的思維模式,從點,線、面的基本定義出發,發展出了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簡單優雅的圖形,他們認為世界看似混亂無序,實則背後一定藏有規律,萬物皆不過一套公式,美的東西自然也有固定的比例。古希臘人雖然沒有穹頂建築,卻在審美思維上後來的古羅馬人。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古希臘建築比例

剛才說到古羅馬的文明離不開古希臘,當時的古羅馬創造的柱式拱門,就是將古希臘的精華柱式和自己引以為傲的拱門結合起來,這樣不僅體現了古羅馬文化的統一精神,也是對古希臘文化遺產的尊敬,以及自己要強於古希臘的證明,穹頂的發明也是如此,在古希臘的審美基礎上將拱券結構加以改造,就成為了穹頂。

這就是古羅馬鍾愛穹頂建築第一個原因——文化融合,背後則是古羅馬人的虛榮心,想證明自己比古希臘人更優秀。

歷史證明,任何一種建築的流行,還是需要獲得統治者的承認,穹頂建築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說過古羅馬人的虛榮心是穹頂建築發展的誘因,那麼真正把穹頂建築帶動起來的,就是古羅馬的統治者,他們喜歡宣揚自己的功績,許多沒有實用價值的建築,僅僅為了紀念統治者的功績,比如數不勝數的凱旋門,就是古羅人戰爭勝利的標誌。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穹頂建築最早也是一種紀念建築,巨大的穹頂不是凡人所能居住的場所,為了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古羅馬人建造了萬神廟。尼祿皇帝認為自己可以與神平起平坐,所以把自己的宮殿上加上了穹頂。

這就是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的第二個原因——君主喜好,它反映的是古羅馬人喜歡炫耀功績。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古羅馬浴場的穹頂

當然了,如果人民不喜歡穹頂建築,這種建築也不會流行起來。讓穹頂建築真正流行起來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解決人民生活需求。

古羅馬人繼承了古希臘人的民主,所有事情都要開會討論,往往幾十人乃至上百人聚集在一起,小空間的建築明顯就不適合了,穹頂建築的大跨度正好佔據了優勢。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為了泡澡。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古羅馬浴場穹頂

古羅馬人熱愛泡澡,這點也是跟古希臘人學的,而古希臘人洗澡是為了放鬆筋骨,古羅馬人卻是為了享受。在浴場裡不僅是為了泡澡,可以打球,散步,也可以商談生意,甚至是可以談國家大事,這就意味著古羅馬人需要浴場,而且浴場必須要有足夠大的空間,房間裡最好不要有柱子,恰恰穹頂建築就能解決問題。

所以,在統治者的推動下,建築師不斷的改進建築結構,城市發展也靠浴場吸引人,因為羅馬浴場的流行也就奠定了穹頂建築在古羅馬的地位。

這就是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的第三個原因——人民需求,它背後顯示的是古羅馬人對生活的態度。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古羅馬浴場

穹頂建築背後的帝國困境

任何一個事物強盛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些困境,古羅馬的穹頂建築也不例外,我們不妨從古羅馬引以為傲的浴場建築入手,去看看古羅馬帝國背後的困境。

首先,古羅馬人跟古希臘一樣,一直都是實行城市自治,這樣就讓城市之間玩起了明爭暗鬥,當然直接戰爭不可能的,那就從另一個角度去吸引平民。這時候的城市管理者為了得到平民的支持,往往會下令大規模修建澡堂,古羅馬上上下下,無論大小城市遍地都是澡堂,有些城市甚至直接推行免費洗澡,有事沒事就去洗個澡。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古羅馬浴場

古羅馬人有多喜愛洗澡?在《世界文明史》中就有說到,公元33年共有170個浴室,到了公元4世,就上漲到了856個,這還只是平民使用的澡堂,古羅馬的統治者還親自修建“國營大澡堂”,一個澡堂就能容納3000多人,相當於誰掌握了澡堂,就掌握了古羅馬的人民。

這其實反映的是古羅馬當時沉醉於享受生活以及毫無憂患意識。全民享受看似是維護了統治,獲得了平民的支持,然而從國家經濟到政治層面,都為帝國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古羅馬浴場

其次,過度發展的泡澡文化,一度讓古羅馬人喪失奮鬥的動力,國民整體素質在泡澡中嚴重下降,靠征戰成就帝國的羅馬勇士,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雄風。澡堂的熱氣也容易產生情愫,讓男女失去矜持和剋制。奢靡成災的古羅馬人不再關心政治和民生,轉而開始了無度的享受生活。

更為嚴重的是,公共浴場的流行伴隨而來的是病毒的傳播,黑死病、梅毒等有了最佳的傳播途徑,在熱氣騰騰的澡堂中,人的身體會進入放鬆狀態,皮膚上的毛孔也會打開,病毒輕易就能突破人體防線,這些在城市管理者中大肆建造的浴場,為病毒肆虐創造的環境,也會古羅馬帝國的衰亡留下了一絲訊息。

穹頂狂熱:古羅馬人鍾愛“穹頂”建築,背後反映了什麼?

羅馬浴場(油畫)

這背後所反映的是古羅馬人民的無知和醫療意識。雖然那時還沒有如此發達的醫療嘗試,但在公共衛生等方面,古羅馬人明顯沒有學習到古希臘人的意識。古羅馬人內心似乎更崇尚一種混亂無序。

浴場文化是古羅馬人對生活態度的追求,穹頂建築是為了滿足浴場的需要,這種被生活推進的建築類型,在輝煌的外表之下,總會暗藏各種危機,古羅馬人或許想不到這些引以為傲的穹頂,在數千年後依舊屹立不倒,但是古羅馬的帝國卻早已衰亡。

結語

古羅馬人熱愛穹頂建築的背後,和文化交流,生活習慣,君主,政策和經濟等都有十分緊密的關係。在穹頂建築的輝煌之下,是浴場文化對古羅馬帝國的侵蝕。當安逸享受的古羅馬人意識到危險到來的時候,局面已經無可挽回,伴隨而來的就是西羅馬帝國的衰亡。另一部分人則建立了東羅馬帝國,依舊鐘愛著穹頂建築,關於東羅馬帝國,我們這裡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正所謂建築即是歷史,每一座建築都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