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了,什麼也不會,該怎麼辦?

用戶11156017542


我是小學老師,現在教二年級,我想就這位家長的問題來談談一年級小學生的教育問題。

現在每家的孩子都是寶貝,在家長的千嬌萬寵下慢慢長大,開始上學了,帶著一家人的期盼,孩子走進了小學的校園。自此孩子的上課情況和學習成績就是全家的晴雨表,孩子成績好,表現優秀,全家就是晴天,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老師三天兩頭的數落你家孩怎麼怎麼不行。那麼全家就是陰天。一家人的情緒都被孩子所左右。

題主所說孩子上一年級學習很差,什麼都不會,這話裡面都帶出家長隱隱的失落的情緒了,或許家長也努力付出了,可是沒有太大的結果,所以家長才問到了今日頭條上。

因為對於孩子不是很瞭解,所以也給不了家長很切合你家孩子的意見,但是我想跟這位家長說的是,你這句“學習很差,什麼也不會”以後不要再說出口,因為你的語氣裡有太多的失望,這樣消極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的,讓他也感覺自己真的不行,你看爸爸媽媽都覺得自己不行。這樣孩子就會失去了信心。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不好,也是分原因的。就在我教的班裡,才二年級學習成績也分為三六九等了。

造成孩子成績低下的原因就有兩個。

其一就是智力原因。

不要我一說智力原因,有的網友就反駁我說什麼一年級孩子還沒有開竅,等著開竅了就好了,好像我所說的智力原因就是孩子智商低,傻,缺心眼的意思一樣。

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家長只看到孩子一部分的能力,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其實在老師的眼裡不是這樣的。

家長會舉例子,孩子玩手機比大人都行,不用教自己就學會了。這就是家長給孩子定義沒有智力原因的主要依據。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的孩子花費5分鐘就可以背過的東西,有的孩子花費人家10倍的精力都背誦的磕磕巴巴的,大部分孩子張口就說出口的計算題,有的孩子數著手指頭磨蹭半天得不出答案······等等的反應都能說明目前孩子有一部分能力趕不上大多數的同學。

如果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造成孩子的學習成績低。那麼我先給孩子的家長敲響警鐘,因為你的任重道遠,這樣的孩子教起來真的很費勁。

你天天努力不一定有好的結果,一但家長不配合老師回家好好輔導孩子了,那麼這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會更加的慘不忍睹。

家長需要做好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堅持、堅持、再堅持!有這樣的信念才可以。

其二就是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除了家長以外,老師是最瞭解你家孩子的人。我每每觀察班裡的每個學生。大家智力相差無幾,沒有哪些智力孩子是智力超群的,可是學習成績為啥越來越不在一條線上了。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上課時優秀的孩子很會聽課,緊跟著老師的步伐走,或許孩子還小,就是優秀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分神的狀況,但是他們會很快的調整過來,跟老師良好互動。

可是學困生就不是這樣的啦!上課自由散漫,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經常處於神遊的狀態。

課後作業,因為課堂上不能好好聽課,所以課後的作業做起來也很是費勁,他們不能自己獨立完成,尋求了家長的幫助。這樣他感覺原來寫作業可以找家長做柺棍,於是第二天他依然不好好聽課,回家尋求幫助,於是孩子就開始依賴家長,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就啥也做不好。

作為學困生的家長,你就先搞清楚這兩件事就可以。

孩子學習不行如果就是因為智力原因,那就不要著急,也急不得。慢去幫助孩子就好了。遲早會有花開的那天,就是等不到花開,孩子也會比過去茁壯了很多,這就是勝利。

如果有的家長不幫助,說什麼靜待花開,那你等著吧。等著樹葉都落了,你也等不到花開!

如果就是孩子不好好學習,學習習慣和態度不好,那麼就更不著急了,只要腦子在線,家長在多加關注,幫助孩子重新樹立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有哪些?

