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首《遊子吟》,寫盡兒行千里母擔憂。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悲涼的。對於母愛的理解,往往是時過境遷之後,或者自己亦為人父母之時。都說“我佛慈悲”,現實中,最接近於佛之境界的,莫過於自己的母親。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中國古代,除了無數吟詠母愛的詩詞歌賦之外,以藝術品的方式來表達母愛的,我們把她稱之為“子母題材”。子母,也就是母子之意,通常有一大一小,即表示母親和自己的孩子。母親的慈祥和藹,孩子的憨態可掬,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適當的藝術誇張,便顯出十足的風情。在此借各類有趣的“子母”藝術品,進入這普天之下舐犢情深的世界。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是一件清乾隆的青白玉圓雕子母猴擺件。所選青白玉材,細膩溫潤。作品高15.5釐米,以整料圓雕三猴,一母兩子。母猴與子猴作立姿,仰視母猴背上調皮狀子猴,造型極富美感。黃皮巧色成猴毛及桃樹枝幹,與青白玉質地互為顯襯,生氣盎然。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件清乾隆年間的竹刻子母獅,長22釐米,採用竹材圓雕而成。循材依自然之形,立體鏤空圓雕一對子母獅。母獅回頸仰首,松尾高翹,前肢戲球,側臥於粗樁枯木上。一憨態可掬的小獅,則貼伏於母獅身背。造型生動歡快,形制活潑可人,刻刀精湛致微,包漿熟醇厚澤。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是一件明或更早期的青白玉雕子母鹿擺件,長寬約6釐米,和田玉質,色澤白中微泛青,局部有黑褐色沁。立體圓雕一大鹿環抱小鹿,口銜靈芝蓮藕。雕工生動自然,琢磨細膩考究。印度佛教傳說中,有鹿母為國王生養了五百個從蓮花裡化生的男童,並且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隨著佛教東傳,中土出現大量以蓮花、子母鹿或童子為主題的玉器,具有祈求“蓮生貴子”的祝福之意。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件清道光的芷庵刻“滌煩”博古圖子母形三鑲玉錫包壺,寬16釐米,此件錫制茗壺,表面經歲月自然氧化,沉著潤澤。壺作子母雙聯式,圓筒形腹身,平底,壺流、壺把、圓柱壺鈕三鑲玉,乃典型的“三鑲玉”錫壺,蓋頂嵌白玉鈕,直流,三彎把柄,做工規整精細。壺身周身創作書畫,盡顯文人意趣,壺身一面刻繪博古圖,並刻書“大吉祥 漢大吉祥洗銘三字”並落“芷庵”;另一面飾一簇修竹,旁銘“滌煩乙未仲冬”,其名甚是雅逸。此壺造型規整,質樸美觀,匠心獨運,頗具意趣。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件更有意思,清晚期匏制子母鴨煙具,“母”.高12.9釐米;通直徑12.8釐米;“子”高5.7釐米;通直徑7.6釐米。此對鴨一大一小為匏器製成,形制獨特,母鴨為盛放鼻菸器具,小鴨本身即為一個鼻菸壺。葫蘆頸部作口,口部鑲牙。鴨頸屈伸,回首向背,鴨眼淺浮刻而成,鴨嘴為天然葫蘆把巧雕而成,鴨身兩側浮刻福壽紋,底座淺刻海水紋層次分明。母子倆相互對望,甚是有趣。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還有紅珊瑚雕刻的清代子母臥狗,12×11×6.5釐米,用一整塊珊瑚圓雕而成,琢一卷毛母狗及一窩小狗蜷曲嬉戲在一起,形態逼真,刻畫生動。珊瑚因其多為細長分叉的樹枝形而多被隨型雕琢成仕女,象這樣材料碩大並不惜工料的琢成動物群體造型的,不為多見。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件清代黃玉子母鵝,寬5釐米。傳統上,文人對潔身自好、風度翩翩的鵝極為鍾情,以鵝為題材的工藝作品為數甚多。此黃玉雙鵝玉色潔潤,質地極佳。子母鵝之形,豐滿柔美,悠然自得;其間儀態,生動傳神。雕刻至精,僅以略作施刻,雙鵝靈動之感躍然,可見其手法之高超。圓雕子母鵝,棲息臥狀,雙體相連,形態溫順恬靜。沁色略及,平添一種凝秀之氣。整體在雕琢處可見工藝精湛。以上都是為“他山之石”,筆者也藏有一件子母螭虎把件,頗得跪乳之意。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美品大賞:明代子母螭虎把件(鎮)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螭虎是戰國之後玉器中常見的異獸,戰國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紋飾。漢以後,螭虎使用的更為廣泛。史書記載:初,漢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玉璽,螭虎紐。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高祖佩之,後代名曰傳國璽。漢人崇尚螭虎。班固《封燕然山銘》有“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在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權勢、王者風範。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這件明代子母螭虎把件,或為鎮紙、亦可做筆擱。作品由和田青白玉籽料雕琢而成,重136.5克,密度為3.0。此件最長7釐米,高約3.5釐米,整體呈臥式。作品用料精純,玉質純淨,白中透青,局部有紅褐色的沁斑,頭部留皮。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子母螭採取圓雕手法,細膩中見得剛勁,母螭神態威嚴,有教子之意,身體呈S狀,又顯得無比溫柔。幼螭做依偎狀,與母親交頸而臥,惹人憐愛。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作品足、尾燈部位採用鏤雕手法,整體比例精準,構思巧妙,雕工古樸中帶著細膩,明代玉雕風格淋漓盡致。雖然缺少了漢代的凜冽刀風,但卻多了圓潤和祥和,是“子母題材”中的精品之作。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頭部有明顯的土咬痕,局部凹陷,螭龍頭部樣式繼續延續漢代規制,方臉,凸眼,聳耳。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作品局部沁色豐富,大多屬鐵紅沁,盡顯歲月的沉澱與滄桑。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獸亦知孝,何況人乎?母慈子孝,人之大福!

舐犢情深,“子母”手件兒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