1、專心聽課的習慣。要認真聽講,這是每個優秀學生必備的品質。

2、書寫習慣 。從小養成書寫好習慣,字體可以不十分優美,但是必須做到清秀整潔。

3、閱讀習慣 。這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4、記憶習慣 。有的孩子記憶力差,其實他們就是注意力差,規定時間去記憶,這樣可以提高注意力。

5、思考習慣 。如果只學習不思考,那麼你的進步也不會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定計劃的習慣 。有的孩子沒有從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任務不明確,動力也不足,所以要有定計劃的習慣。

7、按時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的習慣 。這是作為學生必須的習慣。寫作業過程中可以查漏補缺。不能依賴外援來完成作業。要學會獨立自主的完成作業。

8、總結的習慣 。要善於總結,尤其是數學,只會做題不會總結,那樣很累也沒有效果。要學會總結,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


這是我的一點點看法,希望能幫到這位家長,手機前的友友如果有啥好的建議或者意見,請留言分享,期待大家踴躍留言!


淺淺的教育


我孩子上一年級,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首先,會的孩子家長應該是花了很多精力的,學習是一個持久的事。我家女兒從2歲多上幼兒園開始每天上學放學,就認路邊的廣告牌。每天認,潛移默化中就喜歡認字了,後來就是遇到自己不會的會主動問。我沒有教過拼音,現在在學拼音了,晚上老師會要求家長陪孩子讀,然後錄視頻。很多家長就會覺得老師又把自己的責任給了家長。孩子不是老師的,她上課已經講過這些內容,那我們是不是應該鞏固練習,複習一下呢?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我們就可以單獨練習。比如,我女兒剛學的時候,不會三拼音節,我就開始自己學習一下三拼音節,跟老師交流。然後再帶著孩子學習,幫助她。而不是吼她。還得給她說,不會的我們不害怕,我們要想辦法去克服。要讓她知道這個克服困難的過程,從中得到學習的快樂。從我女兒上一年級,我每天早上6點跟她一起起床,晨讀,養成看書的習慣,要知道書怎麼看,好詞好句,要慢慢理解。小學一年級又基本有拼音的,偶爾抽一些拼音來拼一拼,就混到一起學了,而不是單個枯燥地學習。要有樂趣。我們會每週寫日記,記錄這周發生的事情,週末去周圍不同的地方,觀察外面的世界,讓寶寶用自己的話來形容看到的事物,也可以應用一下自己看到的詞語和句子。在玩中學習,愛上學習。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生活玩樂的一部分,而不是強迫,被逼要去做的事情。有很多家長又會說,這得給孩子多大壓力呀,一個人在學習的階段不努力學習她還能做什麼事情?玩?玩過了之後呢?在家長所謂的快樂中度過童年然後再痛苦地過完下半生嗎?快樂學習應該是要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很多人都覺得孩子不行,就是老師不行……老師也是人,教師只是一種工作。家長都不操心自己的娃,去寄希望於別人來負責自己娃的終身,這樣真的好嗎?一個孩子的成長,家長要付很大一部分責任。所以……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嘶馬藝術設計


我兒子今年7歲,是一年級新生,周圍鄰居有好幾個和他同歲(甚至比他小的)孩子在去年還不滿六歲就已經上小學了,而我讓他繼續上了一年幼兒園,因為自已的孩子能不能上一年級我這個當媽的很清楚。在這最後一年幼兒園,老師和我都努力的教了很多幼小銜接的知識。我很慶幸,讓他遲了一年上小學,孩子上一年級了作業對他來說沒什麼難度。有些孩子開竅晚,家長不要急於讓他們上小學,遲一點是有好處的。還有,有些幼兒園只玩,不教知識,到了小學什麼也不會,聽不懂,小學老師又教的快,所以跟不上特別吃力。進入小學之前一年一定要學基礎拼音,算術,不然一年級跟不上就只能上補習班了。


飄雪50413156


我侄女今年11歲,小學三年級,學習很優秀,但是一年級的時候,她什麼也不會,之後大哥就讓我介入了,我覺得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看看試卷是不是超範圍了?

很多人建議讓孩子說說自己怎麼回事,我是不建議的,你要知道孩子自己什麼都不會,上去就讓他說說“自己怎麼回事?”恐怕只能讓他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一定要自己先看看試卷怎麼回事?

譬如前幾天期末考試後,同事說她上二年級的女兒平均成績70多分就考了年級第一,家長群裡也有很多家長反應“期末考試題目出難了。”


所以,有時候,試卷做的亂七八糟,分數不高,可能不只是孩子的原因,有可能試卷超出了考試範圍。

二、問問老師孩子學習癥結在哪裡?

對於小孩子來講,“學習成績不好的責任有可能在老師,不在孩子”。小孩子特別容易受情緒化的影響,作為家長的你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是不是很多同學都持有一種觀點“哪位老師對他比較關心,他哪科成績就非常好。”


另一方面,老師教育孩子一個學期,又是專業人士,“桃李滿天下”的老師一般立刻就能找到孩子的“癥結”。

恰巧,侄女一年級的老師是我高中同學,我就給同學掛了個電話,半開玩笑地瞭解了下侄女的情況,從同學的反饋來看,侄女的問題是“太馬虎”,很多題目當著老師的面會做,一到考試就考不好。

所以,家長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和老師溝通一下,尋找孩子沒有考好的原因。

三、觀察孩子平時的學習態度問題?

學習態度很重要,有的孩子天資聰穎,但是貪玩不寫作業,待睡覺前迅速的寫一通;有的孩子攀比心理嚴重,重點不是和優秀學生比,而是和差生比,覺得還有比自己差很多的,泰然處之。

所以,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一下孩子的學習規律及生活作息,首先自己有個基本定論。

四、平心靜氣和孩子談談學習問題

有的家長在沒有定論之前,就把學習問題全部賴在孩子不好好學習上面,孩子很容易反感;

有的家長找到了問題癥結,輕易的下結論,而不講溝通方式,孩子亦反感;


孩子的學習成績至少受家長,老師和自我三方面的影響,所以我建議找孩子談學習成績,一定要用合適的開頭語,譬如首先承認自己的問題。

“媽媽最近工作太忙了,忽視了你的學習才導致你考試沒考好,媽媽和你認錯,與此同時,你的老師……媽媽觀察後發現……”

用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不是說教的方式。

五、家長引導幫助構建解決方案

和孩子談話談完,一定要拿出解決方案,譬如:


可以邀請老師到家裡給孩子補補課,也可以為孩子的課程在校外報個輔導班;

家長承諾孩子每天陪著寫作業,也可以在孩子遇到學習問題時,第一時間幫忙解決;

每一個位孩子都有其獨特地地方,所以家長一定要因材施教,讓孩子感受到家長那深沉的愛,並非“雞湯文”似的說教。


我是喜愛孩子的幸福媽媽,樂意分享和幸福相關的秘密,歡迎關注、點贊、留言及轉發分享,讓更多地孩子從容面對學習,讓更多地家長理智幫助孩子,謝謝各位!


秘語相傳




遇到這種情況也先不要著急,更不能埋怨孩子。其實想想,一年級也沒有學什麼東西,先研究一下孩子為什學不明白的原因,然後再補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先跟孩子一起檢查一下做過的卷子,就可以看清到底孩子是哪沒學明白。然後,你可以再考孩子一遍,確定是沒學會,還是不熟練,或者是馬虎之類的原因。不管是什麼原因,都再給孩子講一遍,讓孩子弄懂。然後再根據具體問題糾正孩子的學習方法。實在不明白,就舉例子講。一年級沒學明白,我想你指的大半是數學。你可以藉助實物,讓孩子明白加減法的意義和算法。



二、利用假期讓孩子多做點題,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其實一年級數學就是簡單的加減法,語文主要是生字、生詞和看圖說話。這些都是最基礎的,也比較直觀好理解,只要陪孩子多練習就會趕上來的。

三、不要太看重考試成績,重點要注意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最好由家長陪著學習和寫作業,因為他們這個時候的認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弱,有一些題不會做是因為讀不懂題。如果你把題給他讀一遍,他很快就能答上來了。等孩子上了高年級以後,自然的學習習慣就養成了,自己也能讀明白題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著急。



四、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這對以後語文閱讀理解和寫作文都有很大的幫助,就連理解數學應用題都是有幫助的,而且還能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你家孩子剛剛一年級,所以不要著急,學習才剛剛開始,孩子也在適應和摸索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聽課、練習表達,多看書,寫好字,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關鍵。


千里煙波1688


1、父母不要著急和並且告訴孩子不要著急

不要和別的孩子比,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學習的進度,如果自己家的孩子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課程的話,肯定剛開始學習的是吃力的,這個時候其實孩子的壓力也是比大的,所以家長不要焦慮,要認清孩子為何學習不是太好,給孩子樹立信心,告訴孩子其他的同學們之所以學習好是因為之前學過了,而自己沒有學所以才學習不是太好,所以不要著急,慢慢來就會好的。

2、和孩子一起復習和學習

家長這個時候除了給孩子樹立信心之外還有就是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通過聽說讀寫多種方式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利用小遊戲學習,讓學習變得很有趣,讓孩子當小老師給自己講解知識,讓孩子有成就感,還可以利用卡片等,讓孩子在遊戲中邊玩邊學,這樣孩子就不會把學習當成一種壓力,而是一種有趣的遊戲。

3、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不多,關鍵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自信心的建立

一年級的時候學習的內容不是很多,就是數學和語文,很多時候是一種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自信心的建立,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家長著急,老師給壓力,孩子自己的調節能力不強的話,那麼很容易就陷入自卑的陷阱,越學越差,所以這個時候給孩子自信很重要。


親子成長手冊


又是要方法的家長!

家長引導孩子的好方法從生活中來。不必轉移到輔導班,更不能指責孩子笨,因為這一般來說就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從三方面去做,一點點改善,大約過幾個月或半年也就能見到成效。

1,多陪伴,多引導閱讀。

如果家長做不到這一點,就真的很難改變現狀。

如果你有初中的文化程度就可以做到,只是不知道你是否能把孩子的讀書當做最一件非常重要又迫切的事情?

這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方法。

讀陪孩子讀書,哪怕是給孩子讀課文,或者和孩子一起輪流讀課文,都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2,讀書不僅僅是讀文字書。

可以是聽書。也許家長平時沒有讀書的習慣,那麼可以用手機找一個音頻平臺,找到相關的適合孩子的內容,就和孩子一起聽,比如繪本故事,比如兒童閱讀等。

這需要堅持,家長自己一定要堅持,不要扔給孩子一個手機自己去聽,那樣可能就等於把孩子的興趣引入了誤區,後果很嚴重。

3,注意生活中的引導。

比如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認識一些漢字,多計算一些數字。

比如門牌號、汽車號、說明書,對聯、廣告牌、商店招牌、車站站名、菜譜等諸多內容都是認字的好工具。

走在路上也可以和孩子玩漢字遊戲,比如連詞連成語等,還可以玩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做遊戲的。比如配漢字:我出“水”,你出“工”,是什麼字?(江);太陽底下一個蘋果,一個梨子,連水果帶水果的影子有幾個?(4),當然我的舉例比較簡單,不如諸如此類,都可以的。

當然家長要熟悉孩子的課本。


快樂庭院


作為一名教育者,看到題主這樣的問題,不由得愣了幾秒。

為什麼愣了幾秒,您可能有這樣的疑問。

首先,題主過於悲觀啦,要知道無論這個世界再怎麼喧囂,對於您而言,孩子只有一位爸爸或媽媽。對於孩子而言,您只有這麼一個孩子,全世界僅此一個,絕無第二個。

儘管說您的描述過於籠統,想當然地把孩子一切都否定了,當然,您這麼描述,背後的辛酸與苦楚,也是能夠理解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如果有一天父母說出了極差的言論,一定是遇到了天大的問題。

我想,對於您而言,此時孩子的成績就是天大的問題。

您之所以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會,那是因為跟班裡別的孩子進行了比較。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沒錯,如果我們只關注自己的孩子,不拿他跟別的孩子進行比較,我想,您不會有此一問。

那麼,問題來了,事實就是如此,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

我想這是您最為關注的問題。

您孩子才上一年級,我想單從成績來說的話,只怕屬於班裡後面幾名。針對這樣的情況,從您的描述中能夠看出,您沮喪到了極致,以至於將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否定了。

我想說的是,無論孩子成績再怎麼差,作為父母我們也必須得相信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您想啊,如果父母都不相信孩子,那麼還有誰相信孩子呢?

沒有人相信的後果,就是孤獨,就是沒有自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什麼,那可是很難預料的。

所以,如果讓我說,此時此刻,成績應該放在一旁,題主最應該做的是,放下一切包袱,重新接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

畢竟,全世界,孩子只有一個,無論是好與壞,也只有這一個。

而且,在對待孩子成長問題上,上帝也不會給我們第二次教育子女的機會。所以,請珍惜眼下,請相信孩子,請用自己的信心和愛心去感化孩子。

讓孩子相信,父母是愛我的。

讓孩子相信,雖然我成績差,但是我卻有自己的閃光點。

讓孩子相信,我依然擁有成功的潛力,依然信心十足!


說文寫作


孩子學習差,具體原因不知道家長掌握了沒有?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了孩子學習差呢?是上課聽不懂,還是課堂上根本就沒有聽講,是學了就是沒學會呢,還是貪玩根本就沒有學呢?這些事家長都要和老師及時溝通,找清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另外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那在家裡的時候,家長有沒有盡到監管的責任呢?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是不是有耐心跟孩子講解呢?這些問題,也是需要家長反思的。如果家長能盡到自己的責任,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那孩子的成績很快就會有提升。

小學一年級是整個學習生涯的開始,是開始學習最基礎課程的時候,如果此時的基礎打不牢,肯定會影響後續的學習。特別是拼音,如果拼音學不好,那孩子的識字量就會大打折扣,直接牽扯到就是數學應用題讀不懂,因為識字量少,讀不懂題意,所以當發現孩子學習不好的情況,一定要及時找清原因,及時對症下藥,讓孩子把基礎打牢,才能有美好的未來。


眾樂眾開心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看到您的題目,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惑。說實話,從這個題目裡,可以讀出您內心的焦慮,同樣也能看出,您可能習慣盯著孩子的不足,放大它。而且您可能是一個要求比較嚴格的家長吧。所以期待孩子做到完美。

接下來說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每個父母都期待孩子學習成績好,又聽話又懂事,還要多才多藝……總之,作為父母期待孩子們能夠完美無缺,最好是碾壓群雄,讓全世界的人都誇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忽略了孩子的發展特點,也忽略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心理健康的培養。

在生活中,我遇到過這樣的例子。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很重視自己孫子輩的啟蒙教育。孫子輩很小的時候就認識很多漢字和數字,這說明孩子的智商是沒問題的。但是孩子的父母並不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甚至有些寵溺。到了一年級,各種問題暴露出來,孩子調皮第一、不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這時候父母著急了,但是他們雖然著急,卻依然將責任推給爺爺奶奶輩。自己對孩子的引導和陪伴少之又少,卻希望孩子可以學習成績變好,這種情況下,確實比較難改變。

除非父母陪孩子一起改變。放學後多陪孩子聊聊天,瞭解下他的內心的困惑和期待,又或者陪著他出去走走、一起歡樂地玩遊戲。並且放下手機,撿起書本,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時間久了,你養成了好的習慣,孩子也會養成安靜的好習慣。而且有你做榜樣,孩子自然會優秀起來。

有些人總是在強調學習好壞是有智商的高低決定的。但是是不是這樣的呢?我不敢苟同,我認為學習習慣、心態、方法和努力程度是比較重要的,智商起的作用並不是絕對的。

有的人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這一事實。學習成績平平甚至比較落後,他們把時間用來搞破壞和玩耍去了。但是後來的某一天,他可能會突然開竅,加緊努力學習,也可能會考上好的大學。

說了這麼多,是希望家長不要懷疑孩子,也不要過於苛求他,多陪伴、多鼓勵、多陪孩子一起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陪他一起成長。

最後我想說,要想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努力起來吧。陪孩子一起成長,一切自然會好起來!

謝謝大家,我的回答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